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D.K.林恩等编;易林九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0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符号表1
第一篇集成电路设计基础5
第一章集成电路引论5
1-1展望5
经济性6 可靠性7 性能7
1-2制造过程的定性说明8
单晶单块法8 介质隔离法8 薄膜法9 混合集成电路9
第二章制造的限制和一般设计准则11
2-1单晶单块电路的制造11
光刻和氧化物掩蔽11 扩散12 外延12 金属化13
2-2单晶单块电路的元件13
瞬态性质115功率-延迟时间乘积115
晶体管13 扩散电阻15 电容15
2-3单晶单块电路的制造步骤16
2-4相容薄膜电路20
2-5介质隔离的单块电路21
2-6多片混合电路22
2-7集成电路的寄生效应23
p-n结24 扩散电阻24 金属-氧化物-硅电容24 单块电路晶24
体管24 介质隔离晶体管和混合电路晶体管24 有源寄生(单块24
电路中的寄生晶体管作用)24
2-8一般设计准则25
单晶单块电路25 相容薄膜法26 介质隔离26 混合电路26
小结26
2-9电路设计准则26
单块电路26 混合电路27
2-10图形设计准则27
单块电路27 混合电路27
参考资料28
第三章大信号晶体管模型的概述29
3-1常用的晶体管模型29
3-2数学模型30
基本方程30 p-n结31
3-3均匀基区晶体管33
数学模型33 运用区33 基区的直接解34
3-4埃伯斯-莫尔模型35
有源区35
3-5电荷控制模型37
3-6集总模型39
3-7结电容40
3-8均匀基区晶体管各模型的比较41
3-9非线性模型引言42
参考资料44
4-1引言45
第四章 非线性晶体管模型45
4-2假设和近似46
4-3基区的分析48
连续性方程48 内建电场49 连续性方程的解50 结电流50
4-4集电区的分析52
4-5双结晶体管的完全解52
双结模型的某些性质53 短路电流增益54
4-6晶体管模型频率关系的简化54
极点和零点的分布55 泰勒展开 55 近似模型56 近似式的性57
质57
4-7多结器件58
三结n-p-n-p晶体管58 横向p-n-p晶体管60
4-8晶体管的频率关系61
4-9分段线性模型和小信号模型66
分段线性模型的讨论69
分段线性p-n结的V-I关系66 分段线性模型68 小信号模型69
4-10非线性模型参数的测量72
直流测量72 非线性模型时间常数的测量73
4-11小结78
参考资料78
第五章集成电路的寄生效应79
5-1结电容79
5-2扩散电阻81
扩散电阻的平均电容82扩散电阻的解83扩散电阻的集总近似84
5-3金属-氧化物-硅电容器86
5-4单晶单块集成电路晶体管的无源寄生87
集电极电阻88 衬底电阻92 集电极-衬底电容92 集电极寄95
生的计算实例93 集电极寄生模型的简化95
5-5混合集成电路晶体管和介质隔离集成电路晶体管中的寄生95
5-6有源寄生(寄生晶体管作用)96
5-7小结99
参考资料99
第二篇集成逻辑电路101
第六章逻辑电路的端参数表征101
6-1逻辑功能101
6-2实现逻辑操作的电路102
发射极耦合逻辑(ECL)102直接耦合晶体管逻辑(DCTL)103
二极管-晶体管逻辑(DTL)104 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2L)105
存储电路(触发器)105
6-3逻辑电路的表征106
直流端参数的表征107分析方法110瞬态响应的表征111
6-4性能估计111
工作点111 逻辑摆幅、阈点、单位增益点和过渡宽度112 噪声容115
限、噪声灵敏度和抗扰度113最坏情形特性114 功率损耗115
参考资料116
6-5小结116
第七章发射极耦合逻辑117
7-1发射极耦合逻辑门及其等效电路117
7-2 ECL门的直流特性118
转移特性119 噪声灵敏度、噪声容限和过渡宽度121 最坏情形下126
的转移特性124输入特性126输出特性126
7-3功率损耗127
7-4瞬态分析128
输入电容和基极响应129集电极电容132集电极响应133发射137
极跟随器响应137
7-5设计最佳化138
总开关时间138设计方程139
7-6设计实例140
延迟时间143
近)142 Rc1和Re的寄生电容(第一次逼近)143最终设计143
输入电容(耗尽层分量)141 集电极电容142 功率分配(第一次逼143
7-7 ECL门的变型144
7-8结论146
参考资料147
一般参考资料147
第八章直接耦合晶体管逻辑148
8-1集成DCTL图形设计考虑148
有源寄生149无源寄生149
8-2 DCTL的非线性直流分析153
反相器特性153 DCTL特性155
8-3分段线性分析157
一般程序158 折点158 近似159 折点方程161 分段线性特163
性163
8-4瞬态分析164
接通瞬态166关断瞬态171
8-5集成DCTL设计考虑176
逻辑摆幅和过渡宽度177噪声容限177最坏情形考虑178最大181
扇出179功率-延迟乘积181
8-6小结182
第九章二极管-晶体管逻辑183
9-1集成电路二极管184
多层二极管组态184二极管直流特性184寄生晶体管作用185
正向压降187二极管电容189二极管存储时间190反向击穿电191
压191 DTL二极管的选择191
9-2集成DTL图形设计考虑192
有源寄生193无源寄生194输入二极管簇的制造194输入簇的197
附加寄生196补偿二极管、电阻和晶体管的寄生197
9-3 DTL的非线性直流分析199
9-4分段线性分析202
折点203近似203折点电流和折点电压205
9-5瞬态分析208
接通时间常数208二极管和晶体管近似209接通瞬态209关断211
