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央银行史料 1928.11-1949.5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洪葭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2913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62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7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央银行史料 1928.11-1949.5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筹设经过3
一、国民政府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建议设立中央银行3
第一编 战前时期(1928.11—1937.6)3
第一章 筹备、成立和最初几年概况3
1.筹备第一阶段简况4
二、周佩箴筹备时期4
2.资本无着落5
3.拨开办费6
1.筹备处裁减人员7
三、王文伯筹备时期7
2.强调设立中央银行为推行纸币解决财政问题8
1.陈行任筹备时期的第三任行长8
2.王文伯去职8
四、陈行主持筹备工作时期8
六、最早关于设立中央银行的拟议——1912年创办国有中央银行的议案10
五、1927年曾有将中国银行改组为中央银行的拟议10
1.第一次理监事联席会议11
二、举行理监事联席会议11
第二节 成立11
一、宋子文任第一任总裁,理监事均由国民政府特派11
2.第二次理监事联席会议13
3.总裁宋子文致答词14
2.国民政府代表蒋中正致“训词”14
三、开幕情况14
1.举行开幕就职典礼14
1.以华俄道胜银行旧址为行址16
四、行址及其他16
4.宋子文母亲参观央行开幕典礼的礼品展览16
一、条例17
第三节 条例、章程及组织机构17
2.拨足资本与所谓验资17
3.声言与广州、汉口中央银行无涉17
二、章程20
三、中央银行的特权25
四、组织机构的沿革26
一、1929—1930年机构设置和营业状况27
第四节 最初几年概况27
1.1931年第一届行务会议第一次大会28
二、从第一次行务会议看其营业规模28
2.1931年第一届行务会议谈话会30
3.常务理事会对第一届行务会议有关提案的决议31
三、陈行往来函电中所反映的央行初期有关蒋介石、宋子文的一些活动情况32
2.徐寄庼任代总裁39
1.1931年底宋子文辞央行总裁39
四、1932年初徐寄庼一度任代总裁39
5.紧急改组后,宋子文卷土重来41
4.重新任命总裁、副总裁、理事、监事41
3.不到一月代总裁徐寄庼免职41
7.关于徐寄庼任代总裁的背景情况42
6.国府补发任免令42
1.财政部长宋子文辞中央银行总裁职43
五、1933年宋子文辞央行总裁,孔祥熙继任43
4.孔祥熙任财政部长兼央行总裁44
3.孔祥熙上台登报启事44
2.央行总裁宋去孔来44
2.拨给筹备费三千元45
1.任命宋子文为行长45
附录:45
一、广东中央银行45
3.广东中央银行条例46
4.纸币发行情况48
2.1927年4月武汉颁布集中现金条例,禁止现金出口49
1.1927年1月开业49
二、中央银行汉口分行(汉口中央银行)49
3.1927年9月停止营业,其所发纸币已不通用51
4.设立汉口中央银行,主要为筹集军费,增发钞票52
2.制订发行章程54
1.财政部布告:中央银行钞票一律通用54
第二章 早期货币发行和实行废两改元54
第一节 早期货币发行概况54
一、开业后即开始发行54
3.发行纸币检查报告示例55
5.1929年挤兑56
4.铁道部予以免费运送56
6.初期发行纸币遭各地拒收57
8.拟实行兑换券发行税58
7.1932年9月底发行额尚在中国、交通两行之下58
9.拟订立“银行兑换券发行法”59
1.央行策划扩大发行60
二、策划扩大发行60
2.为推广发行,被迫以公债收兑汉口中央银行等钞券63
1.海关金单位值美金40分64
一、海关征税改用海关金单位64
第二节 发行关金本位钞票64
1.央行发行关金票65
二、1931年发行海关关金本位钞票65
2.央行先发行金单位本票65
3.推广到未设央行的口岸65
3.拟定发行办法66
2.宋子文为央行发行关金票发表谈话66
三、津行买卖关金票进行投机示列69
4.中央银行公告69
1.就废两改元事,与外国银行及钱庄联系70
一、废两改元前的准备阶段70
第三节 废两改元70
3.废两改元,钱庄颇抱怀疑71
2.对废两原则,外国银行均表赞同71
1.邀银行家李铭、贝祖诒等参与制订条例73
二、在决定废两改元前,宋子文等的策划73
4.上海市商会对废两改元的意见73
5.邀经济专家马寅初列席废两改元会议73
5.废两改元之事获孙科支持74
4.后改三月十日实行74
2.与吴鼎昌商讨74
3.原议三月一日起实行74
7.先废除上海银两本位75
6.宋子文关于废两改元之提案75
2.实行废两改元76
1.实行前的紧张联系76
三、全国四月六日起实行废两改元76
1.废两之筹议78
四、废两改元始末78
2.废两之实施79
3.废两后,银币需要之调剂80
5.结论81
4.撤销银炉及兑换宝银81
2.造币厂开铸82
1.发表造币厂审查委员名单82
五、废两改元后,中央造币厂才正式铸币82
3.造币厂组织法修正草案83
4.造币厂存银不足84
5.造币厂请外籍专家任总技师85
6.中央造币厂的设厂与开铸经过86
一、央行经理国库始自1928年,1934年才专设国库局89
第一节 概况89
第三章 经理国库,多方聚财,支持内战89
二、建立完整的国库制度90
1.国库局签呈93
三、央行与财政部函商库款支付手续93
3.国库局再上签呈,提出补充意见94
2.财政部拟定三条办法,部长可签发临时通知书94
1.关税95
一、经收关税、盐税、统税95
第二节 经收税款和吸收公款存款95
2.盐税96
3.统税97
4.要各分行努力“招徕”机关公款98
3.分支行对政府借款须经理事会核准才得承借98
二、吸收公款存款98
1.国民政府通令各机关公款应存入中央银行98
2.各省财政机关不得向中央银行借款,并应将收入税款悉数交介中央银行入库98
三、代理省金库100
1.保护税收不受干涉,设立财政部驻平办事处101
四、蒋、宋严密控制中央财政,不容地方军阀染指101
2.阎锡山要款要税均遭拒绝102
4.桂系李品仙电陈部队饥寒困苦情况105
3.对付冯玉祥,强调财政窘况和财政公开105
1.1934年度国民政府9亿元预算支出中军费占4.4亿元106
一、孔祥熙就1934年度预算支出中的军费问题与蒋介石来往电106
第三节 国库用于庞大军费支出106
3.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重行编订1934年度概算107
2.军费为数甚巨,孔祥熙请求酌减107
5.预算数有误孔祥熙把责任推给秘书108
4.孔祥熙认为军费总数可减至3.5亿元108
8.孔祥熙建议蒋介石把项目分散,以降低军费在预算中的比重109
7.蒋介石表面上赞成重行编订概算109
