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
  • 胡宗武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0799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625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16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概述1

1.2 黑色金属1

目录1

第1章 工程材料(胡宗武 王殿臣)1

16.4 摇动筛 647

1.3 有色金属9

1.4 非金属材料15

1.5 金属制品17

第2章 与机械行业有关的部分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录(蒋寿伟)第3章 起重机设计总则(胡宗武)44

1.6 非金属制品44

3.1.3 起重机的类型51

3.1 起重机的特点和类型51

3.1.1 起重机作业的特点51

3.1.2 起重机的组成51

3.1.4 起重机的基本参数52

3.2.2 利用等级53

3.2 起重机工作级别53

3.2.1 起重机工作级别划分标准53

3.2.3 载荷状态54

3.3.2 支承结构和支承零件的计算载荷55

3.3 起重机计算载荷55

3.3.1 计算载荷的类型55

3.4 起重机轮压的确定61

3.3.3 传动零件的计算载荷61

3.4.3 四支承点刚性支承压力的确定62

3.4.1 三支承点支承压力的确定62

3.4.2 桥式及门式起重机支承压力的确定62

3.5.3 抗倾覆稳定性的验算方法63

3.5 抗倾覆稳定性的验算方法63

3.5.1 起重机分组63

3.5.2 验算工况63

3.5.4 危险倾覆边的选取64

3.5.6 浮式起重机稳定性计算方法65

3.5.5 稳定性试验方法65

第4章 起重机机构设计(胡宗武)67

3.6 起重机防风抗滑安全性67

4.1.2 机构载荷状态68

4.1 机构利用等级、载荷状态及工作级别68

4.1.1 机构利用等级68

4.1.3 机构工作级别69

4.3 机构零件的疲劳寿命计算法70

4.2 机构零件的静强度计算70

4.4.1 电动机的工作制72

4.4 电动机的选择和验算72

4.4.2 电动机的发热验算73

4.5.1 起升机构的构造形式74

4.5 起升机构74

4.5.2 起升机构的计算75

4.6.2 运行机构的计算79

4.6 运行机构79

4.6.1 运行机构的构造形式79

4.7.1 回转机构的构造形式82

4.7 回转机构82

4.7.2 回转机构的计算84

4.8.1 变幅机构的构造形式87

4.8 变幅机构87

4.8.2 变幅机构的设计计算88

第5章 起重机金属结构(王殿臣)92

4.9 设计实例92

5.1 计算原则102

5.2.2 选材原则105

5.2 材料选择105

5.2.1 结构对材料的要求105

5.3.2 载荷组合106

5.3 载荷及其组合106

5.3.1 载荷的定义与分类106

5.4.2 门式起重机结构107

5.3.3 载荷计算107

5.4 结构的计算简图107

5.4.1 桥式起重机结构107

5.5.1 对接焊接连接119

5.5 连接计算119

5.5.2 贴角焊接连接120

5.5.3 混合连接121

27.5.3 门洞及操作口尺寸的计算122

5.5.4 铆钉连接与螺栓连接122

5.5.5 高强度螺栓连接124

5.6 轴向受力构件设计计算125

5.6.1 分类125

5.6.2 截面形式125

5.6.3 选用原则125

5.6.4 实腹式构件(柱)的设计126

5.6.5 格构式构件(柱)的设计136

5.7 受弯(扭)构件的设计计算139

5.7.1 构造要求139

5.7.2 型钢梁设计140

5.7.3 组合梁设计143

5.7.4 其他计算151

第6章 起重机零部件及安全装置(胡宗武)151

6.1 吊钩及吊钩组161

6.1.1 吊钩材料161

6.1.2 吊钩承载能力161

6.1.3 吊钩组161

6.2 卷筒和滑轮165

6.2.1 卷筒165

6.2.2 滑轮166

6.3 钢丝绳168

6.4 联轴器173

6.5 减速器175

6.5.1 QJ型起重机专用减速器175

6.5.2 JZQ型起重机专用减速器185

6.5.3 QS系列“三合一”减速器189

6.6 制动器192

6.7 电动机197

6.8 涡流制动器203

6.9 运行台车和车轮206

6.10 磁滞式电缆卷筒209

6.11 缓冲器210

6.11.1 弹簧缓冲器210

6.11.2 橡胶缓冲器212

6.12 起升高度限制器213

6.13 起重机用的司机室214

第7章 汽车与轮胎起重机(王金诺)214

7.1 构造与选型217

7.2 性能参数确定218

7.2.1 起重能力方面的主要性能参数218

7.2.2 工作速度和通过性参数220

7.2.3 自重力和重力利用系数222

7.3 动力装置选择与计算224

7.4 轮式底盘和支腿224

7.4.1 轮式底盘构造与性能参数224

7.4.2 轮式底盘的设计计算227

7.4.3 支腿结构类型228

7.4.4 支腿反力和轮胎反力计算229

7.5 总体设计和机构计算230

7.5.1 设计程序230

7.5.2 回转中心位置确定230

7.5.3 液压缸变幅机构231

7.5.4 伸缩机构234

7.5.5 行驶稳定性计算236

