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曹洞宗通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毛忠贤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花城出版社
- ISBN:978753607425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182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曹洞宗-佛教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曹洞宗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佛教本体论及其对禅宗的影响(导论)1
一、圆教建立前的本体观1
(一)“真空”和“妙有”的并列2
1. 《般若》系的“真空观”2
2. 《如来藏》系的“妙有观”3
(二)“妙有”取代“真空”的过程5
1.中观派的“中道”说5
2.唯识派的“心有法空”观7
3. 《大乘起信论》的“心二门”论10
二、“圆教”与中唐佛性论14
(一)华严宗的法界圆融观14
1.华严宗及其“寂知”说与“华严禅”15
2.华严宗的“性起”论及圆融观18
(二)“木石有性”与“无情说法”之中唐佛性观22
三、如来禅、祖师禅和曹洞禅26
(一)如来禅26
(二)祖师禅27
(三)曹洞禅及其华严学根底29
第二章 青原、南岳分立与石头禅旨禅法34
一、青原、南岳初立界标34
二、石头禅风和禅旨禅法37
(一)希迁生平37
(二)希迁的《草庵歌》39
(三)希迁的《参同契》41
1. 《参同契》内容诠释42
2. 《参同契》的中土文化渊源44
三、石头禅系的“泯绝无寄”禅50
第三章 中唐时代的“灵知即佛”与药山惟俨禅系57
一、“江湖禅”的“灵知即佛”思想57
(一)“灵知即佛”论的广泛运用58
1.马祖系的“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60
2.石头系的“呼名起性”与“色法二身”之辨63
(二)“寂知为体”和“性在作用”66
1. “寂知为体”66
2. “性在作用”69
二、惟俨生平及其对李翱的影响70
(一)惟俨生平及其师承70
(二)惟俨对李翱的影响72
三、惟俨的禅学思想75
(一)“泯绝无寄”为体75
(二)惟俨的教学与曹洞宗风79
四、惟俨法嗣及其宗派82
(一)道吾圆智及其宗派83
1. “头角生”公案的悟与不悟83
2.石霜庆诸等及其“五位观”85
(二)船子德诚及其宗派86
1.德诚的华亭“钓金鳞”86
2.善会的夹山禅法89
3.元安的洛浦禅法91
第四章 云岩昙晟和洞山良价96
一、云岩昙晟及其禅法96
(一)昙晟的参学经历96
(二)“回互”观与“法身”辩99
二、良价成道的艰辛历程104
(一)艰难的抉择104
(二)前期参学行踪107
1.北上受戒108
2.南下投师110
(三)后期参学行踪113
1.作《逢渠偈》113
2.遇会昌法难116
(四)入赣及弘法洞山120
1.良价入赣120
2.《新丰吟》121
第五章 良价的禅学思想体系126
一、良价的本体观126
(一)“万法有性”和“无情说法”126
(二)“主中主”与“玄中”131
1.《宝镜三昧歌》131
2. 《玄中铭》139
(三)“法身常住”及良价的生死观143
二、良价的禅法施设149
(一)《纲要颂》3首150
1.敲唱俱行150
2.金锁玄路151
3.不堕凡圣152
(二)五位观物体道法154
1.功勋五位154
2.正偏五位158
(三)“三路”与“三漏”162
1. “三路接人”163
2. “三种渗漏”165
第六章 本寂及良价法系168
一、本寂生平及其法系168
二、本寂的禅学成就171
(一)本寂的本体观171
1.本体及其辨认171
2.本体的“应物现形”174
3.以“狸奴白牯”为榜样177
(二)本寂对“五位说”的阐释发挥179
1.五位和“五位君臣”179
2.五位的图示和《易》解181
3.对良价五位诀颂的注释183
(三)本寂的“三堕”、 “四异类”说186
1.三种堕186
2.四种异类190
三、良价法系193
(一)良价法系的分布及其禅旨193
(二)良价法系的承传197
1.疏山匡仁及其法脉197
2.青林师虔及其法脉200
第七章 道膺的“尽却”及其后的曹洞危机和警玄、义青之振作205
一、道膺之举唱及曹洞危机205
(一)道膺行实及其参学205
(二)道膺禅要208
1. “及尽一切,始得无过”208
2. “一法诸法宗,万法一法通”211
3. “履践玄途”212
4. “羚羊挂角”213
(三)道膺身后的曹洞危机215
二、大阳警玄的发奋与其禅学成就218
(一)梁山缘观与大阳警玄218
(二)大阳警玄重举曹洞法要221
1.以“三句”释“正偏五位”222
2.两种《五位颂》及论释224
3.释本寂“三堕”226
4.旨在“混融”,法在“坐断”227
三、警玄立嗣与义青禅学228
(一)警玄法嗣及义青嗣法228
(二)义青禅学及其法嗣233
1.义青对曹洞宗乘的阐释234
2.义青法嗣239
第八章 宋禅发展趋势及芙蓉道楷“中兴”243
一、文化融合和宋禅特点243
(一)社会习禅成风244
1.帝王重视244
2.与新儒学关系密切245
3.佛学智慧文彩的吸引246
(二)禅宗的趋向融合248
1.禅教融合和禅僧的文人化248
2.禅净融合和禅法的多元化249
3.宗派的融合和定型252
(三)禅宗的文字化254
(四)宋代禅宗地位257
二、芙蓉道楷及“曹洞中兴”259
(一)道楷生平与风范260
