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禅与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禅与文化
  • 季羡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780128862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禅宗-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禅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我和佛教研究1

研究佛教史的意义和方法6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8

一、佛教兴起时印度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8

二、当时思想界的情况11

三、佛教的起源13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19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29

论释迦牟尼36

释迦牟尼的名字36

释迦牟尼的家族37

释迦牟尼出生的时间38

释迦牟尼的生平38

释迦牟尼的少年时代39

出家的经过39

苦行40

成佛40

说法41

招收弟子41

释迦牟尼与国王结交42

联络商人43

涅槃43

教义44

说法方式45

对社会改革的看法46

法显48

一、晋宋时期佛教发展情况48

二、法显的生平和活动50

1.幼年时期50

2.西行求法的目的52

3.出发时间52

4.西域行程53

5.在印度的活动54

6.在师子国61

7.浮海东还62

8.回国后的译经活动和卒年62

三、结语63

1.法显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64

(一)法显旅行所到之地最多,最远65

(二)法显真正到了印度65

(三)法显携归翻译的戒律起了作用65

(四)法显对大乘教义发展和顿悟学说的兴起起了作用65

2.《法显传》在世界上的影响67

佛教的倒流71

补充104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105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110

商人与佛教113

目次113

一、引言114

二商人115

给孤独长者119

首转法轮123

二、汉译佛典律藏中有关佛教僧侣与商人的关系的记载124

(一)一般的接触与来往125

(二)结伴旅行126

(三)狼狈为奸,走私漏税131

(四)商人支持佛与僧134

(五)佛教戒律禁止和尚捉金银,做买卖,与商争利136

(六)过去世商主与佛的关系137

三、商人在印度的起源和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140

(一)商人起源的一般规律141

(二)印度古代商人起源的特点142

(三)印度河流域古代社会中的商人144

(四)《梨俱吠陀》中的商人147

(五)雅利安人的东进159

(六)印度古代的商路166

(七)《罗摩衍那》中的商人174

四、商人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原因176

(一)经济关系177

a.商人是施主177

b.二者都以城市为据点178

c.共同合谋偷税漏税179

d.和尚不许捉金银180

(二)来源关系181

e.二者在思想上同源181

(三)意识形态182

f.ahims?182

g.转轮圣王185

h.karman188

i.同属沙门思想体系191

(四)共同的历史使命192

j.二者同是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192

五、与中国对比195

(一)商人与宗教的关系195

(二)商业与农业的关系,中印两国商人阶级发展的规律197

佛典中的“黑”与“白”203

浮屠与佛206

再谈“浮屠”与“佛”218

一、“佛”字对音的来源218

二、从“浮屠”与“佛”的关系推测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和时间222

(一)《四十二章经》与大月支223

(二)《四十二章经》原本语言225

(三)支谦等译经的语言问题227

(四)几点想法229

《敦博本禅籍校录》序231

关于神韵233

补遗241

作诗与参禅243

一、中国古籍中对诗禅关系的看法244

二、诗与禅的不同之处246

三、诗与禅的共同之处246

四、禅与中国山水诗252

五、言意之辨258

(一)言意之辨258

(二)一个印度理论261

(三)中国语言文字的作用262

“天人合一”新解268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282

补充282

一、西方科学技术的副作用问题288

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290

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问题293

(一)雪莱预言工业发展的恶果294

(二)雪莱开出的药方295

(三)人与大自然的关系295

(四)西方向东方学习296

(五)两种思维方式297

一点补充300

天人合一 文理互补302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304

再谈东方文化331

续补334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336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341

文化的产生341

文化的交流341

文化的体系342

两大文化体系342

两大文化体系的同与异343

对东方文化的看法343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344

河西河东行将易位344

人类文化发展的前途345

东方文化问题346

中外文化交流漫谈——从西域文化的传入谈起353

印度354

佛教的传入354

印度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影响中国355

波斯(伊朗)356

阿拉伯国家358

中印文化交流史·同化问题360

一、禅宗360

二、理学362

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读《丝绸之路》的观感363

一、几句内容充实的“套话”364

二、中国文化对外国文化的贡献365

二、对研究中国历史有裨益的小资料377

四、埃及制糖术384

五、波斯制糖术391

《跨文化丛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序393

《汤用彤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序398

《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序400

一、“预流”问题401

二、继承和发扬乾嘉考证学的精神 吸收德国考证学的新方法403

(一)中国的考据学404

(二)德国的考据学406

三、为中国文化所化之人408

(一)中国文化的内涵409

(二)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412

(三)文化与气节414

四、爱国主义问题415

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423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430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433

国学漫谈438

《禅与文化》书后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