7.5.6 起重机稳定性计算237

7.5.7 起重特性计算237

7.5.8 国内部分产品性能参数239

第8章 叉车及其他工程车辆(陶元芳)239

8.1 概述242

8.1.1 工程车辆的特点与分类242

8.1.2 叉车的基本参数242

8.1.3 总体参数的相互影响与合理性243

8.1.4 叉车设计的现状、发展趋势与改进方向243

8.2 叉车总体设计244

8.2.1 内燃叉车发动机功率244

8.2.2 内燃叉车机械传动的速比及其分配244

8.2.3 电动叉车行走驱动系统设计245

8.2.4 制动力矩计算247

8.2.5 机动性(通过性)247

8.2.6 稳定性试验与重心控制247

8.3 叉车部件设计要点249

8.3.1 传动系统249

8.3.2 制动系统250

8.3.3 转向系统250

8.4 叉车门架系统设计251

8.4.1 典型结构251

8.4.2 相关位置与安装关系251

8.4.3 几何尺寸设计251

8.4.4 强度刚度验算252

8.5 叉车属具254

8.5.1 典型属具的分类与构造254

8.5.2 对属具的基本要求254

8.5.3 属具的一般设计计算原则254

8.6.4 液压系统256

8.6 叉车支承结构及配件的设计与选用256

8.6.1 车架256

8.6.2 车桥256

8.6.3 车轮256

8.7.2 牵引车257

8.7 其他工程车辆257

8.7.1 蓄电池搬运车257

8.7.3 挂车258

第9章 塔式起重机(贾志权)259

9.1 概述259

9.1.1 构造特点259

9.1.2 用途259

9.1.3 塔式起重机的发展趋势259

9.1.4 塔式起重机的分类和型号260

9.1.5 塔式起重机的工作条件和一般规定266

9.2 塔式起重机上的外力和安全装置266

9.2.1 作用在塔式起重机上的载荷266

9.2.2 抗倾覆稳定性268

9.2.3 支承反力的确定270

9.2.4 轨道和基础270

9.2.5 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装置271

9.3 机构272

9.3.1 起升机构272

9.3.2 变幅机构274

9.3.3 回转机构276

9.3.5 顶升机构277

9.3.4 运行机构277

9.4 起重臂和塔身280

9.4.1 起重臂的结构与形式280

9.4.2 起重臂上的载荷及起重臂计算281

9.4.3 塔身的结构与形式284

9.4.4 塔身上的载荷及塔身计算284

9.5 塔式起重机的拖运285

9.5.1 整体拖运方式285

9.5.2 拖运路面最小宽度286

第10章 输送机械(林良明)287

10.1 带式输送机287

10.1.1 概述287

10.1.2 主要部件288

10.1.3 主参数及初步设计计算295

10.2.1 概述299

10.2 板式输送机299

10.2.2 板式输送机的主要部件300

10.2.3 板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303

10.3 斗式输送机305

10.3.1 概述305

10.3.2 斗式输送机的主要部件305

10.3.3 卸料及装料307

10.3.4 斗式输送机的计算308

10.4 悬挂输送机310

10.4.1 概述310

10.4.2 提式悬挂输送机311

10.4.3 推式悬挂输送机316

10.4.4 悬挂输送机的计算319

10.5 螺旋输送机321

10.5.1 概述321

10.5.2 螺旋输送机的主要部件322

10.5.3 螺旋输送机的计算324

10.6 辊式输送机325

10.6.1 概述325

10.6.2 辊道325

10.6.3 辊子输送机327

10.7 振动输送机328

10.7.1 概述328

10.7.2 主要形式与构造328

10.7.3 振动输送机的参数选择与计算331

参考文献332

第11章 集装单元化系统与设备(石永铎)332

11.1.1 定义333

11.1.2 原则333

11.1 概述333

11.2 集装单元化器具335

11.2.1 托盘335

11.2.2 集装箱341

11.2.3 集装袋357

11.2.4 包装360

11.2.5 容器369

11.3 集装单元化系统的机械设备373

11.3.1 分类与参数373

11.3.2 选择原则376

11.3.3 搬运车辆378

11.3.4 输送机械391

11.3.5 起重机械400

11.3.6 升降装置416

第12章 厂内物流系统及其设备(石永铎)416

12.1 概述426

12.2 厂内物流系统机械设备426

12.2.1 选择依据426

32.3.1 简述 1427

12.2.2 装卸机械427

12.2.3 桥式起重机441

12.2.4 门式起重机451

12.2.5 汽车起重机456

12.2.6 连续运输机械464

12.2.7 搬运车469

12.2.8 设备主要参数的确定471

12.2.9 厂内物流系统的安全规程472

第13章 港口物流系统及设备(李士瀛)472

13.1 港口件杂货装卸机械477

13.1.1 件杂货码头的运输方式478

13.1.2 门座起重机的分类478

13.1.3 国内常见港口门座起重机480

13.2 散货装卸机械485

13.2.1 流程图486

13.2.2 机械性能和参数488

13.3 港口集装箱装卸系统和机械517

13.3.1 港口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517

