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脑血管病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蒲传强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020937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脑血管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脑血管发育与组织学1
一、脑血管的发育1
第一章 脑血管解剖学1
二、脑血管的组织学10
第二节 脑动脉系统11
一、颈动脉系统12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20
第三节 脑静脉系统24
一、大脑浅静脉24
二、大脑深静脉25
四、静脉窦26
三、脑干与小脑的静脉26
五、导血管29
第四节 毛细血管与血脑屏障29
一、血脑屏障29
二、脑血管周围间隙30
三、无脑屏障区域30
第五节 脑动脉侧支循环31
一、颅内侧支循环31
二、颅内外侧支循环32
第六节 脊髓血管32
二、脊髓静脉33
一、脊髓动脉33
第一节 脑血流的调节35
一、生理状态下脑循环的调节35
第二章 脑血液循环的调节35
二、病理状态下脑循环的调节42
第二节 脑血流量测定方法45
一、N2O吸入测定法45
二、动脉注射法45
四、133Xe吸入法46
五、静脉注射法46
三、γ照像术46
六、133Xe增强CT扫描47
七、磁共振47
八、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47
九、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47
十、其他48
第三章 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50
第一节 血压50
一、血压形成的机制50
五、高血压与脑血管病51
四、异常血压与脑动脉51
三、高血压的标准51
二、血压与脑循环51
第二节 血糖52
一、血糖与脑循环52
二、低血糖与脑循环52
三、高血糖与脑动脉52
四、高血糖与脑毛细血管52
五、血糖与脑血管病53
第三节 血脂53
一、脂蛋白分类53
四、与脂蛋白相关的酶54
二、载脂蛋白(apo)54
三、脂蛋白(a)[Lp(a)]54
五、脂类物质与脑血管病55
第四节 年龄56
第五节 凝血系统与抗凝血系统56
一、凝血系统56
二、抗凝血系统57
三、凝血因子与脑血管病59
四、抗凝血系统与脑血管病59
一、红细胞生理61
第六节 红细胞61
二、红细胞与血液的流动性62
三、红细胞与脑血管病62
第七节 白细胞64
一、白细胞生理64
二、白细胞与脑血管病65
第八节 血小板66
一、血小板生理66
二、血小板的凝血作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67
一、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68
第九节 内皮细胞68
三、血小板的止血作用与出血性脑血管病68
二、内皮细胞的促凝作用69
三、内皮细胞与缺血性脑血管病70
第十节 免疫系统71
一、免疫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71
二、免疫系统与脑血栓形成71
三、免疫系统与脑梗死71
一、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损伤72
第十一节 侧支循环72
七、免疫系统与炎性脑血管病72
六、脑血管病后的免疫系统72
五、免疫系统与偏头痛72
四、免疫系统与出血性脑血管病72
二、侧支循环与盗血现象73
第十二节 血液流变学73
一、基本原理73
二、影响血液粘稠度的因素74
三、血液流变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76
第四章 脑血管病的病理形态学81
第一节 充血81
一、动脉性充血81
二、静脉性充血82
第二节 出血83
第三节 缺血86
第四节 动脉硬化87
一、动脉粥样硬化87
二、小动脉硬化89
第五节 血栓形成89
第六节 栓塞92
第七节 梗死92
第八节 水肿95
一、动物99
第五章 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99
第一节 动物模型99
二、人工动物模型100
第二节 脑缺血半暗带及时间窗104
一、脑缺血半暗带的定义105
二、脑缺血半暗带的病理生理变化105
三、脑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变化106
四、脑缺血半暗带与“时间窗”及干预措施107
第三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生物化学研究108
一、兴奋性氨基酸与缺血性脑损害109
二、钙离子与脑缺血性损害111
三、脑缺血与自由基112
四、二十碳化合物、血小板激活因子与脑缺血114
五、一氧化氮与脑缺血117
六、单胺类神经介质与脑缺血119
七、神经肽类物质与脑缺血120
第四节 免疫与缺血性脑血管病125
一、免疫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125
二、细胞因子与缺血性脑损伤128
三、细胞粘附分子与脑缺血132
第五节 脑血管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35
一、脑缺血后基因表达的研究136
二、脑缺血与神经细胞凋亡141
第六章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157
一、脑血管病患者的存活时间和复发157
二、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158
三、脑血管病的人群分布161
四、脑血管病的地理分布162
第一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66
一、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66
第七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66
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67
第二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75
第八章 脑血管病的遗传学178
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遗传178
二、与遗传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178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179
四、与遗传有关的易栓症180
五、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181
六、与遗传有关的其它脑血管病183
第一节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188
第九章 脑血管病的分类188
第二节 美国脑血管病分类189
第三节 世界卫生组织脑血管病分类194
第十章 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199
第一节 血液生化检查199
一、一般生化检查199
二、特殊生化检查199
二、正常颅内压和脑脊液203
三、腰椎穿刺203
一、脑脊液的生成、循环与生理203
第二节 脑脊液检查203
四、脑脊液与脑血管病204
第三节 脑电图与诱发电位207
一、脑电图207
二、诱发电位208
第四节 脑阻抗血流图及脑导纳图209
一、脑阻抗血流图209
二、脑导纳图209
第五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210
一、多普勒原理210
二、方法210
三、临床应用21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213
二、方法213
第六节 脑血管造影213
三、各种脑血管病的异常表现214
第七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CT)218
一、成像原理218
二、方法219
三、与图像有关的因素219
五、脑血管病的表现220
四、异常影像特点220
第八节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SCT)223
一、原理与技术224
二、临床应用225
第九节 磁共振成像(MRI)226
一、基本原理226
二、脑血管病的MRI诊断227
三、MRI对脑血管病诊断的进展230
第十节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230
