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物生物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动物生物学
  • 徐润林,项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4954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动物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物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动物的基本结构及其演化1

1动物生命活动的化学基础1

1.1 生物体的物质结构层次1

1.1.1 元素1

1.1.2 分子1

1.1.3 生物大分子2

1.1.4 超分子复合物2

1.1.5 细胞器及之上的结构3

1.2 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3

1.2.1 分子结构及其表示3

1.2.2 分子结构的决定因素与同分异构3

1.2.3 对映异构及其构型标识4

1.2.4 顺反异构5

1.2.5 分子的模型表示6

1.3 蛋白质7

1.3.1 氨基酸7

1.3.2 蛋白质的结构11

1.3.3 蛋白质的功能17

1.4 糖类19

1.4.1 单糖与二糖19

1.4.2 多糖及其功能21

1.4.3 复合多糖及其功能25

1.5 核酸25

1.5.1 核苷酸25

1.5.2 DNA27

1.5.3 RNA28

1.6 脂类29

1.6.1 脂肪酸29

1.6.2 储存脂29

1.6.3 膜脂30

1.6.4 膜脂与生物膜32

思考题32

2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33

2.1 细胞结构33

2.1.1 细胞膜33

2.1.2 细胞质34

2.1.3 细胞核36

2.1.4 动物细胞周期37

2.2 细胞的增殖38

2.2.1 无丝分裂38

2.2.2 有丝分裂38

2.2.3 减数分裂39

2.3 组织40

2.3.1 上皮组织41

2.3.2 结缔组织41

2.3.3 肌肉组织44

2.3.4 神经组织46

2.4 器官和系统48

思考题48

3动物的演化49

3.1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演化49

3.2 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50

3.2.1 瓮安生物群50

3.2.2 埃迪卡拉生物群50

3.3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50

3.3.1 小壳化石51

3.3.2 布尔吉斯型生物群51

3.3.3 云南澄江生物群51

3.3.4 贵州凯里生物群51

3.4 地质时期动物演化的主要阶段51

3.4.1 无脊椎动物时代51

3.4.2 鱼类时代51

3.4.3 两栖动物时代51

3.4.4 爬行动物时代51

3.4.5 哺乳动物至人类时代51

思考题52

第二篇 动物的多样性与保护:从原生动物到动物界53

4动物的分类53

4.1 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53

4.1.1 生物种的基本概念53

4.1.2 生物种的命名53

4.1.3 种下的分类54

4.2 动物系统学的发展历程54

4.3 动物的门类54

思考题55

5原生动物56

5.1 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56

5.2 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57

5.2.1 鞭毛纲58

5.2.2 肉足纲58

5.2.3 孢子纲59

5.2.4 纤毛纲61

5.3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64

思考题64

6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多孔动物和刺胞动物65

6.1 多孔动物65

6.1.1 多孔动物的基本特征65

6.1.2 多孔动物的主要类群67

6.2 刺胞动物68

6.2.1 刺胞动物的基本特征68

6.2.2 刺胞动物的主要类群69

6.3 多孔动物和刺胞动物与人类的关系70

思考题71

7三胚层动物的出现:扁形动物72

7.1 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72

7.2 扁形动物的主要类群74

7.2.1 涡虫纲74

7.2.2 吸虫纲74

7.2.3 绦虫纲75

7.3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76

思考题76

8原体腔动物的代表:线虫动物77

8.1 线虫动物的基本特征77

8.2 线虫动物的主要类群78

8.2.1 无尾感器纲79

8.2.2 胞管肾纲79

8.3 线虫动物与人类的关系79

思考题80

9真体腔动物的开始: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81

9.1 环节动物81

9.1.1 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81

9.1.2 环节动物的主要类群84

9.2 软体动物85

9.2.1 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86

9.2.2 软体动物的主要类群87

9.3 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91

思考题92

10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节肢动物93

10.1 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93

10.2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97

10.2.1 三叶虫亚门97

10.2.2 螯肢亚门97

10.2.3 甲壳亚门99

10.2.4 多足亚门102

10.2.5 六足亚门103

10.3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07

思考题108

11后口动物的出现:棘皮动物109

