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庄子学史 第2册 增补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庄子学史 第2册 增补版
  • 方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6870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589页
  • 主题词:《庄子》-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庄子学史 第2册 增补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隋唐庄子学3

第一章 隋唐庄子学概说3

第一节 隋唐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3

第二节 隋唐庄子学的发展过程8

第二章 陆德明的《庄子音义》14

第一节《庄子音义》撰写因由及年代14

第二节 对庄学源流及《庄子》版本的考述16

第三节 对旧音义的兼收与审定20

第四节 在旧音义外自作音义25

第五节 对郭象本的校勘29

第六节《庄子音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3

第三章 成玄英的《庄子注疏》36

第一节 依郭象注作疏解36

第二节 在郭象注外作疏解43

第三节 成疏的佛理化倾向50

第四节《庄子注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55

第四章 隋唐其他人的庄子学59

第一节 魏征等的《庄子治要》59

第二节 文如海的《庄子正义》63

第三节 张九垓的《庄子指要》68

第四节 马总的《庄子钞》72

第五节 李磎的《广废庄论》77

第五章 隋唐佛教学者的庄子学84

第一节 隋唐佛教学者对庄子思想的吸收与批评84

第二节 宗密对庄子思想的批评与会通95

第六章 隋唐道教学者的庄子学102

第一节 隋唐道教学者对庄子思想的利用与阐发102

第二节 司马承祯的《坐忘论》115

第七章 隋唐文士的庄子学123

第一节 隋唐学士文人对《庄子》的多所阐释123

第二节 唐代的庄子寓言赋131

第三节 李白的《大鹏赋》144

第八章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所体现的庄子观149

第一节 道论中的庄子观150

第二节 心性论中的庄子观161

第三节 修道论、经国理身论中的庄子观168

第五编 宋元庄子学179

第一章 宋元庄子学概说179

第一节 宋元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179

第二节 宋元庄子学的发展过程185

第二章 王安石的庄子学201

第一节 王安石学术中的诸子学思想201

第二节《庄周》及其他文章所体现的庄子学思想203

第三节 王安石诗歌中体现的庄子学思想213

第四节 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特征与影响218

第三章 苏轼的庄子学224

第一节《庄子祠堂记》224

第二节《广成子解》230

第三节 苏轼文艺创作所反映的庄子学237

第四章 吕惠卿的《庄子全解》247

第一节《庄子全解》版本、名称及流转之概况247

第二节 对儒道思想的调和249

第三节对《庄子》“指之所在”的探寻266

第五章 王雱的《南华真经新传》273

第一节 略仿郭注体例而异其旨趣275

第二节 对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宗承与超越280

第三节 对各篇作意与逻辑结构的用心探究285

第四节 对庄子制名寓意的多所发微291

第六章 陈景元的《庄子》研究295

第一节 陈景元五种庄子学著作概说296

第二节 陈景元庄子学思想的道教倾向303

第三节 陈景元在《庄子》音义、考异方面多有贡献312

第七章 苏门学士的庄子学318

第一节 黄庭坚的庄子学318

第二节 苏门其他学士的庄子学328

第八章 北宋中后期其他人的庄子学341

第一节 陈详道的《庄子注》341

第二节 林自的《庄子注》347

第三节 贾善翔的《南华真经直音》355

第四节 李士表的《庄子九论》358

第九章 林希逸的《庄子口义》363

第一节 对旧注旧说的承因与批评364

第二节 对庄子学说与儒学、佛理的大力整合373

第三节对《庄子》文字、笔法、意境的多所评析387

第四节《庄子口义》在中国、日本历史上的影响395

第十章 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398

第一节 保存两宋治庄遗说十馀家398

第二节“管见”大抵以道家说解释《庄子》402

第三节“管见”对经文、传注的考校与审定408

第十一章 罗勉道的《南华真经循本》415

第一节对《庄子》本旨的用心寻绎415

第二节执“化”字以寻绎《逍遥游》的义旨424

第三节创“二十六篇”说以修正苏轼的真伪观430

第十二章 刘辰翁的《庄子南华真经点校》434

第一节 对林希逸《庄子口义》的多所批驳434

第二节 开创《庄子》评点之先河441

第十三章 南宋至元代其他人的庄子学447

第一节 程俱的《庄子论》447

第二节 赵以夫的《庄子内篇注》451

第三节 王应麟的《庄子逸篇》455

第四节 黄震的《读庄子》461

第五节 吴澄的《庄子叙录》467

第六节 苗善时的《南华经公案》472

第十四章 宋元佛道二教学者的庄子学479

第一节 宋元佛教学者对《庄子》的援引与阐释479

第二节 宋元道教学者对《庄子》的阐释与研究494

第十五章 宋元理学家的庄子学506

第一节 宋元理学家对庄子思想的吸纳与批评506

第二节 朱熹对庄子及历代庄子学的论说526

第十六章 宋元诗文词曲作家的庄子学553

第一节 宋代散文诗词作家对《庄子》的援引与论说553

第二节 元代散曲杂剧作家对《庄子》的多所阐释5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