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X线投照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X线投照技术》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195·54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X线投照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 X线物理基础1
第一节物质结构1
物质的基本组成简介1
原子核外结构2
原子能级及光线辐射3
胸部仰卧侧位 145
第二节X线的产生9
X线的产生条件9
连续放射和标识放射9
X射线强度空间分布13
第三节对X线能的认识14
X线的微粒性14
X线的波动性15
X线的二象性及其统一15
第四节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5
物质对X线的吸收16
散射线18
X线的一般效应19
密度及其形成20
第一节 X线成象基本原理20
第二节密度与感光效应20
第二章 X线投照原理及应用20
感光效应与X线曝光条件22
感光效应公式22
各曝光条件之间的关系23
感光效应与人体组织的关系25
第三节 X线的几何投影26
X线束26
有效焦点大小27
焦点、肢体和胶片间的投影关系31
被照肢体影象的放大31
肢体与胶片的位置32
第四节X线照片的质量34
影象的重迭34
切线位34
照片密度35
对比度35
层次43
清晰度43
影象的失真度45
第五节 曝光条件表的制定与应用46
制定曝光条件表46
曝光条件表的灵活应用47
第一节 X线机操作规程及注意49
事项49
X线机的使用原则49
操作技术49
注意事项49
第三章投照操作常规49
第二节投照原则50
第三节 X线摄影步骤51
第四节 X线片标记法52
位置55
第四章摄影位置55
第一节解剖术语及投照常用55
第二节四肢56
手后前位57
上肢57
手掌下斜位58
手掌上斜位58
手侧位59
手指侧位60
腕关节后前位60
腕关节侧位60
腕部外展位61
舟状骨斜位(双45度角)62
尺桡骨前后位62
肘关节前后位63
尺桡骨侧位63
肘关节侧位64
肘关节轴位65
肱骨前后位66
肱骨侧位66
肱骨上段侧位67
肩关节前后位68
肩胛骨前后位(上臂外展)68
肩胛骨前后位69
肩胛骨侧位71
锁骨前后位71
足正位72
下肢72
锁骨下上轴位72
足侧位73
足内斜位74
全足正位(两次曝光法)75
跟骨侧位76
跟骨轴位76
踝关节前后位77
踝关节侧位78
胫腓骨前后位78
胫腓骨侧位79
膝关节前后位79
膝关节侧位81
髌骨轴位81
髌骨斜位82
股骨前后位83
股骨侧位84
股骨颈及髋关节前后位85
股骨颈及髋关节侧位85
(仰卧水平投照)85
股骨颈及髋关节后前斜位86
髋关节和股骨颈侧位(蛙形位)86
第三节胸廓87
胸骨后前位88
胸骨侧位89
膈上肋骨前后位90
膈下肋骨前后位90
肋骨斜位91
胸锁关节后前位92
肋骨切线位92
第四节脊柱93
颈椎前后位95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95
颈椎侧位96
颈椎斜位96
胸椎前后位97
胸椎侧位98
胸椎上段侧位99
腰椎前后位99
腰椎侧位100
腰椎斜位101
腰骶关节前后位101
腰骶关节侧位102
骶尾椎前后位102
骶尾椎侧位103
骨盆前后位104
第五节骨盆104
髂骨前后位105
骶髂关节前后位105
骶髂关节斜位106
耻骨后前位107
坐骨前后位107
第六节头颅108
头颅后前位110
头颅侧位111
颅底颌顶位112
颅底顶颌位113
蝶鞍后前位113
蝶鞍侧位114
头颅前后方向半轴位115
茎突前后位115
茎突侧位117
视神经孔斜位117
舌下神经孔位118
颈静脉孔位118
鼻骨侧位119
鼻骨轴位120
颧骨弓轴位120
乳突121
乳突双15度侧位122
乳突25度侧位122
乳突35度侧位123
岩乳部斜位124
岩乳部双45度轴位124
听骨斜位125
副鼻窦126
副鼻窦后前23度位126
副鼻窦后前37度位127
蝶窦顶颌位128
副鼻窦侧位128
上颌窦后壁位130
下颌骨130
下颌骨后前位130
下颌骨颏部(上下斜位)131
下颌骨侧位131
下颌关节侧位132
第七节牙齿133
上颌咬合片134
下颌咬合片135
齿形片136
咬翼片138
第八节胸部138
胸部后前位140
胸部侧位140
胸部右前斜位(第一斜位)141
胸部左前斜位(第二斜位)142
胸部前凸位(后前方向)143
胸部前凸位(前后方向)143
胸部半坐前后位144
胸部侧卧后前位144
第九节腹部146
腹部前后位146
腹部后前位(胆区)147
腹部侧位147
腹部斜位(检查胎儿用)148
腹部站立前后位148
腹部侧卧后前位149
腹部倒立前后位149
腹部倒立侧位149
造影剂151
第一节概述151
第五章造影检查151
造影前的准备154
造影检查发生的意外及其抢救155
第二节胆系造影158
口服胆囊造影158
静脉胆系造影159
口服加静脉胆系造影160
静脉滴注胆系造影160
手术中胆道造影及术后T形管造影160
第三节支气管造影161
第四节心脏及血管造影164
心脏造影166
主动脉造影168
四肢血管造影169
腔静脉造影169
第五节淋巴系统造影170
第六节泌尿系统造影172
静脉尿路造影172
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174
逆行肾盂造影175
穿刺肾盂造影175
膀胱造影176
尿道造影178
腹膜后充气造影178
第七节生殖系统造影179
子宫输卵管造影179
盆腔充气造影181
精囊、输精管造影182
第八节膝关节造影183
膝关节充气造影183
膝关节双重造影185
第九节瘘管及窦道造影186
第十节五官科造影187
上颌窦造影187
泪道造影188
腮腺造影189
第十一节神经系统造影190
小剂量定向气脑造影192
坐位——头前倾15度水平侧位193
坐位——头前倾20~25度后前位194
仰卧——前后位195
侧位195
坐位——头后仰35度角水平195
俯卧——后前位196
俯卧——左、右侧位197
俯卧——水平侧位198
仰卧——顶低水平侧位198
仰卧——颞角轴位199
