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讯系统与网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通讯系统与网络
  • (美)Ray Horak著;杜大鹏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0841478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91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623页
  • 主题词:通信系统;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讯系统与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基本定义1

14.2.3 技术 531

目录译者序咨询编辑序序(Harry Newton作)作者简介前言感谢第1章 技术基础:概念和定义1

1.2.1 专用电路4

1.2 专用的、交换的和虚拟的电路4

1.2.2 交换电路5

1.3.1 双线电路6

1.2.3 虚拟电路6

1.3 双线与四线的对比6

1.3.2 四线电路7

1.4.3 波特8

1.4 带宽8

1.4.1 载波8

1.4.2 赫兹(Hz)8

1.5.1 模拟正弦波:起始点9

1.4.4 每秒位数(bps)9

1.4.5 窄带、广带和宽带9

1.5 模拟与数字的对比9

1.5.2 语音10

1.5.4 数字位流:1和011

1.5.3 视频11

1.6.2 数字的优点12

1.6 模拟与数字传输的对比:哪个更好?12

1.6.1 模拟的优点12

1.7.1 放大器(模拟)14

1.7 放大器与中继器的对比14

1.8 转换过程:调制解调器和编码解码器15

1.7.2 中继器(数字)15

1.8.2 模拟向数字:编码解码器16

1.8.1 数字向模拟:调制解调器16

1.9.1 频率划分多路复用技术(FDM)17

1.9 多路复用器(MUX)17

1.9.2 时间划分多路复用技术(TDM)18

1.9.3 统计时间划分多路复用技术(STDM)19

1.9.4 波长划分多路复用技术(WDM)20

1.9.6 语音上的数据和数据上的语音21

1.9.5 反向多路复用器21

1.10.1 电路交换:为语音而优化22

1.10 交换机和交换技术:基本原理及其他22

1.10.2 封包交换技术:为数据而优化26

1.10.5 软交换:为灵活性而优化27

1.10.3 帧交换(帧中继):为局域网网间互联而优化27

1.10.4 蜂窝交换:为所有应用而优化27

1.12 参考文献28

1.10.6 光子交换:为纯光学而优化28

1.11 信令传输与控制28

第2章 传输系统基础:技术与应用30

2.1 频谱31

2.2.1 传输特性32

2.2 选择准则32

2.2.2 传播延迟和响应时间33

2.2.3 安全性34

2.2.6 部署速度35

2.2.4 机械强度35

2.2.5 物理尺度35

2.3 双绞线:电话线介绍36

2.2.7 成本36

2.3.1 绞合过程37

2.3.2 量规(Gauge)38

2.3.4 带宽39

2.3.3 构造39

2.3.9 应用40

2.3.5 纠错性能40

2.3.6 距离40

2.3.7 安全性40

2.3.8 成本40

2.4 屏蔽铜线41

2.5 同轴电缆42

2.5.4 纠错性能43

2.5.1 构造43

2.5.2 量规43

2.5.3 带宽43

2.6 微波44

2.5.5 距离44

2.5.6 安全性44

2.5.7 成本44

2.5.8 应用44

2.6.4 距离46

2.6.1 构造46

2.6.2 带宽46

2.6.3 纠错性能46

2.7 卫星47

2.6.5 安全性47

2.6.6 成本47

2.6.7 法规47

2.6.8 应用47

2.7.1 地球同步卫星48

2.7.3 构造50

2.7.2 广播50

2.7.5 带宽51

2.7.4 VSAT51

2.7.8 传播延迟和响应时间52

2.7.6 纠错性能52

2.7.7 距离52

2.7.12 应用53

2.7.9 安全性53

2.7.10 成本53

2.7.11 管理53

2.8 红外线54

2.9 光纤光学系统55

2.9.1 传输窗口56

2.9.2 构造57

2.9.3 光交换63

