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导游基础知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导游基础知识
  •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 ISBN:756370943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导游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导游基础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中国历史小常识1

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顺序1

一、《中国历史歌》1

二、中国历代纪元表2

第二节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重大成就选介4

一、思想文化4

(一)文字4

(二)文学4

(三)学术思想5

(四)史学5

(五)图书5

(六)书法绘画6

(七)音乐6

(八)对外交往6

(九)商业6

二、科学技术6

(一)农业、畜养、种植6

(二)天文7

(三)医学7

(四)数学8

(五)建筑工程8

(六)造纸、印刷术8

(七)其他发明创造8

第三节帝王、皇族、皇戚称谓9

一、后、王、天子9

二、皇帝9

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10

四、皇太子、皇太孙10

五、公主、驸马10

第四节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10

一、谥号10

二、庙号11

三、尊号11

四、全称11

五、年号12

六、陵号12

第五节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四时节气12

一、天干、地支12

二、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13

(一)年13

(二)月13

(三)日14

(四)辰14

三、四时、节(气)14

(一)四时14

(二)节(气)14

第六节阴阳、五行、八卦、生肖15

一、阴阳15

二、五行15

三、八卦16

四、生肖16

第七节科举考试、四书五经、三纲五常16

一、科举考试16

(一)院试17

(二)乡试17

(三)会试17

(四)殿试17

二、四书五经、三纲五常17

(一)四书五经17

(二)三纲五常18

第八节姓氏名字号及避讳18

一、姓、氏、名、字、号18

(一)姓18

(二)氏18

(三)名、字18

(四)号19

二、避讳19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21

第一节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21

一、自然景观概述21

二、人文景观概述22

第二节山地自然景观22

一、体育探险登山旅游地型23

二、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23

(一)花岗岩名山23

(二)岩溶山水风景25

(三)丹霞风光26

(四)其他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26

(五)历史文化名山28

第三节水自然景观28

一、江河景观28

(一)长江28

(二)黄河29

(三)珠江30

(四)黑龙江30

(五)富春江30

(六)京杭大运河30

二、湖泊景观30

(一)鄱阳湖31

(二)洞庭湖31

(三)杭州西湖31

(四)太湖32

(五)滇池、洱海32

(六)千岛湖32

(七)日月潭32

(八)青海湖32

三、泉与矿泉33

(一)冷泉33

(二)矿泉33

(三)观赏泉33

四、瀑布景观34

(一)黄果树瀑布34

(二)黄河壶口瀑布34

(三)吊水楼瀑布34

五、海洋和海滨景观35

(一)北戴河海滨风景区35

(二)大连—旅顺口海滨36

(三)青岛海滨风景区36

(四)海南三亚海滨风景区36

(五)厦门海滨36

第四节气候及天气景观37

一、气候环境37

二、天气景观38

第五节动植物景观39

一、植物景观39

二、动物观赏40

第六节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40

一、自然保护区40

(一)综合型41

(二)生物型41

(三)自然风景型41

(四)自然历史遗迹型41

二、风景名胜区41

(一)自然山川风景型42

(二)湖泊水域风景型42

(三)海滨风景型42

(四)森林风景型42

(五)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42

(六)历史古迹名胜型42

(七)历代宗教名胜型42

(八)革命历史纪念地型42

第七节历史文化名城与世界遗产43

一、历史文化名城43

二、(世界遗产名录》43

第三章中国的民族民俗45

第一节概论45

一、什么是民族民俗45

(一)什么是民族45

(二)什么是民俗45

二、中国民族概况46

(一)中国民族的族称和人口46

(二)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46

(三)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47

第二节汉族47

一、汉族概况47

二、汉族的传统节日48

(一)春节48

(二)清明节48

(三)端午节48

(四)中秋节49

第三节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49

一、满族49

(一)概况49

(二)民俗49

二、蒙古族50

(一)概况50

(二)民俗50

三、维吾尔族51

(一)概况51

(二)民俗52

四、回族52

(一)概况52

(二)民俗53

五、朝鲜族53

(一)概况53

(二)民俗54

第四节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55

一、壮族55

(一)概况55

(二)民俗55

二、土家族56

(一)概况56

(二)民俗56

三、苗族57

(一)概况57

(二)民俗57

四、黎族58

(一)概况58

(二)民俗59

第五节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和傣族59

一、藏族59

(一)概况59

(二)民俗60

二、彝族61

(一)概况61

(二)民俗62

三、白族63

(一)概况63

(二)民俗63

四、纳西族64

(一)概况64

(二)民俗64

五、傣族65

(一)概况65

(二)民俗66

第四章中国的四大宗教68

第一节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68

一、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68

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68

第二节佛教69

一、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69

(一)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69

(二)大乘佛教时期70

(三)密乘佛教时期70

