图书介绍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五代十国卷 上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振鹤主编;李晓杰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2681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576页
- 主题词:政区沿革-历史-中国;政区沿革-历史-中国-五代十国时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五代十国卷 上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一、本卷研究的学术基础1
二、五代十国时期行政区划单位与层级概说6
三、本卷研究的基本框架8
四、本卷的撰写凡例9
五、本卷所附政区图组编绘体例12
第一编 五代十国时期政区沿革概述17
上篇 五代辖境政区沿革概述17
第一章 后梁[附:岐王、燕王(燕国;含卢龙)、赵王、北平王、定难、归义(含西汉金山国)]17
第一节 东都留守(附:崇德军)、宋州宣武军、滑州宣义军、郓州天平军、兖州泰宁军、青州平卢军、徐州武宁军、许州忠武军(匡国军)诸节度使22
第二节 西都留守、陕州镇国军(保义军)节度使、孟州河阳节度使28
第三节 大安府永平军(佑国军)、同州忠武军(匡国军)、华州感化军、鄜州保大军、延州保塞军(忠义军)、灵州朔方诸节度使[附:耀州义胜军(崇州静胜军)节度使、邠州静难军节度使]30
第四节 河中府护国军节度使[附:晋州定昌军(建宁军)节度使、潞州匡义军节度使]34
第五节 荆南、山南东道(襄州)、邓州宣化军、安州宣威军诸节度使36
第六节 魏州天雄军(附:相州昭德军)、邢州保义军、镇州武顺军、定州义武军、沧州义昌军诸节度使39
附:岐王43
燕王(燕国;含卢龙)49
赵王52
北平王53
定难54
归义(含西汉金山国)55
第二章 后唐(晋王)57
第一节 汴州宣武军(东都留守)、宋州归德军(宣武军)、滑州义成军(宣义军)(附:郑州)、郓州天平军、兖州泰宁军、青州平卢军、徐州武宁军、许州忠武军(匡国军)诸节度使61
第二节 东都(洛京)留守、陕州保义军(镇国军)节度使、孟州河阳节度使69
第三节 西京留守(大安府永平军)、耀州顺义军(崇州静胜军)(附:耀州)、同州匡国军(忠武军)、华州镇国军(感化军)、邠州静难军、鄜州保大军、延州彰武军(忠义军)、灵州朔方诸节度使71
第四节 山南东道(襄州)、邓州威胜军(宣化军)、安州安远军(宣威军)诸节度使76
第五节 北京(西京、北都)留守(太原府河东)、潞州安义军(昭义军)、河中府护国军、晋州建雄军、云州大同军、应州彰国军、朔州振武军诸节度使[附:丰州天德军都团练防御使(节度使)]78
第六节 兴唐府(魏州)天雄军[东京(邺都)留守]、邢州安国军、镇州成德军(北都留守)、定州义武军、沧州横海军、幽州卢龙、新州威塞军诸节度使85
第七节 凤翔节度使、泾州彰义军节度使94
第八节 剑南西川、剑南东川、遂州武信军、夔州宁江军(附:夔州、忠州、万州、云安监)、山南西道(附:凤州)、利州昭武军、阆州保宁军、洋州武定军、凤州武兴军、秦州雄武军、黔州武泰军诸节度使96
附:潭州武安军、朗州武贞军(武平军)、桂州静江军诸节度使107
第三章 后晋112
第一节 汴州宣武军(东京留守)(附:郑州)、宋州归德军、滑州义成军、郓州天平军(附:曹州威信军)、兖州泰宁军、青州平卢军(附:青州、登州、莱州、淄州)、徐州武宁军、许州忠武军(附:陈州镇安军)诸节度使116
第二节 东都(西京)留守、陕州保义军节度使、孟州河阳军节度使122
第三节 西京留守(京兆府晋昌军)(附:金州怀德军、耀州)、同州匡国军、华州镇国军、邠州静难军、鄜州保大军、延州彰武军、灵州朔方诸节度使124
第四节 山南东道(襄州)(附:复州、襄州)、邓州威胜军、安州安远军(附:安州)诸节度使128
第五节 北京留守、潞州昭义军、河中府护国军、晋州建雄军、云州大同军、应州彰国军、朔州振武军诸节度使131
第六节 兴唐府(广晋府)天雄军(邺都留守)(附:贝州永清军、相州彰德军、澶州镇宁军)、邢州安国军、镇州成德军(恒州顺国军)、定州义武军、沧州横海军、幽州卢龙、新州威塞军诸节度使136
第七节 凤翔、泾州彰义军、秦州雄武军诸节度使(附:凤州)143
第四章 后汉146
