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标志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标志设计
  • 李鹏程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586040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1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标志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标志设计概论7

第一节 标志的定义7

一、标志的起源及定义7

二、百年标志的发展史图8

第二节 标志的价值与作用12

一、标志的符号价值12

二、标志的美学价值13

三、标志的传播价值14

四、标志的体验价值15

第三节 标志的演变史16

一、百年标志的演变史图16

二、标志演变的四个重要节点时期20

三、标志演变的基因传承21

四、国内老字号的生存与发展22

第四节 现代商业中的标志设计23

一、企业的标志生态23

二、标志符号的大智慧25

三、设计需要专注26

四、设计公司格局的形成27

第五节 数字化时代的标志设计新语汇28

一、多色彩28

二、渐变色28

三、色彩透叠28

四、立体形30

五、动态形30

六、多样组形32

七、扁平化33

第六节 设计师与作品34

第七节 案例解析36

第二章 标志的设计思维与训练42

第一节 设计思维的认知结构42

一、从战略认知标志设计42

二、标志设计的概念认知42

三、设计表现认知43

四、设计价值观44

第二节 设计思维的重要性50

一、造型与思考谁先行50

二、思考的着眼点:设计项目需求50

三、设计思维:必须直面品牌问题51

四、设计思维的起点:设计概念的重要性52

五、设计思维需要架构化思考53

六、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54

第三节 设计任务分析56

一、客户沟通56

二、品牌调查与研究56

三、品牌策略与研究范围57

四、品牌策略单60

第四节 关键词提取61

一、关键词与符号载体61

二、关键词的发现61

三、常用关键词62

四、设计关键词的范畴64

第五节 品牌意象图67

第六节 设计师与作品70

第七节 案例解析72

第三章 标志造型设计与训练80

第一节 标志设计的基本认知80

一、设计要重过程80

二、比较的力量81

三、标志的造型原则82

第二节 标志的造型语言86

一、几何形86

二、特异形87

三、正负形88

四、组合形89

五、共用形90

六、立体形91

七、光影形92

八、动态形93

九、插画形94

十、视觉效果形95

第三节 造型的生成96

一、标志的造型切入点96

二、造型的提取方法99

三、标志的结构105

第四节 设计师与作品110

第五节 案例解析112

第四章 标志设计的深化119

第一节 设计深化原则119

一、方案的宽度119

二、策略/概念的深度122

三、信息准度126

四、表现力度129

第二节 标志造型的深化131

一、字体与标志的匹配度131

二、最优色彩表现133

三、视觉特征强化135

四、纯粹137

五、文图组合变化139

第三节 标志的规范化143

一、辅助线的运用143

二、节点控制143

三、对齐工具的运用143

四、细节控制143

五、视觉修正144

六、色彩标准144

第四节 设计师与作品145

第五节 案例解析147

第五章 标志的评价155

第一节 标志评价的基础155

一、经常遇到的评价问题155

二、专业团队组织——评价的基础156

三、品牌背景与愿景沟通——评价的依据156

第二节 标志评价的维度157

一、策略与概念评价157

二、视觉表现力评价158

三、深度综合评价159

四、辅助评价——公众好评度测试161

五、标志评价方法162

六、评价的反馈163

第三节 设计师与作品164

第四节 案例解析1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