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庆阳历史大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庆阳历史大观
  • 于俊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6299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庆阳市-地方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庆阳历史大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历史广角镜:从猿人到智人5

中华黄河古象的生存地5

第一章 洪荒时代的福地——庆阳5

第一节 庆阳处在相对完整的地质块体5

宇宙中的黑洞相当于10亿颗太阳5

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5

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6

地球的地质时代与生物界的演变6

庆阳远古地质历史与生物史年表8

第二节 庆阳地质变化概说9

庆阳湖的消逝和黄土高原的形成9

庆阳翼龙的存在和消逝10

庆阳黄河古象的存在和消逝10

庆阳石油和煤的形成11

第三节 庆阳地区的人文地理地位12

黄土高原对中华文明的意义12

庆阳地区的土壤、气候、雨量及农作物13

庆阳地区为什么叫庆阳14

庆阳地区在中国地图与中国人文地理上的位置15

庆阳历史名人(1)16

五万年前以“泾川少女”为代表的蒲河人群历史广角镜:从氐羌到华夏中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发现地第二章 人类文明史及庆阳文明的产生第一节 人类的发源地与扩散分布21

古代的人类发源于何处21

人类祖先的迁徙移动和分布范围21

从人的天性看人类历史文化的主题22

第二节 华夏族的形成和演变23

中国初民的传说与考古证明23

从渭河流域到黄河流域25

仰韶文化与神农氏28

龙山文化与五帝时期28

第三节 庆阳远古文明的类型及性质30

关于文化与文明30

庆阳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30

庆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34

第四节 庆阳地区新旧文明产生的成因39

猜度庆阳地区仰韶文化产生的原因39

探询庆阳地区齐家文化(包括常山下层文化)的主人40

考古新发现对传统史学观的挑战41

中华远古族源问题的新观点42

庆阳历史名人(2)43

轩辕黄帝之祖——桥山黄帝53

中华医学鼻祖——岐伯53

历史聚焦镜:举世瞩目的庆阳地区先周文化周道之兴自此始的古豳地第三章 古邠国的兴起与西周王朝的孕育第一节 险遭抛弃的农业科学家——周人的始祖后稷弃53

周人的姬姓来源53

后稷弃最伟大的贡献54

后稷弃的后裔为什么“世后稷”54

第二节 邠国的谋划者——窜于戎狄谋求再生的不窋54

不窋是谁的儿子54

不窋为什么自窜戎狄之间55

不窋自“邰”迁往庆城县“不窋城”56

不窋是一个有建国立邦政治纲领的政治家56

第三节 邠国的创业者——名显北豳的圣人鞠陶57

庆阳地区对于周先王的称呼及传说57

麻线杜家村的“老公祠”和鞠陶60

第四节 邠国的缔造者——周道之兴的奠定者公刘61

《诗·大雅·公刘》61

公刘为什么要从“毌”迁“豳”62

宁县有关公刘的地名63

公刘是周族第一个有计划地营建国都的人64

第五节 邠国的势力范围及先周社会的面貌65

庆阳地区周文化遗址对古邠国的确证65

邠国与商朝的关系66

邠国周族与戎狄的关系68

《豳风·七月》反映的先周社会69

从宁县“南亩村”推测先周时期的行政管理70

第六节 邠国的终结与西周的孕育72

周族政治命运的决策者古公亶父72

为周族开疆辟土的军事战略家王季75

德威并施取天下的文王、武王77

周室三母孕育的历史和文化78

庆阳历史名人(3)79

以不窋为始祖的豳地周人12领袖85

中华窦氏始祖窦龙85

历史聚焦镜:周道之兴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黄土高原最大的原面所在之地第四章 周京都的安危系身北疆大原得失第一节 悠悠大原承载千古历史85

从公刘时的“鲜原”到文王时的“我陵我阿”85

从“薄伐猃狁,至于大原”到“乃料民于太原”86

从大回原、彭原、永昌原(大昌原)到董志原87

第二节 庆阳地区周文化考古遗存反应的社会状况89

庆城县出土的“穆公簋盖”和华池县出土的玉刀89

宁县宇村谢家遗址90

合水县兔儿沟周文化遗址及西周鸮首形车饰的考古意义91

宁县西沟墓葬及镇原县徐湾墓葬92

第三节 穆天子西狩犬戎92

话说华族与戎族92

犬戎及狼鹿的传说93

周天子游猎演武子午山94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95

第四节 周王室在泾洛渭三条战线征伐“大原之戎”96

武公率六师派多友在泾水流域伐太原之戎96

宣王派南仲邦父“城彼朔方”防御猃狁97

尹吉甫六月兴兵征猃狁98

宣王在渭水源头和洛水源头对猃狁的抵御和征伐99

莫知我哀征战苦100

庆阳历史名人(4)101

以狼、鹿、犬为图腾的戎族与以人为本以农为业的周族历史广角镜:从家邦政治到多民族国家政治的演变秦长城秦直道犹存之地第五章 秦汉帝国兴亡聚焦庆阳古城古道第一节 铁马威威义渠戎107