11.1 棘皮动物的基本特征109

11.2 棘皮动物的主要类群111

11.2.1 海百合纲111

11.2.2 海星纲111

11.2.3 蛇尾纲111

11.2.4 海参纲112

11.2.5 海胆纲112

11.3 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12

思考题112

12从无脊椎到脊索动物的过渡:半索动物113

12.1 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113

12.2 半索动物的主要类群113

思考题113

13脊索动物114

13.1 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114

13.2 脊索动物的主要类群114

13.3 尾索动物114

13.3.1 尾索动物的基本特征114

13.3.2 尾索动物的主要类群115

13.4 头索动物116

13.4.1 头索动物的基本特征116

13.4.2 头索动物的主要类群117

13.5 脊椎动物亚门117

13.5.1 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117

13.5.2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17

思考题118

14无颌的水生脊椎动物:圆口纲119

14.1 圆口纲的基本特征119

14.2 圆口纲的主要类群120

14.2.1 七鳃鳗目120

14.2.2 盲鳗目120

思考题120

15有颌的水生脊椎动物:鱼类121

15.1 鱼类的基本特征121

15.2 鱼类的主要类群124

15.2.1 软骨鱼纲124

15.2.2 硬骨鱼纲125

15.3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128

思考题129

16适应于水陆两栖生活的脊椎动物:两栖纲130

16.1 两栖纲的基本特征130

16.2 两栖纲的类群133

16.2.1 蚓螈目133

16.2.2 有尾目133

16.2.3 无尾目134

16.3 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135

思考题136

17羊膜动物的开始:爬行纲137

17.1 爬行纲的基本特征137

17.2 爬行纲的主要类群141

17.2.1 无孔亚纲141

17.2.2 双孔亚纲141

17.3 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143

思考题143

18适应飞行生活的恒温动物:鸟纲144

18.1 鸟纲的基本特征144

18.2 鸟纲的主要类群148

18.2.1 平胸总目149

18.2.2 企鹅总目149

18.2.3 突胸总目149

18.3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153

思考题153

19胎生动物:哺乳纲154

19.1 哺乳纲的基本特征154

19.2 哺乳纲的主要类群158

19.2.1 原兽亚纲158

19.2.2 后兽亚纲158

19.2.3 真兽亚纲159

19.3 哺乳类与人类的关系163

思考题163

20动物多样性保护164

20.1 动物保护概述164

20.1.1 动物保护的类别164

20.1.2 动物保护的理论基础166

20.2 野生动物的保护167

20.2.1 野生动物保护的一般途径167

20.2.2 野生动物保护立法170

思考题172

第三篇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比较生理173

21保护、支持和运动173

21.1 动物机体的屏障:皮肤173

21.1.1 原生动物173

21.1.2 无脊椎动物173

21.1.3 脊椎动物173

21.2 骨骼及其支持作用174

21.2.1 骨骼的结构及特点174

21.2.2 骨骼的功能176

21.3 肌肉运动176

21.3.1 脊椎动物的骨骼肌纤维176

21.3.2 脊椎动物的快反应和慢反应177

21.3.3 肌丝滑动学说178

21.3.4 兴奋收缩耦联179

21.3.5 心肌181

21.3.6 平滑肌181

21.4 动物的其他运动形式182

21.4.1 变形运动182

21.4.2 纤毛运动183

21.4.3 肌丝运动184

思考题185

22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186

22.1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186

22.1.1 神经网186

22.1.2 神经节186

22.1.3 头足类软体动物的脑187

22.2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188

22.2.1 外周神经系统189

22.2.2 中枢神经系统190

22.2.3 脊椎动物脑的演化191

22.3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193

22.3.1 细胞组成193

22.3.2 神经电活动195

22.3.3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198

22.3.4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201

22.4 躯体和内脏感觉202

22.4.1 温度感受器202

22.4.2 痛感受器202

22.4.3 机械感受器203

22.4.4 本体感觉204

22.5 特殊感觉205

22.5.1 光感觉205

22.5.2 声音感觉209

22.5.3 前庭器官210

22.5.4 化学感觉211

思考题212

23动物的化学信号与内分泌系统213

23.1 激素作用的机制214

23.1.1 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215

23.1.2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215

23.2 下丘脑与垂体216

23.2.1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217

23.2.2 神经垂体激素219

23.2.3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220

23.3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221

