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
  • 《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2491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084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11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章 燃烧装置的选择和计算1

一、手工加煤层状燃烧室1

绪论1

第一节 有色冶金炉窑分类1

第二节 炉窑热工过程与炉窑热工系统1

第一节 固体燃料的层状燃烧装置1

第四节 有色冶金炉窑数学模型及一般建模步骤2

一、现代有色冶金炉窑数学模型种类2

第三节 炉窑设计研究方法——从经验分析到全息仿真试验2

二、建模步骤3

三、有色冶金炉窑全息仿真数学模型举例4

第五节 炉窑设计多目标整体优化5

二、整体优化三原则5

一、炉窑整体优化的共同性目标5

三、炉窑整体优化技术的主要载体6

一、铝电解槽母线设计优化7

二、铝电解槽内衬结构设计优化7

第六节 有色冶金炉窑设计优化与操作优化的应用实例7

三、镍锍熔炼矿热电炉操作优化8

四、炉渣贫化电炉操作优化9

第一章 燃料及燃烧计算10

一、固体燃料10

第一节 常用燃料的特性10

二、液体燃料13

三、气体燃料18

第二节 燃烧计算22

一、燃料组成的表示方法和换算22

二、燃料发热量计算23

三、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空气量及燃烧产物体积、成分和密度的计算24

四、燃烧温度计算25

六、燃烧计算例题27

五、空气系数(α)的计算27

二、机械加煤燃烧室36

二、粉煤燃烧器的主要设计参数37

一、常用粉煤燃烧器的种类37

第二节 粉煤燃烧装置37

一、燃油烧嘴类型及常用烧嘴一般技术性能39

第三节 燃油烧嘴39

三、煤粉机39

二、常用的低压油烧嘴40

三、常用的高压油烧嘴54

四、离心式机械油烧嘴62

五、ZBF型转杯式油烧嘴66

六、YS5机电一体燃烧器67

第四节 有焰煤气烧嘴68

第五节 有焰天然气烧嘴81

第六节 无焰烧嘴89

第七节 其它烧嘴92

二、圆筒壁导热96

一、平壁导热96

第三章 传热与热平衡计算96

第一节 稳定态传导传热96

三、球壁导热97

二、在无限空间中的自然对流给热98

一、对流给热量的一般计算式98

第二节 对流给热98

四、在管道中强制紊流时的给热99

三、在有限空间中的自然对流给热99

五、流体在管道中层流流动及过渡状态时的给热106

七、流体横向流过单管及管群时的给热108

六、金属融体的给热108

九、散料层的对流给热112

八、流体沿平板流动时的对流给热112

十、流态化层的对流给热114

一、物体的热辐射115

第三节 辐射传热115

十一、水蒸气冷凝及水沸腾时的给热115

二、封闭体系内固体表面间的辐射热交换124

三、气体或火焰对固体表面的辐射热交换125

四、平均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差126

五、辐射给热系数134

一、气体通过器壁向另一气体的传热136

第四节 稳定态综合传热136

二、火焰炉炉内综合传热138

三、竖炉热交换139

二、热收入计算140

一、热平衡方程140

第五节 炉子热平衡计算140

三、热支出计算141

一、分类153

第一节 换热器分类及选型153

第四章 换热器153

一、流道安排及流动方式154

第二节 换热器的结构设计154

二、换热器选型154

二、换热器材质选择155

三、热膨胀设计156

二、总传热系数K161

一、基本计算公式161

第三节 表面式换热器的热计算161

三、对数平均温度差△tLM163

四、计算方法和步骤165

五、壁温计算168

一、管道(通道)内流体压降169

第四节 流体压降计算169

六、流体出口温度验算169

二、流体外掠管群的压降170

一、构造171

第五节 列管式换热器171

三、计算例题175

二、计算特点175

一、构造180

第六节 辐射换热器180

二、计算特点183

三、环缝式辐射换热器计算例题186

四、管组式辐射换热器计算例题190

一、构造简述194

第七节 辐射-对流换热器194

一、换热器强化195

第八节 换热器强化及新型换热器195

