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纸币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纸币研究
  • 吴筹中著;上海市钱币学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2355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纸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纸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钞1

第一节 北宋、南宋钞1

一、白鹿皮币和飞钱不是纸币的起源1

二、中国纸币起源于何时的研究2

三、北宋的交子、钱引和小钞2

四、南宋的会子3

五、南宋的关子、银会、湖会、淮交3

六、宋代印钞铜版的研究4

第二节 金朝钞12

一、交钞12

二、贞祐宝券12

三、贞袙通宝14

四、兴定宝泉14

五、元光重宝与元光珍货14

六、天兴宝会14

七、存世的金朝印钞铜版15

第三节 元代钞17

一、元初的地方钞17

二、中统元宝交钞通行时期17

三、中统元宝交钞和至元通行宝钞并行时期18

四、至大银钞和至大铜钱通行时期18

五、重新行用中统元宝交钞和至元通行宝钞时期18

六、至正元宝交钞和至元通行宝钞行用时期18

七、现存的元代纸币和印钞铜版19

八、印钞铜版及其拓本20

第四节 明代钞20

一、大明通行宝钞20

二、崇祯改版的大明通行宝钞23

三、现存明代纸币和钞版23

第二章 清代钞24

第一节 顺治钞贯24

第二节 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24

一、户部官票24

二、大清宝钞25

三、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及其印钞铜版25

第三节 户部五天、四乾、五宇官号及其钱票26

一、五天官号26

二、四乾、五宇官号26

三、五天、四乾、五宇官号的裁撤26

第四节 甘肃司钞和滇藩司钞27

第五节 各省遍设的官银钱号及其发行的纸币27

第六节 民间私商银钱号发行的纸币34

第七节 中国早期银行及其发行的新型纸币35

一、大清户部银行和大清银行发行的纸币36

二、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纸币36

三、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37

四、浙江兴业银行发行的纸币37

五、四明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38

六、华商上海信成银行和其他储蓄银行发行的纸币39

第八节 铁路、矿局、票庄、典当发行的纸币39

一、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和山海关内外铁路局发行的纸币39

二、矿局发行的纸币40

三、票号发行的纸币41

四、典当发行的纸币41

第九节 军营银票41

第三章 辛亥革命纸币43

第一节 孙中山先生在国外发行的筹饷票券43

一、中华商务公会债券43

二、军需债券43

三、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43

四、中华革命政府信用证券和中华革命军银票44

五、捐助军饷收据44

六、中华民国金币券44

第二节 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时发行的纸币45

一、湖北省发行的中华国商民银票45

二、湖南省响应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5

三、陕西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5

四、江西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6

五、山西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6

六、云南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6

七、贵州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7

八、江苏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7

九、浙江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7

十、广西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7

十一、安徽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7

十二、福建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7

十三、广东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7

十四、四川省独立后发行的纸币48

第三节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及其发行的纸币48

一、中华民国军用钞票48

二、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48

三、中华民国陆军部军事用票49

第四章 外商银行发行的纸币50

第一节 英籍银行发行的纸币50

一、丽如银行和利彰银行50

二、麦加利银行51

三、汇丰银行54

四、有利银行56

第二节 美籍银行发行的纸币58

一、花旗银行58

二、友华银行60

第三节 日本银行发行的纸币61

一、横滨正金银行61

二、朝鲜银行65

三、台湾银行66

第四节 法籍银行发行的纸币68