西戎八国107

乌氏倮用谷量马牛与义渠戎国的强盛108

义渠戎国的消亡109

第二节 秦置北地安海内111

靠蚕食戎族强大起来的嬴秦111

狄历丁零与北狄北地113

秦“半两”秦“诏版”的出土说明秦对庆阳的有效经营114

用愿望铸就的停战协议书——庆阳地区境内的秦长城114

为御敌而铺就的沟通路——庆阳地区境内的秦直道115

扶苏、蒙恬在庆阳的墓冢遗存及传说117

秦始皇移民实边的创举与筑长城的功过是非118

第三节 “引弓”与“冠带”之间的抗争与磨合119

狼鹿图腾与秦汉匈奴119

称雄北疆的冒顿单于120

“引弓之区”与“冠带之室”的划定121

汉王朝与匈奴在庆阳地区的军事对峙122

汉王朝在庆阳设置属国、移民实边的举措124

昭君出塞从此过125

班彪避难至安定,作《北征赋》126

第四节 乱世陇东多豪雄128

方望临泾立皇帝128

光武帝御驾征隗嚣129

匈奴单于立卢芳为汉帝130

匈奴人归汉居庆阳131

滇零在丁奚城称天子,安定、北地郡府迁关中132

马贤战死射姑山,段颎喋血逢义山133

辽东鲜卑入北地135

陇东治乱关天下135

庆阳历史名人(5)136

义渠戎王149

公孙昆邪149

公孙敖149

公孙贺149

李息149

傅介子149

甘延寿149

李恂149

王符149

皇甫规149

皇甫规妻149

皇甫嵩149

皇甫谧149

傅玄149

历史广角镜:从夷夏到汉人149

北魏胡太后的出生地149

第六章 五胡在庆阳地区的分裂与组合第一节 流亡政府东晋与十六国149

西晋王朝的八王之乱149

司马睿与东晋政治150

五胡十六国151

第二节 匈奴、氐、羌北地大混战152

匈奴汉国灭西晋152

羯人石勒建后赵153

前赵刘曜智取北地、石虎义渠大败前赵154

暴君石虎亡后赵155

氐族首领经营关陇建前秦155

烧当羌姚氏族裔死里逃生屯北地156

让全体敌人为之流泪的前秦皇帝苻坚157

后秦姚苌与前秦苻登在安定的战争游戏158

匈奴的末代王赫连勃勃建立胡夏国159

赫连勃勃在镇原修建赫连城160

第三节 铠甲和袈裟并进、利剑与锡杖交替的北魏政治161

鲜卑拓拔部落的史前史161

拓跋珪死里逃生兴代国建北魏162

拓拔嗣养精蓄锐奠基础,拓跋焘灭夏巡安定163

北魏胡太后临朝称制与“河阴之变”165

万俟丑奴陇东称帝166

西魏、北周时期的庆阳167

庆阳历史名人(6)167

胡充华173

万俟丑奴173

历史广角镜:从胡汉到唐人173

唐朝三皇运筹帷幄之地173

第七章 唐朝君臣在庆阳地区的重大作为第一节 唐高祖在陇东韬光养晦173

隋和突厥的关系及其在庆阳的斗争173

隋唐皇帝的出身与血统175

唐高祖李渊弘化(今庆城县)韬光养晦终成大业176

第二节 李世民陇东四战保京都177

秦王、太子陇东削番平割据177

李世民宁州击败叛军杨文干178

唐与突厥的关系179

李世民在政平与突利结为兄弟179

颉利可汗为大唐天子太上皇起舞180

第三节 唐肃宗陇东大调兵181

安史之乱181

太子李亨驻跸庆阳受诏得皇位182

回纥助唐收两京,唐、回世代结良姻183

第四节 党项、吐蕃、回纥轮番称强陇东184

党项族的发展演变184

党项在陇东的活动185

吐蕃进入陇东186

郭子仪威服回纥,大败吐蕃于宁州西原187

浑瑊与吐蕃陇东会盟189

第五节 内乱频仍陇东五城抵吐蕃190

朱泚叛唐死彭原190

宁州城两度军乱求换帅191

陇东筑五城抵御吐蕃192

邠宁兵、泾原兵唐末争雄192

五代群雄争霸庆宁193

盛唐陇东养马之风及陇东地区农牧变化影响下的环境变异194

第六节 唐时宦游陇东的名人195

“讪短时政”的襄乐县尉张鷟195

王勃题诗圣公泉196

狄仁杰职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196

唐折冲都尉蔡墨戎马一生守陇东199

彭原太守李遵与彭原宝塔寺199

庆阳窦氏与李唐王朝200

柳宗元深入陇东寻访段秀实逸事201

后梁宁州刺史牛知业修建辑宁楼203

庆阳历史名人(7)203

于志宁211

王饶211

历史广角镜:从宋夏之分到明清的中华一统范仲淹父子建功立业之地第八章 宋朝政治系身庆阳地区治与乱第一节 北宋外患在环庆211

北宋初年派得力将领守卫环州、庆州、原州211

李继迁起兵反宋,庆州、环州遭祸患212