13.3.2 集装箱装卸机械521

第14章 高层货架仓库及其设备(虞和谦)521

14.1 概述535

14.1.1 高层货架仓库的概念535

14.1.2 高层货架仓库的发展535

14.1.3 高层货架仓库的分类536

14.1.4 高层货架仓库的优点和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540

14.2 高层货架仓库的总体设计540

14.2.1 高层货架仓库总体设计的准备540

14.2.2 高层货架仓库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541

14.3 高层货架仓库的物料搬运设备548

14.3.1 巷道式堆垛起重机548

14.3.2桥式堆垛起重机553

14.3.3 高架叉车554

14.3.4 出、入库运输系统555

14.4 高层货架561

14.4.1 高层货架的分类与选型561

14.4.2 货格尺寸562

14.4.4 高层货架制作与安装精度要求563

14.4.3 对高层货架设计的基本要求563

14.5 高层货架仓库的控制565

14.5.2 信息传输565

14.5.1 控制方式565

14.5.3 自动认址566

14.5.4 位置检测和停准567

14.5.5 逻辑控制装置568

14.6 高层货架仓库的计算机管理568

14.6.1 高层货架仓库的管理方式568

14.6.2 计算机管理的实施568

参考文献569

第15章 破碎机械(曹善华)571

15.1 概述571

15.2 颚式破碎机572

15.2.1 工作特点和类型572

15.2.2 颚式破碎机的构造573

15.2.3 颚式破碎机的技术规格和性能578

15.2.4 颚式破碎机的设计计算579

15.2.5 计算示例584

15.3 圆锥破碎机586

15.3.1 工作特点和类型586

15.3.2 旋回破碎机587

15.3.3 菌状圆锥破碎机594

15.3.4 颚旋式破碎机599

15.4 冲击式破碎机599

15.4.1 工作特点和类型599

15.4.2 锤式破碎机600

15.4.3 反击式破碎机604

15.5.1 工作特点和类型616

15.5.2 辊式破碎机的构造616

15.5 辊式破碎机616

15.5.3 辊式破碎机的技术规格618

15.5.4 辊式破碎机的计算619

15.6 轮碾机621

15.6.1 工作特点和类型621

15.6.2 轮碾机的构造621

15.6.3 轮碾机的技术规格622

15.6.4 轮碾机的计算622

15.7 球磨机623

15.7.1 工作特点和类型623

15.7.2 球磨机的构造625

15.7.3 球磨机的技术规格627

15.7.4 球磨机的计算629

15.8 辊磨机632

15.8.1 工作特点和类型632

15.8.2 辊磨机的构造633

15.8.3 辊磨机的技术规格635

15.8.4 辊磨机的计算636

15.9 振动磨机637

15.9.1 工作特点、类型和构造637

15.10.1 工作特点、类型和构造638

15.9.2 振动磨机的主要参数计算638

15.10 无介质磨机638

15.10.2 无介质磨机基本参数选择640

15.11 喷射磨机642

第16章 筛分机械(曹善华)643

16.1 概述643

16.1.1 工作特点643

16.1.2 筛分效率643

16.1.3 筛面644

16.1.5 筛分机类型645

16.2 固定筛(格栅筛)645

16.1.4 筛制标准645

16.3.1 工作特点、构造和技术规格646

16.3.2 圆筒筛的计算646

16.3 圆筒回转筛646

16.4.1 工作特点、构造和技术规格647

16.4.2 摇动筛的计算648

16.5 振动筛648

16.5.1 工作特点648

16.5.2 类型649

16.5.3 振动筛的技术规格652

16.5.4 振动筛的计算655

16.6 水力分级机657

16.6.1 工作特点657

16.6.4 弧形筛的主要参数658

16.6.2 类型658

16.6.3 弧形筛类型658

16.7 空气选粉机660

16.7.1 工作特点660

16.7.2 类型660

16.7.3 空气选粉机的构造660

16.7.4 选粉机的循环负荷率和选粉效率666

第17章 搅拌机械(石来德 丁玉兰 李越辉)666

17.1 概述667

17.1.1 搅拌装备与被搅拌物料667

17.1.2 搅拌过程的分类及其效果评价668

17.2 搅拌装置设计与选型669

17.2.1 搅拌设备的种类、结构及其选型669

17.2.2 叶轮式搅拌器设计674

17.2.3 静态混合器的选型设计699

17.2.4 组合式搅拌装置设计704

17.2.5 搅拌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705

17.3 混凝土搅拌机械706

17.3.1 混凝土搅拌机械的类型706

17.3.2 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708

17.3.3 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716

17.3.4 混凝土搅拌机的质量指标和机型选择725

17.3.5 混凝土搅拌机的使用与维护727

17.4 混凝土搅拌楼(站)730

17.4.1 混凝土搅拌楼(站)的类型730

17.4.2 搅拌楼(站)中主要设备的选型与设计732