2.9.6 纠错性能64

2.9.4 模拟还是数字?64

2.9.5 带宽64

2.9.10 耐久性65

2.9.7 距离65

2.9.8 安全性65

2.9.9 成本65

2.10 混合传输系统66

2.9.11 应用:高要求带宽66

2.11 参考文献67

第3章 语音通讯系统:KTS、PBX、Centrex和ACD70

3.1.2 电子KTS72

3.1 按键电话系统(KTS)72

3.1.1 1A1和1A2 KTS72

3.2 专用分支交换(PBX)73

3.1.3 混合式KTS73

3.2.1 PBX器件74

3.2.2 系统配置和容量80

3.2.3 PBX的增强和趋势82

3.3 Centrex(集中式交换)85

3.3.1 Centrex特色86

3.3.3 Centrex的缺点87

3.3.2 Centrex的优点87

3.3.4 Centrex CPE88

3.4 自动呼叫分配器89

3.3.5 Centrex应用89

3.3.6 Centrex的发展趋势和未来89

3.4.1 ACD的好处91

3.4.2 ACD的功能增强和发展趋势92

3.5.1 计算机电话学(Computer Telephony,CT)93

3.5 下一代的电话系统93

3.5.2 CT与IP的融合95

3.5.3 技术、标准和规范98

3.5.4 论坛和社团99

3.5.5 应用100

3.5.6 未来101

3.6 参考文献102

第4章 通信系统:传真、语音处理和电子邮件104

4.1.1 技术105

4.1 传真(Fax)系统105

4.1.2 按需传真(Fax-On-Demand,FOD)107

4.1.3 传真应用108

4.1.4 传真的将来112

4.2.1 技术113

4.2 语音处理系统113

4.2.2 应用115

4.2.3 语音处理的发展与未来117

4.3 电子邮件(E-Mail)118

4.3.1 技术119

4.3.4 垃圾邮件和言论自由124

4.3.2 功能124

4.3.3 应用124

4.3.5 将来:统一通讯125

4.4 参考文献126

第5章 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29

5.1.1 语音(主要的)131

5.1 网络特性131

5.1.5 有线的(和无线的)132

5.1.2 交换的(而且是专用的)132

5.1.3 模拟(和数字)132

5.1.4 相互连接132

5.2 编号计划管理(NPA)133

5.3 域135

5.3.1 功能域136

5.3.2 管理域138

5.4 费率和收费140

5.4.1 运营域和网络拓扑141

5.5.1 带内的信令传输和控制151

5.5 信令传输和控制:一种扩展视图151

5.5.3 公共频道信令传输和控制(CCS)152

5.5.2 带外信令传输和控制152

5.6.1 接入服务153

5.6 网络服务153

5.6.2 专门的传输服务154

5.6.3 交换的传输服务155

5.6.5 增值服务157

5.6.4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服务157

5.7 可移植性:一个特殊的问题158

5.8 同等接入:另一特殊问题159

5.9 VoIP:下一代的PSTN160

5.10 参考文献165

6.1 功能域166

第6章 数据通讯基础166

6.1.3 通讯软件167

6.1.1 数据终端设备(DTE)167

6.1.2 数据通讯设备(DCE)167

6.2 DCE:扩展视图168

6.1.4 网络168

6.1.5 交换机168

6.2.1 调制解调器169

6.2.2 编码解码器175

6.2.4 信道服务单元(CSU)和数据服务单元(DSU)176

6.2.3 终端适配器(Terminal Adapters,TA)和NT-X176

6.3 协议的基本知识177

6.2.5 前端处理器(FEP)177

6.3.1 线路构成:连接性178

6.3.2 传输模式:传输方法179

6.3.3 编码集181

6.3.4 数据格式183

6.3.5 错误控制:数据传输完整性184

6.3.6 数据压缩186

6.3.7 非同步数据链路控制(DLC)协议187

6.3.8 面向位与面向字节的同步协议188

6.4 网络体系190

6.4.2 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191