6.蒋介石说行营经费不足实难再减109
12.军费概算卷带沪研讨110
11.蒋介石又提出军务费如以三亿三千余万元定案,须剔出数项110
9.蒋介石又说军队服装费不足110
10.概算继续审查110
二、1932年央行拨付的特别军务费111
13.重新审议结果,军费支出实际并未减少111
四、连续不断垫付军械款(以1936年部分资料为例)119
三、1933年央行为财政部垫款一亿余元119
二、汇交蒋介石“剿共”治标费、特别费123
一、火速将钞券二千万元交蒋介石123
第四节 国库支出直接用于“剿共”的事例123
三、派飞机送现款至前线124
五、对“南开”部队军费划拨办法125
四、央行为“剿共”大量垫款125
2.以川债抵借七百万元126
1.随时支用款一百万元126
六、美棉美麦借款中也拨给在南昌的蒋介石一百万元126
七、垫付重庆行营用款126
一、蒋介石特别费每月三万元127
第五节 国库垫拨蒋介石等特别费127
八、宋子良领取行营机密费五十万元127
九、军需署特别费二百五十万元127
1.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增加经费128
二、垫拨各单位特别费128
1.蒋、宋发给汤玉麟特别用款二十万元129
三、垫付交汤玉麟款和拨给地方军阀协饷129
2.行政院特别费每月五万元129
3.财政部特别费129
4.北平军分会特殊费129
2.山东韩复蕖协款及补助费130
1.送吴佩孚五千元131
四、垫付送其他军政人员及新闻单位等款项131
3.就湘省何键借款逾额,央行副总裁向总裁请示131
4.广西协饷每月二十万元131
5.广东陈济棠协饷六十万元131
6.福建省协饷131
5.胡汉民家属抚慰费赡养费二十万元132
4.送萧振瀛二万元132
2.送冯钦哉、樊崧甫款132
3.送傅作义款132
10.垫付密勒一千英镑133
9.励志社特支费一万元133
6.每月付曾仲鸣五万元133
7.董显光特别费每月一千元133
8.送路透社津贴每月一万元133
五、财政部在央行开立特记户便于支款134
12.垫付国联会费及参加会议旅费134
11.送张辉瓒之子留学费134
2.央行经付本息的公债一览135
1.公债和国库收支均由央行办理135
第四章 经办公债的发行和还本付息135
第一节 央行经理公债收付并自行买卖公债135
一、央行经理公债收付135
二、内债基金拨存中央、中国、交通三行137
三、央行开业不久,实存公债数已颇可观138
1.宋子文与副总裁陈行之间电报来往频繁139
四、宋子文对央行买卖“二十年金融短期公债”的策划139
1.虚做行市,委托华丰号与国货银行互相买卖141
五、其他买卖公债的方式141
2.买卖公债未获利,反亏蚀一万二千余元141
3.亏损之数,列支库账了事141
2.由国货银行出面买卖公债142
3.债券套息143
4.债券结价144
一、宋子文整理部务,加重税收,增发公债146
第二节 初期公债发行概况146
5.密告公债行市146
二、1933年前公债推销情况148
1.二五附税库券151
三、几种公债库券发行简况151
2.续发二五库券152
3.夭折的盐余国库券153
4.十七年金融短期公债154
6.编遣库券155
5.卷烟税国库券155
8.十九年卷烟税库券156
7.十九年关税公债156
一、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基金保管委员会成立后的经过情况157
第三节 以上海银行家为主体的国库券基金保管委员会和国债基金保管委员会157
9.央行发行金融短期公债一百万元157
二、从基金保管委员会的会议记录看江渐资产阶级当时的力量、动向和态度159
2.改订还本付息办法173
1.改组基金保管委员会173
三、1932年国民政府所谓整理内债173
3.国债基金管理委员会组成,李馥荪仍任主席174
4.反映江浙资产阶级立场的“持票人会宣言”175
一、策划已久的“统一公债”发行177
第四节 发行统一公债及复兴公债177
二、统一公债条例178
1.统一公债发行后,以前用关税担保之公债拨付本息基金办法179
三、统一公债发行后的一些规定179
3.央行代掉换统一公债新票180
2.统一公债本息由央行、信托局经付外,并委托中国、交通两行经付180
1.出售情况示例181
四、央行出售统一公债和市价波动181
4.中签债票掉换问题181
1.协商发行统一公债时已并案商定发行复兴公债182
五、复兴公债发行182
2.统一公债市价波动示例182
3.市价波动剧烈,财政部与实业部订取缔办法182
2.民国二十五年复兴公债条例183
一、美麦与美棉麦借款举借及偿还情况184
第五节 举借外债——美棉美麦借款184
1.拨给全国经济委员会186
二、借款部分用途186
2.周作民介绍太平保险公司187
1.中国保险公司宋汉章要求独做未成187
2.军政部订购麦粉187
三、竞做美棉保险187
3.李铭介绍泰山保险公司188
2.筹备人员名单189
1.筹备情况189
第五章 设立中央信托局,统一购办军火189
第一节 中央信托局的设立189
一、筹设189
1.开业情况190
三、开业190
二、正式任命190
1.张嘉璈兼任中央信托局局长190
2.各处经理人选190
2.业务概要191
四、张嘉璈辞职,叶琢堂代理192
二、中央储蓄会组织及营业概况193
2.正式开业193
第二节 专设中央储蓄会,办理有奖储蓄193
一、中央储蓄会开业193
1.中央信托局特设中央储蓄会公告193
2.派陈行、叶琢堂与该会接洽195
1.急欲使万国储蓄会结束195
三、关于万国储蓄会、中法储蓄会的结束问题195
3.殖民主义舆论为万国储蓄会说话196
5.中法储蓄会结束,要求借款197
4.财政部“委曲求全”谋求解决197
1.中央信托局向国外订购军火军械支付款项情况198
一、历年购办军火概况198
第三节 中央信托局成立后,国民党政府购买军火统一由该局办理198
3.1933—1936年订购各项飞机及航空器材199
2.中央信托局向国外订购军火军械表199
4.1933—1935年订购各项军械及军事用品205
5.1935—1936年购各项海防设备208
二、谭光谈孔祥熙与国民党政府的军火贸易210
1.为催运军火,俞大维与孔令侃来往电报213
三、孔令侃驻港代其父指挥购办军火213
2.军火到港混乱,不易处理215
3.向德、捷购枪械、军火,孔令侃与谭伯羽、孔祥熙来往电216
4.向比利时订购军火,孔令侃与盛苹臣等来往电219
1.找中信局经办人员去见面220
四、蒋介石直接过问购买军火220
2.宋子良向蒋介石直接报告购机情况221
3.为购买汽油事,蒋介石与宋子良往来函电223
五、中央银行、中央信托局垫付或担保军火货款的几个例子229
1.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第四百四十九次会议记录233
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连续三次讨论中央银行改组问题233
第六章 以央行为中心的官僚资本信用体系的确立233
第一节 1935年中央银行理监事人选的变动、增资和中央银行法的公布233
1.立法院审议通过发行金融公债234