17.4.3 混凝土搅拌楼(站)的总体设计764

17.5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773

17.5.1 搅拌输送车的分类和输送方式773

17.5.2 搅拌输送车的典型结构和技术性能773

17.5.3 搅拌输送车的设计方法和内容774

17.5.4 搅拌输送车整机方案的拟定775

17.5.5 搅拌筒的设计776

17.5.6 搅拌筒驱动装置设计777

17.5.7 搅拌输送车的供水系统778

17.5.8 装卸料机构779

17.5.9 运载底盘的选择与计算779

参考文献782

第18章 内燃机动力装置(赵国光)782

18.1 概述783

18.1.1 热能动力装置783

18.1.2 内燃机的循环784

18.1.3 内燃机的分类786

18.1.4 我国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786

18.1.6 内燃机用的燃油和润滑油787

18.1.5 标定功率的规定787

18.2 内燃机的特性及主要技术性能788

18.2.1 内燃机的特性788

18.2.2 内燃机的功率修正790

18.2.3 一部分柴油机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792

18.3 内燃机的转速自动调节803

18.3.1 调速器与调速特性804

18.3.2 并联运行机组对调速器的要求805

18.4.1 内燃机电站动力装置806

18.4 内燃机动力装置的选型806

18.4.2 工程机械用内燃机的选择822

第19章 小型锅炉装置(吉留林)822

19.1.1 小型锅炉装置的定义和分类826

19.1 概述826

19.1.2 小型锅炉的规格827

19.1.3 小型锅炉的型号编制规则828

19.1.4 小型锅炉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828

19.1.5 小型锅炉本体的类型与结构830

19.2 小型锅炉燃料836

19.2.1 煤的成分及特性836

19.2.4 小型锅炉设计用煤837

19.2.3 小型锅炉用煤分类837

19.2.2 燃料的发热量837

19.3.1 燃烧设备的类型838

19.3 小型锅炉燃烧设备838

19.3.2 燃料燃烧的基本概念839

19.3.3 炉子工作的指标及设计要点839

19.3.4 手烧炉841

19.3.5 链条炉842

19.4 小型锅炉通风与烟气除尘847

19.5 锅炉水处理847

第20章 动力装置的管系与辅助机械设备(赵国光)847

20.1 管路系统848

20.1.1 燃料供应系统848

20.1.2 润滑油管系849

20.1.3 冷却管系850

20.1.4 压缩空气系统853

20.1.5 排气管系853

20.2.1 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公式854

20.1.6 压力水柜供水管系854

20.2 热交换器854

20.2.2 换热器形式及特点855

20.2.3 换热器的选型857

20.3 液力偶合器859

20.3.1 应用液力偶合器改善动力装置性能860

20.3.2 不同形式液力偶合器的特性861

20.3.3 部分液力偶合器产品简介861

20.3.4 液力偶合器的选型863

20.3.5 改善内燃机装置的驱动特性863

参考文献864

第21章 加热炉和热处理炉(谭忠良)864

21.1.1 分类865

21.1 概述865

21.1.2 炉子工作指标869

21.2 炉用材料869

21.2.1 耐火材料869

21.2.2 隔热材料896

21.2.3 其他材料902

21.3 燃料902

21.3.1 固体燃料902

21.3.2 液体燃料906

21.3.3 气体燃料913

21.4 炉子主要组成及结构919

21.4.1 炉体919

21.4.3 炉口装置930

21.4.2 炉架930

21.4.4 炉前管道934

21.4.5 烧嘴938

21.4.6 预热器950

21.4.7 排烟系统952

21.4.8 台车、轨道与密封装置954

21.5.2 砌体尺寸的计算958

21.5.1 计算依据958

21.5 炉子有关计算958

21.5.3 炉膛尺寸计算975

21.5.4 炉架计算976

21.5.5 燃料消耗计算980

21.5.6 燃料燃烧计算984

21.5.7 燃料换算996

21.5.8 炉前管道计算997

21.5.9 排烟系统计算998

21.5.10 金属预热器计算1010

21.6 普通工业电阻炉1023

21.6.1 概述1023

21.6.2 电阻炉的基本类型1023

21.6.3 电阻炉的设计1026

21.7 炉子设计计算举例1051

21.7.1 确定炉膛尺寸和炉膛砌体结构1052

21.7.2 炉膛砌体平均表面积计算1052

21.7.3 炉子功率计算1052

21.7.4 功率分配与接线1054

21.7.5 电热元件材料和计算1054

21.7.6 电热元件在炉膛内的布置1055

第22章 对流烘干设备(刘国培)22.1 概述1056

22.1.1 对流烘干设备的原理1056

22.1.2 对流烘干设备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056

22.1.3 对流烘干设备的类型1056

22.1.4 对流烘干设备设计的一般原则1057

22.2 对流烘干设备的主要结构1057

22.2.1 室体1057