6.4.1 系统网络体系(SNA)191

6.5.2 认证193

6.5 安全性193

6.5.1 物理安全性193

6.5.6 加密194

6.5.3 授权194

6.5.4 端口安全性194

6.5.5 传输安全性194

6.6 参考文献195

6.5.7 防火墙195

7.1 数据网络的进化197

第7章 常规数字和数据网络197

7.1.1 语音模型198

7.1.2 经由语音网络的数据199

7.2 数据电话数字服务(DDS)200

7.1.3 经由WAN(和MAN)的数据联网:数字数据网络200

7.3 Switched 56203

7.5 数字载波系统和网络:T-载波204

7.4 虚拟专用网络(VPN):在经典的意义下204

7.5.1 T-载波概念205

7.5.2 信道化的T-载波206

7.5.3 非信道化的T-载波207

7.5.4 编码208

7.5.5 帧的形成211

7.5.7 硬件212

7.5.6 传输212

7.5.8 方案的变种:E-载波和J-载波215

7.5.10 T-载波的应用216

7.5.9 部分T1216

7.6 X.25和封包交换218

7.5.11 T-载波的发展和未来218

7.6.1 封包交换的概念219

7.6.2 封包交换硬件224

7.6.4 封包交换的应用与未来225

7.6.3 封包交换标准225

7.7 综合服务数字网(ISDN)226

7.7.1 标准接口和信道类型228

7.7.2 ISDN设备231

7.7.4 ISDN的特点和缺点233

7.7.3 ISDN的特点和优点233

7.7.5 ISDN的标准234

7.7.6 ISDN的应用235

7.7.8 总连接的/动态的ISDN(AO/DI)236

7.7.7 题目的变化236

7.8 宽带数据网络237

7.9 参考文献238

第8章 局域网(LAN):连接性与网间互联240

8.3 LAN的范畴242

8.1 局域网的定义242

8.2 LAN的应用和优点242

8.3.1 介质选用243

8.3.2 拓扑:物理和逻辑配置248

8.3.3 基带与宽带的对比250

8.3.4 介质接入控制252

8.4 LAN设备256

8.4.2 网桥257

8.4.1 网络接口卡(NIC)257

8.4.3 集线器259

8.4.4 交换机261

8.4.5 路由器262

8.5 LAN的分段264

8.4.6 网关264

8.7 LAN网间互联265

8.6 LAN操作系统265

8.7.2 高级网间互联协议266

8.7.1 WAN266

8.8 虚拟LAN(VLAN)267

8.9 远程LAN接入268

8.10 LAN标准和标准实体270

8.11.1 100BaseT或快速以太网271

8.11 快速LAN:对速度的需求271

8.11.3 100VG-AnyLAN272

8.11.2 IsoEthernet(Isochronous Ethernet Integrated Services,等时以太网综合服务)272

8.11.5 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光纤分布数据接口)273

8.11.4 高速令牌环(High-Speed Token Ring,HSTR)273

8.11.6 吉位以太网(GbE)及其他274

8.11.7 非对称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276

8.12 无线LAN(WLAN)278

8.12.1 802.11b(Wi-Fi)279

8.12.2 802.11a(Wi-Fi5)280

8.12.4 蓝牙(Bluetooth)281

8.12.3 HiperLAN281

8.13 有关P和Q的提示282

8.12.5 HomeRF282

8.12.6 软件定义的无线电282

8.15 非标准LAN283

8.14 1394和火线283

8.17 参考文献284

8.16 存储区域网络(SAN)284

第9章 宽带网络基础设施289

9.1 接入技术290

9.1.1 xDSL(通用数字订户线路)292

9.1.2 社区天线电视(CATV)306

9.1.3 无线本地回路(WLL)311

9.1.4 被动光学网络(PON)315

9.2 SONET/SDH317

9.2.1 SONET标准的发展319

9.2.2 SONET/SDH传输层次320

9.2.4 路径、支流和信道322

9.2.3 SONET/SDH拓扑322