二、计算特点195

二、喷流换热器198

一、汽化冷却的热力计算201

第一节 汽化冷却201

第五章 汽化冷却与余热锅炉201

二、汽化冷却循环方式与循环系统的确定202

三、汽化冷却装置的选择与布置204

五、自然水循环计算207

四、供水和炉水的水质要求207

六、强度计算215

八、国内部分有色冶金炉汽化冷却主要技术数据219

七、水压试验219

一、余热锅炉的特点220

第二节 余热锅炉220

二、余热锅炉的热力计算223

三、余热锅炉的水循环242

四、余热锅炉的结构设计243

六、余热锅炉的主要附件及仪表245

五、余热锅炉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245

七、余热锅炉的辅助设备与配置246

八、国内部分有色冶金炉余热锅炉实例247

一、耐火材料分类250

第一节 耐火材料的分类、组成及性质250

第六章 筑炉材料及砖砌体设计250

二、耐火材料的宏观组织结构251

三、耐火材料的主要性质252

第二节 有色冶金炉常用耐火砖主要性能指标258

一、常用耐火制品性能指标258

二、有色冶金炉用高级镁铬砖260

一、隔热砖264

第三节 有色冶金炉常用隔热砖及隔热材料264

二、其它隔热材料265

第四节 通用耐火砖形状尺寸268

三、捣打料272

二、可塑料272

第五节 不定形耐火材料272

一、耐火浇注料272

第六节 砌体设计的基本规定276

一、砌体尺寸280

第七节 砌体尺寸的设计280

二、拱形砌砖尺寸的确定282

一、耐火可塑料衬体设计286

第八节 不定形耐火材料结构设计286

二、耐火浇注料衬体设计288

三、耐火喷涂料衬体设计289

四、烘炉及其要求290

二、钢材的许用应力[σ]292

一、材料的选用292

第七章 金属材料与钢结构292

第一节 材料及其特性292

三、常用钢材特性表295

四、型钢弯曲半径及钻孔尺寸328

二、球形拱顶水平推力331

一、荷载分类331

第二节 荷载及其分析331

四、圆柱形拱顶水平推力332

三、锥形拱顶水平推力332

六、圆柱形拱顶炉子立柱受力分析333

五、炉料侧压力333

二、平板弯矩及挠度计算334

一、截面验算334

第三节 板334

四、计算例题338

三、查表确定平板厚度338

一、梁的截面计算340

第四节 梁340

三、计算附表341

二、查表选用简支梁截面341

一、柱的分类和长细比351

第五节 柱351

四、计算例题351

二、中心受压柱计算352

三、查表选用柱的截面358

一、底板平面尺寸359

第六节 柱脚359

二、底板厚度360

三、靴梁的构造尺寸361

一、拉杆计算362

第七节 几种常用构件的计算362

四、基础螺栓362

四、支承托圈计算363

三、连续水平圆弧梁计算363

二、圆环计算(环形箍)363

五、支架计算365

一、焊接计算369

第八节 连接计算369

一、流态化焙烧炉钢结构计算371

第九节 炉子钢结构设计例题371

二、螺栓连接371

二、反射炉钢结构计算375

一、国内某些流态化焙烧炉钢结构主要尺寸379

第十节 国内某些流态化焙烧炉、反射炉钢结构主要尺寸379

二、国内某些反射炉钢结构主要尺寸381

二、干燥筒的结构特征384

一、分类384

第八章 回转干燥筒384

第一节 回转干燥筒的分类及结构特征384

三、干燥过程的附加热消耗385

二、干燥过程中气体(干燥介质)的消耗量385

第二节 干燥过程基本计算385

一、干燥过程中被脱除的水量385

四、在I-d图上确定理论干燥过程各参数386

一、干燥筒工作容积387

第三节 干燥筒主要尺寸的确定387

五、在I-d图上求解实际干燥过程387

六、I-d图387

二、干燥筒内径388

一、干燥筒转速和倾斜度的确定389

第四节 干燥筒运转参数389

三、干燥筒长度389

四、干燥筒长径比389

二、燃烧室主要尺寸的确定390

一、燃烧室的容积390

二、物料在干燥筒内的停留时间390

三、干燥筒的功率390

第五节、燃烧室的计算390

二、燃料燃烧计算391

一、已知条件391

第六节 计算例题391

五、热平衡393

四、燃烧装置393

三、干燥过程基本计算393

七、干燥筒的运转参数394

六、干燥筒主要尺寸394

八、φ1.52m×12m锌精矿回转干燥筒主要结构参数、技术性能及总图395

一、国内外回转干燥筒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性能397