第一节 东京留守(附:郑州)、宋州归德军、滑州义成军、郓州天平军、兖州泰宁军、青州平卢军、徐州武宁军、许州忠武军诸节度使147
第二节 西京留守、陕州保义军节度使、孟州河阳节度使154
第三节 京兆府永兴军(晋昌军)(附:耀州)、同州匡国军、华州镇国军、邠州静难军、鄜州保大军、延州彰武军、灵州朔方诸节度使156
第四节 山南东道(襄州)、邓州威胜军、安州安远军诸节度使159
第五节 北京留守、府州永安军(附:府州、胜州)、潞州昭义军、河中府护国军、晋州建雄军诸节度使161
第六节 大名府(广晋府)天雄军、贝州永清军、相州彰德军、澶州镇宁军、邢州安国军、镇州成德军、定州义武军、沧州横海军诸节度使165
第七节 凤翔节度使、泾州彰义军节度使170
第五章 后周172
第一节 东京留守(附:郑州)、宋州归德军、滑州义成军、郓州天平军(附:滨州)、曹州彰信军、兖州泰宁军(附:兖州、沂州、密州)、青州平卢军、徐州武宁军、许州忠武军、陈州镇安军诸节度使176
第二节 西京留守、陕州保义军节度使、孟州河阳节度使183
第三节 京兆府永兴军(附:耀州)、同州匡国军(附:同州)、华州镇国军(附:华州)、邠州静难军、鄜州保大军、延州彰武军、灵州朔方诸节度使184
第四节 山南东道(襄州)节度使、邓州武胜军(威胜军)节度使(附:安州安远军节度使、安州、申州、蕲州、黄州、汉阳军)189
第五节 府州永安军(附:府州、胜州)、潞州昭义军、河中府护国军、晋州建雄军诸节度使(附:代州静塞军节度使、汾州宁化军节度使)191
第六节 大名府天雄军(邺都留守)(附:贝州永清军)、相州彰德军、澶州镇宁军、邢州安国军、镇州成德军、定州义武军、沧州横海军诸节度使(附:莫州、瀛州、雄州、霸州)195
第七节 凤翔、泾州彰义军、秦州雄武军诸节度使200
第八节 扬州淮南、寿州忠正军、庐州保信军诸节度使203
下篇 十国辖境政区沿革概述207
第六章 前蜀207
第一节 直隶地区、梓州武德军(剑南东川、梓州天贞军)节度使、遂州武信军节度使、雅州永平军节度使208
第二节 金州雄武军(附:巴渠开都团练观察使)、夔州(暨忠州)镇江军、黔州(暨涪州)武泰军诸节度使214
第三节 山南(兴元府天义军)、利州昭武军(利阆、利州都团练观察使)、洋州武定军、秦州天雄军、凤州武兴军诸节度使217
第七章 后蜀222
第一节 直隶地区、梓州武德军(剑南东川)节度使、遂州武信军节度使、雅州永平军节度使223
第二节 夔州宁江军节度使、黔州武泰军节度使228
第三节 山南、利州昭武军、阆州保宁军、源州武定军、凤州(凤州威武军)、秦州雄武军诸节度使[附:凤翔(岐阳军)节度使、果州永宁军节度使]230
第八章 南平(荆南)235
荆南节度使236
第九章 楚国(楚王)(附:武贞、宁远、湖南)240
第一节 潭州(长沙府)武安军节度使、朗州永顺军(武贞军、武顺军、武平军)节度使[附:楚王(国)羁縻州]243
第二节 桂州静江军节度使、容州宁远军节度使248
附:武贞253
宁远253
湖南255
第十章 吴国(吴王)(附:江西、百胜)259
第一节 直隶地区(扬州淮南节度使)(附:泗州静淮军节度使)、寿州(暨濠州)清淮军节度使、庐州德胜军节度使(庐州都团练观察使)260
第二节 金陵府(昇州、江宁府)(暨润州)镇海军节度使、宣州宁国军节度使(附:宣州都团练观察使)265
第三节 鄂州武昌军节度使(鄂岳都团练观察使)267
第四节 洪州镇南军、抚州昭武军、江州奉化军、虔州百胜军诸节度使268
附:江西、百胜270
第十一章 南唐(附:清源)273
第一节 直隶地区一、寿州清淮军节度使、濠州观察使(濠州定远军节度使)、庐州德胜军节度使、舒州永泰军节度使276
第二节 直隶地区二、润州镇海军节度使、宣州宁国军节度使、池州康化军节度使281
第三节 鄂州武昌军节度使283
第四节 洪州镇南军(直隶地区三)、抚州昭武军、江州奉化军、饶州安化军(永平军)、虔州百胜军诸节度使284
第五节 潭州武安军节度使、建州永安军(忠义军)节度使(附:福州威武军节度使、朗州武平军节度使)287
附:清源291
第十二章 吴越292
第一节 杭州镇海军、苏州中吴军、湖州宣德军诸节度使294
第二节 越州镇东军、温州静海军、婺州武胜军、福州彰武军(威武军)诸节度使297
第十三章 闽国(闽王)(含威武;附:殷国)300
第一节 直隶地区(福州威武军节度使)302
第二节 建州镇武军(镇安军)节度使304
附:殷国305
第十四章 南汉(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附:邕管、新州、高州、静海)306