9.2.5 SONET帧格式324

9.2.6 SONET/SDH硬件325

9.2.7 SONET的优点和缺点327

9.2.8 SONET应用328

9.2.9 波长划分多路复用技术(WDM)329

9.3 参考文献332

9.2.10 经由SONET的封包(POS)332

第10章 宽带网络服务:帧中继、SMDS、ATM、GbE和10 GbE、B-ISDN和AIN337

10.1.1 帧中继的定义338

10.1 帧中继338

10.1.2 帧中继标准340

10.1.3 帧中继接入341

10.1.4 帧中继网络342

10.1.5 帧中继设备344

10.1.6 帧中继协议:帧结构345

10.1.8 阻塞管理347

10.1.7 本地管理接口(LMI)协议347

10.1.9 帧中继网络工作原理348

10.1.10 经由帧中继的语音(VoFR)350

10.1.11 帧中继的成本355

10.1.12 帧中继的优点和缺点356

10.1.13 帧中继应用357

10.2 交换的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358

10.2.1 SMDS的定义359

10.2.2 SMDS标准360

10.2.3 SMDS接入361

10.2.4 SMDS网络362

10.2.5 SMDS协议:分段和重新组装以及蜂窝的结构363

10.2.8 SMDS的缺点364

10.2.6 SMDS的成本364

10.2.7 SMDS的优点364

10.3 异步传输模式(ATM)365

10.2.9 SMDS应用365

10.3.1 ATM的定义366

10.3.2 ATM标准368

10.3.3 ATM接入369

10.3.4 ATM网络和设备370

10.3.5 ATM协议和蜂窝结构372

10.3.6 LAN模拟(LANE)380

10.3.8 经由以太网的基于帧的ATM传输(FATE)381

10.3.7 经由ATM的多协议(MPOA)381

10.3.10 ATM的优点382

10.3.9 经由SONET/SDH传输的成帧ATM(FAST)382

10.3.11 ATM的缺点383

10.4 吉位以太网(GbE)384

10.3.12 ATM的应用384

10.5 Broadband ISDN(B-ISDN)385

10.5.3 B-ISDN服务386

10.5.1 宽带ISDN(B-ISDN)的定义386

10.5.2 B-ISDN的接入386

10.5.6 B-ISDN的优点387

10.5.4 B-ISDN设备387

10.5.5 B-ISDN的成本387

10.6 高级智能网络(AIN)388

10.5.7 B-ISDN的缺点388

10.5.8 B-ISDN的应用388

10.6.1 AIN的定义389

10.6.3 AIN的结构390

10.6.2 服务创建环境(SCE)390

10.6.4 AIN服务391

10.6.5 AIN的特点393

10.7 参考文献394

第11章 无线组网:强调移动性398

11.2 标准和监管399

11.1 无线的定义399

11.3 无线通信的优点和缺点400

11.4 蜂窝的概念:频率复用401

11.4.1 蜂窝类别402

11.6 多路复用与接入技术404

11.4.2 蜂窝内的矢量和矢量内的波束:天线设计404

11.5 数字与模拟的对比404

11.6.1 频率划分多路接入(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405

11.6.2 时间划分多路接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406

11.6.3 编码划分多路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407

11.7 专门移动无线电(Specialized Mobile Radio,SMR)/干线移动无线电(Trunk Mobile Radio,TMR)409

11.6.4 FDMA、TDMA及CDMA的比较:“聚会”之时409

11.8 寻呼411

11.8.1 寻呼网络412

11.8.2 寻呼设备413

11.8.3 寻呼应用:目前形势及发展414

11.9 无绳电话和无线办公室电信系统(Wireless Offic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WOTS)415

