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架空送电线路的驰度 驰度和拉力的理论及其计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日)竹下英世著;王伟兴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ISBN:15165·3650(水电480)
- 出版时间:1965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架空送电线路的驰度 驰度和拉力的理论及其计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弛度计算的重要性1
第2章 弛度的基本理论1
2-1 导线所形成曲线的特性1
2-2 悬链方程式的推导2
2-3 导线的实际长度、弛度和拉力5
摘要6
第3章 按抛物线的近似计算6
3-1 级数展开计算法7
3-2 用简略法解微分方程式8
3-3 根据力平衡原理的简略算法8
摘要9
例题9
第4章 悬掛点不等高时的弛度12
4-1 水平弛度12
4-2 斜弛度14
4-3 决定斜弛度的简便方法(异长法)16
4-4 导线的实际长度19
摘要20
例题20
第5章 弛度设计(其一)24
5-1 概论24
5-2 导线的拉断力和最大使用拉力25
5-3 加在导线上的荷重27
5-3-1 导线的自重27
5-3-2 风压荷重27
5-3-3 覆冰和积雪37
5-4 气温38
5-5 高温季节荷重和低温季节荷重38
5-6 负荷系数40
5-7 弛度设计方程式41
5-8 组合绞线的弹性系数和线膨胀系数45
摘要48
例题49
第6章 弛度设计(其二)56
6-1 弛度的假定和弛度样板56
6-2 临界档距58
6-3 临界温度及临界拉力59
6-4 弛度和拉力曲线图61
6-5 导线的半永久伸长61
6-6 代表档距63
摘要64
例题65
第7章 弛度的简捷图表68
7-1 布伦德尔图表68
7-2 正切图表70
7-2-1 原理71
7-2-2 正切图表的绘制方法73
7-2-3 正切图表的使用方法73
7-2-4 用正切图表解释临界档距及临界温度76
摘要78
例题78
第8章 架线设计79
8-1 概论79
8-2 加在绝缘子串悬挂点上的垂直荷重80
8-3 加在悬垂绝缘子串上的最大荷重81
8-4 风压使悬垂绝缘子串产生的摇摆83
8-5 水平角使悬垂绝缘子串产生的经常偏移84
8-6 导线的悬链角(直线杆塔)85
8-7 绝缘子串的悬链角(耐张杆塔)86
8-8 架空避雷线的悬链角87
8-9 导线在悬挂点上的拉力87
8-10 跳线长度的计算88
8-11 紧线弛度的计算91
8-12 铁塔裕度表95
摘要96
例题97
第9章 弛度的各种观测方法112
9-1 概论112
9-2 等长法(直接法之一)112
9-3 异长法(直接法之二)113
9-4 水平弛度法(直接法之三)114
9-5 角度法(直接法之四)115
9-6 确定弛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15
9-7 拉力表法(间接法之一)117
9-8 测量导线摇摆的简谐振动周期法(间接法之二)118
9-9 使用机械的冲击波方法(间接法之三)119
摘要120
例题121
第10章 弛度和送电线路的设计122
10-1 概论122
10-2 导线排列122
10-3 导线和大地之间的间隔123
10-4 导线相互之间的间隔126
10-4-1 水平线间距离127
10-4-2 垂直线间距离129
10-4-3 横距129
10-4-4 架空避雷线的位置130
10-5 对于风力使导线产生摇摆的考虑131
10-6 覆冰和积雪使导线下垂或覆冰脱落使导线跳跃134
10-7 用李沙育图形法验算线间距离136
10-8 架空避雷线的弛度138
10-9 标准档距和最大使用拉力的决定139
10-10 由于外部条件的微小变化使弛度和拉力产生的微小变化140
10-11 直线杆塔档距上的断线142
10-12 导线的振动和弛度与拉力143
10-13 机械上的强度配合144
10-14 弛度对于线路参数的影响145
摘要146
第11章 使用悬链方程式计算弛度148
11-1 概论148
11-2 使用弛度函数表的方法148
11-3 托马斯图表法149
11-4 有高度差时149
11-5 抛物线方程和悬链方程的比较153
摘要153
附录1.大档距的例子154
附录2.主要符号158
附录3.关于电阻应变仪式的架线用拉力表159
附录4.表明混线机会的公式171
附录5.新铝线规范(JEC-130,1954)中的导线表183
附录6.常用对数表、三角函数表、指数函数表及双曲线函数表186
附录7.第二种完全椭圆积分表194
热门推荐
- 883673.html
- 3101586.html
- 3396159.html
- 1841484.html
- 1813677.html
- 2217746.html
- 569583.html
- 2331539.html
- 803033.html
- 647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41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8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6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7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8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42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8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8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4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