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银川市案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银川市案例研究
  •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110316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城市-能源管理-研究-中国;城市环境-环境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银川市案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总报告)2

1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

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措施6

2.1 构建节能型的消费体系和生产体系,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持高速经济发展8

2.2 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能耗产业的过度扩张8

2.3 以满足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10

2.4 推动主要高耗能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争取实现2020年以后工业能源消费近零增长10

2.5 引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减缓建筑、交通能源需求增长速度,建立低碳社会的能源服务体系11

2.6 大力发展高效节能交通运输模式和高效节能运输工具12

2.7 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建立低碳能源体系15

2.8 保护生态,增加各种碳汇16

3 西部城市地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16

3.1 处理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选择和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关系16

3.2 必须进一步重视水资源和生态等制约条件17

3.3 创造中西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条件18

3.4 进一步明确煤炭应用方向,防止盲目扩大煤炭消费途径19

4 银川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20

4.1 切实加强节能,是实现银川市低碳发展的前提20

4.2 注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22

4.3 通过加强环保工作,促进低碳发展23

4.4 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26

4.5 坚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消费比例27

4.6 加强能力建设,促进低碳发展28

第二部分(专题报告)30

低碳经济发展综述(专题报告一)30

1 低碳经济的提出31

2 低碳经济的内涵31

3 低碳经济的发展32

4 发展低碳经济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34

5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与分析36

5.1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实践36

5.2 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实践37

5.3 德国发展低碳能源的实践37

5.4 美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38

6 低碳城市发展情况38

6.1 加州(美国)39

6.2 伦敦(英国)40

6.3 东京(日本)40

6.4 日本“环境示范城市”计划41

7 我国低碳示范城市实践情况42

8 总结42

银川市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专题报告二)43

1 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44

1.1 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44

1.2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46

2 银川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领域48

2.1 节能减排领域48

2.2 生态系统碳吸收汇领域49

2.3 循环经济领域50

2.4 产业结构调整领域51

2.5 技术进步领域51

2.6 绿色生活方式和环保领域51

3 银川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54

3.1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54

3.2 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55

3.3 积极发展生态工业,构建工业生态园区55

3.4 完善环境保护政策56

3.5 增加污染减排措施56

3.6 倡导个人绿色生活方式57

3.7 发展低碳经济在环保领域需要加强的工作57

4 银川市建立“低碳经济”的能力建设58

4.1 建立起低碳法律保障体系,提升管理能力58

4.2 建立人才引进与培训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58

4.3 构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技术交流平台,推行低碳生产58

4.4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工程59

4.5 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温室气体核算上报机制59

4.6 多元筹资,增加环境保护投入59

5 银川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60

5.1 开发低碳资源,推动低碳环保产业发展,促进银川市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60

5.2 加强城市管理,培育全民低碳环保意识,促进银川市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变60

5.3 强化政府引领机制,促进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提高低碳环保政策执行力61