二、病变判断231
一、基本原理及方法231
三、SPECT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232
第十一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232
一、原理及方法233
二、正常人PET233
三、急性缺血性卒中时CBF、CBV、CMRO2及CMRglu的相关性234
四、急性脑梗死的PET检查234
五、卒中对远隔部位代谢的影响235
第一节 延髓的综合征238
一、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38
第十一章 与脑血管病有关的综合征238
二、延髓旁正中综合征239
三、延髓被盖综合征239
四、与延髓病变有关的其他综合征240
第二节 桥脑的综合征241
一、桥脑外侧综合征242
二、桥脑被盖综合征242
三、桥脑内侧综合征243
四、闭锁综合征243
五、与桥脑病变有关的其他综合征243
三、红核-动眼综合征244
二、中脑导水管综合征244
一、中脑顶盖综合征244
第三节 中脑的综合征244
四、中脑被盖部综合征245
五、大脑脚综合征245
六、内侧纵束综合征245
第四节 间脑以上脑广泛损害综合征246
一、急性脑病综合征246
二、去大脑综合征246
五、持续性植物状态247
四、运动不能性缄默症247
三、去皮层综合征247
六、脑死亡综合征248
第五节 皮层和皮层下损害综合征248
一、角回综合征248
二、扣带回综合征249
三、两侧前岛盖综合征249
四、皮质性注视麻痹综合征249
五、腔隙综合征250
六、丘脑综合征251
七、丘脑底核综合征251
九、?过性全面性遗忘综合征252
八、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252
第六节 血管病变综合征253
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253
二、脑-三叉神经血管癌综合征253
三、弥漫性大脑皮层-脑膜血管瘤病254
四、颈动脉综合征254
五、脉络膜前动脉综合征255
六、颈动脉过长综合征255
七、颈动脉盗血综合征256
八、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综合征256
十一、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57
九、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57
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257
十二、基底动脉分叉部综合征258
十三、小脑上动脉综合征258
十四、基底动脉偏头痛综合征258
第十二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60
第十三章 脑梗死270
第一节 脑血栓形成271
第二节 脑栓塞284
第三节 腔隙性脑梗死286
第十四章 脑出血295
第十五章 脑室出血305
第十六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307
第十七章 高血压脑病317
第十八章 炎性脑血管病321
第一节 结核性脑动脉炎321
第二节 梅毒性脑动脉炎322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325
第四节 结节性多动脉炎327
第五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329
第六节 巨细胞性动脉炎331
第七节 非感染性肉芽肿性脉管炎332
第八节 韦格内肉芽肿333
第九节 红斑狼疮334
第十节 白塞病335
第十九章 颅内动脉瘤339
第二十章 脑血管畸形346
第一节 脑动静脉畸形348
第二节 海绵状血管瘤356
第三节 毛细血管扩张357
第四节 脑静脉畸形358
第五节 脑-面血管瘤病359
第二十一章 动静脉瘘361
第二十二章 烟雾病368
第二十三章 颈内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374
第二十四章 脑淀粉样血管病378
第二十五章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83
第二十六章 血管性痴呆391
第二十七章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404
第二十八章 偏头痛414
第二十九章 脊髓血管病424
第一节 脊髓血管畸形或血管性肿瘤424
第二节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428
第三节 出血性脊髓血管病432
第三十章 与脑血管病有关的全身性疾病436
第一节 心脏及大血管疾病436
第二节 高血压病439
第三节 糖尿病441
第四节 高脂血症442
第五节 血液系统疾病443
第六节 肺部疾病445
第七节 结缔组织疾病446
第八节 肾功能衰竭448
第九节 放射性脑脊髓病449
第十节 酒精中毒450
第十一节 一氧化碳中毒451
第十二节 肿瘤452
第十三节 艾滋病453
第十四节 线粒体脑病454
第三十一章 脑血管病的多系统并发症457
第一节 发热457
第二节 高血糖458
第三节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459
第四节 脑心综合征460
第五节 急性肺水肿462
第六节 肺部感染463
第七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464
第八节 胃及十二指肠出血465
第九节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67
第十节 褥疮468
第三十二章 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470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470
第二节 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477
第三节 血小板功能抑制剂481
第四节 抗凝血药物484
第五节 溶解血栓和降解纤维蛋白药物487
第六节 改善脑循环的药物490
第七节 改善脑代谢和脑功能药物497
第八节 减轻脑水肿和抑制脑脊液分泌药物500
第三十三章 脑血管病的护理508
第一节 急诊常规护理508
第二节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常规509
第三节 合并昏迷的护理511
第四节 合并瘫痪的护理512
第五节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513
第七节 合并褥疮的护理514
第六节 合并癫?持续状态的护理514
第八节 特殊检查后及术后护理515
第九节 心理护理518
第三十四章 脑血管病的康复520
第一节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基本条件520
第二节 神经功能缺损的定量评价523
第三节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530
第四节 神经心理评价533
第五节 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康复536
第六节 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能力的康复538
第七节 脑血管病患者社会能力的康复538
热门推荐
- 2448611.html
- 466062.html
- 1432652.html
- 879535.html
- 968318.html
- 844438.html
- 3639374.html
- 877001.html
- 2615182.html
- 1636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7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9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27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0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4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9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8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79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