(二)“尽却今时”的旨要与方法263
1.何为“尽却今时”264
2.以“禁足不出”行“尽却”266
(三)所谓“道楷中兴”267
第九章 道楷南宗三大家273
一、长芦清了的“华严禅”273
(一)清了生平及其声望273
(二)清了禅学结构275
1.清了的华严学思想275
2.以华严“法界观”释“兼带”278
3.清了的净土思想279
(三)清了法嗣280
二、天童正觉的“默照禅”282
(一)正觉行实282
(二)正觉的“默照禅”284
1. “默照禅”的含意284
2. 《默照铭》与《净乐室铭》286
(三)“隐显磨砻入混融”290
1.万法一性的本体观290
2.舍有入空的见性观291
3.与道合体的解脱观293
4.临、曹两派的法门对抗295
(四)正觉法嗣297
三、回天无力的天童如净300
(一)如净行实300
(二)力挽颓势的如净禅301
1.斥责禅林颓风302
2.回归古朴的救弊禅304
(三)回天无力水东流307
第十章 道楷北宗及万松行秀311
一、从净因自觉到雪岩如满311
(一)鹿门自觉辨311
(二)北宗五世对洞上宗风的举唱313
1.九世净因自觉314
2.十世普照希辨、华严慧兰317
3.十一世大明僧宝等四人321
4.十二世王山僧体等四人324
5.十三世雪岩如满等四人327
6.十四世万松行秀等四人331
二、万松行秀的崛起331
(一)行秀参学及开示331
1.行秀参学331
2.行秀开示332
(二)行秀的《从容庵录》335
1.佛法不可说336
2.佛性不可分别338
3.禅在透脱340
4.正偏回互344
5.体不可触346
三、弘明虚照及刘秉忠法系辨——与杨曾文先生商榷348
第十一章 曹洞少林禅系的建立及其南北弘传355
一、曹洞弟子的参政及元蒙的宗教政策355
(一)曹洞宗与元蒙的政治因缘356
1.耶律楚材356
2.雪庭福裕358
3.刘秉忠358
(二)元蒙的宗教政策360
1.两焚道经360
2.密教独尊362
二、“少林禅系”及曹洞的鼎盛363
(一)少林曹洞法系的确立363
(二)少林禅系世次及禅思365
1.十五世雪庭福裕等七人365
2.十六世少室文泰等二十四人369
3.十七世还源福遇等五人375
4.十八世淳拙文才等十四人379
5.十九世松庭子严等二十人383
6.二十世凝然了改389
7.二十一世俱空契斌等二人390
8.二十二世无方可从391
9.二十三世月舟文载392
第十二章 明清常润法系396
一、常润北方法系的盛衰396
(一)宗书及其六嗣重盛少林396
1.二十四世小山宗书等三人396
2.二十五世常润等六人398
3.二十六世常润九嗣分南北401
(二)常润北宗衰落404
1.二十七世心悦慧喜404
2.二十八世涵宇海宽405
二、常润南方法系的兴盛406
(一)慈舟方念及云门禅系406
1.慈舟方念406
2.湛然圆澄407
3.云门禅系409
(二)洪断诸缘及云居禅系421
1.洪断诸缘422
2.云居禅系424
(三)敬堂法忠425
第十三章 明清寿昌禅系428
一、蕴空常忠与无明慧经428
(一)蕴空常忠及其禅学428
(二)无明慧经及其禅学429
1.慧经行实及人格429
2.慧经禅学思想431
3.慧经对曹洞纲宗的标举433
二、无异元来与博山禅派437
(一)元来及其禅学成就438
1.元来行实438
2.元来百法归禅思想440
3.元来的“疑情”禅论443
(二)博山禅派447
1.宗宝道独及岭南禅派448
2.雪磵道奉452
3.雪关智暗453
4.嵩乳道密455
5.竹山道严456
6.古航道舟456
7.余集生与黄端伯457
三、鼓山禅派458
(一)元贤及其禅学458
1.元贤行实458
2.元贤佛学思想459
3.元贤禅法463
(二)鼓山禅派463
1.道霈行实464
2.道霈佛学思想467
四、东苑禅派468
(一)晦台元镜469
(二)觉浪道盛469
1.道盛行实469
2.参同儒释教禅的佛学470
3.圆融生灭盛衰的禅理471
(三)道盛法嗣473
结语476
附录一478
原版附录478
(一)曹洞宗世序478
(二)本书主要参考书目490
(三)原版后记493
附录二494
再版附录494
(一)曹洞宗法脉考辨494
(二)岭南禅派的近代发展498
(三)再版后记503
热门推荐
- 2679066.html
- 2046599.html
- 1909050.html
- 11553.html
- 3514289.html
- 1457067.html
- 1271153.html
- 2180299.html
- 2813586.html
- 3424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2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1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1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2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9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7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1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2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2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