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砚山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敏主编;砚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3007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994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10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砚山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8
第一编 地理52
第一章 地质53
第一节 地层53
第二节 构造54
第二章 地貌56
第一节 地形56
第二节 地貌分类57
第三章 气象60
第一节 气候特点60
第二节 其他气候现象62
第四章 水65
第一节 地表水65
第二节 地下水66
第五章 土67
第一节 土壤类型67
第二节 土壤特征69
第六章 资源与灾害72
第一节 生物资源72
第二节 矿产74
第三节 自然灾害78
第二编 建置82
第一章 建置82
第一节 历代建置82
第二节 境域变迁83
第三节 地名84
第二章 行政区划84
第一节 清朝时期84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8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9
第三章 县城106
第一节 沿革106
第二节 政区106
第四章 乡镇106
第一节 江那镇106
第二节 平远镇107
第三节 稼依镇108
第四节 阿猛镇108
第五节 维摩彝族乡109
第六节 盘龙彝族乡110
第七节 阿舍彝族乡110
第八节 干河彝族乡111
第九节 八嘎乡111
第十节 者腊乡112
第十一节 蚌峨乡112
第十二节 阿基乡113
第三编 人口114
第一章 总人口114
第一节 发展114
第二节 分布116
第二章 人口构成117
第一节 民族117
第二节 性别118
第三节 年龄119
第四节 文化121
第五节 职业121
第六节 家庭婚姻122
第七节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和百岁老人123
第三章 计划生育123
第一节 机构124
第二节 政策 措施125
第四编 民族 宗教128
第一章 壮族128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129
第二节 语言文字129
第三节 婚姻 家庭129
第四节 习俗132
第二章 彝族134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135
第二节 语言文字135
第三节 婚姻 家庭135
第四节 习俗137
第三章 苗族138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138
第二节 语言文字139
第三节 婚姻 家庭140
第四节 习俗142
第四章 回族144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144
第二节 语言文字145
第三节 婚姻 家庭145
第四节 习俗146
第五章 瑶族146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146
第二节 语言文字147
第三节 婚姻 家庭147
第四节 习俗149
第六章 汉族150
第一节 迁入与分布150
第二节 婚姻151
第三节 习俗152
第七章 民族构成与社会形态154
第一节 户数 人口154
第二节 姓氏 家谱156
第八章 民族事务157
第一节 民族关系157
第二节 贯彻民族政策158
第三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59
第四节 民族事务经费159
第九章 宗教160
第一节 自然崇拜160
第二节 宗教信仰161
第三节 寺、庙162
第五编 综合经济163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163
第一节 计划编制163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64
第二章 统计166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166
第二节 国民收入167
第三节 决算分配168
第四节 生产水平170
第五节 人民生活水平170
第三章 审计工作171
第一节 法规171
第二节 种类171
第四章 机构173
第一节 委员会173
第二节 科局174
第五章 工商行政175
第一节 机构175
第二节 市场175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176
第四节 经济合同178
第五节 商标 广告178
第六章 物价178
第一节 机构178
第二节 物价179
第三节 管理180
第七章 计量管理182
第一节 机构182
第二节 计量183
第三节 标准化183
第八章 土地管理184
第一节 机构184
第二节 土地184
第三节 土地资源调查185
第六编 农牧渔业186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186
第一节 私有制变革186
第二节 公有制187
第二章 农业190
第一节 生产力190
第二节 耕作制度与作物品种191
第三节 种植与植保194
第三章 畜牧业203
第一节 饲养203
第二节 兽医与防疫205
第四章 渔业 副业207
第一节 渔业207
第二节 副业208
第五章 经营管理209
第一节 劳动、财务、物资管理209
第二节 分配政策211
第六章 农业区划215
