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首管弦乐作品中的旋律“音程向位”与和声“音程位”探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三首管弦乐作品中的旋律“音程向位”与和声“音程位”探究
  • 魏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1030485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管弦乐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首管弦乐作品中的旋律“音程向位”与和声“音程位”探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立论依据2

二、文献综述3

三、研究内容6

第一章 “音程向”在创作中的意义及其主要类型8

第一节 “音程向”在创作中的意义9

第二节 “音程向”的主要类型12

一、基本型“音程向”14

二、二重复合型“音程向”15

三、多重复合型“音程向”19

第二章 “音程位”在创作中的意义及其主要类型35

第一节 “音程位”在创作中的意义35

一、“简单频率比说”分析单音程与其复音程的协和度差异40

二、“拍音说”分析单音程与其复音程的协和度差异43

三、“合成音说”分析单音程与其复音程的协和度差异47

第二节 “音程位”的主要类型49

一、基本型“音程位”51

二、二重复合型“音程位”54

三、多重复合型“音程位”56

第三章 武满彻《诗篇幻想曲》旋律“音程向位”的回旋性60

第一节 《诗篇幻想曲》结构分析62

第二节 《诗篇幻想曲》中十三种乐汇“音程向位”的基本特征66

第三节 《诗篇幻想曲》叠部核心乐汇“音程向位”的回旋性70

一、叠部核心乐汇“β”的结构特征70

二、《诗篇幻想曲》结构的“三重”回旋性72

三、叠部核心乐汇31次移位的远距离呼应75

第四节 为什么不是变奏曲式?75

一、两个明显的对比性主题体现“非变奏性”75

二、变化重复乐段的“非变奏性”77

三、和声序进的“非变奏性”78

第五节 《诗篇幻想曲》之“诗篇”在音乐中的体现79

一、旋律的诗意与吟诵性79

二、清晰的段落感、乐段间“生硬”衔接的拼贴感体现诗篇特性80

三、自由的回旋曲式结构体现松散却回环往复的组诗结构特性80

第四章 武满彻《诗篇幻想曲》和声“音程位”的三维构架82

第一节 传统和弦的“铺垫”82

一、一至四个传统和弦的运用83

二、传统和弦中嵌入全音阶84

三、传统和弦中嵌入五声音阶85

四、类似泛音列排列的和声86

五、传统和弦中嵌入“无序”的乐音87

第二节 和声中“单一传统和弦区域”的“音程位”特征88

第三节 和声中“数控区域”的“音程位”特征89

一、“数控区域”的基本型排列89

二、“数控区域”的二重复合型排列90

三、“数控区域”的多重复合型排列92

第四节 和声“音程位”中“缺乏逻辑性的区域”93

一、具有数理关系的“音程位”数值分散放置93

二、无明显数理关系的“音程位”94

第五节 《诗篇幻想曲》和声的连接方式95

一、“传统和声”式的连接95

二、平行式的连接96

三、并置式的连接97

四、“母集”与“子集”的连接97

第六节 《诗篇幻想曲》和声的总体布局98

第五章 金湘《琴瑟破》旋律“音程向位”的对比性101

第一节 《琴瑟破》结构分析102

第二节 《琴瑟破》中十一种乐汇“音程向位”的基本特征104

第三节 《琴瑟破》主、副部核心乐汇“音程向位”的对比性106

一、主部核心乐汇“音程向位”的结构特征106

二、主部核心乐汇46次移位的远距离呼应109

三、副部核心乐汇“音程向位”的结构特征109

四、副部核心乐汇25次移位的远距离呼应110

五、主、副部核心乐汇“音程向位”的对比性111

第四节 《琴瑟破》之“破”与唐大曲之“破”的比较111

一、唐大曲“破”部的结构特征111

二、《琴瑟破》之“破”的继承与创新113

第六章 金湘《琴瑟破》和声“音程位”的五度复合及递加116

第一节 《琴瑟破》中独特的纯五度复合和声116

第二节 《琴瑟破》中纯五度复合和声的“音程位”特征121

一、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基本型排列121

二、纯五度复合和声的二重复合型排列123

三、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多重复合型排列124

第三节 《琴瑟破》中其他和声类型及其“音程位”特征126

一、带附加音的纯五度复合和声及其“音程位”特征126

二、十二音和声及其“音程位”特征127

三、少量无纯五度的和声及其“音程位”特征128

第四节 《琴瑟破》和声的总体布局129

一、和声“音程位”单值使用的规律129

二、和弦音的个数及其结构意义130

三、乐队全奏处的和声及其“音程位”特征131

第七章 卢托斯拉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旋律“音程向位”的衍展性134

第一节 《第四交响曲》结构分析137

第二节 《第四交响曲》中十三种乐汇“音程向位”的基本特征141

第三节 《第四交响曲》旋律“音程向位”的衍展性145

一、核心乐汇“α”“音程向位”的衍展性145

二、核心乐汇“β”“音程向位”的衍展性147

三、乐汇“γ”“音程向位”的衍展性148

四、核心乐汇“δ”“音程向位”的衍展性151

五、乐汇“ε1”“音程向位”的衍展性156

六、乐汇“η”“音程向位”的衍展性156

第四节 《第四交响曲》中两大主题群的发展脉络157

一、第一主题群的发展脉络158

二、第二主题群的发展脉络164

第五节 《第四交响曲》结构的深层逻辑167

第六节 《第四交响曲》音乐的戏剧性形象解读169

第八章 卢托斯拉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和声“音程位”的对称与贯穿172

第一节 《第四交响曲》中包含对称型的和声“音程位”特征172

一、单对称型173

二、双对称型174

三、对称型与其他排列型的组合175

第二节 《第四交响曲》中不包含对称型的和声“音程位”特征177

一、基本型177

二、二重复合型177

三、多重复合型178

第三节 《第四交响曲》中卢氏“四音和弦”的“音程位”特征179

第四节 《第四交响曲》中同质和声“音程位”的贯穿181

一、包含对称型的和声“音程位”贯穿进行181

二、不包含对称型的和声“音程位”贯穿进行184

第五节 《第四交响曲》和声的总体布局189

结语193

参考文献2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