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海教育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杜小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2502832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40页
- 主题词:教育史-青海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海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青海的古代教育43
概述43
第一章 远古时期的青海教育46
第一节 青海的远古居民46
第二节 青海远古的社会概况48
一、灿烂的远古文化48
二、远古的神话传说52
三、远古的社会概况53
第三节 远古时期教育概述55
一、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教育56
二、古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教育62
三、原始社会在艺术和宗教方面的教育68
四、财产私有的教育72
第二章 汉至元代的青海教育75
第一节 两汉时期中原文化传入青海75
一、中原文化随“屯垦”传入青海75
二、东汉三老赵宽办学80
第二节 魏晋及十六国时期的青海教育82
一、汉族文化在青海地区的发展82
二、南凉鲜卑族及其教育活动84
三、草原王国吐谷浑及其教育86
第三节 唐、宋、元时期的青海教育91
一、吐蕃占领时期的青海教育93
二、吐蕃王朝时期的“附学”96
三、唃厮啰政权的建立及其教育活动99
四、元代的青海教育107
第三章 明清时期的青海学校教育109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地方官学110
一、西宁府学110
二、西宁县儒学113
三、碾伯县儒学113
四、大通县儒学113
第二节 兴办书院,培育人才114
一、青海书院沿革115
二、书院经费、图书及教师120
三、书院学规、学约121
四、书院的教学要求123
第三节 社学、义学及私塾124
一、社学124
二、义学125
三、私塾128
第四节 清代科举制度在青海地区的实施130
第五节 清代重视教育的地方官134
一、热心办学的西宁道杨应琚134
二、移梵字为书斋的西宁县令冷文炜136
三、百载留芳屈笔山137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青海民族教育139
第一节 民族教育概述139
第二节 藏族教育144
一、藏族简况144
二、藏族教育概述147
(一)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147
(二)藏族社会及家庭教育166
第三节 回族教育173
一、回族简况173
二、回族教育概述175
(一)经堂教育175
(二)清代的回民社学180
(三)回族社会及家庭教育181
第四节 土族教育184
一、土族简况184
二、土族教育概述185
(一)家庭及社会教育186
(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189
(三)儒学教育193
第五节 撒拉族教育193
一、撒拉族简况193
二、撒拉族教育概述195
(一)经院教育195
(二)儒学教育197
第六节 蒙古族教育200
一、蒙古族简况200
二、蒙古族教育概述203
(一)藏传佛教寺院教育204
(二)世俗教育205
(三)社会及家庭教育205
第二编 青海的近、现代教育213
概述213
一、青海近、现代教育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213
二、青海近、现代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214
三、青海近、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216
四、青海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217
第五章 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的青海教育220
第一节 清末的官办儒学教育和私塾221
第二节 家传、授徒及手工作坊的技艺教育222
一、世袭家传223
二、私人授徒223
三、手工作坊224
第三节 寺院教育与经堂教育224
一、寺院教育224
二、经堂教育225
第四节 现代教育的萌芽226
一、西宁府属各县办学堂226
二、青海民族学校的建立228
第六章 民国元年到青海建省前的青海教育229
第一节 初等教育开始起步230
第二节 中等教育的初建233
一、普通中学的初建233
二、师范教育的萌芽234
三、职业教育的起始235
第三节 女子教育的创始236
第四节 民族教育的兴办237
一、黎丹创办“藏文研究社”,设立“无我小学”237
二、马麒创建“宁海回教促进会”,设立“同仁小学”239
第五节 外国传教士来青海活动及教会办学240
第六节 “五四运动”波及青海241
第七章 青海建省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的青海教育243
第一节 青海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244
第二节 初等教育的发展247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的发展249
一、青海省立第一中学249
二、乐都中学250
三、青海省回教促进会附设中学251
第四节 师范教育开始起步252
第五节 职业教育的初步发展253
第六节 “宁海回教教育促进会”的改组及其办学活动254
第七节 蒙藏文化促进会的成立及《蒙藏教育实施办法》的实施256
一、蒙藏文化促进会的成立256
二、《蒙藏教育实施办法》的实施257
第八节 蒙藏小学的建立与发展259
第九节 宗教界开明人士及部落头人的办学活动262
一、朱喇嘛办学262
二、敏珠尔活佛办学263
三、果列多杰百户办学263
第十节 青海学生“抗日义勇军”264
第八章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青海教育267
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萌芽268
第二节 “新县制”及《国民教育实施纲要》的实施270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普通中学教育的发展272
一、普通中学的发展272
二、湟川中学273
三、昆仑中学275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发展278
一、划分师范区,增设师范学校278
二、国立西宁师范279
第五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282
一、青海省立西宁职业学校282
二、国立青海初级实用职业学校283
三、青海省立高级畜牧兽医学校283
四、青海省立高级护士学校284
第六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青海民众教育284
第七节 社会教育萌芽286
一、“民众学校”及娱乐会场的建立286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图书馆事业288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青海报刊289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青海电影与广播事业290
第八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青海民族教育292
一、民族小学292
二、民族中学292
三、高等院校开设“边政系”和“边疆语文系”293
四、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294
五、对边地学生及教师的优待政策294
第九节 喜饶嘉措及其“青海喇嘛教义国文讲习所”296
第十节 青海青年接受高等教育298
第十一节 教育经费与师资299
第十二节 青海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302
第十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青海教育305
附录:1.教育部颁布的《蒙藏学校章程》308
2.青海省回教促进会简章310
3.青海省推进蒙藏教育实施办法313
4.邓春兰1919年写给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信316
第三编 青海的当代教育321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十七年的青海教育321