第七节 国内外回转干燥筒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性能397

三、回转干燥筒部分标准产品外形尺寸399

二、回转干燥筒部分标准产品结构参数及性能399

三、按传热能力计算401

二、按正常排烟能力计算401

第九章 回转窑401

第一节 生产能力的计算401

一、按窑内炉料流通能力计算401

二、转速402

一、斜度(或倾斜角)402

四、按硫化物氧化速度计算焙烧窑的单位生产率(脱硫能力)402

第二节 运转参数的确定402

一、窑有效容积(V窑)或工作表面(F窑)403

第三节 筒体主要尺寸的计算403

三、炉料在窑内的停留时间403

四、炉料在窑内的填充系数403

一、支座数的确定404

第四节 回转窑支承装置及回转体的设计与计算404

二、筒体直径的计算404

三、筒体长度的计算404

四、有效长径比404

二、筒体405

三、窑内热交换器407

四、滚圈408

五、托轮411

六、挡轮414

一、窑头及燃烧装置415

第五节 回转窑窑头、窑尾及密封装置的选择415

三、密封装置416

二、窑尾沉降室416

一、传动装置选择417

第六节 回转窑的传动装置及功率计算417

二、主传动功率418

二、耐火材料的选择419

一、回转窑的砌筑419

三、辅助传动功率419

第七节 窑衬419

第八节 计算例题420

四、烘窑升温注意事项420

三、砖型选择420

第九节 有色冶金用回转窑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性能431

一、操作气流速度(ω操作)434

第一节 流态化床的操作气流速度与单位生产率(床能率)434

第十章 流态化焙烧炉434

二、单位生产率(床能率)436

二、流化层高度(H层)437

一、床面积(F床)437

第二节 炉子主要尺寸的确定437

四、炉膛有效高度(H膛)439

三、炉膛面积(F膛)439

一、气体分布板孔眼率(b孔)440

第三节 气体分布板440

五、炉腹角(θ)440

二、风帽441

三、花板及耐火衬垫443

二、排热装置444

一、风箱及预分布器444

第四节 其它部件444

三、加料方式及装置446

五、排烟口449

四、排料口449

一、球形拱顶的计算451

第五节 砖体451

六、开炉煤气(或重油)烧嘴451

二、锥形拱顶452

一、保温材料的条件453

第六节 流态化焙烧炉外保温453

一、已知条件454

第七节 计算例题454

二、常用绝热材料性能454

三、保温层厚度计算454

二、冶金计算结果455

四、炉子主要尺寸的确定457

三、操作气流速度与床能率457

五、气体分布板458

六、其它部件459

七、砖体460

八、炉子热平衡462

九、炉子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性能表与炉体总图464

一、国内流态化焙烧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465

第八节 国内外流态化焙烧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465

二、国外流态化焙烧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性能471

二、炉型475

一、概述475

第十一章 稀相流态化焙烧炉475

第一节 氢氧化铝流态化焙烧的炉型475

一、主反应炉478

第二节 主要设备尺寸确定478

二、文丘里干燥器481

三、旋风分离器482

一、螺旋给料机483

第三节 主要部件483

二、鲁奇型两段流态化冷却器484

三、旋风筒的排料阀485

一、概况486

第四节 耐火材料486

二、炉衬用耐火材料和锚固件487

三、砌体489

第五节 计算例题491

四、烘炉曲线491

一、物料平衡计算492

二、热平衡计算493

第六节 焙烧炉的检测与控制495

第七节 国内氢氧化铝流态化焙烧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497

一、极限鼓风强度(K)500

第一节 鼓风强度计算500

第十二章 鼓风炉500

二、最佳鼓风强度(K0)501

二、铅锌密闭鼓风炉的生产率502

一、按最佳鼓风强度计算单位生产率(α)502

第二节 单位生产率(床能率)的计算502

二、炉子宽度503

一、风口区横截面积(F床)503