二、为拨充中央银行等资本发行金融公债234
2.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第四百五十次会议记录234
3.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第四百五十二次会议记录234
2.财政部提议发行金融公债缘由235
4.国民二十四年金融公债条例236
3.债券尚未印就,先发行预约券236
2.中央银行法237
1.《中央银行法》公布施行,《中央银行条例》废止237
三、1935年制订《中央银行法》237
2.“审议”名单242
1.拟定理监事、总裁、副总裁名单呈行政院242
四、新任央行理监事、总裁、副总裁人选242
5.名单宣布前的紧急电商243
4.改正张嘉璈名次243
3.理监事名单经密议后已定243
6.从钱币司签呈看央行历届理监事变动情况245
1.拟议增加资本办法246
六、增加资本为一亿元246
五、重新任命局、处负责人和分支行改制246
1.任命三局三处负责人246
2.原支行、办事处改称分行246
5.金融公债拨充央行资本时照面额计算,向央行借款时照八折抵押247
4.监事会函复同意247
2.征求监事会意见247
3.招集商股问题247
2.草拟中央储备银行法有洋顾问参加248
1.为应付英、美而草拟中央储备银行法248
七、关于改组为中央储备银行的拟议248
3.以罗杰斯为首的六人委员会起草的中央储备银行法的意见书249
4.立法院匆促讨论通过254
5.杨格谈中央储备银行筹组之议流产255
6.立法院通过的《中央储备银行法》草案及改组中央银行的过渡办法257
一、中国、交通两银行增加官股,修订条例,指派宋子文为中国银行董事长267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进一步控制中国、交通两大银行以形成“四行二局”267
2.舆论认为攫取中国银行是一大阴谋270
1.张公权(嘉璈)调任央行副总裁270
二、1935年蒋、宋、孔下手攫取中国银行,担任该行总经理多年的张公权被排挤270
3.财政部“训令”中国银行271
4.中国银行修正条例272
1.交通银行召开股东会274
三、控制交通银行不必动原负责人274
5.宋子文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聘宋汉章为总经理274
3.交通银行修正条例275
2.交通银行董事长、总经理照旧连任275
2.中国农民银行条例278
1.1935年更名为中国农民银行278
四、四省农民银行改名为中国农民银行278
六、上海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改称邮政储金汇业局281
五、设立中央信托局,隶属中央银行281
2.中国实业银行挤兑,胡祖同任总经理282
1.中国通商银行挤兑,杜月笙上台282
第三节 兼并中国通商、中国实业、四明三家民族资本银行282
一、“小三行”发行准备空虚,被乘机兼并282
1.原私股每百元折合十五元283
二、“小三行”加入官股,成为官商合办银行283
3.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亦受发钞影响,总经理由叶琢堂担任283
2.财政部批示284
3.“小三行”补交欠缴发行准备,中央银行等拟定施行办法十二条285
2.董事长、总经理人选286
1.增加官股情况286
三、“小三行”官股占绝大比重,董事长、总经理易人286
一、从央行1936年营业报告看其业务、盈利比1935年大增287
第四节 国民党政府垄断金融,始自1935年,见效于1936年287
二、1937年3月放款超过四亿元,其中对财政部放款占八分之七313
2.防止白银外流,征收银出口税316
1.上海商会和银钱业公会要求防止白银外流316
第七章 法币改革316
第一节 法币改革前的情况与动向316
一、白银外流引起经济金融危机316
3.将每日汇价行市通知海关以便折算317
2.国民政府致英国驻华公使的复照——中国同意与主要国家进行商谈318
1.贾德干(A.M.Goonge Cadagon)致中国外交部备忘录——英国期望与美、日、法等国协商共同解决中国财经问题318
二、英国绥靖日本,提出英、美、日、法共同解决中国的币制问题,并派李滋·罗斯来华318
3.孔祥熙致施肇基电——中国向英建议,尽早在沪举行有关国家专家会议,并进行借款商谈319
6.孔祥熙致施肇基电——探询美国何时指派专家来华320
5.美国驻华公使詹森致美国国务卿电——对英国派遣李滋·罗斯来华的看法320
4.中国驻英公使馆来电——英国指派李滋·罗斯来华320
8.美国驻华公使詹森备忘录——日本大使反对李滋·罗斯打算将中国货币钉住英镑321
7.美国驻华公使詹森备忘录——宋子文估计日本将于11月采取激烈行动321
10.孔祥熙向英国借款未成322
9.美国驻华大使馆参事裴克(Peck)致国务卿电——与孔祥熙就李滋·罗斯来华问题会议纪要322
三、由美国籍顾问杨格等拟定币制改革方案324
1.财政部布告326
一、实行法币政策,财政部布告326
第二节 实施法币改革的法令326
2.孔祥熙对文稿的最后修改327
3.财政部竞于十一月二十八日才函达中央银行328
2.行政院十一月十六日才“训令”追认328
二、从呈文后补看蒋、孔、宋策划下这一改革决定极端机密328
1.施行法币政策业经布告才电呈行政院鉴核备案328
3.“剀切晓谕”人民明了329
2.孔祥熙致各省政府主席电329
三、其他通令和规定329
1.行政院通令各省市329
4.被取消发行权的各银行名称330
6.省市银行发行钞票由三行接收331
5.已核准发行的钞票三行均应照收331
1.财政部对中国农民银行的发行规定办法332
四、规定中国农民银行钞票与法币同样行使332
7.海关继续征收关金332
8.交易所交割款项的规定332
1.孔祥熙致施肇基电——秘密通知美财长,中国即将实行法币政策333
一、美国密切关注333
2.以经营土地抵押及农村放款为藉口,准中国农民银行发行一亿元“与法币同时行使”333
3.花旗银行函询中农钞票是否同为法币,央行难于作答333
第三节 美、日两国对币制改革的反应333
3.美国驻华公使詹森致国务卿电——李滋·罗斯表示法币政策与他无关,并认为日本将反对西方国家参与有关中国的任何计划334
2.美国驻华公使詹森致国务卿电——中国政府准备接收所有白银准备334
5.美国驻上海总领事戴维斯致国务卿电——除日商银行外,外商银行拟将存银移交335
4.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克密汉致国务卿电——上海外商银行移交白银的态度335
2.日驻华大使有吉明致若杉参事官密电——法币改革令公布后,日商银行商议拖延拒绝出售存银336
1.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致外务大臣广田弘毅电——“法币”施行前夕,孔祥熙派张公权前来联系,遭到反对336
二、日本始终反对336
3.日驻华大使有吉明致岩杉参事官密电——李滋·罗斯极力表明中国实行币制改革与他们关系不大337
5.日本驻天津堀内总领事致加藤书记官密电——军方对交出上海各日商银行库存白银的看法338
