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耀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44340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27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745页
- 主题词:传统音乐-乐谱-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乐谱3
二、记谱法18
三、乐谱学和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45
第一章 古琴谱55
第一节 古琴谱的解读57
一、古琴谱的发展历史57
二、文字谱的解读及其相关文献60
三、减字谱的谱式、符号与组织法62
四、减字谱的解读——打谱的含义与方法66
第二节 古琴谱蕴涵的古乐学遗存69
一、正调调弦法及其沿革的启示69
二、贯穿于整个中国乐律学史的琴五调72
三、五音调反映的古代五声调式的形态75
四、楚调、侧调研究及其他79
第二章 敦煌乐谱83
第一节 敦煌乐谱新解85
一、引言85
二、解释敦煌乐谱所取得的成果与产生的分歧86
三、释“掣拍说”92
四、“掣拍说”和诸说的不同之点95
五、敦煌原谱新译的步骤和具体技术处理102
第二节 敦煌乐谱词曲组合中的若干问题112
一、器乐旋律和歌唱旋律之间的关系113
二、词和曲的段式关系115
三、词和曲的句式关系117
四、词和曲的节奏关系118
五、词和曲的音韵关系120
六、敦煌歌曲风格的探讨125
附录 敦煌乐谱译谱127
第三章 白石道人歌曲谱151
第一节 姜白石及其《白石道人歌曲》154
一、姜白石及其著作154
二、白石道人歌曲概说156
第二节 白石道人歌曲17首的谱字、调名、音高定律及其译谱162
一、17首的谱字是工尺谱的减字谱162
二、17首词牌下的调名是燕乐调的俗名174
三、关于燕乐调的音高定律179
四、关于对17首歌曲的译谱180
五、姜白石的自度曲是珍贵的燕乐调曲谱实例186
第三节 琴曲侧商调《古怨》195
第四节 祠神之曲《越九歌》200
第五节 《白石道人歌曲》版本202
附录 《白石道人歌曲》译谱选207
一、琴曲《古怨》207
二、越九歌《王禹》、《庞将军》209
三、歌曲17首选211
第四章 宋代《愿成双》谱217
第一节 《愿成双》谱概述219
一、《愿》谱现存两本,经相互比勘,谱字互有出入220
二、《愿》谱从其谱字体系来看,当属南宋通行的按固定唱名记写的燕乐俗字谱,首律黄钟为厶(合——相当于d1)221
第二节 《愿成双》谱解译226
一、《愿成双令》226
二、《愿成双慢》228
三、《狮子序》229
四、《本宫破子》231
五、《赚》232
六、《?胜子急》234
七、《三句儿》234
第三节 《愿成双》谱乐学内涵235
第五章 《纳书楹曲谱》243
第一节 《纳书楹曲谱》与昆曲245
一、昆曲的谱本245
二、编者叶堂其人246
三、《纳书楹曲谱》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246
四、记谱法247
五、曲谱译读250
第二节 《纳书楹曲谱》中的昆曲作曲法259
一、制曲260
二、制谱262
三、度曲268
第三节 《纳书楹曲谱》中的记谱法与音乐273
一、板眼点定的记谱法标志着中国音乐节拍法的成熟274
二、谱繁腔更繁275
三、曲谱兼容地域特征及曲家流派277
四、促成民间音乐文化与文人文化的结合281
第六章 三弦天干谱及其他285
第一节 存见中国三弦乐谱与记谱法述略287
一、存见中国三弦乐谱287
二、中国三弦传统记谱法的类别292
第二节 三弦天干谱试译293
一、解译之依据293
二、乐谱试译296
三、译谱的验证309
第三节 三弦工尺谱313
一、指位式工尺谱313
二、音程式工尺谱317
三、兼记手法的音程式工尺谱322
第七章 福建南音谱325
第一节 福建南音记谱法327
一、谱字——音高符号327
二、调门——管门330
三、拍子记号——撩拍331
四、琵琶指法与节奏记号332
五、南音谱式336
第二节 福建南音管门、撩拍、腔谱关系339
一、南音基本谱字与“倍六头管”339
二、管门名义考342
三、筚篥与南音琵琶346
四、南音的唱奏实践与谱字——骨谱细腔347
五、撩拍考349
第八章 西安鼓乐俗字谱353
第一节 西安鼓乐俗字谱之乐学内涵355
一、西安鼓乐概述355
二、西安鼓乐俗字谱简况357
三、乐谱谱字与古代律吕的对应关系361
四、乐谱调首与音列362
五、西安鼓乐乐谱谱字与调名、乐器指法、调高的关系363
六、西安鼓乐俗字谱谱字反映出的宫调问题368
第二节 西安鼓乐俗字谱之译读375
一、相关术语375
三、西安鼓乐俗字谱译读中应注意的问题379
二、一种独特的润腔手法——“哼哈”379
四、译谱实例分析382
第九章 北京智化寺京音乐之乐谱391
第一节 智化寺京音乐乐谱之乐学内涵393
一、中国佛教京音乐概述393
二、京音乐乐谱简况394
三、京音乐乐谱谱字与古代律吕的对应关系396
四、京音乐乐谱谱字与宫调396
第二节 智化寺京音乐乐谱译读405
一、相关术语405
二、一种特殊的润腔手法——“阿口”407
三、译谱中应注意的问题408
四、译谱实例分析409
第十章 晋北笙管乐字谱417
一、晋北笙管乐述略420
第一节 晋北笙管乐及其字谱420
二、尚存的晋北笙管乐字谱手抄本424