22.2.2 加热系统1060

22.2.3 空气幕装置1068

22.2.4 温度控制系统1068

22.3 对流烘干设备的计算1069

22.3.1 计算依据1069

22.3.2 室体尺寸的计算1069

22.3.3 门洞尺寸的计算1070

22.3.4 热损耗量的计算1070

22.3.5 热能消耗量和循环空气量的计算1073

22.3.6 空气加热器的计算和选择1074

22.3.7 通风机的计算和选择1075

22.3.8 空气幕的计算1075

22.3.9 煤气烘干室的计算1075

22.4 对流烘干设备的计算举例1077

22.4.1 蒸汽对流烘干室的计算举例1077

22.4.2 煤气对流烘干室的计算举例1080

第23章 红外辐射烘干设备(刘国培)1080

23.1 概述1082

23.1.1 红外辐射烘干设备的原理1082

23.1.2 红外辐射烘干设备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082

23.1.3 影响红外辐射烘干的因素1082

23.1.4 红外辐射烘干设备的类型1083

23.1.5 红外辐射烘干设备设计的一般原则1083

23.2 红外辐射烘干设备的主要结构1084

23.2.1 室体1084

23.2.2 辐射装置1086

23.2.3 通风装置1089

23.2.4 红外辐射烘干室温度控制1090

23.3 红外辐射烘干设备的计算1091

23.3.1 计算依据1091

23.3.2 室体尺寸的计算1092

23.3.3 烘干室热损耗量的计算1092

23.3.4 电红外辐射烘干室的计算1093

23.3.5 煤气红外辐射烘干室的计算1094

23.4 红外辐射烘干设备计算举例1095

23.4.1 电热红外碳化硅板辐射烘干室的计算1095

23.4.2 煤气红外微孔陶瓷板辐射烘干室的计算1097

第24章 干式清理设备(徐履冰)1097

24.1 概述1099

24.1.1 干式清理的方法和特点1099

24.1.2 弹丸的类型和选用1101

24.1.3 表面清理质量:清洁度、粗糙度和锈蚀度1102

24.1.4 喷抛丸清理设备的类型1103

24.2 喷抛丸清理设备的主要结构1108

24.2.1 弹丸加速装置1109

24.2.2 丸料循环输送装置1118

24.2.3 丸料净化装置1120

24.2.4 室体1126

24.2.5 工件运载装置1128

24.2.6 通风除尘装置1132

24.2.7 管内壁清理设备1134

24.3 喷抛丸清理设备的计算1137

24.3.1 总体设计1137

24.3.2 计算依据1140

24.3.3 室体尺寸的计算1140

24.3.4 总丸量的计算1142

24.3.5 喷丸装置的计算1142

24.3.6 抛丸器的选择计算1143

24.3.7 整机循环量的计算1144

24.3.8 丸料净化装置的计算1144

24.3.9 丸料分配系统的计算1146

24.3.10 通风除尘的计算1147

24.4 喷抛丸清理设备的计算举例1148

24.4.1 计算依据1148

24.4.2 室体尺寸的计算1148

24.4.3 总丸量的计算1149

24.4.4 喷丸装置的计算1149

24.4.5 抛丸器的选择计算1149

24.4.6 整机循环量的计算1150

24.4.7 丸料净化装置的计算1150

24.4.8 丸料分配系统的计算1150

24.4.9 通风除尘的计算1151

第25章 浸渍式表面处理设备(刘金美)1151

25.1 概述1152

25.1.1 浸渍式表面处理设备的特点1152

25.1.2 浸渍式表面处理设备的分类1152

25.2 浸渍式表面处理设备的主要结构1152

25.2.1 槽体1152

25.2.2 槽液加热装置1155

25.2.3 通风装置1158

25.2.4 槽液搅拌装置1159

25.2.5 槽液温度控制装置1160

25.3 浸渍式表面处理设备的计算1160

25.3.1 计算依据1160

25.3.2 槽体尺寸的计算1161

25.3.3 槽体强度与刚度的计算1163

25.3.4 通风装置的计算1167

25.3.5 热力计算1167

25.4 浸渍式表面处理设备的计算举例1170

25.4.1 计算依据1170

25.4.2 槽体尺寸的计算1171

25.4.3 槽体强度与刚度的计算1171

25.4.4 通风装置的计算1173

25.4.5 热力计算1173

第26章 喷射式表面处理设备(曾隆尧 戴旻)1173

26.1 概述1175

26.1.1 喷射式表面处理方法的特点1175

26.1.2 喷射式表面处理设备的类型1175

26.2 喷射式表面处理设备的主要结构1177

26.2.1 室体1177

26.2.2 槽体1179

26.2.3 喷射系统1180

26.2.4 槽液加热装置1182

26.2.5 油水分离装置1185

26.2.6 槽液配制装置1185

26.2.7 槽液沉淀过滤装置1186

26.2.8 通风装置1188

26.2.9 悬链保护装置1189

26.2.10 设备的防腐与绝热1190

26.3 喷射表面处理设备的计算1191

26.3.1 计算依据1191

26.3.2 设备尺寸的计算1191

26.3.3 水泵流量的计算1192

26.3.4 管道阻力和水泵扬程的计算1193

26.3.5 磷化渣沉淀量的计算1194

26.3.6 通风装置的计算1194

26.3.7 热力计算1195

26.4 喷射式表面处理设备的计算举例1197

26.4.1 计算依据1197

26.4.2 设备尺寸的计算1197

