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抽样检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长根,惠宁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35961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8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抽样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础知识1
1.1 随机事件与概率1
一、随机现象 随机试验 随机事件1
二、概率1
三、随机样本 随机数3
四、排列 组合 树枝图4
五、概率计算6
1.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
一、随机变量10
二、概率函数 概率分布10
三、分布函数的评价13
四、超几何分布15
五、二项分布18
六、泊松分布22
七、负二项分布26
八、指数分布 连续分布27
九、威布尔分布29
十、正态分布31
十一、t分布36
十二、X2分布37
十三、概率分布的总结 近似计算37
十四、假设检验 小概率事件42
参考文献44
第二章 质量概论45
2.1 质量与质量指标45
一、质量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的基本目标45
二、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值47
三、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的分类48
四、确定质量指标的统计方法50
五、单位产品质量的计数评价54
2.2 质量的评定方法56
一、定性评定法56
二、定量评定法57
三、可靠性估计62
四、感度类质量特性的评估方法68
参考文献75
第三章 抽样检验概要76
3.1 基本概念与名词术语76
一、质量检查76
二、抽样检验常用名词术语与分类79
三、抽取样品的方法83
3.2 接收概率与抽查特性86
一、样本中不合格品数的抽取概率86
二、接收概率87
三、抽查特性函数89
四、抽查特性曲线(OC曲线)89
五、抽样检查中的两种错误与两种风险92
六、抽查特性曲线(OC曲线)的讨论94
七、误检的影响99
八、返检100
九、截尾102
3.3 抽样方案的评价与制定方案103
一、抽样方案的评价103
二、制定方案105
参考文献106
第四章 计数型抽样107
4.1 一次抽样107
一、方案的实施107
二、方案的制定107
三、方案的评价115
4.2 二次抽样与多次抽样117
一、方案的实施117
二、方案的制定119
三、方案的评价122
4.3 序贯抽样132
一、方案的实施132
二、方案的制定133
三、方案的评价135
四、单位缺陷的序贯抽样方案137
五、进一步的考虑137
参考文献138
第五章 计量型抽样141
5.1 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141
一、基本理论141
二、应用范围143
三、方案的实施143
四、方案的制定147
五、方案的评价150
六、基于样本极差的计量抽样方案160
七、计量型二次抽样163
八、百分不合格品率的容许区间与计量方案165
九、不合格品率的序贯方案168
十、讨论169
5.2 工序参量的计量抽样170
一、工序参量的一次抽样171
二、验收控制图172
三、工序参量的序贯方案174
四、累积图181
参考文献183
第六章 散货抽样187
一、样本的构成187
二、估计189
三、抽样方案194
四、孤立批(方差分量未知)的简单随机抽样195
五、系列批抽样197
参考文献201
第七章 计数型抽样体系202
一、概述202
二、体系的实施205
三、方案组的制定208
四、体系的评价211
五、应用举例213
六、孤立批抽样216
七、关于MIL—STD一105D的讨论218
八、百分比抽样方案的套改219
第七章附录一 关于GJB—179—86的说明221
第七章附录二 ISO—2859—1974,JIS—Z—9015和GB—2828—81的比较222
参考文献223
第八章 计量型抽样体系225
一、历史的回顾225
二、ISO—3951—1981的基本概念226
三、体系的实施228
四、方案组的制定233
五、体系的评价237
参考文献239
第九章 连续型抽样方案241
一、H.F.Dodge的连续型抽样方案241
二、带有暂停规则的CSP—1方案249
三、多水平连续型抽样方案251
四、加严的多水平连续型抽样方案254
五、区组连续型抽样方案255
六、MIL—STD—1235B方案259
参考文献263
第十章 特殊的抽检方法265
10.1 特殊方案和特殊程序265
一、概率图法265
二、表格法267
三、NLG方案270
四、计量与计数混合型方案281
五、Philips标准抽样系统290
10.2 累积结果方案294
一、跳批抽样方案295
二、链式抽样方案298
三、延迟判决体系304
四、累计结果判据方案(CRC)306
10.3 审鉴抽样307
一、批敏感抽样方案(LSP)308
二、加严—正常—加严抽检体系(TNT)312
三、快速转移体系(QSS)315
四、简化的大型批抽检法(GLP)316
10.4 系列批:返检体系328
一、AOQL一次抽样方案329
二、DODGE—ROMIG抽样体系329
三、ANSCOMBE检验(体系)程序341
参考文献344
第十一章 可靠性抽样350
一、截尾抽样350
二、用于寿命试验与可靠性的计量方案352
三、可靠性检验—指数分布356
四、可靠性检验—威布尔分布367
参考文献378
一、抽样程序的制定和执行382
第十二章 抽样验收的管理382
二、质量水平的确定384
三、经济考虑391
四、强制性标准392
五、计算机程序393
六、管理的基本原则394
参考文献394
附表397
附表1.1 随机数表397
附表1.2 超几何概率分布表399
