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陵阳镇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陵阳镇志
  • 常明礼主编;栗会生,王志学副主编;陵阳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线装书局
  • ISBN:978780106744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68页
  • 文件大小:183MB
  • 文件页数:606页
  • 主题词:卢氏县-2007-年鉴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陵阳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卷一 地理35

第一章 镇区沿革35

第一节 位置、区域35

第二节 区划35

第二章 自然环境40

第一节 地貌40

第二节 气候41

第三节 土壤43

第四节 地质44

第五节 河流44

第六节 山脉45

第三章 资源46

第一节 生物资源46

第二节 矿产资源47

第三节 土特产品47

第四章 人口49

第一节 人口变化49

第二节 人口普查50

第三节 姓氏54

一、姓氏的起源54

二、姓氏的种类及分布54

三、姓氏汇总表64

四、姓氏的由来与变革65

第五章 灾害纪实68

第一节 干旱68

第二节 暴雨70

第三节 冰雹73

第四节 大风75

卷二 党政团体77

第一章 中共基层党组织77

第一节 中共陵阳基层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77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84

第三节 陵阳党组织机构沿革85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及常设机构88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88

第二节 人大主席团90

第三节 人大代表92

第三章 政府94

第一节 人民政府94

第二节 农村行政机构98

第四章 人民团体99

第一节 工会99

第二节 共青团100

第三节 妇联会101

第四节 工商联合会103

第五章 政法、武装103

第一节 政法103

一、公安103

二、检察108

三、法庭108

四、司法行政109

第二节 人民武装111

卷三 小城镇建设117

第一章 小城镇规划117

第一节 小城镇总体规划117

第二节 村庄规划118

第二章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118

第一节 道路119

第二节 建筑119

第三节 绿化120

第四节 亮化121

第三章 小城镇管理121

第一节 制度建设121

第二节 保洁管理121

第三节 市场管理122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123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123

第二节 村庄建设124

第三节 旧村改造125

第四节 小康村建设125

卷四 林州经济开发区127

第一章 林州经济开发区建设背景127

第二章 林州经济开发区的规划与策划128

第一节 林州经济开发区的规划128

第二节 林州经济开发区的策划129

第三章 林州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130

第一节 林州经济开发区的建设130

第二节 林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130

第四章 林州经济开发区的管理与效益139

第一节 林州经济开发区的管理139

第二节 林州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机构141

第三节 林州经济开发区的效益142

第五章 林州经济开发区企业简介143

卷五 三大基本国策145

第一章 计划生育145

第一节 计划生育队伍145

第二节 生育政策、宣传教育146

第三节 措施及成效147

第二章 环境保护150

第一节 环保宣传150

第二节 污染防治150

第三章 土地管理156

第一节 耕地变化及现状156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159

第三节 土地开发与保护161

第四节 用地管理162

卷六 农业165

第一章 农业制度及体制改革165

第一节 互助合作165

第二节 人民公社165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6

第四节 土地承包制完善167

第五节 农业产权制度改革169

第六节 第二轮土地承包170

第七节 统筹提留171

第八节 农村税费改革172

第九节 粮食直补173

第二章 农业结构调整174

第一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174

第二节 养殖业结构调整175

第三节 林业结构调整175

第三章 种植业176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及粮食产量176

第二节 品种改良180

第三节 农业科技推广181

第四节 植物保护182

第五节 农业谚语183

第四章 林业188

第一节 林业概况188

第二节 林业资源189

第三节 经济林190

第四节 林业技术推广190

第五章 畜牧养殖业192

第一节 畜牧养殖业发展概况192

第二节 畜禽品种及饲养193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196

第四节 服务体系197

第六章 农业机械198

第一节 农具变革198

第二节 农机具推广198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及管理机构199

卷七 经济建设205

第一章 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205

第二章 非公有制经济208

第一节 政策扶持208

第二节 发展状况208

第三章 工业普查209

第四章 产品与管理210

第一节 产品质量210

第二节 名优特新产品210

第三节 管理机构211

第五章 工业企业212

第一节 濮阳市林州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12

第二节 河南省凤宝钢铁有限公司216

第三节 林州市合鑫铸业有限公司219

第四节 林州市桥宏实业有限公司222

第六章 建筑业223

第一节 建筑业的发展223

第二节 施工能力、管理及效益224

第七章 厂长(经理)风采录227

卷八 经济管理233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2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233

