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简史 插图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哲学简史 插图修订版
  • 冯友兰著;赵复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6023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哲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简史 插图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1

1.1哲学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1

1.2中国哲学的问题和它的精神4

1.3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的方式7

1.4语言的障碍9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10

2.1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10

2.2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11

2.3《上农》——农业的价值12

2.4“反者道之动”12

2.5对自然的理想化13

2.6家族制度13

2.7入世和出世14

2.8中国的艺术与诗歌14

2.9中国哲学的方法论15

2.10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16

2.11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18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20

3.1司马谈与六家20

3.2刘歆及其诸子由来的学说21

3.3对刘歆学说的修正23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26

4.1孔子与六经26

4.2教育家孔子27

4.3“正名”28

4.4“仁”与“义”28

4.5“忠”与“恕”29

4.6“知命”30

4.7孔子的心灵修养30

4.8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32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34

5.1墨家的社会背景34

5.2墨子对儒家的批评36

5.3兼爱36

5.4“天志”与“明鬼”38

5.5表面上的矛盾38

5.6国家的起源39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41

6.1早期道家与隐者41

6.2杨朱的基本思想42

6.3杨朱思想举例42

6.4《老子》与《庄子》中的杨朱思想43

6.5道家思想的发展44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46

7.1性善说46

7.2儒墨两家的基本分歧47

7.3政治哲学48

7.4神秘主义51

第八章 名家54

8.1名家和“辩者”54

8.2惠施的相对性理论56

8.3公孙龙的共相说58

8.4惠施和公孙龙学说的意义60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62

9.1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62

9.2道,无名62

9.3自然的不变规律65

9.4为人处世66

9.5政治理论67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69

10.1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69

10.2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69

10.3政治与社会哲学70

10.4感情和理性71

10.5达到至乐的途径72

10.6有限的观点73

10.7更高层次的观点74

10.8更高层次的知识75

10.9神秘主义的方法论76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78

11.1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78

11.2关于“辩”的讨论79

11.3“兼爱”辨81

11.4为“兼爱”辩82

11.5对其他学派的批判83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85

12.1六种术数85

12.2《洪范》所描述的五行86

12.3《月令》87

12.4邹衍88

12.5一种历史哲学89

12.6《易传》中描述的阴阳原则91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94

13.1人的地位94

13.2关于人性的学说95

13.3道德的起源95

13.4关于礼乐的学说96

13.5关于逻辑的理论98

13.6论其他学派的谬误99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101

14.1法家的社会背景101

14.2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102

14.3法家的历史哲学103

14.4治国之道104

14.5法家与道家105

14.6法家与儒家106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108

15.1事物之“理”108

15.2万物生成之“道”110

15.3万物变易之“道”111

15.4“中”与“和”112

15.5“庸”与“常”114

15.6从启蒙到止于至善——明与诚114

第十六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116

16.1秦朝统一中国前的中国政治情况116

16.2中国的统一117

16.3《大学》119

16.4《荀子》中的折中倾向120

16.5《庄子》中的折中倾向121

16.6司马谈和刘歆的折中主义思想121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125

17.1阴阳家和儒家的合流125

17.2宇宙论126

17.3人性论127

17.4社会伦理学说128

17.5政治哲学129

17.6历史哲学130

17.7对《春秋》的解释131

17.8社会进步的三个阶段132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134

18.1思想的统一134

18.2孔子在汉代思想界的地位135

18.3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分歧136

18.4扬雄和王充138

18.5道家与佛家138

18.6政治和社会背景139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142

19.1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142

19.2对孔子的重新诠释143

19.3向秀和郭象144

19.4道是“无,”144

19.5万物的“独化”145

19.6典制与道德146

19.7有为和无为146

19.8知识与模仿147

19.9齐万物148

19.10终极的自由与快乐149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151

20.1风流与浪漫精神151

20.2“杨朱的乐园”152

20.3率性的生活153

20.4感情155

20.5情爱156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158

21.1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158

21.2佛教的基本观念159

21.3二谛义160

21.4僧肇的哲学161

21.5道生的哲学163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167

22.1禅宗起源的旧说167

22.2第一义不可说168

22.3修禅的方法169

22.4顿悟171

22.5无成之功172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174

23.1韩愈和李翱174

23.2周敦颐的宇宙论176

23.3精神修养的方法177

23.4邵雍的宇宙论178

23.5事物演化的规律180

23.6张载的宇宙论181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183

24.1程颢对“仁”的认识183

24.2程朱的“理”的观念的来源184

24.3程颐的“理”的观念185

24.4陶冶感情的方法186

24.5寻孔颜乐处187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191

25.1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91

25.2“理”或原理192

25.3太极193

25.4“气”193

25.5性和心195

25.6政治哲学196

25.7修心养性的方法197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199

26.1陆九渊关于“心”的概念199

26.2王守仁的“宇宙”概念199

26.3“明德”200

26.4“良知”——来自直觉的认识201

26.5“正事”202

26.6“用敬”203

26.7对佛学的批评204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206

27.1反对更新的儒学的思潮206

27.2孔教运动209

27.3西方思想的传入212

27.4西方哲学的传入215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217

28.1哲学家和哲学史家217

28.2抗日战争时期的哲学耕耘218

28.3哲学的性质220

28.4人生的境界221

28.5形而上学中的方法论224

译后记226

出版后记2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