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陇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516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06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625页
- 主题词:流行病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3
第一章 现场流行病学概述3
第一节 现场流行病学概念3
一、现场流行病学产生的背景3
二、现场流行病学概念5
三、现场流行病学特点6
四、现场流行病学的应用7
五、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科学性8
第二节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概述9
一、疾病发生的概念10
二、传播方式11
三、流行病学方法11
四、流行病学工作者的任务12
第三节 流行病学常用指标13
一、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13
二、死亡频率的测量指标15
三、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的测量指标16
四、疾病流行强度17
五、其他重要的概念18
第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9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19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和特征19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21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22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的确定23
第二节 传染性疾病24
一、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25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30
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37
四、传染病特征37
五、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39
第三节 食源性疾病41
一、食源性疾病的特点41
二、食源性疾病的危害42
三、食源性疾病分类43
四、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与控制47
五、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预警、应对和处理49
第四节 职业中毒51
一、职业中毒的概念51
二、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形式52
三、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53
四、毒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53
五、毒性影响54
六、中毒事件的特点、控制与救援55
第五节 放射突发事件56
一、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后果56
二、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61
第三章 疾病监测66
第一节 疾病监测概述66
一、疾病监测66
二、疾病监测的几个基本概念66
第二节 监测系统的设计68
一、确定监测目的68
二、明确监测对象与病例定义69
三、确定系统框架、资料来源和报告方式70
四、制定数据分析方案71
五、确定监测信息分发和使用机制71
六、确定监测系统的评价方法和质控指标71
第三节 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管理72
一、监测系统的建立72
二、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实例72
三、监测系统的管理73
第四节 症状监测概述73
一、症状监测的定义73
二、症候群(综合征)定义和数据来源74
三、症状监测数据采集方法75
四、症状监测数据分析和信号识别方法75
五、对异常信号的调查76
第五节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76
一、监测对象及病例定义76
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77
三、预警病例的排查78
四、预警病例的隔离与处理78
第四章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80
第一节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80
一、责任报告人81
二、责任报告单位及其职责81
三、疫情报告内容81
四、传染病报告程序82
五、传染病报告方式82
六、传染病报告时限83
七、传染病数据管理84
八、疫情分析与利用86
九、疫情报告的监督与评价87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与管理90
一、报告信息的产生与流程90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类别92
三、对报告事件信息的管理94
四、对报告事件信息的分析94
五、对报告事件信息的利用97
第五章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简介99
第一节 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是传染病防治面临严峻形势的需要99
一、传染病流行的反复性、复杂性99
二、我国传染病目前的流行趋势100
三、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和禽流感发生的简单回顾100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的基本思路101
一、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给传染病防治工作创建的法律支持环境101
二、介绍传染病防治法102
第二篇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125
第一章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125
第一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125
第二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125
一、组织准备126
二、核实诊断126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126
四、建立病例定义127
五、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127
六、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128
七、建立并验证假设131
八、采取控制措施131
九、完善现场调查131
十、书面报告132
第二章 现场调查方法与技巧133
第一节 现场调查方法133
一、概述133
二、常用的调查方法134
第二节 现场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和访谈技巧142
一、调查表的设计142
二、一般疫情调查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设计145
三、暴发疫情调查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设计146
四、不明原因疾病或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设计150
五、调查员培训与问卷填写154
第三章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156
第一节 调查资料分析计划156
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的步骤156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整理156
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原则的制定158
第二节 关联的测量163
一、相对危险度163
二、比值比164
三、患病率比和患病比值比165
第三节 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测定165
一、归因危险度百分比166
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166
三、预防性分值167
第四节 关联的统计学检验168
一、精确概率计算法169
二、x2检验169
三、显著性检验方法的选择170
四、关联的测量与显著性检验的关系170
五、统计学检验结果的解释171
第五节 关联的可信区间171
第六节 暴露与疾病的关系172
第七节 分层分析173
一、概述173
二、混杂作用175
三、效应修饰作用177
第八节 剂量反应关系177
第九节 配比病例对照研究178
一、配比的概念178
二、1∶1配比179
三、1∶2配比181
四、多对照或不等对照181
第十节 现场调查资料的解释182
一、调查资料的解释182
二、因果关系的判断183
第四章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185
第一节 消毒185
一、概念185
二、消毒剂的常用施药方法186
三、消毒方法的选择188
四、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189
