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丹霞山地貌考察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丹霞山地貌考察记
  • 黄进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2405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丹霞山地貌考察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948年7月下旬的某一天第一次看见丹霞山南缘五马归槽丹霞地貌1

1959年9月17日途经丹霞山东南缘1

1965年7月10日初次到丹霞山考察并下决心研究中国丹霞地貌2

1966年6月6日“文化大革命”爆发!不能带学生到丹霞山实习2

1978年2月19日考察丹霞山南缘的五马归槽2

1978年2月20日初步考察人面石、望郎归至丹霞山一带的丹霞地貌3

1979年8月7—12日初步考察丹霞山主山6

1980年8月22—27日带美国留学生安嘉梅到粤北实习7

1980年11月11日考察人面石及丹霞山东北麓7

1980年11月12日考察屯军寨、夏富扁寨、巴寨、巴石(茶壶山)9

1980年11月13日考察巴寨、童子拜观音上天龙、东坑迳11

1981年8月21—28日参加在山西大同市召开的中国地理学会构造地貌学术讨论会12

1982年7月28—29日带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学生到丹霞山考察13

1983年4月23—25日带香港大学地质地理系高级讲师苏泽霖博士到丹霞山考察14

1983年6月13—15日带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学生到丹山考察14

1984年3月23—30日我与谢永泉同志带学生王伟雄、黄春晓到丹霞山做毕业论文15

1984年3月24日再次考察丹霞山上、中层景区15

1984年3月25日冒雨考察周田蜡烛山15

1984年3月26日再次到舵石朝曦考察16

1984年3月27日考察扁寨16

1984年3月28日考察燕岩、平头寨、新寨、五仙岩18

1984年3月29日考察东坑水库及其附近丹霞地貌21

1984年7月15日再次到丹霞山游览考察23

1984年8月3日由韶关市抵仁化县城及登门拜访孙翼民老先生23

1984年8月4日考察姐妹石、饭甑寨、童子拜观音、两头寨、扁寨、东坑水库24

1984年8月5日考察龙坑棺材寨、双石下及周田蜡烛山27

1984年8月6日考察五马归槽、朝石顶30

1984年8月7日考察金龟岩34

1984年8月8日考察朝石顶、李壶岩38

1984年8月9日考察上洞、矮寨附近地貌41

1984年8月10日到丹霞山主山考察43

1984年8月11日离开丹霞山回广州46

1984年12月9日由广州市赴仁化县46

1984年12月10日考察狮石寨、屏风岩、白石岩及穿板岩47

1984年12月11日考察撑腰岩、棺材寨、吊钩寨49

1984年12月12日考察金龙山经番鬼佬村赴五马归槽53

1986年12月28日带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教师黄朝恩、吴仁德两位博士考察丹霞山56

1987年11月5日为香港大学地质地理系师生来粤北实习到丹霞山预习57

1987年11月6日预习锦江下段及考察丹霞山西北缘地貌57

1987年12月18日带香港大学地质地理系师生在丹霞山实习58

1987年12月19日带香港大学地质地理系师生观看丹霞山西北缘丹霞地貌59

1988年11月27日带领参加马坝人化石发现30周年学术讨论会部分代表到丹霞山考察59

1989—1990年我主持的有关丹霞地貌研究的项目,分别得到中山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59

1990年6月22—26日参加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审会60

1991年12月8—12日参加第一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60

1992年8月27日由广州至丹霞山60

1992年8月28日与丹霞山彭智全经理商谈申报丹霞山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协议61

1992年8月29日阅读《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及图集62

1992年8月30日考察阳元石及断石天生桥62

1992年8月31日继续阅读《丹霞山总体规划》65

1992年9月1考察丹霞山底层地质地貌及看有关丹霞山录像66

1992年9月2日再考察梦觉关、幽洞通天及锦石岩等下层景区67

1992年9月3日考察福音峡、双沼碧荷及锦园瀑布68

1992年9月4日考察穿岩69

1992年9月5日到瑶塘考察锦江阶地71

1992年9月6日量测锦石岩、观音殿、七佛殿等岩洞的尺寸72

1992年9月7日量测大明岩、雪岩等洞穴尺寸72

1992年9月8日再次考察丹霞山主山洞穴及在为丹霞山申报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的协议书上签字72