第一节 直隶地区(广州清海军节度使暨琼州管内招讨游奕使)、祯州节度使、韶州雄武军节度使(附:齐昌府兴宁军节度使)310
第二节 容州宁远军节度使、邕州建武军节度使(附:桂州静江军节度使)316
第三节 交州刺史321
附:邕管(岭南西道节度使)323
新州324
高州324
静海325
第十五章 北汉327
第一节 直隶地区329
第二节 雁门节度使、汾州节度使330
第二编 五代十国辖境政区考证335
上篇 北方政权辖境政区沿革335
第一章 后梁(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辖境政区沿革(上)335
第一节 东都(东京)留守(汴州宣武军节度使)(附:崇德军)335
第二节 宋州宣武军(归德军)节度使341
第三节 滑州宣义军(义成军)节度使(含郑州)346
第四节 郓州天平军节度使[附:曹州威信军(彰信军)节度使、滨州]350
第五节 兖州泰宁军节度使(含兖州、沂州、密州)357
第六节 青州平卢军节度使(含青州、登州、莱州、淄州)361
第七节 徐州武宁军节度使364
第八节 许州匡国军(忠武军)节度使(附:陈州镇安军节度使)366
第九节 西都(洛京、东都、西京)留守371
第十节 陕州镇国军(保义军)节度使377
第十一节 孟州河阳节度使380
第二章 后梁[承岐王(部分区域);暨晋王(部分区域)、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辖境政区沿革(下)383
第一节 大安府(京兆府)永平军(佑国军、晋昌军、永兴军)节度使(西京留守)383
第二节 崇州(耀州)静胜军(义胜军、顺义军)节度使(含耀州)389
第三节 同州忠武军(匡国军)节度使(含同州)392
第四节 华州感化军(镇国军)节度使(含华州)396
第五节 邠州静难军节度使399
第六节 鄜州保大军节度使405
第七节 延州忠义军(保塞军、彰武军)节度使408
第八节 灵州朔方节度使410
第九节 河中府护国军节度使415
第十节 晋州建宁军(定昌军、建雄军)节度使418
第十一节 山南东道(襄州)节度使(含复州、襄州)420
第十二节 邓州宣化军(威胜军、武胜军)节度使425
第十三节 安州宣威军(安远军)节度使(含安州、申州;附:汉阳军)430
第三章 晋王[暨后梁(部分区域)、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附:北汉]辖境政区沿革(上)433
第一节 太原府河东节度使[西京(北都、北京)留守][附:代州静塞军节度使、汾州宁化军节度使、府州永安军节度使(含府州、胜州)]433
附:北汉449
第二节 潞州昭义军(安义军、匡义军)节度使453
第三节 云州大同军节度使(附:应州彰国军节度使)458
第四节 朔州振武军节度使463
第五节 丰州天德军节度使(都团练防御使)468
第四章 晋王[承后梁(部分区域)、卢龙(暨燕王、燕国)、赵王、北平王;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辖境政区沿革(下)472
第一节 魏州[兴唐府(广晋府、大名府)]天雄军节度使[东京(邺都)留守][含贝州永清军节度使;附:相州昭德军(彰德军)节度使(含澶州镇宁军节度使)]472
第二节 邢州安国军(保义军)节度使487
第三节 镇州(真定府、恒州)成德军(武顺军、顺国军)节度使[北都(中京)留守]489
第四节 定州义武军节度使497
第五节 沧州横海军(义昌军、顺化军)节度使503
第六节 幽州卢龙节度使(含新州威塞军节度使、莫州、瀛州;附:雄州、霸州)508
第五章 岐王[暨后唐、后晋、后汉(部分区域:暨后蜀)、后周]、定难、归义(承西汉金山国)辖境政区沿革527
第一节 凤翔(岐阳军)节度使(附:陇州保胜军节度使)527
第二节 乾州威胜军节度使533
第三节 泾州彰义军节度使534
第四节 夏州定难军节度使538
第五节 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暨西汉金山国)543
下篇 南方政权辖境政区沿革551
第六章 前蜀[承岐王(部分区域);暨后唐、后蜀(部分区域:暨后晋、后周)]辖境政区沿革551
第一节 直隶地区(剑南西川节度使)551
第二节 梓州武德军(天贞军)节度使(剑南东川节度使)561
第三节 遂州武信军节度使567