概述321
第一节 经济恢复时期的教育323
一、接管、改造旧学校323
二、学习苏联经验327
三、建设新的教师队伍328
四、恢复发展民族教育330
第二节 “一五”计划期间的教育335
一、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335
二、整顿小学教育336
三、调整中等教育339
四、创办高等院校340
五、反右派斗争的影响342
第三节 “大跃进”时期的教育344
一、基础教育344
二、中等教育347
三、高等教育348
四、工农业余教育349
五、“大跃进”的教训352
第四节 调整提高时期的教育353
一、整顿巩固各类教育354
二、不断调整高等院校355
三、推行两种教育制度356
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59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青海教育367
第一节 运动初期368
第二节 “复课闹革命”370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学生与教师373
第四节 高等学校的“教育革命”375
一、工农兵学员“上、管、改”375
二、学制、课程、教师和教学376
第五节 中小学校的“教育革命”378
一、学制、课程与教材378
二、“队办小学”“抗大小学”和普及教育工作381
三、曲折的发展和发展中的问题385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87
第六节 民族学校的“教育革命”388
一、“文革”对民族教育的破坏388
二、民族学校的“教育革命”实践389
三、民族教育的进展和问题392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青海教育393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二十年的青海教育399
第一节 拨乱反正 恢复教育秩序400
一、解放思想,分清理论领域的大是大非401
二、批判“两个估计”,平反冤假错案403
三、整顿学校教育秩序,确定学校中心工作405
第二节 各类教育健康稳步地快速发展408
一、基础教育蓬勃发展408
(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410
(二)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413
(三)中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417
(四)特殊教育422
(五)中等师范教育425
二、职业教育428
三、成人教育436
(一)农牧民教育的新突破437
(二)职工教育的新局面444
(三)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与壮大448
四、高等教育发展迅速451
(一)增设专业、扩大招生451
(二)加强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452
(三)重视科研、深化改革454
五、改变自我封闭状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464
(一)派遣优秀教师出国进修464
(二)聘请外教465
(三)留学生工作466
(四)加强友好交流467
六、突出民族教育的战略重点地位470
第三节 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验484
一、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及教学研究机构484
(一)教育科研机构484
(二)教学研究机构485
二、组织开展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487
(一)教育科研活动487
(二)教学研究活动491
三、建立和发挥群众性学术团体的作用495
(一)青海省教育学会495
(二)青海省高教学会498
(三)青海省电化教育学会498
(四)青海省教育会计学会499
(五)青海省成人教育协会501
(六)青海省大中专院校后勤管理研究会502
第四节 远程教育的发展503
第五节 编译出版民族语文教材510
第六节 加强教育的科学管理517
一、加强教育督导517
二、建立高考、自学考试管理制度525
三、教师资格培养及奖励制度541
第七节 教育保障条件的建设547
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投入逐年增加547
二、多渠道开辟教育经费来源551
三、发动社会、群众各方面力量集中改造危房553
四、利用国内外援助项目555
第八节 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556
第十二章 新世纪 新跨越561
第一节 基础教育的新发展562
一、基础教育的新突破562
二、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563
三、实施重大教育项目563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64
五、基本经验与做法565
第二节 民族教育的新成就568
一、扩大教育合作与交流569
二、创办三江源异地移民子女班570
三、积极、稳妥地试行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571
四、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572
五、制定农村牧区寄宿制中小学管理规程573
六、加强和改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574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576
一、完善教育体系,建设重点学校576
二、改革招生制度,强化联合办学,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577
三、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师资培训578
四、多形式办学,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579
第四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新突破579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保障机制580
二、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581
三、培训信息技术教育师资582
四、软件和教材建设583
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583
六、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设备和资源持续稳定应用587
第五节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588
一、确立新的发展目标588
二、深化高教改革的重大措施589
三、重要活动及重要会议590
四、发展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教训590
附录593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首届中小学“十杰教师”和“十杰校长”的决定593
热门推荐
- 2180434.html
- 3756944.html
- 2330205.html
- 3137425.html
- 1661857.html
- 2910281.html
- 2483256.html
- 730094.html
- 3677975.html
- 2467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1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92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3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69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8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5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7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