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
  • 陈国新,谢旭辉,杨浩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市: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6451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民族理论体系1

一 创立无产阶级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理论1

二 创立无产阶级关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理论10

第二节 列宁主义关于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理论1

一 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20

二 提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民族纲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4

三 形成系统的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28

四 提出东方国家和民族“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理论31

第三节 毛泽东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38

一 揭示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问题的特殊性38

二 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43

三 制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民族纲领和政策48

第四节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56

一 建国初期邓小平对毛泽东民族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57

二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65

第五节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74

一 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民族理论与政策7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方针9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小康社会推进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创新的指导方针102

第一章 毛泽东揭示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问题115

第一节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15

一 中国是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115

二 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119

三 各族人民彻底解放的道路121

第二节 中国不分民族和部族125

一 关于民族形成与发展规律的论述125

二 新中国的民族识别129

第三节 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133

一 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134

二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其语言文字的自由137

三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40

四 各民族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143

第二章 毛泽东引导少数民族进行社会制度改革147

第一节 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148

一 在民族斗争中,阶级斗争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148

二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154

三 各民族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158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163

一 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特点163

二 帮助少数民族实现彻底解放165

三 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67

第三节 改革过程中的局部叛乱是阶级斗争,不是民族斗争172

一 川、甘、青等地的局部武装叛乱和平叛斗争172

二 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抗拒民主改革,发动全面武装叛乱173

三 西藏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76

第三章 毛泽东对制定党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贡献179

第一节 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179

一 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思想和政策179

二 加强民族团结182

三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185

四 建立和发展民族宗教上层爱国人士的统一战线188

第二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191

一 民族区域自治的提出和形成191

二 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推行193

第三节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96

一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196

二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200

三 民族地区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203

第四节 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205

一 解放前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及其原因205

二 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208

三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211

第四章 邓小平建国初期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214

第一节 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214

一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214

二 重视对民族问题的调查研究219

三 从国防问题的高度重视民族工作222

第二节 提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目标与中心任务225

一 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根源225

二 我国民族工作的目标与中心任务228

三 消除民族隔阂,搞好民族团结231

第三节 兑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34

一 少数民族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当家234

二 制定并实行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具体政策238

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241

第五章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245

第一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族关系246

一 拨乱反正,全面纠正“文革”在民族工作上的错误246

二 我国各民族已结成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250

三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253

第二节 发展是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核心255

一 发展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255

二 改革开放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259

三 提出“两个大局”构想,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264

第三节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267

一 把民族平等和团结作为民族政策的出发点267

二 把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条件272

三 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活动276

第六章 邓小平关于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政策280

第一节 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81

一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中国的情况281

二 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284

三 实施重大政策措施照顾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288

第二节 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291

一 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292

二 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市场经济适应能力295

三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299

第三节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02

一 精神文明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战略地位303

二 提高少数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06

三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09

第七章 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丰富发展313

第一节 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314

一 世纪之交的形势变化突出了民族工作的战略地位314

二 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315

三 明确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任务和要点318

第二节 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321

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321

二 全党要高度重视宗教问题324

三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28

四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335

第三节 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340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政策的教育340

二 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343

三 加强各级党委对民族工作的领导347

第八章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349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了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构想350

一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跨世纪的发展战略350

二 西部大开发是落实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具体行动353

三 西部大开发实施了邓小平“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356

第二节 党和政府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358

一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条件已经具备358

二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优先建设领域363

三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366

第三节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369

一 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摆在西部大开发的突出位置369

二 加快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371

三 抓住机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373

第九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377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378

一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378

二 新的“三步走”战略绘制了新世纪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381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新任务384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387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社会发展目标387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层次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384

第三节 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和现代化397

一 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差距397

二 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399

三 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西部地区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402

主要参考书目410

后记4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