俯卧——枕额20度角位200
仰卧——水平侧位201
俯卧——顶低水平侧位201
俯卧——顶低枕额位202
俯卧——头低侧位203
脑室充气造影203
颈内动脉造影204
脑室碘液造影204
仰卧——水平侧位205
仰卧——前后位205
椎动脉造影207
椎管造影208
第六章特殊检查209
第一节体层摄影209
原理209
种类210
体层摄影背景的模糊度211
被摄体层的厚度213
影响被摄体层影象清晰度的因素215
同时多层体层摄影原理215
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216
各部位体层摄影217
肺部217
支气管219
喉部223
下颌关节224
内听道224
颅底225
上颌窦225
视神经孔226
蝶鞍226
胆囊造影体层227
肾上腺造影体层228
脊柱228
脑室造影体层228
胸骨及胸锁关节229
第二节记波摄影229
原理230
种类230
应用230
关于波形失真231
第三节荧光摄影231
第四节眼球异物及定位233
平片检查233
薄骨位233
巴尔金氏法234
异物定位234
无骨位234
斯维特氏法236
方格定位法239
第五节骨盆测量240
投照技术240
轴位240
侧位241
耻骨弓位242
测量方法243
第六节放大摄片243
第七节软组织摄影245
概述245
乳房轴位246
乳房侧位246
应用246
设备246
乳房切位247
颈部软组织侧位247
颈部前后位247
鼻咽部侧位248
四肢软组织248
第八节高千伏摄影248
概述248
设备249
应用249
优缺点249
第九节硒静电X线摄影250
原理250
设备251
操作步骤及工作过程252
第十节CT概述253
七章 暗室技术256
第一节暗室技术的重要256
性及范畴256
第二节暗室设计及布局256
房间的大小、位置及设计原则256
建筑要求256
暗室通风及室温257
水源及排水258
暗室照明258
暗室布局258
胶片干燥设备259
工作台与胶片橱及暗盒架259
洗片桶与自动洗片机259
洗片池259
第三节暗室设备259
配药容器261
第四节暗室器材261
X线胶片261
暗盒264
增感屏265
暗室一般器材267
第五节 X线胶片的感光原理269
感光原理269
潜影的形成269
第六节显影269
显影原理269
显影液的成分及作用270
显影液配方272
显影液的配制272
显影液的贮存273
胶片的显影操作273
第七节定影275
定影原理275
定影液的成分及作用275
定影液的配制276
定影操作时注意事项277
第八节水洗277
水洗目的277
水洗时间及温度277
X线片的装卸278
水洗程度的试验278
第九节暗室工作操作步骤278
照片的干燥280
照片的整理280
胶片的存档280
第十节盘洗280
第十一节缩影片的冲洗281
第十二节暗室特殊处理技术281
快速显影281
高温显影282
高温定影282
低温显影282
照片减薄法283
照片加厚法283
X线照片的翻印284
第十三节照片上伪影及缺点284
形成的原因284
第八章诊断用X线的防护287
第一节 X线的照射剂量单位287
第二节作用于人体的X线来源288
有用射线288
漏出射线289
散射线289
第三节最大容许剂量当量290
和限制剂量当量290
物质的防护效能291
常用防护物质291
第四节防护物质291
防护物质的铅当量292
X线穿过铅板的减弱曲线292
第五节 X线机房屏蔽设计293
防护原则293
计算防护物质厚度的方法294
第六节诊断X线机的防护措施294
X线机的防护设施294
防护设备及用具295
X线检查防护注意事项295
实验二焦点大小产生的影象模296
的影响296
糊及肢~片距对其模糊296
实验一 阳极效应实验296
实验指导及见习296
实验三管电压对影象密度、对297
比度和层次显示的影响297
实验四滤线器的用法298
实验五投照右手掌下斜位、左299
腕关节前后位、侧位及299
左肩关节前后位299
实验六投照右跟骨轴位和膝关301
节前后位及侧位301
实验七投照颈椎前后位、侧位302
及右前斜位302
实验八投照腰椎前后位、侧位303
及左前斜位303
及汤氏位305
实验九投照头颅后前位、侧位305
岩乳部双45度轴位306
实验十投照乳突双15度侧位、306
实验十一投照副鼻窦后前23度307
位、后前37度位307
实验十二投照左侧下颌骨侧位308
及右侧下颌关节侧位308
实验十三投照上、下颌咬合片、309
左上4、5左下6、7、309
8齿形片309
实验十四 投照胸部后前位、侧310
位及双斜位310
实验十五投照视神经孔斜位312
系313
实验十六 体层摄影原理及照射313
角和体层厚度的关313
实验十七 X线管运动轨迹与背314
景模糊度的关系314
实验十八放大摄影314
实验十九硒静电摄影315
实验二十安全灯实验316
实验二十一配制显影液及定316
影液316
实验二十二胶片水洗实验317
见习一静脉尿路造影317
见习二静脉胆系造影318
见习三诊断用X线的防护318
热门推荐
- 2870498.html
- 485679.html
- 2131895.html
- 3125204.html
- 2260422.html
- 1977621.html
- 3241654.html
- 2344433.html
- 1993308.html
- 773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3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1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7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5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1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9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27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9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