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理因素危害与控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彭开良,杨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692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致病物理因素-危害;致病物理因素-控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理因素危害与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物理因素职业卫生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
目录1
第二节 物理因素职业卫生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2
第三节 我国物理因素发展概况3
第四节 物理因素在实际中的应用7
一、激光的应用7
二、高频电磁场的应用7
第五节 物理因素及其职业危害8
一、物理因素对机体作用的特点8
四、磁的应用8
三、微波技术的应用8
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理性有害因素9
三、生产环境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10
四、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及其诊断原则10
第六节 加强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研究12
一、物理因素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重要性12
二、建立职业卫生科研机制与不断提高科研水平13
四、建立健全卫生法规14
五、进一步加强我国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治和研究14
三、加强协作与交流14
参考文献15
第二章 劳动生理学16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17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17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21
第二节 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24
一、脑力劳动内容与生理特点24
二、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26
一、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27
第三节 劳动负荷的评价27
二、劳动负荷评价30
第四节 作业能力41
一、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41
二、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42
参考文献48
第三章 人类工效学49
第一节 概述49
一、人类工效学的研究内容49
二、工效学的基本任务50
第二节 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1
一、韧带、肌腱和筋膜51
二、骨骼52
三、骨骼肌54
第三节 劳动姿势60
一、姿势的定义61
二、劳动姿势负荷评价61
第四节 人体测量与应用65
一、人体测量类型及方法65
二、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66
二、工效学设计的原则67
一、人的特性67
第五节 工效学设计67
三、工效学设计68
第六节 劳动过程有关的疾病69
一、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69
二、个别器官疾患71
三、压迫及摩擦所致疾患71
四、预防措施72
参考文献74
一、噪声的含义及噪声危害的严重性75
二、职业噪声的分类75
第四章 噪声75
第一节 概述75
三、职业噪声暴露分布的概况77
第二节 噪声物理特性和常用声学术语80
一、声音、声波与声源80
二、声波的物理特性80
三、声压与声压级、声强与声强级80
四、声频、频带与频谱82
五、响度与响度级(响度曲线)82
六、计权声计85
七、语言干扰级85
一、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86
第三节 噪声对机体的影响86
二、噪声对机体其他系统的影响95
三、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95
第四节 噪声的监测、评价和噪声标准99
一、噪声的监测99
二、噪声评价104
三、噪声暴露容许标准108
第五节 噪声控制112
一、在厂房和产品设计阶段控制噪声113
二、工程控制和消除已有设备的噪声源113
参考文献118
四、我国《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118
三、听力保护——个人防护118
第五章 振动120
第一节 概述120
一、振动的定义120
二、振动的分类及常见的振动作业120
三、振动的物理参量及振动强度、频谱、方向和振动时间的关系121
第二节 振动对机体的危害123
一、局部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24
二、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影响126
一、振动的频率和强度128
第三节 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主要因素128
二、接触振动时间129
三、气温、噪声等环境因素130
四、操作方式和个体因素130
第四节 手臂振动病130
一、发病概况131
二、临床表现131
三、发病机制132
四、检查方法133
五、诊断与分级134
一、振动的容许标准与评价方法136
第五节 振动的容许标准及评价方法136
二、全身性振动的测定与评估138
三、手传振动的测量方法与要求142
第六节 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144
一、减少和消除振动源144
二、改善作业环境,限制接触时间145
三、加强健康管理和个人防护145
参考文献146
二、激光产生的原理147
一、概述147
第一节 激光的基本原理147
第六章 激光147
三、激光的特性149
第二节 激光的生物效应151
一、热效应151
二、压强效应153
三、光化效应153
四、电磁场效应154
五、弱激光的刺激效应154
六、激光的应用155
第三节 激光对眼睛和皮肤的损伤155
一、激光对眼睛的损伤156
二、激光对眼睛的损伤阈值158
三、激光对皮肤的损伤及其阈值158
第四节 激光器的结构和分类160
第五节 激光的安全标准及激光器的分级160
一、激光的安全标准160
二、激光器的分级162
第六节 激光的安全防护163
一、激光器的分级防护163
三、激光防护镜的性能及类型165
二、个人安全防护165
四、激光安全标志169
五、激光辐射的测定170
六、激光操作人员的医疗监护171
第七节 激光意外伤害的处理172
一、激光性眼底损伤的治疗172
二、激光性白内障的治疗173
三、激光性角膜灼伤的治疗173
四、激光性皮肤损伤的治疗173
参考文献174
一、照明的基本概念175
第一节 照明的基本概念及方式175
第七章 生产性照明175
二、生产性照明的方式及特点178
第二节 照明对机体视觉功能的影响180
一、照明与视觉功能180
二、影响视觉功能的因素186
三、照明对机体与作业的影响189
第三节 照明的测量、评价与标准192
一、照明的测量192
二、视觉功能的测量195
三、生产性照明的评价197
四、生产性照明的标准200
第四节 预防不良照明的措施205
一、积极提高照度水平,保证作业环境适宜的照度205
二、提高照明的质量,防止炫目、照度不均匀及频闪效应206
三、合理进行照明设计208
四、合理运用色彩调节生产现场的照明,优化照明效果,降低劳动者的视觉疲劳209
五、更新照明理念,推行健康照明210
参考文献210
第八章 高温作业与低温作业212
第一节 高温作业212
一、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212
