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观念创新与模式重构 中国警察素质培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观念创新与模式重构 中国警察素质培养研究
  • 袁广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9418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警察-素质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观念创新与模式重构 中国警察素质培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陈述与价值1

一、选题陈述1

二、选题价值2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3

一、警察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4

二、警察素质培养的研究6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10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4

一、研究思路14

二、研究方法16

第二章 警察及其素质构成18

第一节 我国警察的角色定位18

一、警察的概念和性质18

二、对我国警察性质的再认识23

三、我国警察角色的重新定位28

第二节 我国警察的职业特性29

一、职业角色的多样性29

二、职业对象的复杂性30

三、职业活动的对抗性30

四、职业权力的特殊强制性31

第三节 警察素质构成:专业化的视角32

一、专业的概念与特征32

二、警察职业的专业化35

三、警察素质的构成:知识、技能与伦理41

第三章 时代发展对警察素质的要求54

第一节 和谐社会构建与警察素质54

一、和谐社会的概念与特征54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意蕴60

三、警察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分析63

四、和谐社会构建对警察素质的要求68

第二节 人权保障与警察素质71

一、人权及其本源71

二、法律:人权保障的重要手段74

三、人权保障对警察素质的要求77

第三节 高科技犯罪与警察素质80

一、高科技犯罪及其特征80

二、打击高科技犯罪对警察素质的要求86

第四章 警察素质培养的比较视野88

第一节 美国警察素质的培养88

一、美国警察教育的特征88

二、美国警察素质的培养90

第二节 英国、澳大利亚警察素质的培养104

一、英国警察素质的培养104

二、澳大利亚警察素质的培养107

第三节 日本、德国警察素质的培养111

一、日本警察素质的培养111

二、德国警察素质的培养114

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警察素质的培养116

一、我国台湾地区警察素质的培养116

二、韩国警察素质的培养122

第五节 比较与启示125

一、警察专业化是各发达国家警界的共同目标125

二、警察专业化需要发展高等警察教育126

三、警察专业化需要发展出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训练模式127

第五章 我国警察素质培养的历史追溯与存在的问题135

第一节 我国警察素质培养的历史135

一、我国近代警察素质的培养135

二、我国现代警察素质的培养149

三、我国警察素质培养的规律性特点161

第二节 我国警察素质及其培养存在的问题166

一、我国警察素质存在的问题166

二、我国警察素质培养存在问题的诊断168

第六章 我国警察素质培养改革的路向180

第一节 我国警察教育价值观的重塑180

一、知识观——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实现人格 与学养的平衡180

二、技能观——以适应实战为目标,提高实践 技能186

三、伦理观——以法治教育为核心,培育公平 正义人格193

第二节 我国警察培养模式的构建201

一、我国当前两种警察培养模式的解析202

二、我国警察培养模式构建:通识教育+专业 教育+岗位技能训练208

第三节“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211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211

二、培养制度的设计212

三、专业设置的改革214

四、课程体系的架构218

五、培养途径的选择222

六、专业教师的选任226

结语229

参考文献231

附录253

后记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