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人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韩斌,孟宪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3559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人本主义-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以人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人本思想的起源和发展3
第一章 人本思想的发端3
一、中国古代人本思想3
(一)中国古代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3
(二)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中的人本思想4
(三)中国古代人本思想的逻辑发展6
二、西方资产阶级人本思想及其发展历程7
(一)萌芽时期(中世纪以前)8
(二)形成时期(从14世纪末到18世纪末)10
(三)实践和发展时期(18世纪末期以来)15
三、中西方人本思想比较22
(一)关注对象22
(二)目标追求23
(三)价值理念24
(四)历史作用25
(五)相互联系2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9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人本思想的剖析29
(一)揭示“天赋人权论”的理论误区30
(二)揭露资产阶级人本思想的实质32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人本思想解读33
(一)《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本思想33
(二)“异化劳动”理论中的人本思想34
(三)《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本思想35
(四)《资本论》中的人本思想36
(五)《哥达纲领批判》对人本思想的分析和论证41
(六)未来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人本思想42
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根本特性44
(一)人类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44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实践联系起来的46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通过实践表现出来的47
(四)“现实的人”是实践的主体49
四、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与人权的内在联系50
(一)人权发展与共产主义的同一性50
(二)社会发展与人权建设的关系50
(三)一个争论的问题:共产主义社会还有没有人权51
五、马克思人本观与现代人的本质特性51
第三章 列宁的人本思想及苏联社会主义人本实践一、列宁的人本思想57
(一)人民掌握政权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前提58
(二)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是苏维埃的首要任务61
(三)大力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62
二、列宁人本思想的发展67
(一)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67
(二)列宁人本思想实践的深入72
三、苏联社会主义人本思想实践中的偏差80
(一)“战时共产主义”引发的人本问诘80
(二)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人本思考81
(三)苏联模式映照下的人本错位87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的人本思想93
第四章 毛泽东的人本思想及其实践93
一、毛泽东的人本思想93
(一)人民动力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4
(二)人民本位观:让“人民当家作主”98
(三)人民利益观:一切为了群众101
(四)晚年的人本构想:把人民奉为主人者人民才会与你同甘共苦103
二、毛泽东人本思想的实践10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本实践106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人本实践114
三、毛泽东人本思想实践中的偏差123
第五章 邓小平人本思想及其实践132
一、邓小平的人本思想的特征:人民性132
(一)人民是社会活动的价值主体132
(二)人民是社会活动的评判主体133
二、邓小平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135
(一)超越贫穷的人本观: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135
(二)共同富裕的人本观: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共同富裕136
(三)民主法制理论中的人本思想140
(四)“三个有利于”标准蕴涵的人本思想143
三、邓小平人本思想实践147
(一)民主政治中的人本实践147
(二)体制转型中的人本实践149
(三)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所体现的人本关怀153
(四)经济建设中的人本实践155
第六章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人本思想160
一、以人为本:历史底蕴的深厚积淀和升华160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16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理论延伸162
(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172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175
二、以人为本:治党、治国、治军的基本理念177
(一)以人为本是治党之理177
(二)以人为本是治国之基182
(三)以人为本是治军之道185
三、以人为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方略191
(一)经济建设的重要指针191
(二)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192
(三)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193
(四)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194
(五)实际工作的重要原则194
第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以人为本第七章 改革中的以人为本一、从国际共运史上社会主义改革浪潮看以人为本201
(一)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回眸201
(二)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人本价值取向204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改革的人本方向207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的人本方向207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改革的人本方向209
三、全方位多维度把握当前的社会矛盾,在改革中落实以人为本212
(一)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把握的若干原则212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现阶段我国的利益矛盾214
四、从人本角度出发,认真解决当前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18
(一)“三农”问题218
(二)国有企业改革问题232
五、从改革的目标出发,在不同层面上落实以人为本236
(一)在改革的任务上,要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向以人为本、推进社会和谐发展转变237
(二)在改革的经济成果上,要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公平正义、共同富裕转变237
(三)在政府的社会功能上,要从“经济服务型”向“人本治理型”转变239
(四)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维护效率、实现社会公正转变239
(五)从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向城乡一元制度结构转变240
(六)从经济体制改革向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在内的结构性改革转变242
六、在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要防止实际工作中的偏差243
(一)既要防止认识不足,又要防止宣传过头243
(二)既不能离开物质条件,也不能唯物质条件而论243
(三)既要承认具体利益的差异,又要强调共同的价值观244
(四)既要重视个人利益,又要反对个人利益至上245
(五)既要毫不动摇、始终如一,又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245
七、坚持群众路线,加快推进改革246
(一)坚持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解决好“为谁改革”的问题246
(二)坚持把“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改革的根本立足点,解决好“靠谁改革”的问题250
(三)坚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怎样改革”的问题253
八、以创新精神推进当前改革256
(一)当前自主创新的价值取向256
(二)当前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258
第八章 发展中的以人为本262
一、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262
(一)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262
(二)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应有之义264
(三)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266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267
(一)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地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67
(二)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地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决定的269
(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部工作270
三、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要处理好四个重要关系276
(一)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276
(二)政治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286
(三)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292
(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294
四、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295
(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转变发展观念295
(二)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三农”问题295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统一297
(四)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关爱生命298
(五)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发展指标298
(六)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财政体制299
第九章 稳定中的以人为本302
一、正确认识维护社会稳定与坚持以人为本的关系302
(一)在稳定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02
(二)在稳定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303
(三)在稳定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要求305
(四)在稳定中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306
二、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分析309
(一)利益矛盾309
(二)腐败现象312
(三)社会不公316
(四)公共安全319
(五)敌对势力323
(六)其他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324
三、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的理性分析325
(一)社会不公、贫富分化具有客观必然性325
(二)社会不公、贫富分化具有价值的非合理性327
(三)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妨碍和破坏社会稳定330
(四)“大政策”与“两个大局”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331
四、在人本实践中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333
(一)初次分配中体现效率333
(二)再次分配中体现公平334
(三)在整个分配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336
五、在稳定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找准工作的着眼点337
(一)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338
(二)着眼于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39
(三)着眼于重在创新、重在建设339
(四)着眼于说服教育、依法管理340
六、正确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341
(一)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性质342
(二)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343
(三)正确把握处理当前矛盾的方法和原则344
(四)新时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对策346
七、以人为本,建立社会稳定工作机制349
(一)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349
(二)建立健全社会安全防控机制349
(三)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机制,落实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制350
(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功能351
(五)重视社会预警体系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352
(六)制订切实有效的公共安全机制353
(七)建立惩治腐败的良性机制356
(八)建立责任追究制度358
参考文献360
后记364
热门推荐
- 644283.html
- 2548244.html
- 3347236.html
- 3266945.html
- 1936006.html
- 1249657.html
- 3108384.html
- 1138430.html
- 233077.html
- 1837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5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93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1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0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50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3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0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6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6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