第一节 综合农业区划215
第二节 种植业区划217
第七章 生产实绩218
第一节 产量218
第二节 农业产值221
第八章 农民生活222
第一节 经济收入222
第二节 物质生活水平222
第九章 机构224
第一节 沿革224
第二节 行政事业机构224
第三节 直辖机构226
第七编 林业227
第一章 森林资源228
第一节 山林228
第二节 树种235
第二章 山林权属235
第一节 私有林235
第二节 公有林和集体林235
第三节 国有林236
第四节 重大山林纠纷236
第三章 林业生产238
第一节 造林238
第二节 森林保护242
第三节 资源利用244
第四章 林业“三定”与林业区划246
第一节 林业“三定”246
第二节 林业区划248
第五章 机构251
第一节 行政事业251
第二节 企业251
第八编 水利 电力253
第一章 蓄水工程254
第一节 丰收水库254
第二节 中型水库255
第三节 小(一)型水库257
第四节 小(二)型水库263
第五节 坝塘264
第六节 搬迁抚恤268
第二章 提水、引水、排水工程268
第一节 提水268
第二节 引水269
第三节 排水269
第三章 人畜饮水工程271
第一节 设施271
第二节 状况272
第四章 水利管理273
第一节 体制273
第二节 机构人员274
第三节 工程274
第四节 水库275
第五节 人畜饮水276
第六节 综合经营276
第五章 水产养殖277
第一节 水产养殖环境277
第二节 水产发展277
第六章 农田灌溉280
第一节 方式280
第二节 机具281
第七章 电力工程282
第一节 锅驼机站282
第二节 阿香电站282
第三节 外来电源工程284
第四节 乡镇电站285
第五节 其他电力工程285
第八章 电力管理286
第一节 砚山片和阿猛片286
第二节 八嘎片287
第三节 平远片287
第九章 机构288
第一节 行政管理288
第二节 技术管理289
第九编 工业290
第一章 手工业改造291
第一节 手工业概貌291
第二节 手工业改造291
第二章 工业门类292
第一节 机械292
第二节 冶炼292
第三节 建材292
第四节 印刷293
第五节 缝纫293
第六节 食品293
第七节 陶器294
第八节 煤炭294
第九节 木器294
第十节 染织 纺织 编织295
第十一节 酿酒295
第三章 全民工业295
第一节 企业295
第二节 行政管理机构297
第三节 效益297
第四节 产品301
第四章 乡镇企业302
第一节 乡镇工业302
第二节 矿业冶炼303
第三节 沸石306
第四节 农具 五金 木器307
第五节 染织308
第六节 建材308
第七节 饲料加工311
第八节 经济效益311
第九节 产品选介314
第十节 行政管理机构314
第五章 部门工业315
第一节 油料 食品 酿造315
第二节 冶炼 建材316
第六章 斗南锰矿318
第一节 资源状况318
第二节 开采319
第三节 矿山建设319
第四节 矿业开发322
第五节 经营管理324
第十编 交通328
第一章 线路329
第一节 驿道329
第二节 公路330
第三节 桥涵335
第二章 运输337
第一节 畜力338
第二节 机动车338
第三节 客运339
第四节 企业339
第三章 管理340
第一节 公路341
第二节 路政341
第三节 安全342
第四节 机构344
第十一编 邮电347
第一章 邮政347
第一节 邮路347
第二节 邮政351
第二章 电信356
第一节 线路、机构设备356
第二节 业务358
第三章 机构361
第一节 沿革361
第二节 局、所362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366
第一章 城市建设367
第一节 城市规划367
第二节 建设369
第二章 乡村建设385
第一节 规划385
第二节 房舍386
第三节 公益设施393
第三章 建筑396
第一节 建筑队伍396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398
第三节 建筑投资401
第四节 技术、建材与机械403
第四章 典型工程406
第一节 古建筑406
第二节 城垣、隧洞406
第三节 教堂、寺、宫407
第四节 军垦建筑408
第五节 县城重点建筑工程409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监测411
第一节 环境污染411
第二节 环境保护411
第六章 建设管理412
第一节 机构412
第二节 规划413
第三节 房产413
第四节 建设用地415
第五节 工程管理416
第十三编 商业418
第一章 沿革418
第一节 私营商业418
第二节 外贸商业420
第三节 国营商业421
第四节 供销商业423
第五节 合营商业427
第二章 商品收购427
第一节 农副产品427
第二节 副食品429
第三节 蔬菜430
第四节 中药材431
第五节 土副产品432
第六节 废品434
第三章 商品销售435
第一节 木材 建材435
第二节 农机 机电436
第三节 金属、化轻原料438
第四节 化肥 农药 药材439
第五节 农具 农膜 耕畜441
第六节 石油 煤炭443
第七节 五金 交电445
第八节 棉布 百货447
第九节 肉食 禽 蛋450
第十节 糖 烟 酒451
第十一节 杂货供应453
第十二节 中药 西药454
第十三节 蔬菜454
第十四节 饮食、服务业455
第十五节 外贸出口457
第四章 商业机构458
第一节 驻砚单位458
第二节 县属单位459
第三节 部门商业463
第四节 管理机构463
第十四编 粮油468
第一章 征购468
第一节 田赋468
第二节 粮食征购469
第三节 油料收购473
第二章 供应475
第一节 粮食475
第二节 油脂482
第三节 军粮483
第四节 财政出口484
第五节 副产品 周转粮484
第六节 粮油议价购销486
第三章 加工486
第一节 粮油作坊486
第二节 粮油工业486
第三节 综合利用487
第四章 储运490
第一节 粮油仓场建设490
第二节 仓储管理491
第三节 粮油调运493
第五章 机构495
第一节 行政管理495
