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承叔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9242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资本论》-马克思著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部分 经济与哲学——《资本论》创作史1
一、进入经济学1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4
三、唯物史观诞生11
四、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18
五、回到书房22
六、《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23
七、创作《资本论》26
八、晚年28
第二部分 资本与马克思的现代史观30
一、三大社会形态30
1.理解现代社会的总纲31
2.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第一大社会形态33
3.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第二大社会形态35
二、商品——市场经济第一前提36
三、交换——市场经济第二大前提37
1.交换的产生38
2.最初的交换39
3.交换的历史意义40
4.最大的交换44
四、货币——市场经济的第三大前提44
1.货币的历史地位44
2.货币与资本46
3.货币与现代社会48
4.货币的内在矛盾50
五、资本——打开现代社会秘密的钥匙52
1.资本的本质53
2.资本的文明面56
3.资本的生产性56
4.资本的秘密60
5.资本的趋势62
6.资本的局限性70
7.资本与社会和谐72
六、资本与国家76
1.国家与市民社会76
2.国家与社会生活77
3.三种国家发展战略80
4.资本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83
七、资本与世界市场85
1.创造世界市场是资本的必然趋势86
2.跨越国界90
3.危机的必然性92
4.帝国:以资本为最高原则的世界93
第三部分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的古代史观99
一、问题的提出99
二、东方问题的追问101
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确切含义102
1.原生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104
2.次生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106
四、三种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107
1.亚细亚所有制形式108
2.古代所有制形式108
3.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109
五、次生阶段的三种不同类型111
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印度社会112
2.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俄国社会114
3.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中国社会115
六、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120
七、打开中国古代社会秘密的钥匙122
八、关于奴隶社会的争论130
第四部分 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立场、视野与方法132
一、马克思的出发点133
1.理性经济人还是现实的人134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137
3.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活动139
4.人类历史的生存论基础141
二、马克思的立场144
1.市民社会还是人类社会145
2.西方社会的反思146
三、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对物质生产的当代反思147
1.对生产力的重新理解148
2.对生产关系的重新理解159
3.关于劳动方式160
4.对经济基础的重新理解162
5.广义生产关系164
四、人类生活的策源地——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哲学思考172
1.物质生产一元论的误解172
2.与消费同一的生产175
3.唯物史观的基础177
4.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本质179
5.自由时间与人类自身再生产180
6.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因182
7.几点结论183
五、人类崛起的根源——精神生产的当代意义184
1.马克思论精神生产185
2.精神生产的结构188
3.精神生产与历史203
4.精神生产的本质和特征205
六、一种被遗忘的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208
1.一种比物质生产更重要的生产209
2.个人与社会210
3.人的本质的另一面213
4.社会关系外化、内化、积淀与升华215
5.社会关系演进的阶段性、规律性217
6.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再生产219
7.更高意义的社会发展规律220
七、总体性、有机性思维方法222
1.总体性、有机性原则224
2.社会结构的重新理解229
3.回到生活世界231
4.重新理解两大基本矛盾233
5.反思国家理论235
6.马克思的方法——历史辩证法237
后记245
热门推荐
- 1680577.html
- 2050358.html
- 3085800.html
- 2371338.html
- 302127.html
- 2390452.html
- 224204.html
- 379137.html
- 2010222.html
- 510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1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2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6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6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5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9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5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5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3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