23.3.1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222

23.3.2 甲状腺机能的调节223

23.3.3 降钙素224

23.3.4 甲状旁腺224

23.4 肾上腺:髓质与皮质225

23.4.1 肾上腺髓质激素225

23.4.2 肾上腺皮质激素225

23.5 胰腺226

23.6 性腺:睾丸与卵巢228

23.6.1 睾丸228

23.6.2 卵巢228

23.7 其他激素229

23.8 无脊椎动物的激素230

23.8.1 外激素230

23.8.2 昆虫生长、蜕皮和生殖的相关激素231

思考题232

24动物的循环和气体交换233

24.1 血液循环的演化233

24.2 心肌的结构与机能特性236

24.2.1 心脏的类型与结构236

24.2.2 自动节 律和心率237

24.2.3 特殊传导系统238

24.2.4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238

24.2.5 心电图239

24.3 血管与血流240

24.3.1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240

24.3.2 血压241

24.3.3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242

24.4 哺乳动物的血液242

24.4.1 体液与血液242

24.4.2 血液的功能与平衡调节243

24.4.3 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244

24.5 气体交换与呼吸色素245

24.5.1 气体交换与运输245

24.5.2 呼吸色素246

24.6 呼吸器官246

24.6.1 鳃: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246

24.6.2 肺:陆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247

24.6.3 气管:昆虫的呼吸248

24.7 哺乳动物的呼吸运动248

思考题249

25动物营养和消化250

25.1 食物与营养250

25.2 摄食250

25.2.1 摄食方式250

25.2.2 摄食的调节和食性255

25.3 消化与吸收256

25.3.1 消化道结构的演化256

25.3.2 动物的消化方式256

25.4 人的消化吸收258

25.4.1 人消化管的结构与神经支配258

25.4.2 消化管的运动260

25.4.3 消化液的分泌262

25.4.4 营养物质的吸收262

25.4.5 肝脏的机能263

思考题264

26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265

26.1 体液的渗透压265

26.2 渗透调节 266

26.2.1 淡水动物的渗透调节266

26.2.2 海洋动物的渗透调节267

26.2.3 陆生动物的渗透调节270

26.3 含氮废物的排泄273

26.3.1 NH3的排泄273

26.3.2 尿酸的排泄273

26.3.3 尿素的排泄273

26.4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274

26.4.1 原始形式274

26.4.2 吞噬细胞团(肾原细胞)274

26.4.3 肾管274

26.4.4 体腔管275

26.4.5 肠管275

26.5 脊椎动物的排泄276

26.5.1 脊椎动物排泄系统的演化276

26.5.2 哺乳动物的肾脏结构277

26.5.3 肾脏的生理功能277

26.5.4 肾脏活动的调节278

思考题280

27动物的防御281

27.1 动物的防御行为281

27.2 动物免疫系统的演化282

27.2.1 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282

27.2.2 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284

27.3 非特异性免疫285

27.3.1 细胞杀灭入侵的微生物286

27.3.2 抗微生物的蛋白杀灭致病原287

27.3.3 炎症反应288

27.3.4 温度反应289

27.4 特异性免疫289

27.5 免疫器官289

27.5.1 中枢免疫器官290

27.5.2 周围免疫器官290

27.6 免疫细胞290

27.6.1 单核吞噬细胞290

27.6.2 粒细胞290

27.6.3 淋巴细胞291

27.7 免疫应答291

27.7.1 体液免疫应答292

27.7.2 细胞免疫应答294

27.7.3 免疫应答的调节294

27.8 医疗上免疫反应的应用295

27.8.1 抗生素能够降低微生物的繁殖295

27.8.2 免疫的应用295

思考题296

28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97

28.1 动物的生殖细胞297

28.1.1 精子及精子发生297

28.1.2 卵子及卵子发生299

28.2 受精300

28.2.1 卵子的排放及其机制300

28.2.2 受精过程301

28.2.3 受精的生物学意义302

28.2.4 受精的条件和因素302

28.3 动物的发育303

28.3.1 卵裂303

28.3.2 囊胚304

28.3.3 原肠胚304

28.3.4 胚层分化和器官建成305

思考题306

第四篇 动物生态与动物地理307

29动物生态与行为307

29.1 动物的生态307

29.1.1 生态因子307

29.1.2 种群310

29.1.3 群落312

29.1.4 生态系统314

29.2 动物行为316

29.2.1 行为生理和发育317

29.2.2 觅食行为318

29.2.3 生殖行为318

29.2.4 时空行为320

29.2.5 社会生活与通信320

29.2.6 学习行为322

思考题323

30动物地理324

30.1 动物的分布324

30.1.1 栖息地324

30.1.2 分布区324

30.1.3 陆地生态地理动物群落325

30.1.4 水域生态地理动物群落328

30.2 动物区系分区329

30.2.1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分区329

30.2.2 中国陆地动物区系分区334

30.2.3 世界海洋动物区系的划分338

思考题339

参考文献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