二、高温作业类型213
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214
四、热适应216
五、中暑217
六、高温作业卫生标准221
七、防暑降温措施222
第二节 低温作业224
一、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224
二、防寒保暖措施226
参考文献227
一、平原地区大气组成228
第九章 高原职业卫生228
第一节 高原自然气候的特点228
二、高原气候的特点229
第二节 高原低气压环境的机体反应232
一、高原低气压环境的生理学效应232
二、机体对低气压环境的生理适应过程232
三、高原环境下的机体反应235
第三节 常见高原病及防治238
一、高原反应238
二、高原肺水肿240
三、高原脑水肿242
四、高原心脏病243
五、高原血压异常245
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46
七、混合型高原病247
八、其他高原疾病247
第四节 高原职业安全卫生与管理248
一、高原体力劳动对机体的影响248
二、高原地区的职业卫生服务253
参考文献262
一、高气压环境的主要作业及其职业危害263
第一节 高气压环境下的作业及安全防护措施263
第十章 高气压作业与减压病263
二、可能出现的其他职业危害及防护266
三、职业卫生安全与管理269
四、预防273
第二节 减压病273
一、发病机制274
二、临床表现277
三、减压病诊断标准(GBZ 24—2002)278
四、处理原则(GBZ 24—2002)279
五、抢救与复苏280
六、重新加压疗法281
参考文献283
第十一章 射频辐射284
第一节 射频辐射的基本概念284
一、交流电284
二、电场与磁场284
三、电磁波的传播285
四、射频辐射286
五、射频电磁场287
第二节 射频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87
一、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88
二、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89
三、射频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293
四、临床表现及治疗295
第三节 射频辐射的防护296
一、高频辐射297
二、微波辐射299
三、射频辐射的卫生标准301
第四节 射频辐射的监测304
二、高频磁场强度的测定305
三、使用仪器及注意事项305
一、高频电场强度的测定305
参考文献306
第十二章 工频电磁场308
第一节 工频电磁场的基本概念308
一、电磁场的物理效应309
二、工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310
三、电磁场对人体的效应311
四、人体对电流的生理效应313
第二节 工频电磁场对生物的影响315
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15
二、对动物的影响318
第三节 工频电磁场的卫生标准319
一、我国工频电场卫生标准319
二、国外电磁辐射标准320
第四节 工频电磁场的监测与预防措施321
一、工频电场的监测321
二、工频磁场的监测325
三、工频电磁场的预防措施326
参考文献327
第十三章 磁场329
第一节 基本概念329
一、物质的磁性329
二、磁场的类型330
三、生物磁学331
四、磁场的计量单位331
第二节 生物磁现象333
一、生物体内的磁性物质333
二、生物磁现象334
三、生物磁场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35
第三节 生物磁学在医学中的应用336
一、磁疗336
三、磁水340
二、磁性药物340
四、磁诊断技术341
第四节 磁生物效应及特点344
一、磁学基础344
二、磁生物效应及职业危害345
三、磁生物效应的特点356
第五节 磁场的卫生学标准及防护358
一、卫生学标准358
二、防护技术与措施360
参考文献362
一、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364
第一节 红外辐射364
第十四章 红外辐射和紫外辐射364
二、红外辐射的作业366
三、红外辐射的生物学效应367
四、红外辐射对眼睛的损伤368
五、红外辐射对皮肤的损伤369
六、红外辐射预防措施370
七、红外辐射的阈限值370
八、红外辐射的监测371
第二节 紫外辐射372
一、紫外辐射的基本概念372
二、紫外辐射的作业373
三、紫外辐射的生物学效应374
四、紫外辐射对眼睛的损伤377
五、紫外辐射对皮肤的损伤380
六、紫外辐射的预防措施382
七、紫外辐射的阈限值383
八、紫外辐射的监测384
参考文献386
第十五章 电离辐射388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388
一、放射性与放射性元素388
二、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93
三、电离辐射剂量与剂量单位397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作用403
一、接触电离辐射的职业403
二、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403
三、放射性物质的吸收、分布和排出405
四、电离辐射对机体作用的机制410
五、影响射线对机体作用的因素411
第三节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效应413
一、放射病——全身放射性损伤413
二、皮肤放射损伤418
三、胚胎和胎儿的辐射损伤420
四、远期随机效应421
第四节 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423
一、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辐射防护原则的建议423
二、我国辐射防护规定425
三、外照射防护427
四、内照射防护428
五、开放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和分区430
六、去除表面放射性污染432
七、个人防护措施433
八、辐射的医学监护435
参考文献439
第十六章 氡子体及其危害441
一、氡的基本概念441
二、氡子体及其危害443
三、氡污染的评价446
四、美国颁布的标准和防护政策448
五、室内氡子体448
六、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450
参考文献452
第十七章 物理因素与肿瘤453
一、辐射致肿瘤机制454
第一节 电离辐射与肿瘤454
二、剂量效应关系与遗传易感性457
三、电离辐射致肿瘤举例459
第二节 非电离辐射与肿瘤462
一、紫外辐射462
二、射频辐射465
第三节 预防问题466
一、对电离辐射的预防466
二、非电离辐射的控制467
参考文献468
热门推荐
- 2151007.html
- 3529974.html
- 1687631.html
- 1729171.html
- 621696.html
- 3645094.html
- 2090893.html
- 3466839.html
- 471794.html
- 38849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0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07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4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2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7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37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7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4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4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