4.南京须磨总领事致武藤书记官密电——蒋介石与有吉明会谈情况338
6.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致日本外务大臣密电——上海日籍银行移交现银达成协议339
2.平津当局主张把现银就地保管,勿再南运340
1.平津中法银行运银被阻340
三、在“华北特殊化”下,天津当局不准外商银行存银南运340
6.外交部据天津英总领事提议外商银行存银由津三行收兑341
5.孔祥熙电复萧振瀛,并无优厚规定341
3.孔祥熙电复萧振瀛,进行解释341
4.萧振瀛再电孔祥熙,怀疑现银南运有优待办法341
8.天津三行复函财政部,外商银行迄未就范342
7.财政部复函同意与津三行联系342
11.孔祥熙再电解释343
10.河北省银行单独收兑,排斥中、交两行343
9.天津当局,又要中、交两行与河北省银行会同进行343
1.杨格谈美国白银政策344
一、就出售白银事,中国驻美大使与美财政部进行商洽344
第四节 法币改革后,大量白银运美出售,充作外汇基金344
4.孔祥熙致施肇基电——管制汇价是否成功取决于能否立即出售大量白银345
3.孔祥熙致施肇基电——宋子文将于十八日赴美,中国拟向美出售白银五百万盎司345
2.施肇基致孔祥熙电——美国希望孔、宋去美商谈345
5.施肇基致孔祥熙电——美财长同意向中国购银346
7.孔祥熙致施肇基电——基本上同意美方关于售银计划细节的建议347
6.施肇基致孔祥熙电——美国方面对中国售银计划的意见347
8.美国副国务卿菲利浦斯备忘录——美财长摩根索与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关于美国购买中国白银的商洽情况348
10.施肇基致孔祥熙电——美总统同意购银数量增至五千万盎司349
9.施肇基致孔祥熙电——拟向美首批售银二千万盎司349
2.孔祥熙致施肇基电——决定派陈光甫去美商谈350
1.施肇基致孔祥熙电——美财政专家希派陈光甫去美商谈350
二、陈光甫赴美签订第一次白银协定350
4.孔祥熙致施肇基电——向美财长反映中国财政面临的主要困难351
3.孔祥熙致施肇基电——陈光甫赴美,对外可称纯系商业性质351
5.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霍恩倍克的备忘录——与中国大使商谈陈光甫访美事宜352
6.施肇基致孔祥熙电——陈光甫与美财长首次会议情况353
9.施肇基致孔祥熙电——美财长表示必须明确法币未与英镑联系和中国扩大白银用途后,始能讨论购银问题354
8.孔祥熙致施肇基电——外汇准备拟由35%增至50%354
7.施肇基致孔祥熙电——陈光甫与美财长第二次会议情况354
10.施肇基、陈光甫致孔祥熙电——小组会上讨论银币成色、扩大工艺用银、白银发行准备及汇价等问题355
11.孔祥熙致施肇基、陈光甫电——对来电所谈各点的指示356
13.陈光甫、施肇基致孔祥熙电——与美商谈整个过程中的要点357
12.陈光甫、施肇基致孔祥熙电——七千五百万盎司售银已成交,价格仍须逐月决定357
14.中央银行执行货币协定的经过——央行业务局局长席德懋致孔祥熙函,附驻美大使王正廷关于法币改革后至1937年3月底止向美售银经过的节略359
1.白银运美及出售结价情况360
三、白银纷纷外运360
2.央行1936年外运银元八千六百万元362
4.四行及广东省银行白银集中至港汇丰银行363
3.白银运往香港363
5.白银运美1934—1941年间总额达五亿多盎司364
1.扩大收兑银元366
四、为更多地收集民间银元,扩大收购范围,延长收兑期限366
3.为简化手续,收兑杂银、杂币由央行一家办理367
2.收兑银币酌给6%手续费367
5.拟订“兑换法币”补充办法368
4.要上海“租界”工部局取缔私自购买银币,工部局诘问“法币政策”是否于法有据368
6.委托邮局代为掉换法币369
8.大量收兑银元,平津分行库房无法存放371
7.兑换法币期限展延371
资金情况372
1.中央银行呈孔祥熙密函——至1937年4月止运存国外白银及372
五、1937年国民政府外汇资产分存英美两国372
2.央行业务局局长席德懋呈孔祥熙函——四行国内外黄金和外汇资产总表373
1.法币发行后湖南省钞问题374
一、各地反映困难情况374
3.1937年6月30日中央银行持有的金、银、外币374
第五节 法币发行后各地金融情况,通货膨胀实已开始374
2.江西金融业要求救济375
4.四川金融紧迫376
3.冀察政务委员会拟调查三行及其准备金376
5.湖南发现高价收买银元377
7.“法币”在甘肃不易推行378
6.益阳发生法币贴水378
二、财政部钱币司所制订的货币对金价值指数,承认1935年实行法币后,币值低减约三分之一379
2.孔令侃致孔祥熙电——报告席德懋建议发行无准备法币五亿至十亿元382
1.财政部次长徐堪致孔令侃电——报告增加货币发行讨论情况382
三、空发法币,策划大规模通货膨胀382
3.中央银行常务理事会议决定增加发行“另账登记”383
一、温和通货膨胀下的1939年业务《中央银行二十八年度营业报告》387
第一节 战时各年营业报告387
第二编 抗日战争时期(1937.8—1945.8)387
第八章 战时业务概况387
二、1941年金融垄断性增强《中央银行三十年度营业报告》394
1.文书科签呈422
三、1943年度营业报告只印五份422
四、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业务423
3.副总裁批示423
2.秘书处意见423
2.1938年盈余有意少结430
1.1937年纯益不分配430
第二节 战时各年盈余情况430
一、盈余及分配430
3.1939年盈余补行分配431
4.1940年盈余432
5.1941年盈余433
6.1942年盈余434
7.1943年盈余435
9.1945年上期盈余437
8.1944年盈余437
10.四行二局战时盈余分配问题438
1.为送绝密报告,孔祥熙致蒋介石函439
一、1939年夏季,孔祥熙致蒋介石的绝密报告439
第三节 国民政府财政部报告中透露的金融严峻情况439
2.孔祥熙向蒋介石提出的绝密报告——“最近财政实况”440
1.财政部向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提出的工作报告462
二、1941—1945年间财政报告中的金融部分462
2.1943年钱币司向部务会议的报告466
3.1944年财政部向国民参政会提出的报告468
二、1941年成立的中英美平准基金委员会473
一、1939年成立的中英平准基金委员会473
第九章 外汇管理和中英美平准基金473
第一节 为维持法币对外汇价成立平准基金委员会473
三、杨格谈平准基金委员会475
1.就中美平准基金事,宋子文、孔祥熙往来电479
一、宋子文在美接洽五千万美元借款479
第二节 孔、宋策划向美国借款五千万美元,成立中、英、美平准基金委员会479
2.关于借款条件480
3.借款成功后的运用问题481
1.美方委员485
二、平准基金委员会中、美、英三方委员485
3.中方委员488
2.英方委员488
1.中方应拨美金二千万元缴存美联邦储备银行490
