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法总论
  • 于志刚,孙万怀,梅传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3039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21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6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法概述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分类和渊源4

一、刑法的概念与分类4

二、刑法的渊源6

第二节 刑法的性质、根据和任务9

一、刑法的性质9

二、刑事立法的根据10

三、刑法的任务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1

第三节 刑法的结构、规范和解释14

一、刑法的结构14

二、刑法的规范16

三、刑法的解释17

第二章 刑法基本原则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24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产生和发展24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26

三、罪刑法定原则所导致的“文字困境”及对其合理性的限缩29

四、基本原则在新中国法制发展过程中的确立34

第二节 刑法的平等适用原则36

一、刑法的平等适用原则与差异性的关系36

二、刑法平等保护的基本特征38

第三节 罪刑相当原则43

一、罪刑相当原则的核心内容43

二、罪刑相当原则的历史发展与实质44

第三章 刑法效力范围第一节 刑法空间效力50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50

二、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53

第二节 刑法时间效力63

一、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63

二、刑法的生效、终止时间63

三、刑法溯及力的问题65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第一节 犯罪概念82

一、犯罪的一般概念82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84

三、犯罪概念中的“但书”88

四、犯罪的分类89

第二节 犯罪构成91

一、大陆法系与前苏联犯罪构成体系的历史演变92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94

三、犯罪构成的分类99

四、两大犯罪构成体系的比较102

第五章 犯罪客体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112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112

二、犯罪客体的特征113

三、犯罪客体的意义116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分类120

一、犯罪的一般客体121

二、犯罪的同类客体121

三、犯罪的直接客体123

四、犯罪直接客体的分类123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127

一、犯罪对象概述127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129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136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136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要素139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139

第二节 危害行为142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与特征143

二、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作为146

三、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不作为148

四、关于持有的行为性质152

第三节 危害结果154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与特征154

二、危害结果的分类157

三、危害结果的法律意义160

第四节 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要素162

一、因果关系概述162

二、因果关系的特点166

三、因果关系的认定168

四、不作为的因果关系170

五、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173

第七章 犯罪主体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180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180

二、犯罪主体的意义182

第二节 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184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184

二、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185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处理188

四、老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处理191

第三节 刑事责任能力193

一、刑事责任能力概述194

二、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196

三、醉酒人的刑事责任能力199

四、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的刑事责任能力200

第四节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202

一、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202

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分类203

第五节 单位犯罪主体206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207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209

三、单位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213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220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220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222

三、犯罪主观方面的司法要求224

第二节 犯罪故意225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226

二、犯罪故意的类型230

第三节 犯罪过失235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236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237

第四节 无罪过事件242

一、无罪过事件的概念242

二、无罪过事件的类型243

三、无罪过事件的免责依据245

第五节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247

一、犯罪目的247

二、犯罪动机248

三、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联系和区别249

四、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意义250

第六节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251

一、认识错误的概念251

二、法律认识错误252

三、事实认识错误253

第九章 正当化行为第一节 正当化行为概述262

一、正当化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62

二、正当化行为的立法根据和意义265

三、正当化行为的类型266

第二节 正当防卫267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267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269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77

第三节 紧急避险279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279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280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83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284

第四节 其他正当化行为287

一、法令行为287

二、执行命令行为288

三、正当业务行为289

四、被害人承诺行为290

五、推定承诺行为291

六、自救行为292

七、义务冲突行为293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298

一、故意犯罪的阶段298

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300

三、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存在范围301

四、犯罪成立与犯罪停止形态301

第二节 犯罪既遂形态303

一、犯罪既遂的一般标准303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305

第三节 犯罪预备形态309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309

二、预备犯的处罚原则312

第四节 犯罪未遂形态314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与特征315

二、犯罪未遂的类型319

三、几种特殊犯罪类型的未遂321

四、未遂犯的处罚原则327

第五节 犯罪中止形态328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与特征329

二、犯罪中止的类型332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334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340

一、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340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347

第二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352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353

二、主犯、从犯、胁从犯及其处罚原则354

三、教唆犯及其处罚原则359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若干特殊问题365

一、共同犯罪与身份365

二、单位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369

三、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373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第一节 罪数的判断标准、原则与罪数类型380

一、罪数的判断标准380

二、罪数判断的原则382

三、罪数的类型384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386

一、继续犯386

二、想像竞合犯388

三、法条竞合犯390

四、结果加重犯397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400

一、集合犯400

二、结合犯403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406

一、连续犯407

二、牵连犯409

三、吸收犯412

第五节 数罪的类型415

一、数罪类型的划分416

二、同种数罪的并罚417

第十三章 刑罚概述第一节 刑罚与刑罚权424

一、刑罚的基本问题424

二、刑罚权及其根据428

第二节 刑罚的目的431

一、刑罚目的的概念与内容之争431

二、刑罚目的究竟以惩罚为主导还是以预防为目的433

第十四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第一节 我国刑罚体系的主刑448

一、管制448

二、拘役452

三、有期徒刑456

四、无期徒刑461

五、死刑464

第二节 附加刑477

一、罚金477

二、剥夺政治权利480

三、没收财产482

四、驱逐出境483

第三节 刑法上的非刑罚措施486

一、刑法上的非刑罚措施的概念及种类486

二、适用非刑罚措施的条件及其意义487

第十五章 刑罚裁量第一节 量刑的基本概念与原则492

一、刑罚量刑的概念492

二、量刑的原则493

第二节 量刑情节及其具体适用499

一、量刑情节500

二、量刑情节的具体适用506

第十六章 刑罚的裁量制度第一节 累犯512

一、累犯的概念512

二、累犯的分类和条件513

三、累犯的刑事责任514

四、关于累犯的几个问题515

第二节 自首520

一、自首的概念与实质520

二、自首的种类和条件525

三、自首的刑事责任530

第三节 立功532

一、立功的概念532

二、立功的条件534

第四节 数罪并罚537

一、数罪并罚的原则538

二、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况538

三、数罪并罚制度适用中解释规范的发展与适用541

第五节 缓刑547

一、缓刑概述548

二、缓刑的适用549

三、战时缓刑制度553

第十七章 刑罚执行制度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558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558

二、刑罚执行的原则560

第二节 减刑564

一、减刑的概念564

二、减刑的适用条件565

三、减刑的程序571

四、减刑后刑期的计算571

第三节 假释573

一、假释的概念573

二、假释适用的条件575

三、假释的程序、考验和撤销579

第四节 社区矫正581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582

二、社区矫正的参与主体583

三、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585

四、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586

第十八章 刑罚消灭制度第一节 时效592

一、时效的基本概念及其规定592

二、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593

三、时效延长595

第二节 赦免601

一、赦免的基本概念与特征602

二、特赦和大赦的区别602

三、新中国赦免制度的适用6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