第四节 雅州永平军节度使571
第五节 金州雄武军节度使(含巴渠开都团练观察使、金州怀德军节度使、金州)574
第六节 夔州(暨忠州)镇江军(含夔州宁江军)节度使(含夔州、忠州、万州、云安监)579
第七节 山南(西道)(兴元府天义军)节度使583
第八节 利州昭武军节度使(利阆节度使、利州都团练观察使)(附:阆州保宁军节度使、果州永宁军节度使)588
第九节 洋(源)州武定军节度使595
第十节 凤州武兴军节度使[含凤州(威武军)节度使、凤州]597
第十一节 秦州天雄军(雄武军)节度使601
第十二节 黔州(暨涪州)武泰军节度使608
第七章 荆南(暨南平)、楚王(暨楚国、南唐、南汉、湖南)辖境政区沿革611
第一节 荆南节度使611
第二节 潭州(长沙府)武安军节度使619
第三节 朗州永顺军(武贞军、武顺军、武平军)节度使630
附:楚王(国)羁縻州634
第四节 桂州静江军节度使639
第八章 吴国[承吴王、江西、百胜;暨南唐(部分区域:暨后周)]辖境政区沿革648
第一节 直隶地区(扬州淮南节度使)[含泗州静淮军节度使、濠州定远军节度使(濠州观察使)]648
第二节 濠州(暨寿州)清淮军(忠正军)节度使660
第三节 庐州德胜军(保信军)节度使(含庐州都团练观察使;附:舒州永泰军节度使)664
第四节 金陵府(昇州、江宁府)(暨润州)镇海军节度使(含直隶地区)668
第五节 宣州宁国军节度使(含宣州都团练观察使、池州康化军节度使)674
第六节 鄂州武昌军节度使(鄂岳都团练观察使)(含蕲州、黄州)677
第七节 洪州镇南军节度使(直隶地区)[含抚州昭武军节度使、江州奉化军节度使、饶州永平军(安化军)节度使]681
第八节 虔州百胜军节度使689
第九章 吴越、闽王(承威武;暨闽国、殷国、南唐、吴越、清源)辖境政区沿革692
第一节 杭州镇海军节度使(含湖州宣德军节度使)692
第二节 苏州中吴军节度使700
第三节 越州镇东军节度使(含温州静海军节度使、婺州武胜军节度使)702
第四节 福州威武军节度使(直隶地区)[含福州威武军(彰武军)节度使;附:建州镇安军(镇武军)节度使、建州永安军(忠义军)节度使、泉州清源军节度使]709
第十章 南汉[承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宁远、楚王(部分区域)]、静海[暨南汉(部分区域)]辖境政区沿革722
第一节 直隶地区[广州清海军节度使暨琼州管内招讨游奕使(含齐昌府兴宁军节度使)]、祯州节度使、韶州雄武军节度使722
第二节 容州宁远军节度使737
第三节 邕州建武军节度使(岭南西道节度使)744
第四节 静海军节度使暨安南都护府748
附录757
一、政区示意图758
Ⅰ.总图758
Ⅱ.区域图758
二、政区沿革表777
Ⅰ.五代十国方镇建置沿革表777
Ⅱ.五代十国时期政区沿革表835
Ⅲ.五代十国时期“军”建置沿革表1110
主要参考文献1117
后记1131
热门推荐
- 1231409.html
- 232712.html
- 241823.html
- 611620.html
- 397377.html
- 704699.html
- 170570.html
- 2192304.html
- 1059178.html
- 3442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1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0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7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1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4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2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3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5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5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