三、拨缴基金和完成批准手续490
2.国民政府批准合约,平准基金委员会成立492
3.美国关于平准基金案内应办事项的备忘录493
2.指拨一部分基金收兑在川法币问题495
1.维持上海市场和央行在渝公开买卖外汇问题495
4.误用平衡基金,正名为外汇平准基金管理委员会495
四、蒋介石过问平准委员会事495
3.委员会的权力,不能由中国单方面变更497
1.香港政府颁布法案禁止自由买卖法币500
五、香港政府支持国民政府的外汇管理500
2.拟订“解封”办法五项501
1.1943年时,孔祥熙认为1941年借款条件苛刻,主张清偿502
六、平准基金委员会的结局502
3.张公权建议对英、美冻结资金应充分利用502
2.平准基金会战后清理情况503
1.孔祥熙致蒋介石函——外管会改隶行政院,仍由财政部长兼任委员长504
一、隶属行政院时的外汇管理委员会504
第三节 成立外汇管理委员会和外汇审核委员会504
2.行政院训令及附件——外汇管理委员会组织大纲505
3.孔祥熙兼任委员长506
5.外汇管理委员会工作方针507
4.陈光甫等致函孔祥熙——辞常务委员职务507
1.在美国“养病”的孔祥熙主张暂维现状致蒋介石电508
三、外汇管理委员会撤销,在中央银行内成立外汇审核委员会508
二、隶属财政部时的外汇管理委员会508
1.组织原则508
2.确定委员名单,陈光甫任主任委员508
2.蒋介石电财政部长俞鸿钧批准在中央银行内成立外汇审核委员会510
4.中央银行外汇审核委员会议事规则(修正)511
3.委员名单511
5.成立审查小组512
6.外汇审核委员会议议程示例512
一、战时汇率的变动情况514
第四节 战时汇率变动及结汇情况514
二、关于过高估计币值516
三、战时核定的外汇支出518
四、战时侨汇情况521
2.锡借款仍由三行负责524
1.桐油借款由三行共同负责担保524
第十章 战时外债及其运用524
第一节 战争初期的外债524
一、向美国借款524
4.中美借款偿付本息情况525
3.第三、第四次向美借款以央行为债务人525
2.对英购料531
1.中、英第一次信贷节略531
二、向英国借款531
1.中苏易货借款节略534
三、向苏联借款534
2.借款条件及偿还情况537
1.孔祥熙致函美财长要求贷款五亿美元538
一、借款的提出与同意538
第二节 一九四二年五亿美元借款538
2.美总统致电蒋介石五亿美元借款参众两院一致通过539
3.为合约条文问题,孔祥熙函蒋介石540
2.签订协定前,孔祥熙、宋子文之间来往电540
二、就协定条文进行商洽540
1.在美国的宋子文催询草案是否核定540
4.为删除条款第二条,宋子文再电孔祥熙541
1.宋子文、摩根索联合声明542
三、协定签字542
2.中美五亿元美金借款协定正本543
1.孔祥熙报告五亿美元借款成功544
四、孔祥熙向有关方面报告544
3.签约后,宋子文将正本寄蒋,影本寄孔544
4.特派宋子文为签约代表544
2.向英方提出备忘录545
1.催询英国借款545
2.孔祥熙呈行政院院长并转呈国民政府和国防最高委员会545
第三节 关于五千万镑英国借款545
一、与英方商谈经过545
3.原拟中英财政协助协约全文546
4.为商谈协约条款,孔祥熙指示顾维钧547
5.就借款事,孔祥熙请示蒋介石549
1.财政部草拟的意见550
一、对于如何动用的拟议550
二、借款协定于1944年签订,实际仅动用772万镑550
第四节 五亿美元借款的运用550
1.发行美金储蓄券制订办法八条,一亿美元基金存入中央银行552
二、发行美金储蓄券一亿元552
2.宋子文与孔祥熙均主张利用五亿美元借款办美金储蓄552
1.美金公债还本付息由央行经理,基金存入央行553
三、发行美金公债一亿元553
2.修正办法,中央银行亦为发行银行553
2.协助劝销555
4.朋分巨额美金公债的营私舞弊案556
3.四行各认购二百万元556
6.查账报告多方掩饰,仍能看出破绽558
5.孔祥熙的所谓“详查报核”558
7.所谓“详查”561
1.为五亿美元借款中拨购黄金事,席德懋的请示电563
四、购入黄金合二亿美元563
2.宋美龄、宋子文在美活动,席德懋等具体联系,为购黄金事,与在渝的孔祥熙来往电568
3.拟从美购黄金中提50万两铸造金纪念章570
1.五亿美元借款全部情况,国库署、公债司、钱币司均不知571
五、关于五亿美元借款动支情况问题的查询571
4.接运黄金571
5.询运华黄金事571
2.延至1947年才搞出一个节略573
附录:关于租借法案(中美互助协定、反租借协定、清算中美战时账目)575
3.一九四二年中美五亿元借款用途说明575
3.西安、兰州存券大量增加588
2.重庆分局移设昆明588
第十一章 滥肆发行,通货日益膨胀588
第一节 抗战初期发行简况588
一、在西南、西北地区推广发行588
1.发行局部分人员开始在渝办公588
3.推行辅币券589
2.发行总额内划出一元券数额589
二、竭力推行一元券及辅币券589
1.财政部要求尽量推行小额钞券589
5.还发行铜元券590
4.通报不得拒收小票590
2.宋子文认为1938年时侨汇对维持法币价格至关重要591
1.宋子文建议增加发行之数“另行记账”591
三、所谓维持法币信用591
4.采用外汇管理政策后不再维持外汇黑市592
3.上海钱永铭、宋汉章等要求维持法币592
1.山西省政府要求以现银500万元和晋省债券500万元换取法币593
四、山西阎锡山要求领用法币的商洽经过593
5.香港政府承认法币在港流通593
3.阎锡山要孔祥熙“关怀桑梓”594
2.中央银行答复应将银币先运汉口594
5.为晋省领换法币事,孔祥熙电蒋介石请示595
4.孔祥熙推说须提交发行准备委员会审议595
7.省债折扣作抵及接运事596
6.阎锡山再电要求通融596
2.央行制定大钞行使奖励办法598
1.大额票开始发行598
8.对山西领券八百万元,央行加印暗记598
第二节 通货不断增发598
一、大票、本票相继出笼598
6.溢印券也派用处599
5.发行一千元券599
3.五十元券改印一百元券599
4.续印十六版一百元券599
2.续向中华书局订印一亿元600
1.在英国印制钞券600
7.往东南地区大肆发行600
8.大量印制定额本票600
二、纷纷向英、美等印制厂订印钞券600
5.向德纳罗、华德路及保安三公司订印钞券601
4.交通银行订印钞券601
3.中国银行赶印钞券五亿元601
7.所谓未雨绸缪,大量大批订印钞券602
6.英国德纳罗公司被炸,中国银行着急602
8.中信局印制处改组为中央印制厂603
1.杭行604
三、各地分支行各同业钞券告急要求接济604
9.印钞有功,印制厂、造币厂负责人获勋章604
2.滇行605
6.邮汇局要求接济钞券606
5.广东要求多发辅币606
3.渝各银行领券606
4.蓉各银行领券606
3.德纳罗交轮船运出钞券在途被击沉607
2.中航康定号飞机运券失事央行职员殉难607
四、钞券运送途中的事故607
1.长沙大火中损失金银券币三箱607
6.运钞汽车跌入山谷608
5.1943年分由英美装运钞券三轮被击沉,钞券全部流失608
4.押运钞券的宪兵在回程中覆车死伤各一608
7.运钞飞机失事609
9.飞机发生故障大量钞券箱推下610
8.飞机失事后捡回钞券仍发行610
11.钞券在运送途中被窃案611