第三节 主要尺寸的确定503

四、炉子总高度(H总)505

三、炉子长度(L床)505

一、风口装置508

第四节 主要部件结构的设计与计算508

二、本床与炉缸510

三、咽喉口及咽喉溜槽511

四、水套512

五、炉顶515

一、料层阻力(h料层)517

第五节 风口前鼓风压力计算517

六、铜精矿密闭鼓风炉的加料斗517

二、主要尺寸的确定518

一、容积的确定518

二、风口前鼓风压力518

第六节 前床设计518

第七节 铅鼓风炉设计计算例题519

四、前床放出口519

三、结构与砌体519

第八节 铜精矿密闭鼓风炉设计计算例题526

五、铅锌密闭鼓风炉技术数据及总图532

四、国外氧化镍矿还原造锍熔炼鼓风炉技术数据532

第九节 国内外鼓风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532

一、国内工厂鼓风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532

二、国外铅鼓风炉结构参数及技术指标532

三、国外铅鼓风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32

二、炉子长度与宽度548

一、炉床面积548

第十三章 反射炉548

第一节 反射炉炉体主要尺寸计算548

三、炉膛高度549

四、烟气出口及烟道断面551

一、炉底552

第二节 反射炉炉体结构设计552

五、火室(燃烧室)面积552

二、炉墙554

三、炉顶556

四、加料口及转炉渣注入口559

五、放出口562

八、火桥(挡火墙)566

七、烟道566

六、工作门566

一、砌筑要求567

第三节 反射炉砌筑与烘烤567

二、烘烤制度568

三、燃料燃烧计算结果570

二、炉子日处理量570

第四节 锡反射炉熔炼计算例题570

一、已知条件570

四、炉料熔化热及燃料消耗量初步计算571

六、炉子最终热平衡572

五、炉膛主要尺寸计算572

九、炉子主要技术性能573

八、粉煤燃烧器选择573

七、炉子主要热工指标核算573

三、燃料燃烧计算575

二、炉子装料量的计算575

第五节 铜精炼反射炉计算例题575

一、已知条件575

五、炉子主要尺寸576

四、炉子初步热平衡计算及燃料消耗量576

七、最终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核算577

六、炉子砌体和工作门孔577

八、主要结构参数及工作指标的验算578

九、炉子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性能表579

一、国内熔炼反射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581

第六节 反射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581

二、国内精炼反射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587

三、国外铜熔炼反射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590

三、技术参数的确定593

二、结构593

第十四章 诺兰达炉593

第一节 诺兰达炉炉型和结构593

一、炉型593

一、炉壳595

第二节 主要部件的结构与设计595

三、辊圈与托轮支座596

二、端盖596

六、风口装置及风口温度598

五、炉口(烟气出口)598

四、产品放出口598

八、传动装置599

七、供风装置599

二、炉衬砌筑施工600

一、炉衬寿命及耐火材料选择600

第三节 炉衬设计600

三、升温曲线602

第四节 诺兰达炉烟罩603

第五节 φ4.7m×18m诺兰达炉设计及生产技术参数604

二、生产率(aF或aV)607

一、结构607

第十五章 闪速炉607

第一节 反应塔607

三、主要尺寸的计算608

一、结构610

第二节 沉淀池610

二、放出口及工作口的设置611

三、主要尺寸的计算612

一、断面积计算614

第三节 上升烟道614

二、冷凝器容积615

第三节 冷凝器615

二、高度的确定615

第四节 精矿喷嘴615

一、喷嘴的类型615

一、冷凝器结构类型615

二、喷嘴的结构616

三、主要尺寸的确定618

一、已知条件619

第五节 计算例题619

二、冶金计算结果620

四、沉淀池主要尺寸的计算622