26.4.3 水泵流量的计算1198

26.4.4 水泵扬程的计算1198

26.4.5 磷化渣沉淀量的计算1199

26.4.6 通风装置的计算1199

26.4.7 热力计算1199

第27章 喷漆设备(曾隆尧 柳崇禧)1199

27.1 概述1201

27.1.1 喷漆的分类及特点1201

27.1.2 喷漆环境1201

27.2 喷漆器械1203

27.2.1 喷枪1203

27.2.2 自动喷涂装置1205

27.2.3 供漆装置1206

27.2.4 压缩空气净化装置1209

27.3 喷漆室1214

27.3.1 喷漆室的作用和设计的一般原则1214

27.3.2 喷漆室的分类1214

27.3.3 常见的各类喷漆室1216

27.4 喷漆室的主要结构1218

27.4.1 室体1218

27.4.2 漆雾过滤装置1219

27.4.3 送风装置1223

27.4.4 排风装置1224

27.4.5 喷漆室送、排风组合的系统1225

27.4.6 供水装置1226

27.4.7 照明装置1227

27.4.8 漆渣处理装置1227

27.5 喷漆室的计算1228

27.5.1 计算依据1228

27.5.2 室体尺寸的计算1228

27.5.5 漆雾过滤器及气水分离器的计算1230

27.5.4 通风量的计算1230

27.5.6 送风系统的计算1232

27.5.7 排风系统的计算1235

27.5.9 照明装置的计算1237

27.5.8 湿式喷漆室的水力计算1237

27.6.4 通风量的计算1238

27.6 喷漆室的计算举例1238

27.6.1 计算依据1238

27.6.2 室体尺寸的计算1238

27.6.3 门洞的计算1238

27.6.6 送风系统的计算1239

27.6.5 水旋过滤器及挡板气水分离器的计算1239

27.6.7 排风系统的计算1240

第28章 电泳涂装设备(曾隆尧 陈勇 严正)1241

27.6.8 供水装置的计算1241

27.6.9 照明装置的计算1241

28.1.2 常见电泳涂料的施工参数1242

28.1 概述1242

28.1.1 电泳涂装原理1242

28.1.3 影响电泳涂层质量的主要因素1243

28.2 电泳涂装设备的主要结构1244

28.1.4 电泳涂装设备类型1244

28.2.1 电泳槽体1245

28.2.3 漆液循环搅拌系统1246

28.2.2 室体1246

28.2.4 漆液转移装置1248

28.2.5 电极装置与极液循环系统1249

28.2.6 温度调节装置1250

28.2.8 电源供给装置1252

28.2.7 漆液补给装置1252

28.2.9 超滤装置1255

28.2.11 电泳后水洗设备1261

28.2.10 通风装置1261

28.3.2 主槽尺寸的确定1263

28.3 电泳涂装设备的计算1263

28.3.1 设计计算依据1263

28.3.4 整流器容量的计算1266

28.3.3 循环搅拌系统的计算1266

28.3.7 漆液温度调节装置的计算1267

28.3.5 涂料更新周期的计算1267

28.3.6 涂料消耗量的计算1267

28.3.8 超滤装置的选型计算1268

28.3.9 通风装置的计算1269

28.4.4 涂料消耗量计算1270

28.3.10 转移槽循环系统的计算1270

28.3.11 电泳后水洗设备的计算1270

28.4 电泳涂装设备计算举例1270

28.4.1 设计计算依据1270

28.4.2 电泳槽尺寸确定1270

28.4.3 涂料更新期T0的计算1270

28.4.7 漆液温度调节装置的计算1271

28.4.5 循环搅拌系统的计算1271

28.4.6 整流器的选择计算1271

28.4.8 超滤装置的选型计算1272

第29章 静电喷涂设备(徐忠国)1273

28.4.9 通风装置的计算1273

28.4.10 转移循环系统的计算1273

28.4.11 水洗设备的计算1273

29.1.1 静电喷涂的原理和特点1275

29.1 概述1275

29.1.2 影响静电喷涂质量的主要因素1276

29.1.3 静电喷涂设备的类型1278

29.2.1 静电喷涂室1279

29.2 静电喷涂设备的主要结构1279

29.2.3 静电喷枪和升降装置1283

29.2.2 高压静电发生器1283

29.2.4 供漆装置1289

29.2.5 安全装置1292

29.3 静电喷涂设备的计算1293

29.3.1 计算依据1293

29.3.2 静电喷涂室室体尺寸的计算1293

29.3.3 静电喷涂室门洞尺寸的计算1294

29.3.4 静电喷涂室通风量的计算1294

29.3.5 圆盘式静电喷枪升降装置速度的计算1294

29.4 静电喷涂设备计算举例1294

29.4.1 计算依据1294

29.4.2 静电喷涂室室体尺寸的计算1294

29.4.4 静电喷涂室通风量的计算1295

第30章 粉末静电喷涂设备(厉恩宏)1295

29.4.3 静电喷涂室门洞尺寸的计算1295

30.1 概述1296

30.1.1 粉末静电喷涂的原理1296

30.1.2 粉末静电喷涂的特点1296

30.1.3 影响粉末静电喷涂质量的主要因素1296

30.2 粉末静电喷涂设备的主要结构1297

30.2.1 喷粉室1297

30.2.3 静电喷粉枪1298

30.2.2 高压静电发生器1298

30.2.4 供粉系统1300

30.2.5 粉末回收装置1303

30.2.6 粉末回收装置与喷粉室的组合1304

30.3 粉末静电喷涂设备的计算1305

30.3.1 计算依据1305

30.3.2 喷粉枪数量的计算1305