五、注意事项193
六、效果评价193
第二节 医院感染控制195
一、概述195
二、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198
三、医院感染的调查与评价198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207
第五章 现场调查中的实验室支持209
第一节 现场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209
一、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209
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包装、运送214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方法224
一、病原学诊断224
二、血清学诊断225
三、基于抗原抗体的免疫学检测技术226
四、基于核酸的分子诊断技术226
五、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技术227
六、其他方法228
七、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判断228
第三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子流行病学的结合229
一、概述229
二、传染病实验室监测中病原分析230
三、病原分析为基础的传染病监测网络231
四、传染病监测中的病原菌分析231
第四节 现场调查中毒物样本采集和实验室分析232
一、现场样本采集232
二、样本的保存和运送236
三、毒物分析方法238
四、实验室检测与分析的质量控制239
五、实验室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的判定240
第六章 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243
第一节 现场调查报告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243
一、根据调查事件发展过程分类243
二、根据调查报告使用目的分类244
三、根据调查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分类245
第二节 现场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和格式246
一、现场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246
二、调查报告撰写的格式247
三、一般调查报告与医学论文书写的内在联系248
第三节 医学论文类调查报告撰写的要求248
一、题名249
二、作者249
三、摘要249
四、关键词250
五、前言250
六、材料与方法250
七、结果251
八、讨论253
九、结论254
十、致谢254
十一、参考文献255
第四节 一般调查报告撰写的要求255
一、题目255
二、前言256
三、正文256
四、结尾256
五、落款256
第五节 调查报告撰写的过程及注意事项257
一、调查报告撰写的过程257
二、调查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258
第七章 现场督导259
第一节 现场督导概述259
一、现场督导的概念259
二、现场督导的目标260
三、现场督导工作的基本要求260
第二节 组织实施现场督导261
一、前期准备工作261
二、组织实施263
三、撰写并提交报告266
四、督导反馈266
第八章 媒介生物监测与控制269
第一节 媒介生物和媒介生物学概述269
第二节 媒介生物危害的方式271
第三节 媒介生物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276
第四节 媒介生物的确定277
第五节 我国重要媒介生物的一般生物生态学习性279
第六节 媒介生物的监测296
第七节 媒介生物的综合治理299
第八节 我国重要媒介生物性疾病309
第三篇 现场调查中的相关问题327
第一章 现场调查中相关法律问题327
第一节 现场调查处理的法律责任327
一、概述327
二、疫情报告的法律责任328
三、流行病学调查的法律责任330
四、现场控制措施的法律责任331
五、疫情信息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332
第二节 现场调查处理中的强制措施333
一、疫区的宣布封锁和解除333
二、隔离和检疫334
第三节 现场调查处理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35
第二章 现场调查与救援中的个体防护337
第一节 概述337
一、个体防护装置与使用337
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害因素338
第二节 个体防护装置的分级要求339
一、个体防护装置的防护等级339
二、生物安全试验室等级及防护340
第三节 个体防护装置341
一、防护服、防护眼面罩及防护手套、靴子等341
二、呼吸防护用品343
第四节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和使用方法348
一、防护用品的选用流程348
二、呼吸防护装置的适用性348
三、防护装置的穿戴和脱去方法351
第五节 个体防护装置的配备352
一、突发事件现场工作人员防护装置的配备352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护装置的储备354
第三章 自然灾害的公共卫生问题356
第一节 自然灾害概述356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356
二、自然灾害的一般特征356
三、自然灾害的分类358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358
第二节 洪涝灾害359
一、洪涝灾害概述359
二、洪涝造成的危害360
三、疾病预防与控制362
第三节 地震灾害368
一、地震概述368
二、地震造成的危害369
三、疾病预防控制370
第四节 干旱灾害373
一、干旱概述373
二、干旱造成的危害373
三、疾病预防控制374
第五节 自然灾害防控效果的考核评价375
一、考评的目的375
二、考评的内容与指标375
三、考评的方法378
第四章 现场调查中的多系统支持380
第一节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80
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380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383
第二节 社会动员387
一、社会动员的概念387
二、社会动员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388
第三节 媒体沟通395
一、媒体沟通的概念395
二、媒体沟通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应用398
第四节 危机管理402
一、危机管理的概念402
二、危机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406
第四篇 现场流行病学案例413
案例一 广东省SARS的发现、调查控制与监测413
案例二 一起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调查分析428
案例三 某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资料分析439
案例四 一起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461
案例五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实例:现场流行病学的应用474
案例六 不明原因中毒调查484
案例七 中原某地有偿供血员中HIV感染流行调查495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501
附录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18
附录三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527
附录四 常用统计分析软件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553
附录五 我国部分重点疾病防治现场督导的基本要点579
附录六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督导要点590
附录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示例598
参考文献606
热门推荐
- 3780907.html
- 3653507.html
- 1025132.html
- 2411789.html
- 681690.html
- 3112729.html
- 1105146.html
- 1582809.html
- 17951.html
- 25596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8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0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0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8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57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6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8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1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82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