三、单位生产率及反应塔主要尺寸计算622

五、上升烟道主要尺寸的计算623

七、精矿喷嘴的选择及主要尺寸的计算623

六、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的核算623

八、φ4m×7.9m闪速炉总图624

一、供水排水系统625

第六节 炉体冷却系统625

二、冷却元件626

三、炉体热损失628

第七节 闪速炉主要结构参数629

第一节 转炉的主要结构635

一、炉体635

第十六章 转炉635

二、万向接头639

三、传动装置639

四、支承装置及开式齿轮640

第二节 转炉主要参数的确定641

一、筒体641

五、润滑系统641

二、炉口642

三、风眼直径及位置的确定642

四、端盖弹簧力的确定643

第三节 砌体644

一、材质选择644

五、电动机容量的选择计算644

二、筒体砌砖646

四、风口砌砖647

三、炉口砌砖647

五、端墙砌砖648

第五节 国内外转炉实践数据649

一、炼铜转炉热平衡实例649

二、国内部分炼铜转炉主要结构参数649

三、国外部分炼铜转炉实践数据649

第四节 国内外转炉的发展趋势649

第十七章 连续吹炼炉656

第二节 炉型及结构特点656

一、炉型656

二、结构656

第一节 概述656

第三节 空气量、烟气量及烟气成分的简化计算657

二、烟气量657

一、空气量657

三、烟气成分658

第四节 单位生产率(床能率)658

第五节 主要尺寸的确定659

二、宽度与长度659

三、熔池深度659

四、炉膛空间高度659

一、炉床面积659

第六节 风口设计660

二、风口直径及个数660

三、风口布置及角度660

一、风口面积660

第七节 其它部位的结构及尺寸661

二、熔剂加入口(石英孔)661

三、出渣口661

四、粗铜放出口661

五、安全放出口661

六、上升烟道661

第八节 计算例题661

一、已知条件661

二、空气量计算661

三、烟气量及烟气成分计算661

一、铜锍加入口661

四、物料平衡表662

五、风口尺寸及结构662

六、床能力计算663

七、炉子尺寸的确定663

八、热平衡计算664

十、炉子临界处理量665

十一、冷却水量的计算665

九、最大处理量665

第九节 连续吹炼炉主要结构尺寸及技术经济指标667

第一节 主要结构671

一、炉体671

第十八章 回转式精炼炉671

二、燃烧装置673

三、筒体及支承装置673

四、传动装置676

五、排烟装置676

第二节 主要设计计算677

一、炉膛尺寸确定677

二、筒体及支承装置的设计计算678

三、电动机容量的选择计算(Ⅰ)678

四、电动机容量的选择计算(Ⅱ)679

一、材料选择680

二、砖型及筑炉680

第三节 砌体设计680

第十九章 烟化炉682

第一节 单位生产率(床能力)的确定682

第二节 炉子主要尺寸的确定684

二、风口区宽度(B床)684

一、风口区炉床横断面积(F床)684

三、风口区长度(L床)685

第三节 风口装置设计685

一、风嘴结构685

四、炉子高度(H)685

二、风口总面积(F风口)686

三、风口个数及直径的确定686

第四节 水套设计687

二、风口水套687

一、炉底水套687

三、熔渣注入口水套689

五、放渣口水套689

四、冷料加入口水套689

第五节 炉子支撑结构及水套烟道691

一、炉子支撑结构691

二、水套烟道692

一、鼓风量(V鼓)693

二、一、二次风量与一、二次风压693

第六节 鼓风量及鼓风压力的确定693

三、空气消耗系数(α)694

一、已知条件694

二、粉煤燃烧计算结果694

三、热平衡计算(确定燃料率)694

第七节 计算例题694

四、床能率计算695

五、主要尺寸确定695

第八节 国内外烟化炉主要结构尺寸及技术经济指标697

第一节 炉型及组合704

一、炉型704

二、换热室配置704

三、炉座排列形式704

第廿章 竖罐炼锌蒸馏炉704

第二节 罐体设计706

一、生产能力(炉日产锌量)计算706

二、罐体主要尺寸的确定708

四、罐基709

三、罐头结构709

五、下延部710

六、上延部712

三、转子直径与转速716

四、冷凝器内部尺寸717

六、倾斜部及冷凝器出口718

五、锌液冷却槽(或出锌槽)718

二、燃烧室宽度(B燃)719

一、燃料选择719

第四节 燃烧室719

三、煤气、空气及烟气道尺寸721

二、耐火砖换热室主要技术参数722

一、结构型式722

