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调查与运用实用教程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于志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北京市: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780140176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7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调查与运用实用教程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党的纪律检查概述1
第一节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和主要任务2
一、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2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要任务4
第二节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指导思想10
一、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10
二、贯彻纪律检查指导思想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关系13
第三节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18
一、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与发展18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产生方式与领导体制的确定19
三、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任务20
四、党的纪律检查法规建设22
五、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经验23
第四节 党的纪律与违纪26
一、党的纪律的基本含义26
二、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31
三、党纪的制定和执行36
四、违纪的一般理论41
五、党纪责任和党纪处分53
第二章 行政监察理论概述68
第一节 行政监察的概念68
一、行政监察的概念和特征68
二、行政监察的地位和作用70
三、行政监察的基本原则72
第二节 行政监察机关74
一、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发展概况74
二、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76
三、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权限80
四、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任务83
五、我国行政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的方式86
第三节 行政监察对象90
一、行政监察对象概述90
二、国家行政机关91
三、国家公务员99
四、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102
五、行政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管辖的原则和范围102
第四节 行政监察机关与相关监督机关的工作关系104
一、行政监察机关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工作关系105
二、行政监察机关与人民检察机关的工作关系108
三、行政监察机关与经济监督机关的工作关系111
四、行政监察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114
第三章 证据的基本理论117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特征和作用117
一、证据的概念117
二、证据的三要素118
三、证据的意义123
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125
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126
二、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本证与反证128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30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33
第三节 证明、证明要求及证明对象137
一、证据制度概述137
二、证明及证明要求139
三、证明对象142
第四节 证明责任146
一、证明责任的历史考察146
二、证明责任的概念148
三、证明责任的承担149
第四章 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156
第一节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156
一、调查收集证据的概念156
二、调查收集证据的基本特征158
三、调查收集证据的分类165
四、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则和基本要求167
五、证据的保全173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175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75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176
三、审查判断证据的内容和标准180
四、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185
第三节 证据的运用189
一、运用证据的原则189
二、对各种证据的审查运用191
第五章 纪检监察证据及其审查运用203
第一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概念和作用203
一、纪检监察证据的概念203
二、纪检监察证据的特征204
三、纪检监察证据的作用205
第二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分类206
一、有错证据与无错证据207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208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208
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209
第三节 纪检证据分论209
一、物证、书证209
二、证人证言212
三、被调查人的陈述213
四、鉴定结论214
五、现场察看笔录214
第四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调查收集和保全217
一、纪检监察证据调查收集的概念和特征217
二、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则和要求219
三、调查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223
四、证据的保全225
第五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鉴别226
一、纪检监察证据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26
二、鉴别证据的内容228
三、鉴别证据的基本方法230
第六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运用232
一、纪检监察证据运用的基本原则232
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235
第七节 纪检监察案件的证明237
一、证明的概念和作用237
二、证明的内容237
三、证明的过程238
第八节 纪检监察案件的证明要求239
一、纪检监察案件证明要求的概念239
二、证明违法违纪案件的基本要求240
三、纪检监察案件不同阶段的证明要求241
第九节 纪检监察案件中的证明对象244
一、纪检监察案件证明对象的概念244
二、纪检监察案件证明对象的范围245
第十节 纪检监察案件中的证明责任249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249
二、纪检监察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250
第六章 违反政治纪律类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55
第一节 违反政治纪律类案件概述255
一、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概述255
二、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构成条件256
三、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主要表现258
第二节 违反政治纪律类案件的证据调查260
一、认定时所需要证明的内容261
二、认定时所需要的证据材料262
三、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263
四、证据调查的具体手段和措施264
第三节 违反政治纪律类案件的证据运用267
一、证据运用的意义267
二、违反政治纪律案件证据的审查268
第七章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73
第一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概述273
一、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概念273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表现形式274
三、处理组织人事类违法违纪行为应注意的问题277
第二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证据调查278
一、证据调查的对象和内容278
二、证据调查的基本要求281
三、证据调查的手段283
第三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的证据运用285
一、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的证明要求285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的证据审查287
第八章 贪污贿赂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92
第一节 贪污贿赂行为概述292
一、贪污贿赂行为的概念292
二、贪污贿赂行为的构成要件293
三、贪污贿赂行为的主要表现294
四、几种具体的贪污贿赂行为的特征295
第二节 对贪污案件的证据调查305
一、对贪污案件的调查取证方法305
二、调查取证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311
第三节 对贿赂案件的证据调查313
一、判定受贿案件必须具备的证据材料313
二、贿赂案件调查的原则和手段316
三、贿赂案件调查取证的谋略和方法319
四、贿赂案件调查取证的突破口选择322
五、贿赂案件调查取证的具体措施325
第四节 贪污案件证据的运用328
一、贪污案件证据的审核鉴别328
二、运用证据来证明贪污案件338
第五节 贿赂案件的证据运用342
一、证据材料不真实的主要原因342
二、贿赂案件证据的审查与判断344
三、贿赂案件证据的运用348
第九章 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调查与应用351
第一节 失职、渎职行为概述351
一、失职、渎职行为概述352
二、应当注意的问题353
三、失职、渎职行为的主要内容354
四、失职、渎职行为的一般规定355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失职、渎职行为及其构成要件357
一、党组织负责人的失职、渎职行为357
二、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中的党员的失职、渎职行为358
三、违反有关规定,强令他人履行非法定义务的行为359
四、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属人员叛逃、出走的行为360
第三节 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调查360