第二节 乡、镇粮管所496
第十五编 财税498
第一章 财政体制499
第一节 旧体制499
第二节 体制变革499
第二章 财政收支501
第一节 收入501
第二节 支出507
第三章 工商税收516
第一节 捐税516
第二节 税收519
第四章 农业税528
第一节 田赋528
第二节 农业税529
第三节 三七税536
第五章 机构538
第一节 财政538
第二节 税务539
第十六编 金融541
第一章 货币542
第一节 流通542
第二节 管理547
第二章 存款548
第一节 企业存款548
第二节 财政性存款550
第三节 城乡储蓄552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554
第三章 贷款556
第一节 工业556
第二节 农业558
第三节 商业560
第四章 保险 公债563
第一节 保险563
第二节 公债564
第五章 机构565
第一节 股份制银行565
第二节 四行一司565
第十七编 垦殖 农场569
第一章 开文垦殖局570
第一节 机构570
第二节 垦殖状况570
第三节 工程建设571
第四节 生产572
第五节 管理573
第二章 平远街华侨农场575
第一节 机构575
第二节 生产577
第三节 归侨安置与管理578
第四节 文教卫生579
第三章 稼依华侨农场579
第一节 机构579
第二节 生产580
第三节 管理581
第四章 铳卡三七药材场582
第一节 机构582
第二节 生产583
第三节 教育卫生585
第四节 狱政管理585
第五章 新民农场585
第一节 机构585
第二节 生产586
第三节 管理588
第四节 生产效益588
第六章 回龙农场588
第一节 机构588
第二节 生产590
第三节 管理591
第四节 文教卫生592
第十八编 三七593
第一章 三七考594
第一节 释名594
第二节 特征 特性596
第二章 功用599
第一节 历代医书论述599
第二节 三七的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599
第三节 研究开发601
第三章 生产销售602
第一节 栽培602
第二节 产地604
第三节 经营607
第十九编 党群610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砚山县地方组织610
第一节 县党部610
第二节 党务610
第三节 三青团61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砚山县地方组织612
第一节 建立和发展612
第二节 中共砚山县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613
第三节 组织工作614
第四节 宣传工作619
第五节 统一战线621
第六节 县委工作机构622
第七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626
第三章 群众团体629
第一节 工人组织629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631
第三节 妇女组织635
第四节 农民组织640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641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642
第二十编 政权644
第一章 民国政权及代议机构645
第一节 政权机构沿革645
第二节 基层政权648
第三节 县参议会及选举649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650
第一节 人民代表协商委员会650
第二节 各族各界代表会议651
第三节 代表选举652
第四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会议656
第五节 常务委员会660
第六节 代表联系及来信来访661
第七节 提案处理及调查、视察662
第三章 人民政府662
第一节 沿革662
第二节 隶属机构666
第三节 基层政权668
第四节 信访与侨务670
第四章 人民政协671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672
第二节 主要活动674
第二十一编 政法677
第一章 公安678
第一节 机构678
第二节 治安管理682
第三节 消防686
第四节 惩治犯罪687
第五节 狱政管理691
第二章 检察691
第一节 机构691
第二节 刑事检察693
第三节 法纪检查696
第四节 经济检查697
第五节 监所检察69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700
第三章 审判702
第一节 机构702
第二节 刑事审判703
第三节 民事审判705
第四节 经济审判707
第五节 案件复查708
第四章 司法710
第一节 机构710
第二节 公证711
第三节 人民调解713
第四节 法制宣传714
第五节 律师715
第二十二编 民政717
第一章 拥军 优属717
第一节 拥军717
第二节 国家抚恤720
第三节 群众优待721
第四节 国家定期定量补助722
第二章 安置725
第一节 复员、转业、退伍军人725
第二节 归侨和难民727
第三节 移民728
第四节 残疾人728
第三章 救济728
第一节 社会救济729
第二节 灾害救济730
第三节 农村扶贫736
第四章 社会福利739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739
第二节 麻风病人救济及康复村740
第三节 收容遣送742
第五章 婚姻管理743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743
第二节 婚姻登记744
第六章 机构745
第一节 行政机构745
第二节 援军机构745
第二十三编 劳动人事747
第一章 劳动管理747
第一节 用工制度747
第二节 职工来源749