1992年9月9日由丹霞山经韶关回广州73

1992年11月6日与吴起俊等同志由广州赴丹霞山74

1992年11月7日带梁百和、李植华二位老师登丹霞山考察74

1992年11月8日带梁百和老师考察锦石岩附近大剖面及红砂岩侵蚀面77

1992年11月9日再次考察锦石岩附近的丹霞山大断面78

1992年11月10日到丹霞山北面及锦江下游考察79

1992年11月11日带肖达才、丘德荣同志到丹霞山上、中、下层录像80

1992年11月12日继续带肖达才、丘德荣二位摄像师在丹霞山录像81

1992年11月13日到曲江县大塘镇705地质队收集资料81

1992年11月14日考察老长坝及灵溪河地质地貌82

1992年11月15日到上径、岩头、牛牯石考察84

1992年11月16日整理丹霞盆地红层年龄及阶地高度数字85

1992年11月17日吴起俊老师回广州,我开始写《丹霞牌测高仪》一文86

1992年11月18日继续写《丹霞牌测高仪》一文87

1992年11月19日抄正《丹霞牌测高仪》一文87

1992年11月20日考察仁化县城附近地貌87

1992年11月21日继续抄正《丹霞牌测高仪》一文88

1992年11月22日抄完《丹霞牌测高仪》一文并进行检查88

1992年11月23日再次检查《丹霞牌测高仪》一文89

1992年11月24日准备到蕉冲岩真仙洞府、大禾田石乳坑及玉女拦江考察89

1992年11月25日考察蕉冲岩真仙洞府、蕉冲岩及丹霞山东麓石乳坑89

1992年11月26日到玉女拦江一带考察93

1992年11月27日检查前一期间录像,补记昨日考察日记及计算测高仪气压级表98

1992年11月28日继续计算气压级表98

1992年11月29日抄正气压级表98

1992年11月30日修改《广东省北江石角水文站沙波测验及推移量计算》一文98

1992年12月1日继续修改《广东省北江石角水文站沙波测验及推移量计算》一文99

1992年12月2日到斧头寨西缘及牙婆寨、狮子岩北麓考察99

1992年12月3日修改完《广东省北江石角水文站沙波测验及推移量计算》一文101

1992年12月4日到细美寨、山里坑天生桥、石乳洞考察101

1992年12月5日寄出《广东省北江石角水文站沙波测验及推移量计算》一文108

1992年12月6日带路人刘雪古老伯之孙刘志常前来看我108

1992年12月7日准备赴望郎归及扬州寨一带考察109

1992年12月8日考察望郎归、扬州寨、棺材寨及韭菜寨109

1992年12月9日补拍丹霞山主山附近照片并准备明日回广州111

1992年12月10日由丹霞山回广州中山大学112

1992年12月26日由广州赴丹霞山113

1992年12月27日到瑶塘锦江第二级阶地采热释光测年样品114

1992年12月28日到曲江县老长坝、周田采热释光测年样品115

1992年12月29日到仁化县城、董塘采热释光测年样品117

1992年12月30日与林柳珠副经理商谈工作及校对《丹霞牌测高仪》一文118

1992年12月31日校对《丹霞牌测高仪》文及测量黄屋高、低河漫滩的高度119

1993年1月1日写《武汉市城市环境地貌研究总体报告》的评审意见120

1993年1月2日写信给陈国达老师及考察住地东侧谷地中上部岩洞顶的小石钟乳120

1993年1月3日到仁化县城考察锦江阶地121

1993年1月4日到仁化印刷厂校对《丹霞牌测高仪》一文122

1993年1月5日与林柳珠副经理商量工作123

1993年1月6日签字付印《丹霞牌测高仪》一文124

1993年1月7日写“第二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第二号通知稿子124

1993年1月8日到观音石、田螺山(尖峰石)考察125

1993年1月9日到周田蜡烛山附近考察128

1993年1日10日考察穿窿岩130

1993年1月11日到仁化县印刷厂取《丹霞牌测高仪》一文136

1993年1月12日看“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的“社会团体登记证”136

1993年1月13日来研究丹霞山的学者有专用的住地137

1993年1月14日到梦觉关至锦石岩一带补拍照片及选择采岩石标本地点137

1993年1月15日采丹霞山岩石标本,参加丹霞山离退休同志春节茶会、宴会及测量丹霞山登山大道各点的高度138

1993年1月16日领到丹霞山科研奖励费及录像片制作费139

1993年1月17日由丹霞山经韶关回广州140

1993年5月5日由广州经韶关赴丹霞山参加丹霞山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评审会140

1993年5月6日丹霞山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评审会开始141

1993年5月7日通过《丹霞山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规划评审意见书》及评审阳元山景区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阳元山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142