10.钞券短缺按“销毁”及“战时损失”科目处理611
五、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在港钞券内运和损失情况613
1.财政部函促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券615
一、1942年为应付通货膨胀,扩大关金券发行615
第三节 1942年发行关金券615
4.改变关金单位含金量616
3.财政部布告616
2.印钞机器跟不上,以未发关金券改作法币使用616
5.杨格对1942年发行关金券表示不赞同617
1.关金券发行后即出现黑市618
二、关金券发行后的情况与反应618
6.关金券发行时即订印一亿单位618
2.关金券发行后,物价趋涨,国家总动员会议与财政部往来函619
1.就关金新定价与原价不同问题中央银行与财政部来往函商622
三、关金券发行数额和关金新旧比价不同引起损失622
2.关金前后比价改变发生差额问题627
2.中央银行常务理事会议决照办629
1.财政部核定统一发行办法五条629
第四节 1942年实行法币统一发行629
一、统一发行办法629
二、统一发行决定后央行作积极部署630
1.统一发行实施办法631
三、中国、交通、中国农民三银行移交发行准备631
4.央行接收中国、交通、中国农民三银行发行准备表633
3.接收中、交、农三行发行准备之计息问题633
2.中国银行移交发行准备以平衡、平准两会基金抵缴633
四、统一发行后中国银行贝祖诒探听发行总数638
一、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前,日伪企图扼杀法币639
第五节 法币在沦陷区行使情况639
1.伪造中、中、交、农钞券情况641
二、敌人伪造法币和推行敌伪钞券641
2.财政部的应付措施643
2.维护法币行使日益艰难645
1.沪四行库存钞券日增,库房难以容积645
三、太平洋战争前夕维护行使法币645
1.参政员褚辅成等提议紧缩通货646
一、参政会大会讨论通货政策646
四、1942年6月法币在沦陷区行使结束646
第六节 参政会、立法院对通货政策的意见646
2.对紧缩通货建议案,敷衍塞责的答复648
3.以保守机密为由,不同意随时宣示法币发行总额650
1.立法委员张肇元建议中央银行发行本票651
二、立法院讨论通货膨胀问题651
2.立法委员孙九录建议“发行黄金公债及发行金币办法”652
1.统一发行前,四行历年发行额655
一、1935—1945年法币发行额655
第七节 八年通货膨胀,发行额逾一千亿元655
二、抗战八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概况657
2.1942年7月至1945年12月中央银行发行额657
三、抗日战争期间各省银行发行省钞的流通数额662
一、中、中、交、农四行成立贴放委员会663
第一节 联合放款663
第十二章 大量放款,扶植官僚资本企业663
二、四行联合放款最初二年情况664
三、1941年7月底止联合放款中对官僚资本企业放款占73.5%667
四、太平洋战争后的贴放方针669
五、一九四四年四行联合放款和单独放款674
一、中国、交通两行承放工贷681
第二节 所谓工贷,央行予以70%转抵押681
2.四联总处对参政员黄肃方等质询的答复683
1.参政员黄肃方、朱之洪、但懋辛、王云五询问工贷情形683
二、中央银行予以转抵押70%683
三、参政员质询工贷683
2.战时生产局透支本币和外币684
1.予战时生产局的贷款八折转抵押684
四、战时生产局透支及转抵押684
1.改组建立中国兴业公司,央行由信托局出面投资685
五、对孔祥熙任董事长的中国兴业公司投资和贷款685
3.战时生产局设战时生产财务委员会685
4.战时生产局向央行借用干部685
4.增资六千万元,央行按比例应认一千八百万元686
3.由信托局出面认新股686
2.四行加认股份686
2.中央信托局687
1.中国农民银行687
5.中国兴业公司向央行借款687
六、对官僚资本金融机构的贷款687
5.广东省银行690
4.中国国货银行690
3.中国建设银公司690
7.山西省银行691
6.山西裕华银行691
1.财政部所属单位692
七、对政府机关的贷款692
3.经济部及所属单位694
2.粮食部694
4.交通部695
5.铁道部696
3.1939年农产、贸易、工矿三调整委员会基金6000万元697
2.工矿调整委员会基金550万元697
第三节 中央银行单独对官僚资本企业的贷款示例697
一、农产、贸易、工矿三调整委员会基金697
1.1937年贸易调整委员会基金700万元697
3.建设经费透支698
2.钨砂透支698
二、资源委员会借款698
1.流动资金借款698
1.垫款数额极巨699
三、花纱布管制局垫款699
4.纯锡易售黄金透支699
5.精锡借款699
2.参政员质询花纱布管制局情况700
2.参政员质询复兴公司情况702
1.复兴公司巨额透支702
四、复兴、富华、中茶三公司透支702
4.中茶公司巨额透支704
3.富华公司透支704
2.垫付统一公债、复兴公债本息,由三行分摊707
1.央行垫付内债基金707
第十三章 国库垫款707
第一节 央行垫付内债基金707
一、关税短绌,应拨内债基金由央行垫付707
5.垫付内外债基金将来由关税收入项下拨还708
4.公债本息的汇划偿付事重新考虑708
3.内债基金改由四行分垫708
7.另立财政部内债到期本息贴现户709
6.虽四行分垫,但央行对总税务司透支账仍应照列709
3.透支契约710
2.垫付一亿七千万元,补具透支契约710
8.垫付已在一亿元以上710
二、垫付内债基金,由总税务司向央行订立透支契约710
1.速订总税务司透支契约,以完手续710
2.1939年起按年息七厘半计算711
1.孔祥熙指责央行对总税务司透支款利息何以漫不经心711
4.透支契约已补,贝祖诒自港向沪行报信711
三、透支照计利息711
1.财政部规定关税担保内外债的处理办法712
四、关税担保内外债的处理问题712
3.利率7.5%何时起期计息问题712
4.中、交、农三行争利息712
1.军事经费713
一、蒋介石手令垫付军费713
2.1937年11月后,关税税款在汇丰银行收解713
第二节 垫付军费及各种特别费713
2.军事营建工程费716
3.官兵薪给副食费717
4.收购军粮718
5.军服费720
6.东北驻军各费721
7.军事特别费724
8.蒙藏委员会等津贴727
9.美军总部经费及机场建筑费728
10.黄仁霖的战地服务团招待美军费用731
1.蒋介石本人的特别费与临时费732
二、其他各项特殊拨款732
2.孔祥熙机密费及赴美费用733
6.新疆盛世才各项费用734
5.宋子良特别费734
3.国府主席医药费734
4.孙科特别费734
7.各省补助费735
8.国民党中执会等经常费和特别补助费736
9.董显光特别费737
10.“国民经济研究室”秘密工作费738
1.财政部致函央行要求垫借款项740
一、垫付军政各费740
第三节 战时财政垫款740
2.徒有虚名的财政预算746
2.公库法采用单一公库制及银行存款制751
1.修正代理国库契约751