一、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调查360
二、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案件的证据调查途径365
三、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案件的取证措施367
第四节 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运用370
一、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案件的证据鉴别370
二、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案件证据的运用375
第五节 司法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调查379
一、徇私枉法行为的证据调查379
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行为的证据调查382
三、执行判决、裁定失职行为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行为的证据调查384
四、私放在押人员行为的证据调查385
五、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行为的证据调查387
六、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行为的证据调查389
第六节 司法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运用390
一、司法渎职行为的证据审查和判断391
二、司法渎职行为的证据运用396
第七节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证据的调查399
一、案件当事人的交代和说明399
二、证人证言405
三、其他证据材料的调查414
第八节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运用416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渎职案件的证据审查416
二、证据在调查阶段的运用419
三、在处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渎职案时证据的运用421
第十章 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424
第一节 侵犯党员权利行为概述424
一、党员权利的概念和特征424
二、侵犯党员权利的表现形式431
三、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处理433
第二节 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具体表现及构成要件435
一、进行表决和选举时,故意不通知或阻碍有表决权和有选举权的人到场435
二、用非组织活动拉选票破坏选举,妨碍选举人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38
三、不允许党员本人申辩,不允许其他党员为犯错误的党员作证和辩护441
四、对其他党员实事求是的作证和辩护进行追究443
五、将检举、控告材料私自扣压、销毁,或将其转给被检举人、被控告人445
六、对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447
七、捏造事实进行诬告陷害449
第三节 侵犯党员权利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451
一、侵犯党员权利案件的证据调查451
二、侵犯党员权利案件中证据的运用461
第十一章 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类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467
第一节 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概述467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概念和特征467
二、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构成要件469
第二节 几种具体的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471
一、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行为471
二、通奸行为472
三、重婚或包养情妇(夫)的行为473
四、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473
五、拒不承担抚养教育义务或赡养义务的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475
六、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的行为476
七、其他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477
第三节 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证据调查与运用478
一、本行为的证据调查与收集478
二、本行为的证据审查与判断479
三、本行为的证据运用479
第十二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481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概述481
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一般理论481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构成要件482
第二节 几种具体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484
一、进行色情活动的行为484
二、嫖娼、卖淫行为485
三、制作、复制、出售、出租、传播淫秽影视书画或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486
四、观看淫秽影视书画、观看淫秽表演、组织进行淫秽表演的行为487
五、进行淫乱活动的行为487
六、猥亵、侮辱妇女的行为488
七、涉毒行为488
八、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489
九、赌博行为492
十、妨碍执行公务的行为492
十一、扰乱和破坏生产、交通、工作等秩序的行为493
十二、搞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生产、工作、社会生活秩序的行为494
十三、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494
十四、抢夺党和国家机关、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495
十五、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学历、文凭的行为495
十六、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超计划生育的行为495
十七、破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行为496
十八、违反国家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496
十九、违反国家关于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497
二十、违反国家关于保护文物古迹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497
二十一、编造、散播虚假信息或者其他对社会有害的信息的行为498
二十二、违反有关规定,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498
二十三、包庇行为499
二十四、被犯罪分子蒙骗而为其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条件的行为500
二十五、触犯驻在国家、地区法律、法令,不尊重驻在国家、地区宗教习俗的行为500
二十六、违反国(边)境管理法律、法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500
二十七、其他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501
第三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证据调查与运用501
一、证据的调查与核实502
二、证据的运用504
第十三章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的司法转换与运用506
第一节 纪检监察案件的司法移交506
一、纪检监察案件的司法移交的条件507
二、纪检监察案件司法移交的标准509
三、纪检监察案件司法移交的管辖511
四、纪检监察案件司法移交的程序和效力513
第二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审查514
一、纪检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区别515
二、对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审查517
第三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运用522
一、纪检监察证据的立案运用523
二、纪检监察证据的起诉运用524
三、法庭调查中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运用525
第四节 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联合办案问题529
一、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的基本特点和规律529
二、司法机关办理案件的基本特点和规律531
三、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联合办案问题532
第十四章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的不当运用536
第一节 纪检监察中证据虚假的原因536
一、纪检监察中证据虚假概论536
二、从证据的本质属性谈证据的虚假537
三、纪检监察中各具体证据形式虚假的原因541
第二节 纪检监察证据错误的防范547
一、纪检监察证据错误的一般防范措施547
二、纪检监察证据错误的具体防范措施552
第三节 纪检监察中证据的错误运用557
一、在调查过程中运用证据的错误558
二、在处理案件过程中证据运用的错误560
第四节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错误运用的防范565
一、加强纪检监察案件办案人员对正确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重要性的认识565
二、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566
三、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几项特别规则570
热门推荐
- 1229237.html
- 2902948.html
- 285408.html
- 1084235.html
- 3485929.html
- 3668737.html
- 2362606.html
- 386745.html
- 1751282.html
- 3532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5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2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9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2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07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7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8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7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5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