二、佛教的传播70

(一)佛教在世界的传播70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71

三、佛教的教义73

四、佛教的经典和标记74

五、佛教供奉的对象74

(一)佛74

(二)菩萨77

(三)罗汉78

(四)护法天神78

六、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和佛塔80

(一)山门(或三门)80

(二)钟楼80

(三)鼓楼80

(四)天王殿81

(五)大雄宝殿81

(六)东西配殿81

(七)法堂81

(八)罗汉堂81

(九)方丈室81

(十)藏经楼82

(十一)佛塔82

七、常用的称谓83

八、常用的礼仪84

(一)合掌84

(二)绕佛84

(三)五体投地84

九、常见的佛事85

(一)水陆法会85

(二)众姓道场85

(三)增福延寿道场85

(四)焰口施食85

(五)忏法85

第三节道教85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85

(一)原始道教阶段85

(二)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86

(三)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86

二、道教的教义87

(一)宣扬“道”是“万物之母”87

(二)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87

三、道教的经典和标记87

四、供奉的主要对象87

(一)尊神87

(二)神仙88

(三)护法神将89

五、道观的主要殿堂90

(一)山门殿90

(二)灵官殿90

(三)三清殿90

(四)玉皇殿90

(五)三官殿91

六、道教主要称谓91

七、斋醮91

第四节伊斯兰教91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91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91

(二)伊斯兰教在世界的传播92

(三)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92

(四)伊斯兰教主要宗派92

二、伊斯兰教的教义92

(一)六大信仰92

(二)五功93

(三)善行93

三、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记93

四、信奉的最主要对象93

五、主要节日和习俗94

(一)三大节日94

(二)主要习俗94

六、伊斯兰教主要称谓95

七、清真寺建筑95

第五节基督教95

一、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95

二、基督教传入中国简况96

(一)基督教一传中国96

(二)基督教二传中国96

(三)基督教三传中国97

(四)基督教四传中国97

三、基督教的教义97

(一)上帝创世说97

(二)原罪救赎说97

(三)天堂地狱说97

四、基督教的经典和标志98

五、基督教信奉的对象98

六、基督教主要称谓98

七、基督教主要节日98

(一)复活节99

(二)圣诞节99

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100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100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100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100

(二)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及其特点101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103

(一)台基103

(二)木头圆柱106

(三)开间106

(四)梁106

(五)斗拱106

(六)彩画107

(七)屋顶107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09

(一)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109

(二)采用框架式结构109

(三)灵活安排空间布局109

(四)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110

(五)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111

(六)创造斗拱结构形式111

(七)运用色彩装饰手段112

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112

一、城市规划112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114

(一)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设计114

(二)重视城市的选址114

(三)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114

(四)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115

(五)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115

三、城防建筑115

(一)现存城市防御建筑115

(二)古长城建筑116

第三节宫殿与坛庙118

一、宫殿118

(一)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118

(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119

二、坛庙121

(一)祖庙与社稷坛121

(二)天、地等坛122

(三)文庙与武庙122

(四)宗祠123

第四节陵墓建筑123

一、封土的沿革124

(一)秦汉两代的“方上”124

(二)唐代改为“以山为陵”124

(三)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124

(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124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124

三、墓室结构125

(一)土穴墓125

(二)木椁墓126

(三)砖石墓127

四、随葬品127

第六章中国的古代园林129

第一节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129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129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130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130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130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130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131