二、代理国库办法形式上的更改751
3.各省国库由央行各该分行担任752
1.财政部欠中央银行款历年迅猛增加的统计753
一、垫款猛增趋势753
第四节 国库垫款逐月猛增,央行为财部垫款七年中增达一千五百余倍753
二、业务局向理事会呈报财政部垫款户结欠数754
2.1945年底国库支出约需一万亿754
三、央行为财政部临时垫款759
一、蒋介石以中国农民银行理事长身份任四联总处主席770
二、四联总处组织章程770
第十四章 四联总处的垄断和央行通过四联总处加强在四行中的地位770
第一节 成立以蒋介石为主席的四联总处770
三、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772
一、1939、1940年四联总处工作概况773
第二节 四联总处1941—1945年工作报告773
二、1941年四联总处工作综述778
三、1942年四联总处主要工作781
四、1943年四联总处重要事项报告784
五、1944年四联总处工作786
1.1940年2月至10月间饬办19件目录789
一、手令饬办事项一年间即达25件789
第三节 蒋介石亲自过问四联总处工作789
2.1940年2月至1941年2月间25个案件办理情况791
1.业务划分及考核办法802
一、四行业务重新划分,纸币由央行一家发行802
第四节 孔祥熙通过四联总处使央行权力凌驾于三行之上802
2.要求统一步骤,实际反映未能统一805
3.从孔令侃的电报可看出央行对中行的不满806
2.三行所收存款的20%应缴存央行,但未实行807
1.发行统一后,三行头寸调拨受制于央行807
二、央行权力日大,对三行控制益多807
3.三行头寸应一律存入央行,不得相互存放808
4.三行与央行存欠利息的计算问题812
2.十一月九日汇报会813
1.规定汇报范围813
三、蒋介石要孔祥熙等就四联总处工作定期报告813
3.四月十七日汇报会817
2.蒋介石加批六千万元共封存二亿六千万元818
1.封存法币现钞二亿元“候令取用”818
第五节 1941年蒋介石下令封存现钞818
一、蒋介石手令封存法币现钞818
2.其余各地亦相继领取821
1.重庆封存三千万元首先解封821
二、陆续动用821
3.四行库存短绌,封存钞券二亿六千万元全部解封提回应用824
1.1935年币制改革后收购银币共达三万万余元并拟定进一步收购金银办法825
一、制订进一步收购金银办法825
第十五章 战时收购黄金和出售黄金825
第一节 战争初期加紧收购金银825
3.央行收税处亦收兑金银826
2.央行开始执行金银收兑办法826
1.1939年央行等收兑金银情况827
二、主要年份收兑黄金数颇巨827
2.1940年收兑金银情况833
1.先委托中农、国货两银行出售黄金现货,后改售期货838
一、出售黄金概况838
3.金银收兑处撤销,央行等直接收兑838
第二节 抗战后期出售黄金838
3.1944年出售的黄金840
2.期货黄金提价,电告在美之孔祥熙840
1.监察委员纠举郭景琨等在黄金调价中利用职权地位营私舞弊842
二、孔祥熙的亲信郭景琨(锦坤)受纠举和起诉842
2.重庆法院对郭景琨等的起诉书846
3.郭锦坤的辩诉书850
1.孔祥熙奉蒋介石之命核定原则意见853
一、接受邀请,决定参加,积极筹备853
第十六章 关于参加筹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53
第一节 成立前的拟议853
2.美国政府备忘录854
2.孔祥熙与席德懋等的来往电855
1.孔祥熙指派席德懋等四人与美方接触855
二、席德懋、郭秉文、李国钦、宋子良四人以专家名义在美商讨国际货币计划855
3.蒋介石军委会参事室的研究报告859
附录:英美战后国际货币计划之比较与我国应采之态度861
一、理事会成立864
第二节 成立后的情况864
二、中国执行干事的报告书872
三、参加理事的人选及交易机关878
一、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大会参政员对金融情况的质询和俞鸿钧的答复(摘录)880
第一节 参政员的质询和财政部的答复880
第十七章 从参政员的质询看蒋管区战时金融财政等的一些腐败情况880
二、参政会第四届第一次大会参政员的质询和财政部的答复892
三、参政会第四届第二次大会的质询和答复中有关战时金融的情况894
1.钱币司就主管事项预拟参政会询问之答案904
一、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大会上备用稿904
第二节 为应付参政会询问,财政部预拟答案904
2.公债司预拟参政会询问之答案909
1.关于黄金提价泄露消息912
二、参政会第四届第一次大会预拟答案十一则912
2.关于新疆整理币制913
4.关于征借人民外汇资产久未实行914
3.关于华侨汇款补助费太少914
6.关于收复区的货币供应915
5.关于外汇管理有无流弊915
9.关于游资问题916
8.关于商业银行的顶替牌号916
7.关于省银行问题916
12.关于乡镇公益储蓄917
11.关于筹设再保险机构917
10.关于金融市场上的黑市交易917
三、为应付战后四届二次参政会上参政员质询所预拟的关于战前战时公债发行和处理情况的答案918
1.关于金融机构的接收923
一、沪宁地区财政金融的接收923
第三编 战后时期(1945.9—1949.5)923
第十八章 抢夺胜利果实,造成惊人垄断923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接收情况923
2.关于敌伪钞券的整理930
1.概况931
二、敌伪产业处理931
2.接收敌伪产业总值2万亿元932
3.从后期拟出售国营企业充发行准备看敌伪产业价值巨大933
一、关于外汇939
第二节 八年抗战央行外汇、黄金储备的巨额积累939
1.1946~1947年间央行外汇概况简要说明940
2.部行间整理外汇账目941
2.1942年后的黄金出售数944
1.从五亿美元借款中购进黄金六百余万两944
二、关于黄金944
1.抗战胜利后第一年央行的业务概况945
一、业务945
第三节 战后几年央行的业务与损益945
2.1946年央行业务规划954
3.从两次行务会议看战后央行的一些情况958
2.1946年盈余214亿元968
1.1945年盈余25亿元968
二、损益968
3.1947年度盈余853亿元969
4.1948年上期盈余2,395亿元970
5.1948年下期所谓营业基金预算971
6.副总裁官邸开支全部由行付账示例972
7.总裁酬金和副总裁待遇973
三、央行“增资”974
1.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开放外汇市场案975
一、宣布新外汇管理办法975
第十九章 战后的外汇管理业务975
第一节 调整汇率,开放外汇市场975
2.中央银行管理外汇暂行办法976
3.进出口贸易暂行办法980
4.中央银行成立外汇审核处982
5.核定“指定银行”及外汇经纪人984
6.1946年11月修正《进出口贸易暂行办法》,设立输入临时管理委员会与输出推广委员会985
7.中央银行公布外汇汇率,一年中美元汇率由2020元调整至12000元987
