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碳排放效率改善的途径及其影响 基于区域和产业视角的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友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221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生态经济-经济效率-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碳排放效率改善的途径及其影响 基于区域和产业视角的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碳排放效率的重要意义1
(一)碳排放效率是一个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
(二)改善碳排放效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5
二 碳排放效率研究现状8
三 本书内容梗概17
(一)科学地分配环境责任有助于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效率激励机制18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善碳排放效率24
(三)改善碳排放效率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26
第一篇 建立有效的碳排放效率激励机制——基于经济利益的环境责任分配31
第一章 产业间环境责任分配与碳排放效率分析31
一 引言31
二 基于经济利益的环境责任分配原则33
(一)生产责任原则34
(二)消费责任原则35
(三)收入责任原则37
(四)共担责任原则38
三 产业层面的环境责任与生态效率评价指标40
(一)环境责任指标应具备的性质41
(二)基本利益原则下的环境责任及生态效率指标43
(三)共担责任原则下的环境责任及生态效率指标45
(四)不同原则下资源消耗或污染排放乘数的比较49
(五)环境责任分配指标的政策含义及优劣势比较52
四 中国产业层面的碳排放责任与效率56
(一)(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和碳排放的估计56
(二)产业碳排放效率58
(三)产业碳排放责任64
(四)不同方法下产业碳排放责任的比较69
五 结论72
第二章 区域间贸易与跨区域能耗转移75
一 引言75
二 方法和数据77
(一)多边贸易视角下的MRIO方法78
(二)双边贸易视角下的EEBT方法80
(三)MRIO方法和EBBT方法的比较81
三 中国省际贸易隐含能及能耗转移分析82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82
(二)省际贸易隐含能与地区能耗影响评价85
(三)省际贸易隐含能的流向与结构87
(四)MRIO方法和EBBT方法的结果差异92
(五)与以往研究的比较97
四 结论98
第三章 跨区域的能耗责任与能源效率评价101
一 跨区域的环境责任与生态效率评价指标104
(一)基本利益原则下的责任与效率104
(二)基于共担责任原则的环境责任与生态效率106
二中国省际能耗责任与能源效率分析109
(一)产业能源效率109
(二)省际能耗效率与责任112
三 结论117
第二篇 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改善121
第四章 中国碳排放的供给侧影响因素121
一 引言121
二 方法和数据126
三 实证分析129
(一)不同阶段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影响129
(二)不同阶段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133
四 讨论135
(一)与以往研究的结果比较135
(二)未来减缓碳排放的途径和潜力135
(三)不确定性分析137
五 结论138
第五章 居民消费模式的碳排放影响140
一 引言140
二 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影响核算方法143
三 实证分析145
(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异145
(二)城、乡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影响148
(三)城、乡居民的人均碳排放影响及因素分解150
(四)城、乡居民碳排放差异的因素分解153
(五)讨论156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158
第六章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161
一 问题的提出161
二 方法163
(一)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联163
(二)碳排放强度的结构分解166
三 实证分析169
(一)需求模式变化的影响171
(二)技术模式变化的影响175
四 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面临的挑战179
(一)能源利用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179
(二)需求结构调整任重道远181
(三)第三产业短期内还难以大规模替代第二产业185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189
第三篇 碳排放效率改善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197
第七章 碳强度约束与总量限制的绩效——基于CGE模型的随机模拟197
一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与中国的碳减排目标197
二 总量限制与强度约束——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争论201
(一)强度目标和总量目标的成本有效性比较202
(二)强度目标和总量目标的环境效益比较203
(三)强度目标和总量目标的可接受性比较206
(四)制定强度目标时需要考虑的问题209
三 碳强度约束和总量控制的绩效比较——以中国为例210
(一)方法概述210
(二)不确定性下碳排放强度和总量约束的经济—环境影响差异——理论分析211
(三)中国经济—能源—环境CGE模型215
(四)数据与随机模拟方案224
(五)数值模拟结果227
四 讨论与结论233
(一)中国的碳排放强度约束是一个适度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233
(二)碳强度约束是一个有诚意的减排目标233
(三)国际气候变化协议应当允许发展中国家采用具有可调性的强度减排目标234
(四)进一步研究展望235
结语237
一 主要结论237
二 改善碳排放效率——微观机制与宏观政策的融合239
三 超越碳排放效率243
附录A 一些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指标247
附录B 共担责任原则下的环境责任分解255
附录C 能源品种及其碳排放系数256
附录D 不同分配原则下的产业环境责任(2007年)257
附录E 区域间隐含能调入、调出量(2007年)262
附录F 最终需求、进口与GDP的核算关系267
附录G 关于(6.5)式、(6.6)式和(6.9)式的推导268
附录H 中国经济—能源—环境CGE模型(CN3EM)的具体公式272
参考文献283
热门推荐
- 1175564.html
- 2263551.html
- 3200528.html
- 811902.html
- 1093813.html
- 790275.html
- 56022.html
- 1021326.html
- 298055.html
- 972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0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95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9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11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9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26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