1993年5月8日表演使用丹霞牌测高仪143

1993年5月9日继续补写《丹霞山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规划》144

1993年5月10日继续补写《丹霞山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规划》144

1993年5月11日继续补写《丹霞山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规划》144

1993年5月12日由丹霞山回广州中山大学144

1993年6月11日在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召开丹霞山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评审会145

1993年11月21日由广州赴丹霞山146

1993年11月22日考察丹霞山主山为旅游地貌会议代表的野外考察作预习147

1993年11月23日考察细美寨、天生桥、挺肚寨149

1993年11月24日参加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报到152

1993年11月25日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开幕及进行学术交流152

1993年11月26日带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的代表考察丹霞山主山及锦江丹霞地貌153

1993年11月27日带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的代表考察细美寨、天生桥及挺肚寨153

1993年11月28日继续进行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155

1993年11月29日继续进行旅游地貌学术报告及进行会议闭幕式156

1993年11月30日准备考察丹霞山南缘的九年坑双瀑157

1993年12月1日考察九年坑东、西双瀑157

1993年12月2日中山大学生物系李植华等师生来丹霞山考察植被160

1993年12月3日带中山大学生物系李植华教授等三位同志考察丹霞山植被160

1993年12月4日考察鸡笼寨丹霞地貌160

1993年12月5日与仁化县常委吴振华同志商讨丹霞山修路问题162

1993年12月6日由丹霞L回广州162

1994年5月15日与中山大学电教中心同志到丹霞山拍摄教学录像片163

1994年5月16日下雨,拍摄录像碰到困难164

1994年5月17日到锦江下游及丹霞山下层景区拍录像165

1994年5月18日到丹霞山主山上层、顶层、中层景区及底层公路边拍录像166

1994年5月19日到阳元石、天生桥、细美寨、山里坑拍录像168

1994年5月20日到挺肚寨及山里坑一带拍录像169

1994年5月21日到黄沙坑拍录像171

1994年5月22日到曲江县周田、五马归槽及九年坑等地拍录像174

1994年5月23日到夏富拍录像176

1994年5月24日到岩头、董塘、仁化县城及丹霞山东崖麓石乳坑拍录像178

1994年5月25日到周田蜡烛山拍录像179

1994年5月26日由丹霞山回广州180

1994年11月8日与中山大学生物系邓巨燮教授赴仁化县180

1994年11月9日由仁化县城赴丹霞山181

1994年11月10日赴天柱石(马卵石、蜡烛山)一带考察182

1994年11月11日再到黄沙坑考察184

1994年11月12日赴人面石西侧一带考察186

1994年11月13日由丹霞山回广州191

1995年4月14日由韶关赴丹霞山192

1995年4月15日考察新开发的阳元石景区192

1995年4月16日考察新开发的翔龙湖景区194

1995年4月17日准备到穿板岩(谢宝寨)考察194

1995年4月18日考察新寨195

1995年4月19日考察屏风寨及狮石寨196

1995年4月20日考察穿板岩199

1995年4月21日到翔龙湖补拍照片200

1995年4月22日由丹霞山回广州201

1996年5月13日与高中毕业班老同学共赴丹霞山201

1996年5月14日带老同学游览丹霞山阳元石、锦江下游及锦石岩等景区202

1996年5月15日老同学由丹霞山回广州204

1996年5月16日继续编辑《第三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5

1996年5月17日到紫驼石、丫叉石、饭甑石、山里坑天生桥及石乳洞、凉伞石顶、富濠坑一带考察205

1996年5月18日在丹霞山休整208

1996年5月19日考察破军寨东侧及穿板岩西北侧208

1996年5月20日由丹霞山回广州210

1998年3月11日由广州赴丹霞山参加丹霞山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规划评审会210

1998年3月12日陪潘江教授等考察丹霞山主山211

1998年3月13日参加丹霞山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规划评审会213

1998年3月14日潘江教授向丹霞山全体职工作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报告214

