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编写组编;黄霖主编;李春青,李建中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4628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批评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发展1
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演变历程与主要特点6
三、学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意义与方法15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批评25
第一节 概述:儒、道文化背景下的文论创生25
一、从礼乐文化、诸子百家到两汉经学25
二、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到两汉辞赋28
三、先秦两汉文学理论的特点与演变30
第二节 诗言志38
一、“诗以言志”39
二、修辞立诚43
三、“文质彬彬”与“温柔敦厚”44
四、赋比兴49
第三节 道法自然51
一、“无为”“贵真”“朴素”52
二、“得意而忘言”56
三、“虚静”与“物化”58
第四节 风教与原道63
一、“风教”与“兴观群怨”64
二、“美刺”与“发愤抒情”68
三、“原道宗经”73
第五节 知人论世与诗无达诂79
一、“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80
二、“赋诗言志”与“诗无达诂”86
三、“无知音”与“有知音”91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95
第一节 概述:玄学思潮与文论新变95
一、玄学兴盛与儒道会通95
二、从建安风骨到山水清音99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与演变102
第二节 文以气为主107
一、“体气”与“体性”110
二、“风骨”114
三、“养气”118
第三节 为文之用心122
一、“文心”与“情采”123
二、“感物”与“神思”131
三、“直寻”与“自然英旨”138
四、“镕裁”与“总术”142
第四节 诗缘情而绮靡145
一、“文学”“文章”与“文笔”之分145
二、“诗缘情”151
三、从“诗赋欲丽”到骈偶说、声律论153
第五节 通变与时序157
一、“通变则久”158
二、“时运交移,质文代变”168
第三章 唐宋文学理论批评174
第一节 概述:三教融合与文论多元174
一、寒门地位的上升与三教融合174
二、诗歌演变与古文运动179
三、唐宋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与演变182
第二节 风雅比兴与有为而作190
一、“兴寄”与“讽谕”191
二、“文以明道”与“道胜文至”196
三、“有补于世”与“有为而作”201
四、“作文害道”与“道本文末”206
第三节 兴象、味外之旨210
一、“兴”与“兴象”211
二、“意境”与“思与境偕”215
三、“滋味”与“味外之旨”218
第四节 诗法与妙悟223
一、“诗格”与“诗法”223
二、“以俗为雅”与“以故为新”226
三、“诗有别材”与“妙悟”233
第四章 元明清文学理论批评240
第一节 概述:文化总结时期的文论繁荣240
一、元、明心学与清代学术流变240
二、流派的纷争与各体文学的繁盛243
三、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与演变245
第二节 格调、性灵、神韵253
一、复古与格调253
二、“童心”与性灵259
三、“情景”与“神韵”264
四、“理事情”与“才胆识力”270
第三节 义法与文言275
一、“义法”说275
二、“文言”说280
三、“骈散合一”说284
第四节 辨词体与尊词体286
一、“艳科”“当行”与“诗词一理”286
二、“醇雅”与“意内言外”293
三、“寄托出入”“沉郁温厚”与“重、拙、大”298
第五节 叙事与传神303
一、“话须通俗方能远”303
二、“虚实”与“真幻”306
三、“写形”与“传神”311
四、“叙法”与“文法”314
第六节 意趣神色与本色当行316
一、“意趣神色为主”317
二、“依腔合律”与“本色当行”320
三、“《西厢》与《史记》一副手眼”323
四、“填词之设,专为登场”325
第五章 近代文学理论批评331
第一节 概述:西学东渐与文论转型331
一、社会变革与西学东渐331
二、新文体的创立与旧形式的延续334
三、近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演变与特点337
第二节 文学界革命344
一、“因时适变”与文学界革命345
二、“经世”与“新民”351
三、“镕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355
第三节 纯文学与杂文学361
一、对于“文学”的新认知361
二、“语言与文字合”367
三、“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372
第四节 斟酌古今与镕铸中外377
一、“尊情”与“创作自由”377
二、“真善美”与“美化”论、悲剧观385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390
四、“中国文学史”学的发轫395
阅读文献399
后记409
热门推荐
- 252946.html
- 1248025.html
- 2716044.html
- 2541392.html
- 2721546.html
- 634733.html
- 3642272.html
- 1536433.html
- 2364158.html
- 589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52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4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97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8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9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7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9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