第二节 企业登记234

第三节 合同管理235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235

第二章 质量技术监督235

第一节 质量监督管理235

第二节 标准化236

第三节 计量236

第三章 统计237

第一节 统计管理237

第二节 统计制度238

第三节 统计普查238

第四章 审计240

第一节 机构设置240

第二节 审计的作用与意义241

第三节 审计的宗旨与范围241

卷九 基础设施建设243

第一章 水利建设243

第一节 红旗渠的修建及技术改造243

第二节 红旗渠水使用及效益245

第三节 红旗渠建设殉难英烈、模范单位及劳模人物246

第四节 蓄水工程248

第五节 提灌站与机井250

第六节 其他水利工程253

第七节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253

第八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56

第九节 水土保持258

第二章 交通259

第一节 古代道路259

第二节 现代道路260

第三节 镇区道路262

第四节 公路桥梁263

第五节 铁路266

第六节 公路养护266

第七节 交通管理267

第八节 运输268

第九节 公路建筑工程集资单位及个人名单272

第三章 通信272

第一节 邮政272

第二节 网通275

第三节 移动通讯277

第四章 电力278

第一节 电站278

第二节 电网278

第三节 电力管理281

卷十 商贸流通283

第一章 供销合作商业283

第一节 供销社的建立与发展283

第二节 商品经营283

第三节 供销社管理285

第四节 兔业合作社286

第二章 商业287

第一节 市场建设287

第二节 私人商业288

第三节 饮食业288

第四节 服务业289

第五节 烟草专卖290

第三章 集贸市场及物资交流会290

第一节 集贸市场290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291

第四章 粮食经营291

第一节 粮食统购统销291

第二节 粮食购销体制293

第三节 粮食管理294

卷十一 财税 金融297

第一章 财政297

第一节 财政体制297

第二节 财政机构及管理299

第三节 财政业务300

第二章 税务302

第一节 税种税率302

第二节 税收征管307

第三节 管理机构308

第三章 金融309

第一节 货币演变及流通309

第二节 储蓄312

第三节 信贷314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316

第五节 保险业务316

第六节 金融机构318

卷十二 教育 科技 文化 卫生321

第一章 教育321

第一节 教育制度及沿革321

第二节 基础教育323

第三节 职业成人教育326

第四节 教师队伍326

第五节 教育管理327

第六节 集资办学328

第七节 学校选介329

第二章 科技330

第一节 科技普及科研成果330

第二节 科技队伍及机构331

第三章 文化艺术332

第一节 文化设施332

第二节 文艺活动333

第三节 民间传统艺术335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337

第四章 医疗卫生338

第一节 医疗改革338

第二节 医疗体系339

第三节 卫生防疫342

第四节 传染病的防治344

第五节 农村合作医疗346

第六节 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和治疗348

第七节 卫生管理351

第五章 体育352

第一节 体育设施352

第二节 体育活动353

卷十三 民政 人事 劳动355

第一章 民政355

第一节 优抚355

第二节 社会救济357

第三节 社会福利360

第四节 社会行政事务360

第五节 民政管理361

第二章 人事362

第一节 公务员制度362

第三节 党政机构改革363

第三节 村级民主建设365

第四节 工资职称368

第三章 劳动371

第一节 劳动用工371

第二节 社会保障372

第三节 劳动管理375

第四章 老龄老干部工作376

第一节 组织机构376

第二节 老龄工作376

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377

卷十四 民情风俗379

第一章 人民生活379

第一节 生活状况379

第二节 收入支出380

第二章 生活习惯382

第一节 衣着382

第二节 饮食385

第三节 住宅392

第四节 行路397

第三章 礼仪习尚398

第一节 婚嫁398

第二节 丧葬401

第三节 喜庆403

第四章 迷信陋习405

第一节 迷信活动405

第二节 喜兆禁忌406

第五章 歌谣民间故事407

第一节 歌谣407

第二节 民间故事410

第三节 民间游戏426

卷十五 时令节日433

第一章 传统节日433

第一节 春节433

第二节 元宵节439

第三节 填仓节440

第四节 春龙节441

第五节 寒食节442

第六节 清明节442

第七节 牛王诞443

第八节 端午节443

第九节 姑姑节444

第十节 女儿节445

第十一节 中元节445

第十二节 中秋节446

第十三节 重阳节446

第十四节 祭祖节447

第十五节 冬至节448

第十六节 腊八节449

第十七节 祭灶节450

第十八节 迎春日451

第二章 现代节日452

第一节 元旦452

第二节 “三八”妇女节453

第三节 植树节453

第四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454

第五节 “五四”青年节454

第六节 “六一”儿童节454

第七节 “七一”党的生日455

第八节 “八一”建军节455

第九节 教师节456

第十节 国庆节456

第三章 方言458

第一节 方言特征458

第二节 方言用语459

卷十六 精神文明建设465

第一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65

第一节 创建文明村活动465

第二节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466

第三节 思想道德建设466

第二章 精神文明标兵评选活动469

第一节 “十佳”农民标兵评选活动469

第二节 “十佳农民标兵”条件470

第三节 “十佳农民标兵”荣誉榜471

第四节 新风范例475

卷十七 文物名胜477

第一章 革命纪念地477

第二章 古建筑与名胜477

第三章 古今碑刻479

第一节 烈士纪念碑479

第二节 建筑物碑481

第三节 地震碑484

第四节 水利碑484

第五节 修桥筑路碑485

第六节 教育碑488

第七节 其它碑491

卷十八 人物493

第一章 人物传略493

第二章 人物记事497

第三章 人物介绍502

第四章 烈士英名录511

第五章 受市级(地区)以上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表515

第一节 受市级(地区)以上表彰的先进单位515

第二节 受市级(地区)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表517

第六章 陵阳籍在外工作科级以上干部名表520

卷十九 行政村概况525

北陵阳525

南陵阳527

水磨山529

西贤城531

东贤城533

西官庄535

南辛庄537

张官营539

东郎垒541

西郎垒544

南郎垒546

沙蒋548

高阜550

卷二十 附录553

附录一、编纂文件553

附录二、陵阳镇有关历史资料559

附录三、编纂始末5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