第二节 西夏皇帝李元昊攻掠环庆亲征陇东213

西夏皇帝李元昊213

节义烽之战与《庆州败》215

任福夜袭白豹城216

第三节 范仲淹庆阳革旧政217

制定强军御敌措施,寻求和平对话途径217

恩威并用,以夷制夷218

革旧习开屯田,用土兵图久治,忧民之忧219

造兵势修筑大顺城,建立防御新体系220

范纯仁、范纯粹庆州任上续父业221

第四节 环庆人保家卫国不停息222

大顺城、荔原堡、柔远寨之战222

洪德砦、平夏城之战224

第五节 宋夏历史留给庆阳地区的非物质文化和重要古迹225

党项人的尚武精神225

穆桂英人物原型出于环县木钵镇226

大宋宁州承天观碑铭228

宋夏历史遗留庆阳的重要古迹232

庆阳历史名人(8)234

张吉241

李彦仙241

王庶241

杨政241

历史聚焦镜:庆阳傅氏祠堂与米氏祠堂的人文历史意义金蒙一战名天下之地第九章 金元明清改朝换代在庆阳的演变第一节 金蒙大昌原之战延缓了金的灭亡241

金的兴起和灭亡241

环庆路三将被斩,富平决战宋军俄倾兵尽242

庆州、原州的敌后抗金及金在庆阳的统治243

夏与金在庆阳的军事磨擦244

金蒙大战大昌原244

第二节 元蒙时期的陕西行省庆阳府245

成吉思汗家族245

忽必烈创建元朝247

元朝推行行省,庆阳地区属陕西行省庆阳府247

第三节 明代庆阳地区的民族矛盾与阶级斗争249

徐达西征克复庆阳249

明初在庆阳的移民和屯田250

修墩筑墙建崖寨城堡,抵御鞑靼侵扰251

神一元、神一魁领导的军民反明斗争252

李自成襄乐、湫头大战明总兵253

李自成任命宁州赵生员为庆阳府知府254

段复兴与刘宗敏血战庆阳城254

第四节 清朝时期的陕西行省与甘肃行省的庆阳府255

以人为本的清初吏治蔚为风气255

爱民知府傅弘烈256

清同治年间董志原遭受空前兵荒马乱256

兵荒马乱造成庆阳地区惨绝人寰大饥馑258

刘松山收降董福祥,左宗棠诱杀马化龙259

辛亥革命中应运而生的彭四海起义260

第五节 金、元、明、清遗留庆阳的重要文物遗存261

华池双塔寺与千岁香包261

庆城县慈云寺铁钟与宁县普照寺铜钟262

周旧邦木坊263

庆阳历史名人(9)263

刘昺279

孟懿279

景清279

李梦阳279

韩鼎279

赵邦清279

米万钟279

李桢279

巩焴279

范锡篆279

刘奕煜279

董福祥279

惠登甲279

历史聚焦镜:中国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嬗变庆阳南梁革命根据地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硕果仅存红色根据地第一节 北洋政府及民国初期兵荒马乱的庆阳社会279

庆阳地区轰轰烈烈的抗捐抗税斗争279

北洋政府时期为害陇东的地方军阀张兆钾280

刻骨铭心的民国十八年大饥馑及陈珪璋祸乱281

第二节 从革命宣传到武装革命282

王孝锡在宁县的革命活动282

刘志丹太白收枪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283

南梁游击队拉开陇东革命游击战争的序幕284

西北第一支有正规番号的工农革命武装的建立285

红二十六军劫后重生286

第三节 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287

包家寨会议确立西北革命的正确方向287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288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三次反“围剿”斗争289

左倾路线对陕甘边根据地的危害291

长征红军及红军西征在庆阳的战略行动292

红军策应“西安事变”和援救西路红军在庆阳的战略行动29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最文明、最进步的地方之一296

庆阳历史名人(10)298

慕寿祺305

赵元贞305

陈珪璋305

王孝锡305

李培福305

孙万福305

刘志仁305

附录:庆阳历史文化名城305

主要参考书目310

后记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