一、东方汇理银行68

第五节 德籍银行发行的纸币69

一、德华银行69

第六节 荷兰银行发行的纸币71

一、荷兰银行71

第七节 比籍银行发行的纸币72

一、华比银行72

第八节 俄籍银行发行的纸币74

一、华俄道胜银行74

第五章 中外合办银行和华侨银行发行的纸币77

第一节 中外合办银行发行的纸币77

一、中法实业银行77

二、北洋保商银行77

三、中法振业银行79

四、中华汇业银行79

五、美丰银行79

六、中华懋业银行81

七、华威银行81

八、震义银行82

第二节 华侨银行发行的纸币83

一、广东银行有限公司83

二、香港国民商业储蓄银行有限公司84

三、工商银行有限公司85

四、东亚银行有限公司85

第六章 民国时期的国家银行纸币86

第一节 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86

一、孙中山在广东设立的中央银行纸币86

二、中央银行民国十五年版纸币88

三、北伐战争胜利后的中央银行纸币90

四、中央银行法币券92

五、中央银行东北九省等流通券100

六、中央银行关金券102

七、中央银行金元券107

八、中央银行银元券112

第二节 中国银行发行的纸币113

第三节 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126

第四节 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141

第七章 民国时期各省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144

第一节 各省地方银行纸币144

一、江苏省纸币144

二、浙江省纸币145

三、安徽省纸币147

四、湖南省纸币148

五、湖北省纸币151

六、河南省纸币152

七、河北省纸币155

八、山东省纸币158

九、山西省纸币161

十、广东省纸币163

十一、广西省纸币167

十二、江西省纸币169

十三、陕西省纸币172

十四、福建省纸币174

十五、四川省纸币176

十六、云南省纸币178

十七、贵州省纸币181

十八、辽宁省纸币183

十九、吉林省纸币186

二十、黑龙江省纸币189

二十一、绥远省纸币191

二十二、热河省纸币193

二十三、察哈尔省纸币195

二十四、甘肃省纸币197

二十五、青海省纸币199

二十六、宁夏省纸币199

二十七、西康省纸币200

二十八、新疆省纸币200

二十九、西藏省纸币203

第八章 民国时期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204

第一节 八大商业银行纸币204

一、中国通商银行204

二、浙江兴业银行205

三、四明银行206

四、中南银行207

五、中国实业银行208

六、农商银行209

七、中国农工银行210

八、中国垦业银行211

第二节 各省商业银行纸币211

一、四川省的商业银行212

二、山东省的商业银行214

三、湖南省的商业银行216

四、奉天省的商业银行217

五、江苏省的商业银行218

六、江西省的商业银行219

七、广东省的商业银行220

八、山西省的商业银行220

九、湖北省的商业银行221

十、云南省的商业银行221

十一、吉林省的商业银行221

十二、绥远省的商业银行222

十三、福建省的商业银行222

十四、河北省的商业银行222

十五、其他223

第三节 实业银行和专业银行纸币223

一、实业银行纸币223

二、专业银行纸币225

第四节 农工银行、农民银行和农业银行纸币227

一、农工银行纸币228

二、农民银行和农业银行纸币229

第九章 有关军事需用发行的纸币230

第一节 各类军用票230

一、护国军军用票230

二、靖国军军用票230

三、有关皖系的军用票231

四、大本营军用票和广东省金库券231

五、桂省发行的两广通用券231

六、广西省军用票232

七、陇南镇守使粮饷库券232

八、四川省军用票232

九、平定刘杨战争的军用票233

十、贵州省军用票233

十一、有关直系的军用票233

十二、有关直鲁系的军用票234

十三、有关奉系的军用票234

十四、国民军军用票234

十五、北伐战争时的军用票235

十六、江西财政厅有利流通券236

十七、江西景德镇总商会临时流通券236

十八、中原大战军用票236

十九、广东省军用票236

二十、南疆边防总司令部军用票237

第十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日伪纸币238

第一节 日军扶持下傀儡组织银行的纸币238

一、满洲中央银行238

二、冀东银行238

三、察南银行239

四、蒙疆银行239

五、中国联合准备银行239

六、华兴商业银行239

七、中央储备银行240

八、厦门劝业银行240

第十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242

第一节 北伐战争时期农民协会的纸币242

一、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和第二农民银行的布币242

二、湖南浏阳浏东平民银行的临时兑换券和信用券242

三、浏阳南乡金刚公有财产保管处的有期证券243

四、湖南醴陵农工银行的纸币243

五、湖北黄冈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的流通券243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纸币244

一、早期苏区纸币244

二、发展中的苏区的纸币245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后的苏区纸币251

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后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纸币253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纸币254

