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卫茂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099647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6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绪论 从知到识——骑士文学及巴洛克文学中的1
中国形象1
第一节“赛里斯”、“契丹”及罗森普吕特《葡萄酒赞歌》中的巨富“可汗”1
目 录1
第二节奥皮茨诗中战神的漫游和广阔的中国世界3
第三节格里美斯豪森笔下痴儿的奇遇4
第四节哈格多恩《埃关》中的明亡清兴7
第五节 哈佩尔的“传教小说”《亚洲的俄诺干布》9
第六节卡塞尔小说中中国皇帝与英国公主的联姻12
第七节洛恩施泰因书中儒、道、佛的初现13
第八节小结16
第一节几位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认识17
一、托马西乌斯对孔子的疑虑17
的传布及其他17
第一章 启蒙运动及十八世纪文学——孔子学说17
二、莱布尼茨关于让中国去西方“传教”的设想18
三、由于赞美孔子沃尔夫的教职失而复得22
第二节法斯曼的书信体小说《奉钦命周游世界25
的中国人》25
第三节弗里德里希二世假托中国使臣的报道对27
教会的攻击27
第四节普费弗尔的几首尽孝诗32
第五节哈勒尔的两部国事小说与中国的关系40
一、《乌松》40
二、《阿尔弗雷德》45
第六节维兰德的《金镜》及其宫廷教职47
第七节《赵氏孤儿》的德语改作52
第八节 翁策尔“武帝”的浪漫哭诉及“中国十四56
行诗”56
第九节小结68
第十节 附录:中国园林在十八世纪德国文学中70
的反映70
第二章 古典时期文学——批评的兴起79
第一节从赞扬到批评的转变79
第二节狂飚突进运动对中国影响的排斥——哈81
曼和赫尔德81
第三节利希滕贝格及他的《关于中国人的军事88
禁食学校及其他一些奇闻》88
第四节歌德与中国文学的因缘90
一、早年的中国印象90
二、对《埃尔佩诺》一剧受中国影响的质疑92
三、对中国的了解102
四、《五十岁的男子》107
五、出自《百美新咏》的四首德“译”汉诗109
六、《中德岁时诗》118
七、结语139
第五节席勒对孔子及“中国公主”的关注141
一、《孔夫子的箴言》142
二、孔子影响及与席勒诗作的关系145
三、改编《好逑传》的打算148
四、《杜兰朵——中国的公主》149
五、附录:布莱希特笔下的杜兰朵公主156
第六节塞肯多夫和老庄哲学157
一、《中国道德家》158
二、《命运之轮》159
三、《命运之轮或庄子的故事》161
四、对老子的认识165
第三章 浪漫主义、青年德意志、毕德迈耶尔派168
文学中的中国——批评的继续168
第一节浪漫主义文学168
一、施莱格尔兄弟对赫尔德早期中国观的继承169
二、蒂克看“中英式园林”艺术170
三、沙米索《彼德·施勒密尔的奇怪故事》和171
《尼怨》171
四、结语177
第二节青年德意志及其同时代的几位作家178
一、海涅在《哈尔茨山游记》、《论浪漫派》中对中国的评论以及诗歌《中国皇帝》178
二、法勒斯雷本的《一个中国人的秋天》184
三、格拉斯布伦纳及其政治讽刺诗185
四、古茨科和《圣师马哈——一位神的故事》186
五、蒙特对中国的批评188
六、马格拉夫的“中国作品”及格吕恩的中国观189
七、斯蒂格利茨的《东方图画》190
八、皮克勒—莫斯考替中国的辩护193
第三节毕德迈耶尔派及对中国的嘲笑194
一、格鲁贝《地理特征图》中的中国及其他194
二、德罗斯特一许尔斯霍夫描鲙的中国茶馆196
三、斯蒂弗特的红衣中国人和翁格尔恩一201
施特恩贝尔格的中国机器人201
四、拉贝关于中国皮影戏的比喻及格罗塞的202
中国茶鬼202
五、埃利森和霍普芬的《明笔》故事204
六、结语——艾希罗特的小诗《漫游乐趣》207
七、附录:古姆彭贝格的《神笔》208
媳的故事 ·209
一、《兄弟》与《诗经》中卫宣公筑新台强占儿209
第四章 现实主义文学——立场的改变和文学渗209
透的深化209
第一节海泽对中国文学的接受209
二、《皇帝和僧侣》与《三国演义》中的小霸王211
孙策211
第二节蛇女——一篇中国故事的流传与演变216
一、海尔曼·格林及其叙事诗《蛇》216
二、凯勒和他的叙事歌谣《查莫尼克斯的药师》221
第三节 冯塔纳《艾菲·布里斯特》中的中国人形225
象及中国龙225
第四节附录:卡·迈小说中的“降龙”冒险233
第五节小结——1830—1890年间德国文学中的240
中国240
一、康德242
第六节 附录:几位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及非理242
性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与中国242
二、黑格尔249
三、谢林262
四、费尔巴哈269
五、叔本华和尼采275
第五章 自然主义文学及李白诗改编282
第一节霍尔茨和《春日醉起言志》282
第二节哈特及《静夜思》288
第三节小结289
第六章 印象主义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影响291
第一节德国的“里子”与中国的李太自291
一、《中国饮酒歌》与《悲歌行》292
二、《静夜思》的另一改编294
三、《春日醉起言志》的另一改编295
第二节道滕代对东方文化的兴趣298
一、“世界欢乐”与“顿悟”境界299
二、两篇“中国小说”303
第三节比尔鲍姆对中国诗歌及小说的改编305
一、《静夜思》的再次改编305
二、《鲍家漂亮姑娘》和《幽王烽火戏诸侯》307
三、附录:黑塞《幽王的毁灭》——褒姒故事313
的继续流传313
第四节霍夫曼斯塔尔对中国文学及哲学的接受315
一、《中国皇帝说》及中国围墙建筑的含意316
二、《白扇》与《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中的故事318
三、《蜜蜂》和《莲花公主》322
四、《绿笛》及对老子哲学的向往324
