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文化 生态实践与生态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文化 生态实践与生态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
  • 胡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502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关系-人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文化 生态实践与生态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视野中的生态问题1

一 人类文化的永恒主题1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

(二)自然与文化的关系5

(三)人与文化的关系7

二 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张力11

(一)第一个连接点——文化的张力改变了人的本质属性11

(二)第二个连接点——文化的发展即自然的隐退13

(三)第三个连接点——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相互抛弃16

三 生态危机与文化危机21

(一)生态危机与生存危机22

(二)生态危机与文化危机26

四 从文化的视角透视生态问题29

(一)文化思考的困惑30

(二)文化思考的途径32

(三)文化价值的反思36

第二章 生态危机的文化透视39

一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39

(一)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40

(二)背负着沉重负担的母亲河44

(三)悲恸无泪的母亲河49

二 干涸的生命之源54

(一)崩溃的第一道生态防线54

(二)干旱的第二道生态防线58

(三)最后一道生态防线的倒塌60

三 丢失的蓝色宝石63

(一)干涸中消失的湖泊64

(二)青海湖与青海的湖66

(三)灰色的“高原明珠”68

四 日渐退化的黄土地74

(一)荒漠化的土地75

(二)肆虐的沙尘暴77

(三)哭泣的阿拉善80

五 现代人对古代文明的遗弃82

(一)废弃的潼关古城82

(二)古长城的悲哀84

第三章 在贫困与生态之间91

一 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91

(一)生态脆弱区的贫困问题92

(二)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94

(三)贫困文化中的生态问题98

二 在生存与生态之间101

(一)爆发在贫困区的甘草大战101

(二)世纪之交的“走西口”104

(三)富有对贫困的掠夺106

三 近乎荒唐的逻辑113

(一)“生态存单”与“绿色银行”114

(二)“跑马圈林”与“跑马圈水”118

(三)在恢复与毁灭之间123

四 经济滞后与生态失灵125

(一)生态建设的政策失灵125

(二)生态建设的经济失灵128

(三)生态建设的技术失灵129

(四)生态失灵的反思131

第四章 生态视角中的文化问题134

一 人类文化的生态学思考134

(一)文化的生态进化历程135

(二)人类文化的失范138

(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反思142

二 西方环境伦理学的悖论146

(一)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悖论147

(二)知识语境中的逻辑悖论156

三 寻找精神层面的共识163

(一)东方文化的回归164

(二)单纯而执著的信念167

(三)在精神层面寻求共识169

第五章 古老的生命赞歌176

一 原始信仰中的生态文明176

(一)原始文明中的自然崇拜176

(二)以自然为基础的神灵崇拜182

(三)原始崇拜中的生态文明185

二 农耕文化对原始生态文明的继承186

(一)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传统186

(二)神秘的山林文化188

(三)睿智的生态农业193

(一)蒙古草原型游牧文化的生态精神197

三 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生态精神197

(二)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中的生态精神204

四 传统生态文明的比较与反思212

(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生态文明之比较212

(二)日本传统生态文明的比较与反思220

第六章 精深美妙的生态智慧225

一 雍容大度的儒家生态文化225

(一)儒家的生态哲学225

(二)儒家的生态伦理229

(三)儒家的行为规范232

(四)政治理想中的生态文化235

二 慈悲为怀的佛教生态文化237

(一)佛教的生态哲学237

(三)佛教的生态实践244

(四)佛教文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248

三 虚怀若谷的道教生态文化249

(一)道教的生态哲学250

(二)道教的生态伦理253

(三)道教的生态实践256

(四)道教文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259

第七章 生态理性与文化转型261

一 一个“什么都不要做”的生态哲学261

(一)个案:关于一根稻草的革命261

(二)“自然农法”的生态实践265

(三)生态实践中的理性思考271

二 从生态智慧到生态理性274

(一)纯粹理性与生态理性275

(二)生态理性的文化特征276

(三)生态智慧与生态理性282

三 生态理性与文化转型284

(一)文化转型与生态重建285

(二)过一种简单方式的生活289

(三)文化转型的可能与必然291

(四)一个成功的小型范本294

第八章 生态文化与民族复兴299

一 关于生态文化299

(一)前所未有的文化形态300

(二)文化发展的共同模式303

(三)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305

二 关于文化生态307

(一)文化生态系统308

(二)文化生态系统失衡309

(三)精神生态系统的困境313

三 生态文化与民族复兴316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重构317

(二)西部开发背景下的文化重构322

(三)西部文化的生态精神326

(四)文化重构与民族复兴329

参考文献334

后记337

(二)佛教的生态伦理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