三、中国古代园林分类131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31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31

第二节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132

一、筑山132

二、理池133

三、植物134

四、动物134

五、建筑135

(一)厅堂135

(二)楼阁135

(三)书房馆斋136

(四)榭137

(五)轩137

(六)舫137

(七)亭137

(八)廊140

(九)桥140

(十)园墙140

六、匾额、楹联与刻石142

第三节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143

一、抑景143

二、添景143

三、夹景144

四、对景144

五、框景144

六、漏景144

七、借景145

八、移景145

第七章中国烹饪主要菜系146

第一节中国菜系的划分146

第二节地方菜系简介147

一、山东菜147

二、四川菜147

三、江苏菜148

四、广东菜148

五、浙江菜148

六、福建菜149

七、湖南菜149

八、安徽菜149

九、北京菜149

十、上海菜150

十一、西北菜150

十二、东北菜150

第三节其他菜系选介150

一、素菜150

二、仿古风味151

(一)北京清宫菜151

(二)孔府菜151

(三)北京谭家菜151

(四)西安仿唐菜151

(五)开封仿宋菜151

(六)杭州仿宋菜151

(七)仿红楼菜151

第八章中国的风物特产152

第一节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和名茶152

一、陶瓷器152

二、丝织刺绣品153

(一)织锦153

(二)刺绣153

三、名茶154

(一)茶叶的分类154

(二)中国传统名茶154

第二节名酒、中药155

一、名酒155

(一)中国酒的分类155

(二)白酒156

(三)黄酒157

(四)葡萄酒157

(五)啤酒158

(六)配制酒158

二、中药158

(一)中药材159

(二)中成药159

第三节文房四宝160

一、湖笔160

二、徽墨161

三、端砚161

四、宣纸161

第四节其他工艺品162

一、景泰蓝162

二、漆器162

三、玉雕163

四、名石雕刻163

五、木雕164

六、工艺画164

(一)木版水印画164

(二)木版年画164

(三)内画壶165

七、风筝165

第九章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166

第一节台湾省166

一、简况166

二、民俗风情167

三、著名景点167

第二节香港特别行政区168

一、简况168

二、民俗风情170

三、著名景点170

第三节澳门特别行政区171

一、简况171

二、民俗风情171

三、著名景点171

第十章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173

第一节亚太地区客源国173

一、日本173

(一)简况173

(二)民俗174

(三)著名景点175

二、新加坡176

(一)简况176

(二)民俗176

(三)著名景点176

三、泰国177

(一)简况177

(二)民俗177

(三)著名景点178

四、马来西亚179

(一)简况179

(二)民俗179

(三)著名景点179

五、菲律宾180

(一)简况180

(二)民俗180

(三)著名景点180

六、印度尼西亚181

(一)简况181

(二)民俗181

(三)著名景点182

七、韩国183

(一)简况183

(二)民俗183

(三)著名景点184

八、澳大利亚185

(一)简况185

(二)民俗185

(三)著名景点186

第二节欧洲地区客源国186

一、德国186

(一)简况186

(二)民俗187

(三)著名景点188

二、英国188

(一)简况188

(二)民俗189

(三)著名景点190

三、法国191

(一)简况191

(二)民俗193

(三)著名景点194

四、俄罗斯194

(一)简况194

(二)民俗195

(三)著名景点196

第三节北美地区客源国197

一、美国197

(一)简况197

(二)民俗198

(三)著名景点198

二、加拿大199

(一)简况199

(二)民俗200

(三)著名景点200

第十一章对联和古诗词202

第一节对联202

一、对联基础知识202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202

(二)对联的种类203

(三)对联的特点206

(四)对联的格式208

(五)对联的领词209

(六)对联的断句210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210

第二节古代山水诗词222

一、古代诗歌基础知识222

(一)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222

(二)古代诗歌的种类和区别224

二、古代词基础知识228

(一)词的形式特点228

(二)词的发展流变229

三、古代山水诗词选读2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