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 为马克思辩护 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 为马克思辩护 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第4版
  • 杨耕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19650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53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 为马克思辩护 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1

一、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机械唯物主义与现实人道主义1

二、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9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终结以抽象本体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20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31

一、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到“辩证唯物主义”31

二、从“历史科学”到“历史唯物主义”41

三、从“实践人道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58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与理论特征70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70

二、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76

三、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征: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84

第四章 马克思: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92

一、反对形而上学与建立“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92

二、从人的存在出发与开辟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96

三、超越近代唯物主义的视野102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蕴106

一、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107

二、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后现代”114

三、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121

第六章 后马克思主义:历史语境与多重逻辑130

一、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130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理论逻辑136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困境144

第七章 实践:人的存在方式与世界二重化的基础147

一、实践:人的存在方式147

二、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152

三、实践过程中的实践理性与评价理性154

四、实践: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57

五、实践: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60

六、实践的世界观意义163

第八章 实践本体论:内涵、实质与意义167

一、实践本身的矛盾特征167

二、实践的本体论意义174

三、实践本体论与否定性的辩证法179

四、斯大林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理解186

五、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理解192

六、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200

第九章 社会历史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203

一、问题的提出203

二、何谓“自然历史过程”205

三、社会经济规律在何种意义上是自然规律208

四、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在何种意义上与自然历史过程相似211

五、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派生形态与超越形态215

第十章 历史规律的形成与特征223

一、历史规律性观念的确立:从维科到黑格尔223

二、历史规律与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历史规律观念的特征226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232

四、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对历史规律的否定及其失误236

第十一章 世界历史、东方社会与社会主义244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244

二、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49

三、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历史命运257

四、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及其方法论意义264

五、社会主义在东方国家首先实现的历史必然性270

第十二章 意识与意识形态批判277

一、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77

二、意识是被意识到的存在279

三、语言是现实的意识283

四、重演:意识个体发生与种系发生的本质关系286

五、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289

六、意识形态批判296

第十三章 社会批判及其核心:资本批判302

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兴起302

二、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从外在的价值批判到内在的科学批判305

三、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310

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资本批判316

第十四章 社会有机体方法:社会的总体分析法321

一、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内涵321

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分析法325

三、社会有机体的再生产分析法328

四、社会有机体的总体一要素分析法332

第十五章 “从后思索”:认识历史的根本途径336

一、“从后思索”:必要性与可能性336

二、“从后思索”:客观理解与基本要求340

三、“从后思索”:历史认识与科学预见345

第十六章 科学抽象:社会科学的分析工具349

一、科学抽象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349

二、从抽象到具体的基本环节:起点范畴、中介范畴与终点范畴355

三、科学抽象的根本原则:历史—逻辑的统一361

四、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联系与区别364

第十七章 认识的反映、思维的建构与实践反思368

一、思维反映存在的尺度:“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368

二、思维的建构性:观念客体、“先验结构”与“客观的思维形式”373

三、思维的反思性及其作用: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统一380

四、实践反思:认识活动的根本规律384

第十八章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391

一、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人类活动的本原性结构391

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394

三、从片面的人向全面的人的发展399

四、时间:人的生命尺度与发展空间403

附录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形成、确立和演变409

附录二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形成、特征和缺陷433

附录三 胡塞尔:从先验自我转向生活世界453

附录四 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473

主要参考文献490

第一版后记495

第二版后记497

第三版后记500

第四版后记5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