第三节 劳务输出750
第四节 职工调配753
第五节 劳动就业753
第六节 劳动保护757
第二章 劳动工资759
第一节 工资形式759
第二节 工资改革760
第三节 工资调整761
第四节 其他工资763
第五节 临时工、合同工工资待遇765
第三章 福利待遇765
第一节 离休、退休和退职765
第二节 社会保险766
第三节 职工福利770
第四章 人事770
第一节 干部状况770
第二节 干部管理773
第三节 干部制度774
第五章 机构776
第二十四编 军事778
第一章 地方武装778
第一节 清末以前的武装778
第二节 民国政府的武装779
第三节 边纵武装78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武装782
第五节 兵役784
第二章 驻军787
第一节 沿革787
第二节 军事设施789
第三节 人民防空789
第三章 主要战事790
第一节 攻击战790
第二节 伏击战与围点打援战792
第三节 突围战与遭遇战793
第四节 政治瓦解战与追歼战794
第四章 兵燹 匪患796
第一节 明、清时期796
第二节 民国时期797
第三节 剿匪800
第五章 民兵804
第一节 组织804
第二节 训练806
第三节 支前808
第二十五编 教育810
第一章 普通教育811
第一节 私塾 义学 书院811
第二节 幼儿园812
第三节 小学教育814
第四节 普通中学818
第五节 人才输送821
第六节 专业教育822
第二章 厂(场)矿、部队学校823
第一节 厂(场)矿学校823
第二节 部队小学825
第三章 业余教育825
第一节 扫除文盲825
第二节 文化补习、函大、电大827
第三节 民族教育829
第四章 师资832
第一节 队伍832
第二节 培训835
第三节 待遇837
第五章 经费 修建839
第一节 经费839
第二节 校舍修建841
第六章 教学843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843
第二节 教研与考试844
第三节 机构848
第二十六编 科技849
第一章 机构 队伍850
第一节 机构850
第二节 学会 协会850
第三节 队伍852
第二章 科技工作853
第一节 宣传 培训853
第二节 科研 科技推广853
第三章 科技成果864
第一节 科技推广运用864
第二节 科技著作866
第二十七编 文化艺术868
第一章 文化管理868
第一节 机构868
第二节 场所871
第二章 文艺演出872
第一节 业余演出872
第二节 专业演出876
第三节 慰问演出877
第三章 电影879
第一节 历史879
第二节 发行879
第四章 图书881
第一节 发行881
第二节 管理882
第五章 新闻出版884
第一节 广播884
第二节 电视885
第三节 报刊图书886
第六章 文学艺术887
第一节 文艺创作887
第二节 民间文艺894
第七章 文物胜迹905
第一节 文物905
第二节 胜迹906
第二十八编 卫生911
第一章 医疗911
第一节 机构911
第二节 队伍914
第三节 业务培训917
第二章 防疫 治病918
第一节 疫情918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921
第三节 麻风病923
第四节 水肿病924
第三章 卫生保健926
第一节 妇女保健926
第二节 优生优育927
第三节 学校928
第四节 爱国卫生928
第二十九编 体育930
第一章 组织930
第一节 机构930
第二节 队伍931
第二章 群众体育931
第一节 职工932
第二节 农民932
第三节 学校932
第四节 民族934
第五节 老年934
第三章 经费 设施935
第一节 经费935
第二节 设施935
第四章 比赛 表演936
第一节 比赛936
第二节 表演940
人物941
传记941
李占春 张耀 张鼎941
李初942
李应珍942
陆春943
纳顺洪944
刘祖武944
马级三945
杨必昌945
赵尚功946
王仲946
王朝阳946
李渊947
杨廷彦947
龙雨生947
杨育涵947
王有德947
王能德948
郭连钧949
杨福忠949
张禄光950
陈勋隆951
周珍麒952
吴鸿才952
张文贵953
雷绍华953
李西开953
万象乾954
陈建军954
人物简述955
砚山籍在外副处职人员955
先进模范957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59
英名录961
砚山籍烈士961
外籍牺牲于砚山的烈士967
稼依烈士宫烈士968
附录977
后记992
热门推荐
- 633411.html
- 1385803.html
- 89835.html
- 851613.html
- 2860262.html
- 236124.html
- 1058055.html
- 1486054.html
- 2117064.html
- 243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50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5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7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15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8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0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0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2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8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