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石常峰,严登才,黄海鸾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04061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70页
- 主题词:二氧化碳-废气排放量-排污交易-市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全球气候变暖1
1.1.2 碳交易市场发展3
1.1.3 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
1.2.1 国外研究现状15
1.2.2 国内研究现状17
1.3 研究意义20
1.4 本书结构及研究方法22
1.4.1 本书结构22
1.4.2 研究方法25
第二章 碳排放交易理论基础分析27
2.1 碳排放交易的定义27
2.2 碳排放交易体系分类28
2.3 排污权交易理论分析32
2.3.1 外部性定理32
2.3.2 基于科斯定理的排污权交易理论35
2.3.3 排污权交易实施条件37
2.4 期权交易理论分析38
2.4.1 期权交易的定义及基本特征38
2.4.2 期权价格构成及影响因素41
2.4.3 期权定价模型44
2.5 本章小结51
第三章 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52
3.1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必要性分析52
3.1.1 中国参与国际碳金融竞争的有效途径52
3.1.2 国际气候谈判的必然要求53
3.1.3 经济转型与产业发展的需要54
3.1.4 完善中国环保政策体系的必要措施55
3.2 中国建立碳排放市场可行性分析56
3.2.1 中国碳排放市场潜力大56
3.2.2 中国碳排放交易具有法律保障57
3.2.3 中国碳减排技术日趋完善58
3.3 本章小结60
第四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基本框架61
4.1 碳交易的主体要素61
4.2 碳交易主要对象62
4.3 碳交易基本规则63
4.4 碳排放交易初始排放权分配67
4.4.1 初始排放权分配引入期权机制68
4.4.2 碳排放期权界定69
4.4.3 期权定价方法的选择70
4.5 碳交易市场构建阶段71
4.5.1 初级阶段碳交易市场构建71
4.5.2 完善阶段碳交易市场构建77
4.6 本章小结88
第五章 基于B-S模型的碳排放定价实例分析89
5.1 模型基本假设89
5.2 确定B-S模型参数90
5.3 实例分析93
5.4 本章小结97
第六章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以常州为例98
6.1 低碳常州建设的空间布局及建设规划98
6.1.1 进一步建设“江苏省常州低碳经济示范区”99
6.1.2 进一步建设“常州科教城”100
6.1.3 进一步建设八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103
6.2 低碳常州产业布局及建设110
6.2.1 加快发展低碳新兴产业110
6.2.2 突破发展低碳现代服务业112
6.2.3 积极发展低碳现代农业115
6.2.4 以低碳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16
6.3 低碳常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18
6.3.1 优化低碳城市空间格局119
6.3.2 完善低碳综合交通体系120
6.3.3 提高低碳城市资源保障水平122
6.3.4 增强低碳城市防灾减灾能力124
6.4 低碳常州建设的保障措施125
6.4.1 根据标准体系,法律护驾护航125
6.4.2 推广先进科技,加强人才支撑127
6.4.3 进行金融创新,加大资金支持128
6.4.4 加强管理机制,提升制度保障130
6.5 本章小结135
第七章 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议136
7.1 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136
7.2 促进自愿碳交易市场发展138
7.3 提高碳金融服务质量141
7.4 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146
7.5 本章小结148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149
8.1 结论149
8.2 创新点150
8.3 展望151
参考文献152
后记159
热门推荐
- 447078.html
- 297260.html
- 1360642.html
- 3347313.html
- 3178817.html
- 3392502.html
- 913847.html
- 2061215.html
- 2695453.html
- 1620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6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8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1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3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2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5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4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32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