8.昙花一现的出口补助与进口附加988
9.外汇市场开放有利输入不利输出989
2.央行1946年3月至1947年1月外汇买卖概况990
1.外汇开放后的八个半月央行售出美汇3.8亿余元990
二、开放外汇市场后大量外汇流出990
3.外汇汇率变更追加外汇差额991
4.外汇汇率调整后应付外币国内公债本息基金情况993
1.入超巨大,蒋介石要宋子文查明具报994
三、外贸入超惊人,蒋介石下令彻查994
2.蒋介石(36)代电彻查国营商行进口奢侈品995
1.国务会议决议全文1000
一、改订外汇管理办法1000
3.监察委员调查央行办理外汇情况1000
第二节 外汇大量消耗,重新限制用汇1000
2.中央银行的建议1001
3.修正中央银行管理外汇办法1002
4.修正进出口贸易办法1005
5.修正管理外汇贸易办法要点1008
6.财长和央行总裁发表谈话1009
1.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的成立和外汇市价的公布1010
二、成立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1010
3.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得会商中央银行拟订处理外汇事项的章则办法1011
2.陈光甫代表央行参加平衡基金委员会1011
5.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两个月工作报告1012
4.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拟订随时调整美汇办法五项1012
6.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半年工作总述1015
7.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结束1019
8.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给行政院的结束报告1020
1.输出入管理委员会的内设机构及职责1023
三、成立输出入管理委员会1023
2.中央银行外汇审核处裁撤1024
3.输出入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报告1025
1.结汇证明书1028
四、结汇办法一改再改1028
2.外汇移转证1032
3.实行进出口贸易联锁制1033
1.成立非进口货外汇申请审核委员会1035
五、其他各种外汇审核机构和审核办法1035
2.携带外币有价证券出口审核标准1037
3.紧缩政府机关及国营事业机关支用外汇之建议1038
4.中央银行外币外汇存款支付办法1040
5.对华侨携入国境外币金银的处理1042
一、“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发行美金债券1043
第三节 外汇枯竭下,国民党政府发行美金债券,央行为还本付息机构1043
2.民国三十六年美金公债条例1044
1.民国三十六年短期库券条例1044
1.基金监理委员会委员名单1045
二、成立基金监理委员会1045
2.基金监理委员会第二次大会记录1046
1.宣传工作1048
三、募销委员会的宣传工作、募销工作及销售数额统计1048
2.募销工作1050
3.销售数额统计1051
1.为三行一局认购美金公债,张嘉璈复信宋汉章、钱新之等1052
四、央行总裁张嘉璈在推销工作中的活动1052
3.张嘉璈就募销债券情况致函俞鸿钧1053
2.为推销债券张嘉璈复刘航琛函1053
6.美金公债募销尚较短期库券为佳1054
5.短期美金库券停止募销1054
4.央行自身购入短期库券1054
移存央行1055
一、蒋介石下令中、交、农三行和中信、邮汇两局外汇1055
五、短期库券还本付息财政部想在汇价上做手脚1055
第四节 三行两局外汇移存央行1055
1.财政部五次函电催办1059
二、移存过程中的讨价还价1059
2.央行转函三行两局及资源委员会1060
3.三行两局强调移存困难,中国银行尤甚1062
4.三行两局函报移存数额1067
1.三行两局现存各种外币国内公债1069
三、各行局所存各种外币国内公债1069
5.央行将移存情形函报财部1069
2.央行本身现存各项外币国内公债1071
四、央行外汇枯竭,向三行两局活存英金、美金户借用头寸1072
1.拨张群美金3万元1073
一、蒋介石“手谕”拨给外汇1073
第五节 外汇用途示例1073
5.拨居正美金4千元1074
4.拨付顾孟余美金1万元1074
2.付陈立夫美金3万元1074
3.拨张静江美金2万元1074
10.拨卫立煌考察费美金28,000元1075
9.拨傅斯年美金5千元1075
6.拨铨叙部部长美金2400元1075
7.拨萧自诚美金3千元1075
8.送许世英港币3千元1075
3.毛邦初在美接洽以150万美元购买A—26中型轰炸机73架和13—24重型轰炸机24架1076
2.头寸紧迫,难以拨付60万美元购机款1076
二、购买军事器械1076
1.向美订购运输机150架1076
4.就空军补给器材所需外汇,行政院长张群函张嘉璈1077
7.国防部结购外汇1078
6.购轮胎等件需付美金价款180万元1078
5.购军事器材待付外汇1078
8.空军在美订购炸弹及子弹1079
一、1947年3月至1948年5月可用外汇资金又净减2.4亿美元1080
第六节 外汇资金枯竭,侨汇来源减少1080
二、政府外汇收支概况1082
热门推荐
- 2379413.html
- 1932847.html
- 3793351.html
- 154203.html
- 2033519.html
- 1797305.html
- 2825974.html
- 2708757.html
- 1902784.html
- 23870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9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6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0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6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6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2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8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9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3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