四、罐壁顶贴砖722

五、燃烧室墙壁上的测温孔和热喷补工作门722

第五节 换热室722

二、砌筑蒸馏炉泥浆726

一、各部位使用的材料及尺寸726

第六节 筑炉材料的选择及施工要求726

三、施工顺序及要求728

四、烘炉升温729

第七节 计算例题730

五、热补炉泥料730

第八节 竖罐蒸馏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741

三、组合型式实例746

二、炉座数的初步确定746

第廿一章 塔式锌精馏炉746

第一节 炉型及炉座组合型式746

一、炉型746

二、塔体受热面积及塔盘尺寸748

一、单位面积生产率或称单位生产率(α)748

第二节 塔体设计748

三、塔体高度(H)749

四、塔盘型号750

五、塔盘组立755

六、大型塔设计759

三、冷凝室内腔尺寸762

二、冷凝器容积(V冷)762

第三节 冷凝器762

一、冷凝面积(F冷)762

二、熔析炉764

一、下延部764

第四节 下延部、熔析炉及精锌贮槽764

三、精锌贮槽765

一、熔化炉尺寸766

第五节 熔化炉及加料装置766

二、锌液流量控制装置767

一、燃烧室768

二、换热室768

三、加料器和加料管768

第六节 供热系统768

三、施工注意事项771

二、砌筑塔盘的灰浆和涂料771

第七节 耐火材料选择及施工、烘炉要点771

一、精馏炉各部位使用耐火材料771

四、烘炉升温773

第八节 计算例题775

一、国内塔式精馏炉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788

第九节 塔式精馏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788

二、铅、镉塔某些部位的温度指标789

三、精馏炉组配用烟囱实例790

二、电热元件表面负荷791

一、电热元件材料及选择791

第廿二章 电阻炉791

第一节 功率计算791

一、按热负荷计算791

二、根据炉膛容积估算791

第二节 电热元件选择计算791

三、电热元件尺寸的确定799

一、电热元件的安装原则805

第三节 电热元件的安装805

三、金属电热元件的焊接806

二、电热元件的安装形式806

第四节 砌体选择810

二、炉温控制812

一、供电812

第五节 供电及炉温控制812

一、设计浇铸始极片的电铅熔化炉的电热系统814

第六节 计算例题814

二、设计粉末冶金烧结炉的电热系统818

第七节 金属电热元件及电阻炉设计参考数据820

二、熔池容积(V池)的计算826

一、炉膛内型选择826

第廿三章 工频铁芯感应电炉及工频无芯感应电炉826

第一节 铁芯感应熔炼炉炉膛设计826

二、相数选择827

一、有效功率(P效)的计算827

三、炉膛容积(V膛)的确定827

第二节 铁芯感应炉有效功率、相数、额定电压及供电系统827

四、供电变压器的选择828

三、额定电压的选择828

二、熔沟功率、体积、截面尺寸确定829

一、熔沟布置形式及几何形状的选择829

五、电控系统829

第三节 铁芯感应炉熔沟设计829

二、感应器各功率分量计算832

一、感应器安匝数(Iw计算)832

第四节 感应器设计计算832

五、导磁体设计计算835

四、感应线圈设计835

三、功率总和835

六、功率因数(cosψ1)计算及其补偿837

一、电炉热效率验算838

第五节 电炉热效率及熔池深度验算838

七、感应器电效率(η电)计算838

二、感应器强迫风冷却计算839

一、冷却方法839

二、熔池金属液面最小深度(h液)验算839

第六节 感应器冷却计算839

第八节 工频铁芯感应熔炼炉计算例题840

二、补偿电容器台数(η容)的计算840

三、感应器混合冷却计算840

第七节 补偿电容器的计算840

一、补偿电容器无功容量(Q容)的计算840

第九节 工频铁芯感应电炉主要结构参数及实践数据845

二、坩埚(炉衬)材质853

一、组成及类型853

第十节 工频无芯感应炉的结构特点853

一、坩埚容量与尺寸854

第十一节 耐火材料坩埚无芯炉的设计计算854

三、感应器(感应线圈)854

四、磁轭(磁导)854

三、感应器-炉料系统电参数计算855

二、感应器几何尺寸855

四、磁轭计算858

二、设计计算方法的特点860

一、结构特点与主要尺寸860

第十二节 导电材料坩埚无芯感应炉的设计计算860

三、铁坩埚无芯感应熔炼炉计算实例861

二、国内部分无芯工频感应炉实践参数863