附表1.3 阶乘的对数402
附表1.4 二项分布累积项?值表406
附表1.5(a) 泊松分布累积项?值表410
附表1.5(b) 泊松分布密度函数?值表414
附表1.6 正态分布表416
附表1.7 正态分布的双侧分位数(μa)表417
附表1.8 t分布的双侧分位数(ta)表418
附表1.9 X2分布的上侧分位数(Xd)表419
附表2.1 多重比较中的qa(f)表420
附表2.2 对于比率P的置信限(单边)B1-a(n,f)421
附表2.3 可靠度表(置信度c=95%)423
附表2.4(a) 在75%置信度下由试验数和失效数确定的可靠度427
附表2.4(b) 在90%置信度下由试验数和失效数确定的可靠度428
附表2.4(c) 在95%置信度下由试验数和失效数确定的可靠度429
附表2.4(d) 在99%置信度下由试验数和失效数确定的可靠度430
附表2.5 F检验的临界值(Fa)表431
附表2.6(a) 合格判定数Ac=0条件下,用超几何分布估计的可靠度Rc值表436
附表2.6(b) 合格判定数Ac=0条件下,可靠度为80,85,90(%)时的样本量(超几何分布)445
附表2.7 按不同样太量算得的安全系数所确定的可靠度446
附表2.8 增长曲线分位数表455
附表2.9 ρ(M,b)传统计算标准偏差用表456
附表2.10 ρ(n,M,b)修正计算标准偏差用表457
附表2.12 H(ρ,b)按修正算法计算标准偏差的标准误差用表469
附表2.11 G(ρ,b)按修正算法计算平均值标准误差用表469
附表4.2 确定一次抽样方案接收概率的单位值表471
附表4.1 制定一次抽样方案的单位值表472
附表4.3 制定与评价一次、二次及多次抽样方案的单位值表472
附表4.4 序贯抽样方案数值表(二项分布)480
附表4.5 序贯抽样的a、b值表491
附表4.6 序贯抽样中用P0与P1表示的g1与g2真数值表492
附表5.1 给定p1和p2,均方差已知(σ)和未知(s)时等效的一次、二次计量抽样方案493
附表5.3 用于估计样本量n中取K个样本时平均极差的均方差的d2因子和自由度ν497
附表5.2 计量方案中N和K的近似值和准确值的比较497
附表5.4 Odeh—Owen表5:用于控制曲线具有相等尾巴的双侧抽样方案因子499
附表5.5 Odeh—Owen表6:用于分别控制曲线尾巴的双侧抽样方案因子500
附表5.6 单侧正态μ-检验(α=0.05)的抽查特性曲线501
附表5.7 双侧正态μ-检验(α=0.05)的抽查特性曲线501
附表5.8 单侧t-检验(α=0.05)的抽查特性曲线502
附表5.9 双侧t-检验(α=0.05)的抽查特性曲线502
附表5.10 单侧(上部)X2-检验(α=0.05)的抽查特性曲线503
附表5.12 验收控制限因子的校正项CT值503
附表5.11 验收控制图中控制限因子504
附表5.13 Barnard序贯t-检验法中构成判定线的边界值505
附表7.1 MIL—STD—105D表Ⅷ——放宽检查的界限数506
附表7.2 MIL—STD—105D表Ⅰ——样品大小字码507
附表7.3 MIL—STD—105D表Ⅱ—A——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主表)508
附表7.4 MIL—STD—105D表Ⅱ—B——一次加严检查抽样方案(主表)509
附表7.5 MIL—STD—105D表Ⅱ—C——一次放宽检查抽样方案(主表)510
附表7.6 MII—STD—105D表Ⅲ—A——二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主表)511
附表7.7 MIL—STD—105D表Ⅲ—B——二次加严检查抽样方案(主表)512
附表7.8 MIL—STD—105D表Ⅲ—C——二次放宽检查抽样方案(主表)513
附表7.9 MIL—STD—105D表Ⅳ—A——多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主表)514
附表7.10 MIL—STD—105D表Ⅳ—B——多次加严检查抽样方案(主表)516
附表7.11 MIL—STD—105D表Ⅳ—C——多次放宽检查抽样方案(主表)518
附表7.12 MIL—STD—105D表Ⅴ—A——正常检查平均检出质量上限系数(一次抽样)520
附表7.13 MIL—STD—105D表Ⅴ—B——加严检查平均检出质量上限系数(一次抽样)521
附表7.14 MIL—STD—105D表Ⅵ—A——极限质量(不合格品率),Po=10%(正常检查,一次抽样)522
附表7.15 MIL—STD—105D表Ⅵ—B——极限质量(每百单元缺陷数),Po=10%(正常检查,一次抽样)523
附表7.16 MIL—STD—105D表Ⅶ—A——极限质量(不合格品率),Po=5%(正常检查,一次抽样)524
附表7.17 MIL—ST0—105D表Ⅶ—B——极限质量(每百单元缺陷数),Po=5%(正常检查,一次抽样)525
附表7.18 MIL—STD—105D表Ⅸ——二次和多次抽样平均样品大小曲线(正常和加严检查)526
附表7.19 MIL—STD—105D表Ⅹ—F——样品大小字码:F的表527
附表7.20 MIL—STD—105D系统的AOQL(每百单元缺陷数)529
附表7.21 MIL—STD—105D系统Po=10%的极限质量(每百单元缺陷数)530
附表7.22 MIL—STD—105D系统Po=5%的极限质量(每百单元缺陷数)531
附表7.23 MIL—STD—105D系统的Po,ASN,AOQ,ATI(字码F)532
附表7.24 MIL—STD—105D系统的操作比(OR=P0.10/P0.95,用泊松分布计算)534
附表8.1 ISO—3951—1981表Ⅰ—A字码和检查水平535
附表8.2 ISO—3951—1981表Ⅰ—B字码和正常检查样本大小535
附表8.3 ISO—3951—1981表Ⅱ—A“s”法:单侧抽样方案正常检查(主表)536
附表8.4 ISO—3951—1981表Ⅱ—B“s”法:单侧抽样方案加严检查(主表)537
附表8.5 ISO—3951—1981表Ⅱ—C“s”法:单侧抽样方案放宽检查(主表)538