30.3.3 喷粉室尺寸的计算1305

30.4.2 喷粉枪数量的计算1306

30.4.1 计算依据1306

30.4.3 喷粉室尺寸的计算1306

30.3.4 通风装置的计算1306

30.3.5 工件自转速度的计算1306

30.4 粉末静电喷涂设备的计算举例1306

30.4.4 通风装置的计算1307

30.4.5 工件自转速度的计算1307

参考文献1307

第31章 除尘设备(石来德)1308

31.1 概述1308

31.1.1 除尘的目的和意义1308

31.1.2 粉尘的特性1309

31.1.3 除尘器的技术性能及分类1313

31.2 沉降室1315

31.2.1 沉降室的结构形式1315

31.2.2 沉降室技术参数计算和尺寸确定1317

31.3.1 旋风式除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类1320

31.3 旋风式除尘器1320

31.3.2 几种常用的旋风式除尘器的结构、性能参数和应用范围1321

31.3.3 旋风除尘器的选型及设计计算1349

31.4 袋式除尘器1355

31.4.1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类型1355

31.4.2 袋式除尘器设计中的几个问题1356

31.4.3 典型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和技术参数1364

31.4.4 袋式除尘器的选型实例1381

31.5 电除尘器1382

31.5.1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类型1382

31.5.2 电除尘器的结构设计1383

31.5.3 国产典型电除尘器的技术性能1396

第32章 污水处理设备(张寿恺)1396

32.1.2 污水水质指标和排放标准1407

32.1.1 污水和污水处理1407

32.1 概述1407

32.1.3 污水处理的方法和设备1410

32.2 物理处理方法1411

32.2.1 简述1411

32.2.2 格栅1411

32.2.3 沉淀池1412

32.2.4 隔油池1418

32.2.5 气浮法1419

32.2.6 过滤法1421

32.2.7 离心分离法1424

32.2.8 磁力分离法1425

32.3 化学处理法1427

32.3.2 混凝法1427

32.3.3 中和法1432

32.4.1 简述1435

32.4.2 活性污泥法1435

32.4 生物处理法1435

32.4.3 生物膜法1439

32.5 物理化学处理法1443

32.5.1 简述1443

32.5.2 吸附法1444

32.5.3 离子交换法1447

32.5.4 膜分离法1450

32.5.5 电解法1456

第33章 废弃物处理机械与设备(钱湧根)1456

33.1 概述1461

33.1.1 城市废弃物的类别和基本参数1461

33.1.2 环卫机械1463

33.1.3 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1463

33.1.4 垃圾桶1465

33.1.5 城市垃圾的中转贮运1467

33.1.6 垃圾处理1470

33.2 垃圾贮运机械——压缩式垃圾运输车1471

33.2.1 简述1471

33.2.2 刮板和推板机构1473

33.2.3 车厢和垃圾卸料机构1473

33.2.4 尾厢1473

33.2.5 倾翻车辆的压缩车厢1473

33.2.6 滑槽式压缩机构1473

33.2.7 摆动推板式压缩机构1474

33.2.8 液压系统1475

33.2.9 国内外几种压缩式垃圾运输车及技术参数1475

33.2.10 垃圾运输车的标记方法和产品质量分等标准1477

33.2.11 集装式垃圾转运车1480

33.3.1 简述1486

33.3.2 清扫方法和特点1486

33.3 垃圾清扫机械1486

33.3.3 扫路机底盘的类型和选用1487

33.3.4 扫路机的主要结构1497

33.4 垃圾压实机1506

33.4.1 简述1506

33.4.2 垃圾压实机的主要部件1507

33.4.3 垃圾压实机的液压系统1509

33.4.4 国外垃圾填埋场常用的几种机械及其主要技术参数1510

33.5 环卫车辆液压系统设计计算1515

33.5.1 液压缸主要技术性能参数的计算1515

33.5.2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用1522

33.5.3 低速大转矩摆线液压马达1525

33.6 垃圾堆肥处理机械与设备1530

33.6.1 简述1530

33.5.4 液压系统常用计算公式1530

33.6.2 卧式旋转筒式堆肥发酵装置1531

33.6.3 间歇式动态堆肥发酵机械设备1532

33.7 垃圾焚烧1550

33.7.1 炉排型焚烧炉1550

33.7.2 炉床式焚烧炉1550

33.7.3 流化床焚烧炉1552

33.7.4 垃圾焚烧工艺描述1552

33.7.5 垃圾焚烧污染控制系统1554

33.7.6 垃圾焚烧工艺特点1557

33.8 联合除雪机1557

33.8.1 简述1557

33.8.2 566型联合除雪机的技术规格1557

33.8.3 566型联合除雪机传动系统1557

参考文献1558

第34章 自动化辅助装置(奚绍申 颜庆祥)1558

34.1.2 同时提取两个电动机座并回转180°的自动装料装置1560