瞬态211
9-6 DTL设计考虑213
逻辑摆幅和过渡宽度213噪声容限214最坏情形考虑214最大214
扇出214功率-延迟时间乘积214
9-7 DTL门的变型215
9-8小结216
参考资料216
第十章晶体管-晶体管逻辑217
10-1集成T2L的图形设计考虑217
有源寄生218无源寄生219
10-2 T2L的非线性直流分析219
T2L的特性曲线219 T2L的“抢电流”现象220
10-3分段线性分析225
10-4 T2L的瞬态分析228
接通瞬态228关断瞬态231
10-5T2L设计考虑232
10-6 T2L门的变型233
10-7小结234
第十一章集成逻辑电路的比较236
11-1直流端参数特性曲线的比较236
反向转移特性曲线242
11-2单晶单块数字电路的直流转移特性和电源特性242
11-3直流性能表245
11-4集成逻辑门瞬态特性的比较249
11-5延迟时间表253
11-6集成数字系统中的噪声257
串扰——集总参数法258实验结果(集总参数法)260 串扰——分271
布参数分析263 分布情形的实验结果265 电源噪声270外生噪271
声271
11-7数字集成电路的结束语272
超高速范围272 高速范围274 中速范围274 低功率范274
围274
参考资料275
第三篇线性集成电路277
第十二章集成晶体管的小信号特性277
12-1集成晶体管的小信号模型277
常用的小信号模型277交流电流集聚280交流集聚影响性能的条281
件281
12-2二对端增益和稳定度函数282
益285
12-3集成晶体管的增益函数和稳定度函数285
可用功率增益和增益-稳定度乘积284 可用功率增益和转换功率增285
单向功率增益283不变稳定度因子283最高振荡频率283最大285
单向功率增益和最高振荡频率285 稳定度因子288 增益-稳定度291
乘积和最大可用增益291
12-4集成电路晶体管的噪声292
集成晶体管的噪声模型292单级噪声指数294单级噪声指数的比296
较296最佳单级噪声指数296
12-5集成两级级联的噪声性能297
级联噪声指数298最佳级联噪声指数300最佳级联噪声指数的比302
较300变压器耦合302
12-6小结303
参考资料304
第十三章直流和差动放大器305
13-1差动放大器305
13-2集成晶体管对的优点306
13-3差动放大器分析307
分析程序307平衡放大器的分析309推广到不平衡电路309
13-4差动放大器的频率性能311
13-5差动放大器的噪声312
13-6集成与分立差动放大器的比较312
13-基本差动放大器的变型314
13-8图形设计考虑316
13-9小结317
参考资料318
第十四章高频调谐放大器319
14-1宽带放大器的设计319
噪声指数320 增益和稳定度320电路组态的选择320卡斯科级322
的分析321偏置和自动增益控制322
14-2中频放大器的设计323
中频级设计323 中频级的图形设计324检波器和视频放大器325
封装326完整的中频放大器的组装327 中频放大器的性能328
14-3窄带放大器的设计329
设计程序330 图解设计程序332负载导纳337输入导纳338
兰维耳图338
14-4窄带放大器的设计实例340
电路组态340 自动增益控制342小信号性能的计算342 120兆349
周放大器的设计345 带宽347 200兆周放大器的设计实例349
14-5小结350
参考资料351
第十五章不用电感的选频放大器352
15-1有源RC网络352
负导抗转换器352回转器354具有控制源的网络355
15-2利用单位增益控制源的RC有源网络356
15-3数字滤波器359
15-4小结361
参考资料362
第十六章回顾与展望364
16-1提要364
直流与低频放大器364带通放大器364
16-2集成电路对系统封装和设计的影响365
系统封装365系统设计371
16-3集成电路网络理论372
16-4微电路物理尺寸的理论限度372
16-5集成电路与神经元373
参考资料376
附录A埃伯斯-莫尔模型、电荷控制模型和集总模型的推导377
附录B发射极耦合逻辑的共发射极电流和饱和效应390
附录C用于分段线性瞬态分析的单指数近似395
附录D数字集成电路的测量方法402
附录E级联噪声指数的比较409
附录F控制源及非最佳网络412
热门推荐
- 2574703.html
- 3164088.html
- 1528504.html
- 2430413.html
- 2581717.html
- 1635506.html
- 1254514.html
- 2497255.html
- 2800807.html
- 2513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1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26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4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0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6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61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5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7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8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