第二节 晋北笙管乐谱字427
一、晋北笙管乐谱字与律名的对应关系427
二、字谱类型427
三、谱字的高低八度区分434
四、以“上”带“勾”438
五、八个基本谱字与十二律442
第三节 记谱法443
一、基本记号443
二、板式448
三、谱式449
四、略谱法457
二、口授韵谱458
第四节 韵谱法458
一、谱字读音458
三、“花音”韵法459
四、眼无定处,听人自用459
第五节 抄本字谱中的调转换461
一、套曲中的调转换461
二、只曲中的调转换462
第十一章 潮州二四谱469
第一节 潮州二四谱记谱法述略471
一、谱字及其读音471
二、由弹奏手法的变化而构成不同的调式音阶471
三、二四谱的板式记号474
四、潮州二四谱的板数及节奏记号475
五、潮州二四谱谱式476
一、念谱法中所体现的谱与腔的关系477
第二节 潮乐腔、谱关系及传承方式477
二、“三、六、五”谱字中所体现的谱与腔的关系478
三、演奏手法所体现的谱与腔的关系479
四、变奏手法所体现的谱与腔的关系479
第三节 潮州二四谱的文化内涵482
一、二四谱源流的几种说法482
二、潮州弦诗乐演奏程序中显现的唐宋乐韵遗风488
三、二四谱体现了民间丰富多彩的转调手法489
第十二章 工尺谱之形形色色495
第一节 多种样式的工尺谱及其总体特色497
一、工尺谱的类别497
二、工尺谱的总体特色499
一、谱字501
第二节 工尺谱的谱字音高、时值及其他501
二、音高505
三、板眼记号511
四、其他记号513
第三节 工尺谱的乐学内涵519
一、工尺谱的谱字组合体系与曾侯乙编钟的乐音体系519
二、工尺谱与宫调理论521
三、“借字”与“五调朝元”530
第十三章 《养正轩琵琶谱》与《汪昱庭琵琶谱》539
第一节 浦东派《养正轩琵琶谱》与汪派《汪昱庭琵琶谱》541
一、浦东派《养正轩琵琶谱》541
二、汪派《汪昱庭琵琶谱》544
第二节 《养正轩琵琶谱》与《汪昱庭琵琶谱》的基本谱字546
一、琵琶曲中工尺谱的音高、节奏546
二、琵琶工尺谱的调名548
第三节 《养正轩琵琶谱》与《汪昱庭琵琶谱》中曲目的乐曲结构550
一、两个流派共同曲目的结构形式551
二、各流派乐曲独特的结构形式560
三、琵琶文套曲、武套曲、大曲的划分561
第四节 《养正轩琵琶谱》与《汪昱庭琵琶谱》的演奏技巧564
一、右手演奏基本指法564
二、左手演奏基本指法570
三、特殊演奏技法573
四、“上出轮”与“下出轮”578
第五节 两种琵琶谱所反映的流派审美特征579
第十四章 《魏氏乐谱》与冲绳工工四583
第一节 《魏氏乐谱》585
一、《魏氏乐谱》概况585
二、《魏氏乐谱》记谱法591
三、《魏氏乐谱》所保存的中国乐学现象及其变易601
第二节 冲绳工工四与中国工尺谱609
一、定弦法610
二、谱字615
三、时值记号619
第三节 中国记谱法东传日本的两种类型623
一、记谱法的原样传承624
二、记谱法的变体传播624
三、记谱法传播中的“变”与“不变”及其规律性625
第十五章 五线谱和简谱的入传、运用及演进631
第一节 五线谱和简谱的入传633
一、五线谱的入传633
二、简谱的入传638
一、学堂乐歌时期五线谱和简谱在中国的运用得到迅速发展640
第二节 五线谱和简谱在中国的运用640
二、20世纪30年代至今,五线谱和简谱在中国更为广泛的应用645
第三节 五线谱和简谱在中国传统音乐运用过程中的演进及其影响653
一、五线谱和简谱在中国传统音乐运用过程中的演进653
二、五线谱和简谱对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的影响668
第十六章 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特点673
第一节 音高的定量与音值的定性675
第二节 谱简腔繁与骨谱肉腔682
第三节 谱连器、律、调691
一、乐谱与乐器691
二、乐谱与乐律692
三、乐谱与乐调694
参考文献698
后记726
热门推荐
- 1865194.html
- 2591357.html
- 2872417.html
- 347928.html
- 1694223.html
- 73417.html
- 3413625.html
- 1343478.html
- 3044647.html
- 18040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4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7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1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0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53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2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74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5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3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