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仪器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仪器分析
  • 李磊,高希宝主编;许茜,杨冰仪,贺志安副主编;牛凌梅,余蓉,石勇,张丽萍等编委,王丽秘书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0083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仪器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仪器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仪器分析的产生与发展1

一、仪器分析的产生1

二、仪器分析的发展1

三、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关系2

第二节 仪器分析的内容、特点和学习要求3

一、仪器分析的内容3

二、仪器分析的特点4

三、仪器分析的学习要求5

第三节 仪器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评价的基本指标6

一、精密度6

二、准确度7

三、线性与灵敏度9

四、检出限与定量限10

五、稳定性11

第四节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12

一、提高灵敏度、选择性和分辨率12

二、仪器设备的微型化、智能化12

三、仪器接口及联用技术12

四、生物大分子多维结构表征及检测12

五、扩展时空多维信息13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14

第一节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4

一、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14

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5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分类18

一、光谱法与非光谱法18

二、原子光谱法与分子光谱法18

三、吸收光谱法与发射光谱法18

第三节 光学分析仪器19

一、光谱分析仪器19

二、非光谱仪器22

第四节 光学分析发展趋势24

一、发展方向24

二、发展趋势25

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6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26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6

二、光的吸收定律29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1

一、主要部件31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34

三、光学性能与仪器校正36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37

一、溶剂37

二、显色反应及其条件38

三、测量条件40

四、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41

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42

一、定性分析42

二、纯度检测43

三、定量分析43

四、结构分析46

第四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48

第一节 分子荧光分析48

一、基本原理48

二、荧光分析仪器51

三、荧光分析技术52

四、影响荧光产生的因素54

五、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59

第二节 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分析62

一、化学发光基本原理62

二、化学发光仪的基本组成66

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67

四、化学发光分析的特点及应用71

五、生物发光分析73

第三节 磷光分析法简介74

一、低温磷光74

二、室温磷光75

三、磷光分析法及应用75

第五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78

第一节 基本原理78

一、原子吸收光谱与共振吸收线78

二、原子吸收谱线轮廓与谱线宽度79

三、Boltzman分布定律81

四、原子吸收值及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82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83