1998年3月15日陪潘江教授到曲江县马坝人遗址参观216

1998年3月16日陪潘江教授到南雄市看恐龙化石及上白垩统与老第三系地层界线216

1998年3月17日潘江教授离开丹霞山217

1998年3月18日开始写《丹霞探索》一书218

1998年3月19日与丹霞山领导商量召开丹霞地貌小型国际学术讨论会问题218

1998年3月20日处理一些杂务219

1998年3月21日继续写《丹霞探索》一书219

1998年3月22日继续写《丹霞探索》一书220

1998年3月23日继续写《丹霞探索》一书220

1998年3月24日继续写《丹霞探索》一书220

1998年3月25日10年前丹霞山确有老虎220

1998年3月26日与钟新才及林柳珠同志初步谈论制造丹霞牌测高仪问题221

1998年3月27日与钟新才同志谈丹霞山东面修路问题222

1998年3月28日继续写《丹霞探索》一书222

1998年3月29日草拟在丹霞山召开丹霞地貌小型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通知222

1998年3月30日修改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的通知223

1998年3月31日参加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收费问题仍未明确223

1998年4月1日明确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收费及接受韶关电视台记者采访223

1998年4月2日寄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通知的初稿给邓霭松同志修改224

1998年4月3日筹备万佛山会议224

1998年4月4日继续筹备万佛山会议225

1998年4月5日继续筹备万佛山会议225

1998年4月6日清理考察丹霞地貌的笔记225

1998年4月7日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张忠孝主任汇款出版坎布拉会议论文集226

1998年4月8日继续清理考察上述九省区丹霞地貌的笔记226

1998年4月9日继续写《丹霞探索》一书226

1998年4月10日与乐昌县坪石镇金鸡岭风景区赵西北主任等同志认识226

1998年4月11日送金鸡岭风景区赵西北等同志227

1998年4月12日继续写《丹霞探索》一书227

1998年4月13日继续考察锦石岩至翔龙湖一带228

1998年4月14日发出有关丹霞地貌的信件228

1998年4月15日继续写《丹霞探索》一书229

1998年4月16日打电话给北京潘江教授229

1998年4月17日到丹霞山下层景区做风化速度记号229

1998年4月18日再到舵石朝曦考察230

1998年4月19—20日编制青海尖扎县坎布拉丹霞地貌图231

1998年4月21日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第一号通知的稿子已拟好231

1998年4月22日考虑参加丹霞地貌学术讨论的论文题目及统计中国丹霞地貌处数232

1998年4月23日核实中国丹霞地貌处数及思考在丹霞山竖科普说明牌问题233

1998年4月24日与龚胜建同志登山落实科普说明牌233

1998年4月25日再思考丹霞山主山的科普说明牌及筹备万佛山会议235

1998年4月26日再登舵石朝曦235

1998年4月27日与龚胜建同志到老一线天及翔龙湖考察236

1998年4月28日由丹霞山回广州237

2003年6月10日得知丹霞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接受有关申报任务237

2003年6月11日选取丹霞山照片238

2003年6月12日继续选取丹霞山照片238

2003年6月13日研究生苏晓波来翻拍照片238

2003年6月14日研究生苏晓波继续来翻拍照片239

2003年6月15日由广州赴丹霞山239

2003年6月16白考察丹霞山西南缘飞花溪壶穴群及瀑布240

2003年6月17日初步确定丹霞山主山标识牌的地点244

2003年6月18日写丹霞山标识牌的文字及写《丹霞山地貌》剧本245

2003年6月19日到周田、蕉冲岩真仙洞府、阴元石、细美寨等地拍录像246

2003年6月20日写《丹霞山地貌》剧本250

2003年6月21日为修建石龙溪电站写信给仁化县人民政府250

2003年6月22日由丹霞回广州252

2003年6月23日修改补充丹霞山标识牌文字253

2003年6月24日对着照片写丹霞山标识牌文字253

2003年6月25日继续写丹霞山标识牌文字253

2003年6月26日抄正丹霞山标识牌的文字253

2003年6月27日继续写丹霞山标识牌文字253

2003年6月28日继续写丹霞山标识牌文字254

2003年6月29日继续写丹霞山标识牌文字254

2003年6月30日抄正标识牌文字及向彭华同志提供曲江县考古资料255

2003年7月13日由广州赴丹霞山255

2003年7月14日确定丹霞山下层景区的标识牌位置255

2003年7月15日考察阳元山及混元洞257

2003年7月16日写狮子岩崩积天生桥、混元洞标识牌文字及再考察混元洞261

2003年7月17日在丹霞山主山采岩石标本263

2003年7月18日为展览馆继续采岩石标本264

2003年7月19日到仁化县城看望石平仁同志265

2003年7月20日由丹霞山回广州266

2004年2月5日带地貌学术会议的代表考察丹霞山主山及锦江沿岸丹霞地貌266

2004年2月6日带地貌学术会议的代表考察阳元石、通泰天生桥及混元洞268

后语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