一、陕甘宁边区纸币254

二、晋绥边区纸币255

三、晋察冀边区纸币255

四、晋冀鲁豫边区纸币256

五、山东抗日根据地纸币258

六、华中抗日根据地纸币258

七、广东琼崖革命根据地纸币263

第四节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纸币264

一、西北、华北解放区纸币264

二、山东解放区纸币264

三、冀察热辽解放区纸币264

四、华东解放区纸币265

五、东北解放区纸币265

六、内蒙古解放区纸币267

七、中原解放区纸币268

八、华南解放区纸币268

九、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的人民币271

第十二章 西北银行发行的纸币273

第一节 借用察哈尔兴业银行纸币的加盖券273

一、北京地名辅币券273

二、多伦地名辅币券273

第二节 西北银行民国十四年版纸币274

一、西北银行辅币券274

二、加盖“西北银行”方章 的银元票274

三、西北银行盖“过士翰”章 的银元票274

四、加益“河南西北银行”章 的银元票274

五、加盖行长方章 的银元票274

第三节 西北银行民国十五年版铜元票275

一、西北银行辅币券275

第四节 西北银行民国十七年版银元票275

一、民国十七年版五原誓师图辅币券275

二、民国十七年版五原誓师图银元票276

第五节 西北银行加盖票276

一、甘肃农民银行加盖票277

二、富陇银行加盖票277

三、富秦钱局加盖票277

四、陕西省银行加盖票277

第十三章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铜元票278

第一节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国四年版铜元票278

一、各省市的铜元票278

二、更改地名的铜元票279

第二节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国八年至民国十三年版的铜元票279

一、民国八年版的铜元票279

二、民国八年一月版的铜元票279

三、民国九年七月版的铜元票279

四、民国十年版的铜元票279

五、民国十一年版的铜元票280

六、民国十一年十二月版的铜元票280

七、民国十二年版的铜元票280

八、民国十三年版的铜元票280

第三节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定期兑换银元券280

第十四章 市银行和县银行发行的纸币282

第一节 市银行发行的纸币282

一、广州市市立银行282

二、北平市银行283

三、南昌市立银行283

四、长沙市银行283

五、桂林市银行283

六、重庆市民银行和万县市民银行284

第二节 县银行发行的纸币284

一、湘潭县银行284

二、定县振业银行284

三、宁都县银行285

四、沔县县银行285

五、三原县银行285

六、宁强县银行285

七、褒城县银行286

八、隆德县银行286

第十五章 银号、钱庄、汇兑局发行的纸币287

第一节 银号和银庄的纸币287

一、银号的纸币287

二、银庄等的纸币290

第二节 钱庄和汇兑局的纸币290

一、钱庄和汇兑局等发行的纸币290

第十六章 矿局、铁路的纸币和各种库券294

第一节 矿局和铁路的纸币294

一、裕华矿务公司294

二、德星聚锑矿公司294

三、利民白矿公司295

四、六河沟煤矿有限公司295

五、鹤冈煤矿股份有限公司295

六、奉天矿务局295

七、吉长铁路管理局296

第二节 库券296

一、财政部定期有利国库券296

二、国民政府财政部国库券296

三、浙江省金库兑换券和浙江省省库券296

四、山西省金库兑换券(样本)296

五、广西省金库券和广西省金库毫币券297

六、陕西省库券297

七、湖南省定期有利金库证券、湖南省金库券、湖南省短期库券297

八、湖北省鄂东分库券298

九、直隶省库定期流通券和直隶金库兑换券298

十、编遣欠饷定期库券298

第十七章 各地杂票300

第一节 各地发行的杂票300

一、各地杂票情况301

第十八章 商会发行的纸币309

第一节 各省市各县和乡镇地方的纸币309

一、各省市商会的纸币309

二、各县商会的纸币310

三、各乡镇地方商会的纸币314

第十九章 中国代用券316

第一节 金融部门发行的代用券316

一、银行的代用券316

二、钱庄和银号的代用券316

三、县金融机关的代用券317

第二节 交通部门发行的代用券317

一、电车公司的代用券317

二、汽车公司的代用券317

三、车行的代用券317

第三节 工厂发行的代用券317

一、丝厂的代用券317

二、染织厂的代用券317

三、糖厂面包厂的代用券317

四、油厂酱酒厂的代用券317

五、综合的代用券318

第四节 文化行业发行的代用券318

一、书局书店的代用券318

二、文化用品店的代用券318

三、纸号的代用券319

四、印刷所等发行的代用券319

五、笔墨庄的代用券319

六、图书、杂志公司的代用券319

七、学校和报纸的代用券319

八、摄影室的代用券319

第五节 百货、绸布店发行的代用券319

一、百货业的代用券319

二、绸布店的代用券320

三、综合的代用券320

第六节 粮油食品店发行的代用券320

一、米店的代用券320

二、食品公司的代用券320

三、食品店的代用券320

四、综合的代用券321

第七节 副食品商店发行的代用券321

一、南货店的代用券321

二、肉庄的代用券321

三、鱼行等的代用券321

四、蛋行的代用券321

五、酱园的代用券321

六、豆腐店的代用券322

七、菜场的代用券322

第八节 餐饮店发行的代用券322

一、饭店的代用券322

二、菜馆的代用券322

三、菜饭店的代用券322

四、酒楼等的代用券322

五、粥店的代用券322

六、面馆的代用券323

七、面坊的代用券323

八、茶室等的代用券323

九、冷饮室等的代用券323

十、西菜社等的代用券323

十一、小吃店的代用券323

第九节 烟号等发行的代用券323

一、烟号的代用券323

二、烟兑号的代用券324

三、烟纸号的代用券324

四、烟草公司的代用券324

五、烟行的代用券324

第十节 酒栈等发行的代用券324

一、酒栈的代用券324

二、绍酒栈的代用券324

三、酒行的代用券325

四、酒店的代用券325

第十一节 综合商店发行的代用券325

一、燃料店的代用券325

二、鲜果店的代用券325

三、香烛栈的代用券325

四、香烛店的代用券325

第十二节 国药号、西药房发行的代用券325

一、国药号的代用券325

二、西药房的代用券326

第十三节 娱乐业发行的代用券326

一、戏院的代用券326

二、舞厅的代用券326

三、综合的代用券327

第十四节 理发店、浴室发行的代用券327

一、理发店、美容院的代用券327

二、浴室的代用券327

第十五节 当铺发行的代用券328

一、当铺的代用券328

第十六节 联合发行的代用券328

一、商业联合会的代用券328

二、同行业联合代用券328

三、乡镇、街道、市场、合作社的代用券328

第十七节 公司、外商和贴邮票的代用券329

一、公司的代用券329

二、外商企业的英文代用券329

三、外商企业的代用券329

四、贴邮票的代用券329

五、贴印花的代用券329

第十八节 堂、号、庄、记、祥发行的代用券330

一、以堂为名的代用券330

二、以号为名的代用券330

三、以庄为名的代用券330

四、以记为名的代用券330

五、以祥为名的代用券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