银川市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环境政策研究(专题报告三)62

1 银川市建设低碳城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63

1.1 银川市建设低碳城市的必要性63

1.2 银川市建设低碳城市的可能性67

2 银川市建设低碳城市的现实基础与趋势判断70

2.1 银川市主要碳源及碳汇现状分析70

2.2 银川市碳排放量变化情况及特点71

2.3 其他碳源、碳汇分析74

2.4 银川市实际碳排放核算76

2.5 “十一五”末及2020年银川市碳排放量变化趋势预测76

3 银川市建设低碳城市的环境保护政策评价78

3.1 环境法制建设不断完善78

3.2 节能减排工作任务非常艰巨78

3.3 污染减排采取的主要措施79

3.4 节能减排取得的主要成果80

3.5 节能减排与碳排放80

4 银川市建设低碳城市中改进环境政策的方向选择82

4.1 银川市建设低碳城市的环境政策选择方向82

4.2 实现银川市低碳城市发展的政策及技术途径84

5 银川市建设低碳城市中提高环境政策执行力的对策及建议88

5.1 银川市强化低碳环境政策执行力的重点方向88

5.2 提高银川市建设低碳城市政策执行力的关键手段90

5.3 提高银川市建设低碳城市政策执行力的具体建议92

银川市依靠节能促进低碳发展政策建议(专题报告四)97

1 银川市经济发展在西部省区主要城市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低碳发展潜力98

1.1 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率呈稳定增长态势98

1.2 银川市经济总量在全区占有重要位置98

1.3 银川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及西部省区主要城市中具有代表性99

1.4 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中取得显著成绩99

1.5 经济发展的优势及潜力较大100

2 银川市现有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仍具有高碳排放强度的特点102

2.1 二产和高耗能行业比重大,造成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含量双高102

2.2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二氧化碳排放高103

2.3 国家能源基地的定位,给低碳发展带来挑战103

3 从节能角度挖掘银川市低碳发展潜力是一个无悔选择104

3.1 技术节能潜力大104

3.2 产业结构调整是银川节能和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106

3.3 管理节能实现减碳仍有较大潜力可挖106

3.4 发展初级阶段的现状对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有较大空间109

4 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110

4.1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10

4.2 资源优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10

4.3 优势产业与结构优化的关系111

5 对银川节能减碳的建议及对全国相似城市低碳发展的思考111

5.1 寻找银川低碳发展的突破口111

5.2 提高节能减碳的意识113

5.3 认真思考宁东基地的发展前景和减碳措施113

5.4 大力加强节能管理工作力度114

5.5 打造城市低碳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布局115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银川低碳发展(专题报告五)117

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银川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118

2 银川市循环经济发展已初步形成119

2.1 依法推进,县区落实119

2.2 整合资源,培育典型119

2.3 确立目标,重点突破120

2.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120

3 银川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构想121

3.1 指导思想121

3.2 总体目标121

3.3 阶段目标(三个阶段)121

3.4 发展重点122

4 银川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123

4.1 强化建立四大体系123

4.2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123

4.3 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和典型示范124

4.4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25

4.5 加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125

4.6 建设清洁生产基地,推进资源循环利用126

4.7 完善城市民用能源供应网络126

4.8 开展家居废物分类回收126

4.9 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农业可再生能源示范126

4.10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127

5 建议127

5.1 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建立长效机制127

5.2 进一步加强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建设127

5.3 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127

5.4 加大循环经济的政策扶持128

5.5 加强循环经济法规建设128

5.6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普及清洁资源的使用和再利用,从生产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128

银川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专题报告六)129

1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130

1.1 循环经济的内涵130

1.2 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130

1.3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131

1.4 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131

2 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133

2.1 减少资源消耗、污染排放,保护环境133

2.2 有效促进工业走“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33

2.3 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34

2.4 有效扩大就业134

3 银川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134

3.1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134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139

4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借鉴140

4.1 循环经济在国外的发展情况140

4.2 我国其他地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142

5 银川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构想143

5.1 指导思想143

5.2 总体目标144

5.3 阶段目标(三个阶段)144

5.4 发展重点145

6 银川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145

6.1 强化建立四大体系145

6.2 尽快启动三项基础工作146

6.3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147

7 银川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148

7.1 加强组织领导148

7.2 编制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148

7.3 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和典型示范148

7.4 加大循环经济的政策扶持149

7.5 加强循环经济法规建设149

7.6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49

7.7 加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150

7.8 建设清洁生产基地,推进资源循环利用150

7.9 完善城市民用能源供应网络150

7.10 加强循环经济的教育宣传151

8 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151

8.1 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建立长效机制151

8.2 进一步加强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建设151

8.3 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151

8.4 推行绿色消费实现节能降耗152

8.5 加强节地、节能、节水与节材153

8.6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153

8.7 开展家居废物分类回收154

8.8 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农业可再生能源示范154

8.9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普及清洁资源的使用和再利用,从生产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155

8.10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155

8.11 建设立于生态循环基础上的新型减排制度体系155

8.12 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155

9 结论156

银川市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展望(专题报告七)157

1 银川市的可再生能源资源158

1.1 太阳能资源158

1.2 生物质能资源158

1.3 风能资源159

2 银川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状况159

2.1 太阳能利用发展状况160

2.2 生物质能利用163

2.3 银川市的风能利用164

3 银川市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166

4 政策需求与建议167

附件:总报告英文部分1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