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教育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教育学概论
  • 张祥明,林锦秀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海风出版社
  • ISBN:780597574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教育学-概论-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教育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教育发展现状1

一、义务教育发展现状3

(一)义务教育发展概况3

(二)全国小学发展概况5

(三)初中发展概况6

(四)义务教育发展趋势7

二、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发展现状8

(一)学前教育发展现状8

(二)特殊教育发展现状8

三、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现状8

(一)普通高中发展现状9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10

(三)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趋势11

四、高等教育发展现状14

(一)高等教育发展概况14

(二)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17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18

(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18

五、教师队伍发展现状19

(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发展现状19

(二)高中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发展现状20

(三)高等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发展现状21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教育发展思路25

(一)胡锦涛总书记论科学发展观26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26

(二)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29

(三)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31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32

二、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发展33

(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33

(二)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35

(三)把握教育发展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36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教育发展具体思路40

(一)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学生全面发展40

(二)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45

(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47

(四)坚持教育工作的“四个统筹”,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1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64

(一)国家教育发展总的指导思想,64

(二)未来五十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64

(三)未来五十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步骤66

第三章 教育新观念68

一、终身教育观69

(一)终身教育的形成和发展69

(二)终身教育的各种理解和论述71

(三)终身教育观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影响75

(一)学习化社会77

二、学习化社会观77

(二)终身学习思想79

(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的比较82

三、全面发展观83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83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84

(三)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88

(四)全面发展的教育89

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观90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91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状91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92

(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特征93

(五)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95

五、人力资源观97

(一)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97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99

(三)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00

(四)未来五十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和战略目标103

第四章 课程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6

一、课程概述107

(一)课程的解说107

(二)课程的特征107

(三)课程的基本类型109

二、课程基本理论113

(一)现代课程基本理论主要流派113

(二)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走向116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118

(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溯源118

(二)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22

(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时代追求126

四、国外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30

(一)课程目标的新观念130

(二)课程内容的丰富性131

(三)课程结构的合理化133

第五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137

一、教学与教学过程137

(一)教学的概念137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138

(三)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141

二、教学设计144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144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模式145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49

(四)教学设计范例评析154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155

三、教学方法155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156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58

(四)当代教学新方法列举160

四、教学艺术163

(一)教学艺术的涵义164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164

(三)课堂教学艺术167

(四)教学艺术风格172

第六章 学习理论与实践177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178

(一)学习的概念178

一、学习概述178

(三)关于学习的研究179

二、学习过程和学习类型182

(一)学习过程182

(二)学习类型190

三、学习理论流派192

(一)联结主义流派的学习理论192

(二)认知流派的学习理论194

(三)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198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199

(一)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200

四、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与教育200

(二)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与教育203

(三)学习差异与因材施教205

第七章 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209

一、教学管理概述210

(一)教学管理的意义和任务210

(二)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213

二、教学管理改革动态222

(一)课程管理进入学校管理的视野222

(二)课堂教学管理形式发生变革223

(三)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程度提高225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观226

三、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226

(二)多尔后现代课程中的教学评价观228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评价观231

(四)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评价基本理念233

四、教学常规评价的基本方法235

(一)备课评价235

(二)课堂教学评价237

第八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246

一、学校德育概述247

(一)德育的概念247

(二)德育的功能250

(三)德育的地位251

(四)德育的实效性252

二、学校德育的目的与内容254

(一)德育目的、内容的制约因素254

(二)对我国德育目的的理解255

(三)德育内容258

三、德育的过程与方法260

(一)德育过程260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262

(三)德育方法264

(一)世界中小学德育改革的趋势268

四、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268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269

(三)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理念272

(四)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探索274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282

一、教师283

(一)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作用283

(二)教师专业发展285

(三)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规划294

(四)教师角色298

二、学生301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301

(二)学生的地位303

(三)当代学生观305

三、师生关系307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307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310

(三)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312

第十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315

一、研究资料的搜集316

(一)手工检索的搜集方法316

(二)网络检索的搜集方法317

(三)搜集与审核资料的基本要求319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322

二、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研究成果的类型322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323

(三)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324

(四)研究课题的论证325

(五)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327

三、研究报告的表述329

(一)研究报告表述的一般格式329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具体格式330

四、教育研究论文的表述333

(一)写好论文的题目333

(二)论文应有较强的理论性337

(三)应加强论文的表述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