11.10 蜂窝无线电417

11.10.1 蜂窝标准418

11.10.2 蜂窝数据通信421

11.10.3 下一代网络的出现423

11.10.4 蜂窝无线电的将来426

11.11 封包数据无线电网络427

11.12 卫星系统:重点在LEO和MEO428

11.12.1 LEO如何工作429

11.13 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433

11.14 不仅如此434

11.15 参考文献435

12.1 Internet的定义439

第12章 Internet和万维网439

12.2 Internet的物理布局441

12.3.1 拨号接入444

12.3 Internet接入444

12.3.3 电缆调制解调器446

12.3.2 xDSL接入446

12.3.4 卫星电视接入447

12.3.6 接入任何地方449

12.3.5 专线接入449

12.4 Internet接入费用450

12.6 Internet标准:管理和规则452

12.5 对用户设备的要求452

12.7 IP编址方案454

12.8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456

12.9.1 TCP/IP460

12.9 Internet协议460

12.9.2 应用级协议468

12.9.3 探索IP QoS469

12.10.2 文件传输472

12.10 Internet应用472

12.10.1 电子邮件472

12.10.7 视频473

12.10.3 公告板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473

12.10.4 图书馆目录473

12.10.5 实时应用473

12.10.6 金融服务473

12.10.9 Internet电话474

12.10.8 无线电广播474

12.11 Internet2476

12.10.10 综合通讯476

12.12 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477

12.12.2 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URL)478

12.12.1 Web站点和主页478

12.12.5 电子商务479

12.12.3 标准479

12.12.4 应用479

12.12.6 搜索机制与浏览器480

12.12.7 再次访问任何地方482

12.14.1 安全风险与对策483

12.13 Intranet(内部网)和Extranet(外部网)483

12.14 Internet安全性:一个特殊的问题483

12.14.2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s,VPN)487

12.15 Internet怪癖、弹球程序和一些真正好的主意490

12.14.3 滥用与内容490

12.16 黑暗面:社论493

12.17 参考文献494

第13章 视频和多媒体网络498

13.1 视频通信:定义及发展499

13.2 视频基础500

13.3 模拟电视标准501

13.4 数字电视(DTV)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502

13.5 带宽与压缩504

13.6.1 Px64505

13.6 视频标准505

13.6.3 MPEG506

13.6.2 JPEG506

13.7 多媒体标准的H.320家族:对H.323予以特别的注意507

13.7.1 H.320508

13.7.4 H.323509

13.7.2 H.321509

13.7.3 H.322509

13.8 会议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511

13.7.5 H.324511

13.7.6 T.120511

13.9 视频会议系统512

13.10 视频会议设备513

13.11 广域网视频会议网络514

13.12 另一个VoIP:重点是通过IP的视频515

13.13 基于局域网的视频网络516

13.14 多媒体517

13.15 软件:强调协作517

13.15.1 LAN网络517

13.15.2 WAN网络519

13.15.3 Internet519

13.15.4 多媒体标准520

13.16 视频与多媒体的未来520

13.17 参考文献521

第14章 网络融合523

14.1 融合的定义525

14.1.1 应用525

14.1.2 网络技术525

14.1.3 终端技术526

14.1.4 什么是关键?526

14.2 驱动力量526

14.2.1 解除管制和竞争527

14.2.2 应用528

14.3 通行路上的提供商535

14.3.1 电信网络535

14.3.2 数据网络536

14.3.3 CATV网络536

14.3.6 电力公用设施537

14.3.5 卫星网络537

14.3.4 无线网络537

14.3.7 因特网和IP网络539

14.3.8 融合后的网络539

14.4 高速公路问题541

14.4.1 标准541

14.4.2 监管541

14.4.3 征税543

14.4.4 逻辑地址的分配和可移植性543

14.4.5 互联性544

14.5 1个土豆、2个土豆、3个土豆、4个土豆545

14.6 内容是关键545

14.7 赛跑开始了:合并和收购(M A)546

14.7.1 Bell System(贝尔系统)的演化546

14.7.2 BOC547

14.7.3 那么AT T在干什么548

14.8 参考文献550

第15章 监管规章:问题和(某些)答案551

15.1.1 业务线554

15.1.2 合并和收购554

15.1 1996年的电信法554

15.1.3 规则和实现555

15.2 费率和价目表560

15.3 因特网560

15.4 号码可移植性561

15.5 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561

15.6 法律和香肠562

15.7 参考文献5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