34.1.3 从随行夹具上取下电动机座并在回转180°后放掉的自动卸料装置1560

34.2 工件输送和提升装置1560

34.1.1 盘状零件用自动装料装置1560

34.1 装卸料装置1560

34.2.1 带弹性棘爪的步伐式工件输送带1561

34.2.2 摆杆式步伐输送带1561

34.2.3 重力输送装置1562

34.2.4 链传动提升装置1563

34.3 随行夹具升降装置1565

34.3.1 液压装置直接驱动的升降台1565

34.4.1 使短小旋转体调头的弯曲输料槽1566

34.4 零件调头和转位装置1566

34.4.2 输料槽上调头转位装置1566

34.3.2 带钢丝绳增倍机构的液压升降台1566

34.4.3 转位台1567

34.4.4 转位鼓轮1568

34.5 中间贮料装置1569

34.5.3 垂直链条式贮料装置1570

34.5.2 滚道结构的通过式贮料装置1570

34.5.4 水平链条式贮料装置1570

34.5.1 曲折形贮料装置1570

34.5.5 多层式贮料装置1571

34.6 排屑装置1572

34.6.1 螺旋排屑装置1572

34.5.6 立式液压操纵贮料装置1572

34.6.2 刮板排屑装置1574

34.6.3 带排屑装置1575

第35章 机械加工自动生产线(奚绍申)1575

35.1.1 机械加工自动生产线的组成1576

35.1.2 机械加工自动生产线的类型1576

35.1 概述1576

35.2 机械加工自动生产线的设计步骤1577

35.3 用架空机械手输送工件的自动生产线1577

35.4.2 旁通式直接输送工件的自动生产线1578

35.4.1 直通式直接输送工件的自动生产线1578

35.4.3 抬起输送式自动生产线1578

35.4 用步伐式输送带输送工件的自动生产线1578

35.5 工件装在随行夹具上输送的自动生产线1579

35.5.2 随行夹具在正上方返回的自动生产线1581

35.5.3 随行夹具在正下方返回的自动生产线1581

35.5.1 随行夹具在水平面内返回的自动生产线1581

35.5.5 沿框形四边输送工件和随行夹具的自动生产线1582

35.6 折线式组合机床自动生产线1582

35.5.4 随行夹具在斜上方或斜下方返回的自动生产线1582

35.7.2 设置平行加工支线的自动生产线1584

35.7.1 设置平行加工工位的自动生产线1584

35.8 工件多次通过的自动生产线1584

35.7 设置平行加工工位和平行加工支线的自动生产线1584

35.9 旋转型连续工作自动生产线1585

35.9.1 旋转型连续工作自动机1585

35.9.2 工作转子1586

35.9.3 工作头1587

35.9.4 传送转子1589

35.9.5 确定主要结构参数的原则1591

35.10 自动生产线的总体布局1592

35.10.1 自动生产线的总体联系尺寸1592

35.11.2 自动生产线主要机构的互锁要求1594

35.11.1 循环周期表的绘制1594

35.11.3 自动生产线循环周期表实例1594

第36章 自动生产线的驱动和控制(奚绍申)1594

35.11 自动生产线循环周期表1594

35.10.2 配置管道、电气和其他装置的要点1594

36.1.1 自驱式液压动力头的工作循环方式1597

36.1.2 自驱式液压动力头的进给系统1597

36.1 自驱式液压动力头的工作循环和进给系统1597

36.2 他驱式动力部件的液压进给系统1599

36.2.1 实现二次工作进给的他驱式动力滑台液压系统1599

36.2.2 镗孔车端面液压系统1600

36.3 步伐输送带的机械驱动装置1601

36.4.1 基本要求1602

36.4.2 液压系统图1602

36.4 步伐输送带的液压驱动系统1602

36.5 进给和夹紧连锁的液压系统1603

36.6 翻转倒屑装置的液压系统1604

36.8 自动生产线的控制系统类型1605

36.7.2 基本要求1605

36.8.1 行程控制系统1605

36.7.1 设计的依据1605

36.7 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1605

36.9 自动生产线的控制方式1606

36.9.1 电气—液压控制1606

36.8.2 集中控制系统1606

36.9.3 机械—液压传动控制1607

36.10 自动生产线的信号指示1607

36.9.2 机械传动控制1607

36.11 自动生产线的安全检测1608

第37章 集装箱涂装生产线(张邻康)1608

37.2.1 预处理和后处理1609

37.2 集装箱的涂前表面清理1609

37.2.2 涂前表面清理的目的与要求1609

37.1 概述1609

37.2.3 集装箱焊缝喷丸房1610

37.3.1 集装箱喷漆房的特点1614

37.3.2 集装箱喷漆房的室体及设备1614

37.3 集装箱喷漆房1614

37.4.2 集装箱烘漆房的室体及设备1616

37.4.1 集装箱烘漆房的基本工作原理1616

第38章 曲拐粗加工自动生产线实例(奚绍申 颜庆祥)1616

37.4 集装箱烘漆房1616

38.1 概述1618

38.2 三种工艺过程及其对比1618

38.3 两种随行夹具的结构及其对比1619

38.5 双端面车床和车平面走刀机构1620

38.6 改进前的XSC04自动生产线的总体布置1620

38.4 使曲拐沿轴向居中和放正的自动校正机1620

38.7 XSC22自动生产线的总体布置1623

参考文献16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