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
  • 李富华,何梅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780123541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75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783页
  • 主题词:大藏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何谓佛教大藏经1

序 杜继文1

自序7

第二节 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的对象12

第三节 汉文佛教大藏经的历史文化价值18

第二章 汉文佛教大藏经形成的历史概述24

第一节 佛教典籍的传译与著述24

第二节 “经录”——汉文佛教大藏经的目录准备44

第三节 写本大藏经——汉文佛教大藏经的前史61

第一节 《开宝藏》研究69

第三章 我国第一部刻本大藏经《开宝藏》及其覆刻藏《金藏》与《高丽藏》69

一、关于《开宝藏》颇为珍贵的遗存70

二、有关《开宝藏》的历史记载及雕造始末73

三、《开宝藏》的收经内容、底本及其历史地位83

第二节 《赵城金藏》研究91

一、《赵城金藏》的发现91

二、《金藏》的雕刻94

三、《金藏》的补雕101

四、《金藏》的校补与《弘法藏》103

五、《金藏》的底本110

六、《金藏》与同时代其他藏经的关系及其学术价值113

一、《开宝藏》传入高丽的历史记载与《高丽藏》的初雕本118

第三节 关于《高丽藏》118

二、义天与《高丽藏》的续雕本120

三、李奎报、守其与高宗朝再雕《高丽藏》122

四、再雕《高丽藏》的内容124

第四章 关于《辽藏》的研究127

第一节 《辽藏》的遗存128

第二节 《辽藏》的版本131

第三节 《辽藏》的内容142

第四节 《辽藏》研究的学术价值152

一、《崇宁藏》是我国第一部私刻版大藏经161

第五章 北宋版《崇宁藏》和《毗卢藏》161

第一节 关于《崇宁藏》161

二、《崇宁藏》的刊造始末179

三、《崇宁藏》印本的流传192

第二节 有关《毗卢藏》的研究197

一、开元寺的历史沿革及刻藏背景197

二、《毗卢藏》复印本抵榕经过202

三、《毗卢藏》的镌刻203

四、《毗卢藏》印本的流传220

一、《圆觉藏》本223

二、国内存《资福藏》本223

第六章 南宋版《圆觉藏》、《资福藏》研究223

第一节 《圆觉藏》、《资福藏》见存本的情况223

三、日本存《资福藏》本225

第二节 《圆觉藏》、《资福藏》刊刻始末226

一、圆觉禅院的创建226

二、《圆觉藏》的刊刻227

三、圆觉禅院、资福禅寺的补板活动231

第三节 学术界对《圆觉藏》、《资福藏》的研究概述233

一、《圆觉藏》的刊板时间233

二、《圆觉藏》、《资福藏》的版式234

三、《圆觉藏》与《资福藏》的关系234

一、《圆觉藏》与《资福藏》是两副还是一副刻板?236

第四节 有关《圆觉藏》、《资福藏》研究的几个问题236

二、《资福藏》是否增刻了五十一函经卷?241

三、《资福藏》的收经数目及与福州二藏的关系244

四、《圆觉藏》刊刻的时间问题249

第七章 宋元版《碛砂藏》研究252

第一节 《碛砂藏》的历史遗存及影印本252

一、陕西开元、卧龙两寺藏本的发现及影印本的问世252

二、国内藏本的情况254

三、国外藏本的情况255

第二节 碛砂延圣院与《碛砂藏》256

一、碛砂延圣院的历史沿革256

二、刻藏缘起261

第三节 《碛砂藏》刊印始末263

一、组织机构263

二、资金筹集268

三、十任住持及所刊经卷270

四、《端平目录》与《影印本目录》277

五、宋、元刻本的音释281

六、版式、扉画、装帧282

七、《碛砂藏》中的其它几种刻本285

八、《碛砂藏》在明代的补版296

九、有关《武林藏》的问题302

一、二十八函秘密经中缺卷待补的问题304

第四节 《碛砂藏》值得研究的问题304

二、《碛砂藏》最后三函的问题313

第八章 元代的刻本大藏经316

第一节 《普宁藏》316

一、刻藏缘起316