一、国内部分铁坩埚无芯工频感应炉有关实践数据863

第十三节 国内部分无芯工频感应熔炼炉实践数据863

一、真空电阻炉炉型分类、特点与用途867

第二节 真空电阻炉867

第廿四章 真空电炉867

第一节 真空电炉的用途、分类与特性867

一、真空电炉在有色金属冶金中的应用867

二、真空电炉基本类型与主要特性867

二、真空电阻加热器868

三、真空电阻炉炉型示例869

二、真空感应电炉炉型结构示例870

一、真空感应电炉用途、特点与分类870

第三节 真空感应电炉870

三、真空感应电炉型号与技术数据871

一、自耗电极真空电弧炉炉型结构872

第四节 真空电弧炉872

三、自耗电极真空电弧炉型号与参数873

二、自耗电极真空电弧炉主要电参数计算873

第五节 等离子炉874

第六节 等电子束炉875

第七节 部分真空电炉的技术数据878

二、炉体结构882

一、炉型882

第廿五章 矿热电炉882

第一节 矿热电炉的炉型和炉体结构882

一、石墨电极886

第二节 电极886

三、石墨电极把持器及升降机构887

二、自焙电极887

四、自焙电极的机械装置889

五、各主要导电部分实际允许面积电流901

六、电极孔密封装置902

一、炉用变压器903

第三节 电炉主要电气参数和设备的选择903

二、二次侧电压(工作电压)的确定904

三、供电906

三、炉膛宽度和炉膛内径908

二、电极中心距908

第四节 电炉主要尺寸的确定908

一、电极直径的确定908

第五节 开炉及烘炉909

五、炉膛长度909

四、炉膛全高(H)909

第六节 计算例题910

第七节 矿热电炉主要结构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914

第一节 铝电解槽921

第廿六章 熔盐电解槽921

一、设计工艺参数的选择922

二、铝电解槽各物理场的设计928

三、铝电解槽各部电压降设计933

四、铝电解槽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设计934

五、铝电解槽的主要金属结构部件制造安装设计公差939

六、铝电解槽筑炉的设计要求943

七、铝电解槽的技术经济指标945

一、国内外各种槽型的技术经济指标949

第二节 镁电解槽949

二、镁电解槽的结构952

三、镁电解槽主要参数的选择和结构计算955

四、镁电解槽各部电压降的计算956

五、镁电解车间母线的设计960

六、镁电解槽的主要部件制造安装设计公差961

七、电解过程及熔渣电解质混合物处理技术经济指标963

八、原料、材料和电能消耗定额964

一、白银炼铜炉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尺寸的确定965

第一节 白银炼铜炉965

第廿七章 其它新型炉窑965

三、白银炼铜炉的工艺与热工制度968

二、白银炼铜炉的供风与燃烧装置968

四、白银炼铜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70

第二节 瓦纽科夫炉972

一、瓦纽科夫炉的结构973

第三节 艾萨炉975

三、瓦纽科夫炼铜法的工艺指标975

二、瓦纽科夫炉的特点975

一、艾萨炉工艺过程976

二、炉体结构977

四、炼铅艾萨炉978

三、奥斯炉吹炼粗铜978

六、艾萨炉与其它顶吹炉比较979

五、炼锡奥斯炉979

七、有关实践数据980

一、炉体983

第四节 卡尔多转炉983

二、炉体旋转机构984

四、托圈985

三、炉体倾动机构985

六、活动烟罩986

五、耳轴及其轴承986

七、氧喷枪和油喷枪988

八、加料装置989

一、炉型与工艺990

第五节 氧气底吹炼铅转炉990

三、反应器主要部件结构的设计993

二、反应器主要尺寸的确定993

四、反应器内衬的设计995

一、单位生产率的确定997

第六节 基夫赛特炉997

二、炉子结构和主要尺寸确定998

三、基夫赛特炉主要结构尺寸实例1001

二、设计特点1002

一、结构简述1002

第七节 倾动式精炼炉1002

三、应用1006

附表1-1 原公制单位制与国际单位制对照1007

附录一 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1007

附录1007

附表1-4 面积单位换算表1008

附表1-3 长度单位换算表1008

附表1-2 词头字首对照表1008

附表1-6 质量单位换算表1009

附表1-5 体积单位换算表1009