附表8.6 ISO—3951—1981图S—D“s”法字码D(样本大小5)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39
附表8.7 ISO—3951—1981图S—E“s”法字码E(样本大小7)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40
附表8.8 ISO—3951—1981图S—F“s”法字码F(样本大小1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41
附表8.9 ISO—3951—1981图S—G“s”法字码G(样本大小15)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42
附表8.10 ISO-3951-1981图S—H“s”法字码H(样本大小2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43
附表8.11 ISO-3951-1981图S—I“s”法字码I(样本大小25)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44
附表8.12 ISO-3951-1981图S—J“s”法字码J(样本大小35)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45
附表8.13 ISO-3951-1981图S—K“s”法字码K(样本大小5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46
附表8.14 ISO-3951-1981图S—L“s”法字码L(样本大小75)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47
附表8.15 ISO-3951-1981图S—M“s”法字码M(样本大小10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48
附表8.16 ISO-3951-1981图S—N“s”法字码N(样本大小15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49
附表8.17 ISO-3951-1981图S—P“s”法字码P(样本大小20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550
附表10.1 等效的计数、NLG、已知(σ)与未知(s)均方差的计量方案551
附表10.2 配合MIL—STD—10SD的最佳NLG加严方案555
附表10.3 配合MIL—STD—105D的最佳NLG正常方案556
附表10.4 配合MIL—STD—10SD的最佳NLG放宽方案557
附表10.5 生产过程处于AQL质量水平时,在MIL—STD—105D中使用NLG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Po)和平均样本量(ASN)558
附表10.6 混合方案的联合概率559
附表10.7 SKSP—2方案用于确定AOQL的Y值565
附表10.8 SKSP—2方案和等效一次抽样方案的单位值566
附表10.9 用AQL(P0.95)和LTPD(P0.10)检索的CHSP-1方案567
附表10.10 用AQL(P0.95)和AOQL检索的CHSP-1方案568
附表10.11 QSS系统的单位值570
附表10.12 简化的大型批抽样(GLP)的Ha值576
附表10.13 用于确定AOQL的x和y值577
附表11.1 截尾抽样概率作图法所用的风险值577
附表11.2 H—108表2A—1寿命试验抽样方案样本字码580
附表11.3 H—108表2B—1寿命试验主表(定数截尾)580
附表11.4 H—108表2C—1(b)寿命试验主表(定时截尾,无更换)581
附表11.5 H—108表2C—2(b)寿命试验主表(定时截尾,有更换)581
附表11.6 H—108表2D—1(b)序贯寿命试验主表(a=0.05)582
附表11.7 H—108表2C—5用于规定时间前失效比率检验的定时截尾抽样方案主表582
附表11.8 TR3表1(t/μ)×100的值583
附表11.9 TR7表1A用于MIL—STD—105D方案在合格质量水平(正常检查)时的100t/μ比率值584
附表11.10 TR7表1B用于MIL—STD—105D方案在极限质量处的100t/μ比率值(β=0.10)584
附表11.11 TR7表1C用于MIL—STD—105D方案在极限质量处的100t/μ比率值(β=0.05)587
热门推荐
- 415735.html
- 3733782.html
- 2873864.html
- 3478667.html
- 1531666.html
- 3336428.html
- 863449.html
- 1329093.html
- 254290.html
- 8263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90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4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0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85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30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6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24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5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5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