二、刊板始末319

三、印本的流传338

四、问题的研究346

第二节 《再刻毗卢藏》354

第三节 《元官版大藏经》356

一、《元官藏》的发现356

二、刊藏的发起人及组成人员359

三、据《至元录》编目366

四、《元官藏》的版本特征372

五、版本待考的经卷373

第九章 明官版大藏经研究375

第一节 《初刻南藏》375

一、四川上古寺《初刻南藏》的发现376

二、有关古寺及大藏经的历史记载376

三、《初刻南藏》的刊板年代382

四、僧录司官员及天禧寺经板385

五、《初刻南藏》的特点388

六、《南藏》问题的研究401

一、刻藏始末406

第二节 《永乐南藏》406

二、续刻及修补410

三、《永乐南藏》的特点419

四、关于《万历藏》的问题432

第三节 《永乐北藏》434

一、正藏的刊造434

二、续藏的雕造443

三、《永乐北藏》的特点449

四、《永乐北藏》的颁赐457

五、影印本《永乐北藏》附入南藏函号的问题462

第十章 关于《嘉兴藏》的研究465

第一节 “刻藏缘起”466

一、发起者发起刻造《嘉兴藏》的缘由466

二、刻藏之发起470

三、刻藏之筹划472

第二节 刻藏始末478

一、五台山时期的刻藏478

二、南迁后前期的刻藏483

三、南迁后期的刻藏492

第三节 方册《嘉兴藏》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497

一、雍正皇帝御制序等509

第一节 刻藏的准备509

第十一章 清《龙藏》509

二、藏经馆的设立512

第二节 清《龙藏》的刊造513

一、置办经板、招募刻工513

二、钦定入藏典籍517

三、《清藏目录》考释522

四、《龙藏汇记》及问题525

第三节 清《龙藏》的流传527

一、清《龙藏》的印本527

二、乾隆年间撤毁的经板531

三、清《龙藏》经板的保存534

第一节 《频伽藏》536

第十二章 近代的铅印本大藏经536

第二节 《普慧藏》550

一、编辑缘起及始末550

二、《普慧藏》已刊典籍目录553

三、《普慧藏》的流传及简略评价555

第十三章 当代《中华大藏经》的编刊558

第一节 大陆版《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编辑出版558

一、编辑工作的组织及始末558

二、《中华藏》的编辑思想及基本方案561

三、《中华藏》正编的内容563

四、《中华大藏经》的学术成就与不足574

一、编辑工作的发起576

第二节 台湾版《中华大藏经》的编辑出版576

二、台湾版《中华大藏经》的组织及编辑方案577

三、台湾版《中华大藏经》的内容及评价580

第三节 《敦煌大藏经》的编辑出版584

一、编辑缘起584

二、编辑体例及其内容586

第十四章 日本国汉文佛教大藏经的编刊588

第一节 江户时代的刻藏588

一、计划开版大藏经的时期588

二、宗存的北野经王堂版590

三、木活字版《天海藏》591

四、《黄檗藏》的开版595

第二节 《缩刻藏》599

一、刻藏缘起600

二、编集目录601

三、出版发行605

第三节 《卍字藏》、《卍续藏》606

一、《卍字藏》606

二、《卍续藏》608

第四节 《大正新修大藏经》612

一、《大正藏》的编辑缘起及宗旨612

二、《大正藏》独特的编排和丰富的内容614

三、《大正藏》的不足621

附录一:《崇宁藏》、《毗宁藏》、《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初刻南藏》目录一览表627

附录二:《普宁藏》又续藏目录一览表692

附录三:《崇宁藏》、《毗卢藏》续藏部分单独收经目录一览表693

附录四:二十八函秘密经目录一览表695

附录五:《碛砂藏》(及《初刻南藏》)最后五函收经目录一览表701

附录六:六部大藏经收经情况统计表701

附录七:《碛砂藏》宋刻版及第一至四位住持刊经目录一览表702

附录八:《碛砂藏》元刻版及第五至十位住持刊经目录一览表725

主要参考书目743

著作出版推荐意见书(一)747

著作出版推荐意见书(二)749

后记7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