附表1-9 压力或压强单位换算表1010

附表1-8 比容换算表1010

附表1-7 单位体积、容积的质量换算表1010

附表1-11 功率单位换算表1011

附表1-10 1bf/in2与kPa对照表1011

附表1-14 速度单位换算表1012

附表1-13 热及能量单位换算表1012

附表1-12 功单位换算表1012

附表1-16 流量单位换算表1013

附表1-15 温度换算表1013

附表1-19 运动粘度单位换算表1014

附表1-18 传热及给热系数换算表1014

附表1-17 体积热容、热导率换算表1014

附表1-22 浓度公式换算表1015

附表1-21 粘滞系数(内摩擦系数)换算表1015

附表1-20 动力粘度单位换算表1015

附表1-23 密度、波美度和API度对照1016

附表1-24 电磁量的SI单位1017

附表1-26 角度和弧度换算表1018

附表1-25 斜度和角度换算表1018

附表2-1 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重心1019

附录二 面积、体积和重心的计算公式1019

附表2-2 多面体的体积、表面积和重心1022

附表2-3 弓形各几何尺寸关系1026

附录三 某些气体的物理参数1028

附表3-1 气体的容积、密度、温度和压力的关系1028

附表3-2 气体的物理化学常数(标态)1028

附表3-3 气体的苏德兰常数(C)[μ=μ0?]1029

附表3-4 干空气组成1029

附表3-5 气体的常用物理参数(标态)1029

附表3-6 氯气、硫化氢、氯化氢的部分物理参数1035

附表3-7 干空气的物理参数(1工程大气压,0.981×105Pa)1036

附表3-8 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平均比热容1036

附表3-9 气体在各种温度下的平均体积热容(0.1MPa)1037

附表3-10 烟气的主要物理参数(0.1MPa)1038

附表3-11 混合气体物理参数的计算公式1038

附表4-1 水的主要理化常数1040

附表4-2 水的硬度单位换算1040

附表4-3 1L水中硬度为1德国度的化合物含量(mg/L)1040

附录四 水及水蒸气的物理参数1040

附表4-4 根据水中游离碳酸含量和加热温度计算出来的允许碳酸盐硬度(Ca mmol/L)1041

附表4-5 饱和线上水的物理参数1041

附表4-6 饱和线上水蒸气的物理参数1042

附表4-7 水和过热蒸气的动力粘度、热导率、普朗特数1044

附表4-8 饱和状态下空气的含水量(1.01×105Pa,标态)1046

附录五 某些冶金原材料及冶金产品、中间产品等的物理参数1048

附表5-1 某些冶金原材料的堆密度和安息角1048

附表5-2 常用材料的热导率和比热容1049

附表5-5 液态铜锍的密度(1250℃)1050

附表5-4 有色金属冶炼中硫化物的密度1050

附表5-6 固态铜锍的密度1050

附表5-3 某些氧化物的密度1050

附表5-7 非金属固体的热参数1051

附表5-8 铜冶炼主要中间产物的物理性质1051

附表5-10 组成炉渣的各种氧化物的平均比热容1052

附表5-11 某些硫化物及氧化物在高温下的平均比热容1052

附表5-9 反射炉炉渣的密度(1250℃)1052

附表5-12 炉渣中各组分的热含量1053

附表5-13 炉渣的热含量1053

附表5-15 某些炉渣与铜锍的热导率1054

附表5-16 几种常用有色金属的热物理性质1054

附表5-14 铜锍的热含量1054

附表5-19 各类钢铁材料线胀系数的概略数值(20~100℃)1060

附表5-18 碳素钢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1060

附表5-20 铝电解槽有关阴极组合材料的热物性1060

附表5-17 不同温度下铬镍奥氏体钢的热导率1060

附表5-21 工业铅炉渣的组成及该温度下的粘度1061

附录六 气体流动阻力系数及经验流速1065

附表6-1 摩擦阻力系数1066

附表6-2 空气、煤气、烟气的经验流速1066

附表6-3 管内经济流速设计值1067

附表6-4 压缩空气流出量估算值(m3/h)1067

附表6-5 蒸气流出量估算值(kg/h)1068

附表6-6 局部阻力系数1068

附录七 国内主要地区的气象资料1079

主要参考文献10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