一、主要部件和原理83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类型90

三、仪器的维护及注意事项92

第三节 分析条件选择及优化92

一、测量条件的选择92

二、干扰及消除方法95

三、样品处理及进样99

第四节 定量分析与应用99

一、定量方法99

二、灵敏度和检出限101

三、应用102

第六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104

第一节 基本原理104

一、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104

二、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104

三、原子荧光强度与原子浓度的关系106

四、饱和荧光与荧光猝灭107

第二节 仪器装置108

一、原子荧光光谱仪基本构造108

二、原子荧光光谱仪类型110

三、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及维护111

第三节 原子荧光分析条件选择与优化112

一、原子荧光分析条件的选择112

二、原子荧光分析中的干扰和消除113

第四节 原子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114

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114

二、激光诱导原子荧光光谱法116

三、形态分析中的原子荧光联用技术117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118

第一节 基本原理118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118

二、分析线和特征谱线119

三、谱线强度与待测物浓度的关系119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仪120

一、基本结构及性能120

二、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发展124

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条件选择与优化126

一、分析条件的选择126

二、干扰及消除127

第四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129

一、定性分析129

二、定量分析130

三、技术应用130

第八章 其他光学分析法简介132

第一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132

一、基本原理132

二、红外光谱仪135

三、红外光谱法应用136

第二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137

一、基本原理138

二、核磁共振波谱仪140

三、核磁共振氢谱141

四、核磁共振碳谱简介143

第三节 X射线分析法144

一、基本原理144

二、X射线分析法146

第四节 激光动态光散射与激光拉曼光谱法148

一、激光动态光散射148

三、激光拉曼光谱法149

第五节 旋光谱和圆二色光谱152

一、基本原理152

二、ORD和CD的测量仪器及应用155

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158

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基础158

一、化学电池158

二、液体接界电位和盐桥159

三、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位160

第二节 直接电位法161

一、参比电极161

二、指示电极163

三、基本原理165

四、常用的离子选择电极166

五、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170

六、定量方法及测量准确度172

第三节 电位滴定法176

一、基本原理176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177

三、指示电极的选择177

第十章 伏安分析法和电位溶出分析法180

第一节 经典极谱分析法180

一、基本装置及原理180

二、干扰电流及消除方法183

三、极谱波方程式和半波电位184

四、定性定量分析方法186

五、现代极谱法简介187

第二节 溶出伏安法192

一、基本装置192

二、基本原理193

三、影响溶出峰电流的因素195

四、特点与应用196

第三节 电位溶出分析法196

一、基本原理197

二、常规电位溶出法和微分电位溶出法198

三、分析条件的选择198

四、特点和应用199

第十一章 其他电化学分析法简介201

第一节 电导分析法201

一、溶液电导的概念201

二、溶液电导的测定203

三、电导分析应用205

第二节 库仑分析法208

一、电化学基础208

二、基本原理210

三、条件控制212

四、特点及应用213

第三节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214

一、基本原理214

二、信号转换器214

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215

四、特点和应用217

第十二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219

第一节 色谱法简介219

一、色谱法的基本概念219

二、色谱法的分类219

三、色谱法的发展概况220

四、色谱法的发展趋势221

五、色谱法的特点222

第二节 色谱法基本过程和术语223

一、色谱法的基本过程223

二、色谱图及常用术语225

第三节 色谱分析法基本理论227

一、塔板理论228

二、速率理论231

三、色谱分离方程式233

四、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及系统适应性试验234

第四节 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法236

一、定性分析236

二、定量分析237

第十三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241

第一节 柱色谱法241

一、液固吸附柱色谱法241

二、液液分配柱色谱法244

三、空间排阻色谱法245

四、离子交换柱色谱法247

第二节 平面色谱法249

一、薄层色谱法249

二、纸色谱法252

第十四章 气相色谱法255

第一节 概述255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255

二、气相色谱法特点255

第二节 气相色谱仪256

一、气路系统257

二、进样系统257

三、分离及温控系统257

四、检测系统258

五、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264

第三节 气相色谱柱技术265

一、气相色谱柱分类265

二、气相色谱固定相265

三、填充色谱柱的制备269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270

一、色谱柱的选择270

二、温度的选择270

三、载气及流速的选择272

四、进样的选择273

第五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273

一、毛细管气相色谱法273

二、顶空气相色谱法277

第六节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280

第十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283

第一节 概述283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其他色谱法的比较283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284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284

一、固定相285

二、流动相287

三、新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289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293

一、高压输液系统293

二、进样系统295

三、色谱分离系统296

四、检测系统296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系统299

六、高效液相色谱专家系统300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条件的选择300

一、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300

二、分析条件的选择303

第五节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305

一、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305

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306

第六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306

一、应用范围306

二、应用实例307

第十六章 离子色谱法311

第一节 离子交换剂311

一、离子交换剂的类型311

二、离子交换剂的性能指标312

三、离子交换过程312

四、离子交换剂的选择性系数313

第二节 离子色谱法的类型314

一、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314

二、高效离子排斥色谱法315

三、离子对色谱法316

第三节 离子色谱仪318

一、输液系统318

二、进样系统318

三、分离系统319

四、检测系统319

五、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323

第四节 离子色谱条件的选择323

一、固定相323

二、色谱柱长度324

三、洗脱液324

四、流速325

第五节 离子色谱法的应用325

一、无机阴离子分析326

二、阳离子分析326

三、有机物分析326

第十七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328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原理328

一、电泳与电泳淌度328

二、电渗与电渗流329

三、分离效率和谱带展宽330

四、分离度332

五、分离模式332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仪336

一、进样系统336

二、分离系统337

三、检测系统338

四、数据处理记录系统339

第三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339

一、分离电压339

二、毛细管339

三、缓冲液340

四、添加剂340

第四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应用341

一、定性分析341

二、定量分析341

第十八章 其他色谱分析法简介343

第一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343

一、超临界流体的特性343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原理344

三、超临界流体色谱仪345

四、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应用346

第二节 凝胶色谱法347

一、凝胶色谱分类347

二、凝胶色谱基本原理347

三、凝胶的种类及性质348

四、凝胶色谱仪349

五、凝胶色谱法的应用351

第十九章 质谱分析法353

第一节 质谱仪和质谱法原理353

一、质谱仪及其工作原理353

二、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质谱图363

三、质谱分析法的定性定量依据365

第二节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类型和特点366

一、分子离子366

二、碎片离子366

三、同位素离子366

四、加合离子367

五、多电荷离子367

六、亚稳离子367

第三节 分子的裂解和重要有机化合物的裂解规律367

一、有机分子的裂解反应类型368

二、有机分子的裂解反应机理371

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裂解特征374

第四节 质谱分析法应用381

一、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381

二、确定分子组成式(分子式)383

三、结构解析386

四、分析实例387

第二十章 仪器联用分析技术391

第一节 仪器联用分析技术简介391

一、仪器联用技术391

二、仪器联用分析种类和应用392

第二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395

一、仪器系统和工作原理395

二、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398

三、定性和定量分析399

四、技术应用401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402

一、仪器系统和特点402

二、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408

三、定性定量分析411

四、技术应用411

第四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联用技术412

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412

二、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原理与应用421

第二十一章 仪器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原理和装置427

第一节 概述427

一、样品前处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27

二、样品前处理目的和意义428

三、样品前处理的基本要求428

四、样品前处理发展趋势429

第二节 仪器分析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430

一、加速溶剂萃取430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432

三、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433

四、超声波辅助提取法436

五、新型液-液萃取法437

六、固相萃取法439

七、固相微萃取443

八、吹扫捕集技术445

九、热解吸技术447

十、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处理技术448

十一、膜分离净化技术449

附录451

附录一 压力单位换算关系451

附录二 质谱中丢失的常见中性碎片质量及组成451

附录三 一些常见的碎片离子452

附录四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454

参考文献45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