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基本理论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向世陵主编;高会霞,杨泽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4396388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经学-研究-中国-宋代;理学-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基本理论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经学变革与理学的兴起1
一、文以载道的诉求1
二、经学文本的传承转换5
(一)五经义理的采撷5
(二)子学资源的发掘7
三、道统论的成立及意义9
(一)《论语》和《尚书》的文献根据9
(二)《周易》的文献根据与“时中”11
四、纲常天理与普遍之善的确立15
(一)三纲五常的内在化15
(二)“大本达道”的普遍准则17
第一章 “本体”与“本体论”21
一、“本体”一词的出现与意义的拓展22
(一)“本体”语词的出现与含义22
(二)“本体”在本土文化中意义的拓展24
二、隋唐佛学的“本体”论26
(一)“实”体向“虚”体的转向27
(二)“本体”说与体用论的整合28
三、宋代儒佛交通的“本体”论32
(一)佛教“本体论”的自觉32
(二)儒家本体概念的明晰与本体论的成形33
第二章 “反本”“复性”论40
一、反本复性道路的奠定41
(一)道家的开端41
(二)儒家的承接44
二、玄佛交融的反本复性诉求47
(一)玄学的反本归静48
(二)佛学的反本达源49
三、唐及宋初的复性、原性论说51
(一)李翱的复性论52
(二)韩愈、欧阳修的原性与修本55
(三)王安石“性情一”的得失56
四、张载“善反”天地之性的变化气质说57
(一)气质之性不为性58
(二)德与气不并立60
(三)一于气与一于性62
五、从程学到湖湘学和闽学的反本复性63
(一)二程与湖湘学的多样选择63
(二)朱熹对北宋复性论的系统总结65
六、明清之际学者对张载变化气质说的推进70
第三章 理气虚实论上(北宋)74
一、“气一有无”的形而上下说75
(一)太虚至实与气贯有无75
(二)“太和中容万物”80
二、无形有象互藏其宅83
(一)感聚仇和循环不已83
(二)反仇和解与生生相继87
三、“天理”在二程的体贴89
(一)因象以明理89
(二)理便是天道91
(三)天下无实于理者94
第四章 理气虚实论下(南宋)97
一、湖湘学的性气与道器论97
(一)性气、道物一体97
(二)道与器非异体99
二、朱熹论理气“一物”与“二物”102
(一)形而上下与理气先后103
(二)理气不离又决是二物106
(三)理动不动与道体流行109
(四)理在气中与生气流行112
三、叶适对理学虚实论的批评117
(一)二程的“实”学117
(二)理学文本的虚妄119
(三)理学解《易》的不实120
(四)理学“专以心性为宗主”124
第五章 性理学128
一、湖湘学的理具于性说128
(一)天命全体和为学大体129
(二)性物一体与“叹美之辞”131
(三)性体心用与性心之间136
(四)心以成性与识而后行138
二、朱熹的性理学体系141
(一)性即理141
(二)“二性”与“二善”147
(三)性之本体是理是善152
第六章 心迹论160
一、隋唐儒者的先声160
(一)王通的心迹不殊160
(二)中唐儒者的心迹论说161
二、“以心通”与“悟心”为本164
(一)“以心通”的前后承接164
(二)“原道”与守礼165
三、心一迹异与权实相顾167
(一)迹异而心一168
(二)心之同然与“一心”170
(三)空与实互发173
四、心迹为一175
(一)迹非不可能心是175
(二)心与迹本一178
第七章 心性情一致182
一、大心尽物以尽性182
(一)性物一体而大心183
(二)“尽物”在“尽心”186
二、程朱的心性天一致188
(一)程颐对张载的批评188
(二)朱熹对张、程等说的总结189
三、知觉之心与体用合一193
(一)知觉之心与虚灵明觉193
(二)心性的相对与互动195
(三)心统性情跨“两头”198
四、心体自明与发而中节200
(一)穷理而“主”良心201
(二)心定则理现204
五、心体为仁与心该动静205
(一)心、善、仁之一与不一205
(二)诚意以安心207
第八章 “本心”与“心即理”211
一、理学传承与心学的概念212
二、“本心”论214
(一)从张、程到朱熹的“不失本心”216
(二)张九成的本心说221
(三)陆九渊的本心说223
三、“心即理”说229
(一)陆九渊的“心即理”229
(二)宋代诸家的“心即理”232
第九章 “安身立命”说238
一、传统儒学论“安身立命”238
(一)《周易》的安身以崇德239
(二)孟子的修身以立命241
二、宋代理学论“安身立命”243
(一)利用安身以立命243
(二)俟天以修身246
三、道统传承与安身立命248
(一)传心而立心248
(二)无欲而去私251
参考文献254
关键词索引260
热门推荐
- 943832.html
- 822032.html
- 1089368.html
- 556088.html
- 749056.html
- 3635390.html
- 2430551.html
- 1534890.html
- 3777550.html
- 538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14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6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3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4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0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1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6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