第七章 二十世纪初几位德国思想家与中国的关系327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使者卫礼贤327
第二节韦伯的中国研究335
第三节施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对中国341
的探讨341
第四节卡尔·容的集体无意识研究与中国的道347
家思想347
第五节恩斯特的中西文化评论352
第八章 表现主义文学——老子学说的兴盛及其他357
第一节潘维茨、布伯、海姆及莫姆贝特对中国358
的关注358
第二节德布林的《王伦三跳》360
一、小说梗概360
二、小说成因361
三、“无为”在小说中的反映363
四、命运,水,赤子368
五、时代特征:对老子的推崇与敬仰370
六、对孔孟学说的不敬372
七、对中国习俗的描述373
八、小说中的中国文学375
九、庄子寓言的插入378
十、结语——小说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及作者379
对孔子的皈依379
第三节托勒尔及其《群众与人》381
第四节“老中国人”克拉邦德与中国文学和哲学384
一、唐诗热在他身上的反映384
二、对老子哲学的理解及叙事诗《老子》387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392
三、克拉邦德《灰阑记》剧本与中国元杂剧392
四、附录: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395
第五节埃伦施泰因的“逃往中国”399
一、与中国文学的接触399
二、《中国控诉》400
三、《强盗与士兵》和《水浒传》403
四、结语405
第六节卡夫卡:“我就是中国人并在回家”406
一、日记和书信中的中国407
二、作品《在流放地》和《万里长城建造时》中410
的中国410
第七节附录:托马斯·曼《魔山》中的中西文化412
评论412
第一节勒尔克与中国诗歌及对“钟馗驱鬼”的借用420
一、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感受420
第九章 “内心流亡”文学中的中国及黑塞与中国420
二、《驱鬼者》和“钟馗驱鬼”423
第二节卡罗萨《引导与同伴》中对长城的憧憬424
第三节黑塞与中国426
一、一首赞美中国笑女婴宁的诗歌427
二、《通向艺术之路》与“薛谭学讴”故事429
三、《德米安》中的雀鹰与庄子笔下的大鹏430
四、入画而遁和阴阳之道432
五、《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中东方使者的布道433
六、《德米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诸书中道家的对立统一思想436
七、《东方朝圣》与分化统一440
八、《玻璃珠游戏》——接受中国文化的总汇442
第四节小结447
九、结语447
第十章 流亡文学449
第一节卡内蒂及其小说《迷惘》449
一、小说内容449
二、孔子在小说中的角色及作者的孔子评价450
三、孔子及佛陀对女人的看法452
四、孟子学说及作者“众者是危险的”观点454
五、人与兽比——对一种写作手法的剖析456
六、对中国的评价457
七、结语458
第二节托马斯·曼及其《绿蒂在魏玛》459
第三节布莱希特与中国464
一、老子哲学思想在其诗歌、戏剧及小说创465
作中的反映465
二、庄子思想对其作品的润泽476
三、孔子形象及孔子评论481
四、墨子及《成语录》485
五、“史诗剧”与中国戏曲491
六、流亡中的布莱希特和中国古代诗人496
七、结语——“批判性改编”作为接受影响的500
尺度500
第十一章几位左翼作家与现代中国502
第一节沃尔夫及其剧作《泰扬觉醒了》502
第二节基希及其报告文学集《秘密的中国》504
第三节西格斯对中国革命的颂扬508
第四节小结510
第十二章没有结束的尾声——战后文学与中国512
第一节弗里施——荒诞中寻求真理512
一、《中国长城》512
二、《是或北京之旅》515
尝试517
第二节卡萨克及德国文学中的又一“东方朝圣”517
一、《大河后面的城市》——面向东方的再次517
二、《艺术中的中国》一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525
探讨525
三、结语及《来自中国图画书》526
第三节艾希——对中国的拒斥与接受527
一、《欧洲和中国》一文对中国的掊击与赏析528
二、汉诗翻译及老子语录528
三、广播剧中的中国文学530
四、结语——“善行,无辙迹”532
第四节小结533
西文主要参考书目535
人名索引545
后记558
热门推荐
- 45418.html
- 2526763.html
- 3469859.html
- 3022443.html
- 1970509.html
- 480598.html
- 3046671.html
- 183688.html
- 345017.html
- 2486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51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00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35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07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3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1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8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9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1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