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鉴定学专论 中医药研究生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药鉴定学专论 中医药研究生 第2版
  • 康廷国,王峥涛主编;马逾英,闫永红,刘训红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4083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中药鉴定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鉴定学专论 中医药研究生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内涵与外延1

一、中药鉴定学的内涵1

二、中药鉴定学的外延2

三、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第二节 中药品质理论与鉴定方法3

一、中药品质理论3

二、中药品质鉴定方法5

第三节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7

一、中药鉴定学与中医药创新发展7

二、中药鉴定学发展的特点9

三、中药鉴定研究的思路11

第二章 中药来源(基原)鉴定研究14

第一节 中药材基原的含义和鉴定意义14

一、中药材基原的含义14

二、中药材基原鉴定的意义14

第二节 中药材基原鉴定的思路与方法15

一、中药材基原鉴定的依据15

二、中药材基原鉴定的指导思想17

三、中药材基原的现状分析17

四、中药材基原鉴定的方法与对策30

第三节 中药材基原鉴定与本草考证33

一、本草考证的意义33

二、思路与方法33

第三章 中药性状鉴定研究37

第一节 中药性状鉴定的现实意义37

一、中药性状鉴定知识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37

二、中药性状鉴定是法定的质量标准38

三、中药性状鉴定是划分中药商品规格等级的重要依据39

四、中药性状鉴定方法的特点与延展39

第二节 中药性状特征与其影响因素40

一、中药性状特征与基原40

二、中药性状特征与生境41

三、中药性状特征与生长期限、采收加工42

四、中药性状特征与显微结构43

第三节 中药性状特征与质量的相关性45

一、道地性状特征与中药质量45

二、中药形状与中药质量46

三、中药色泽与中药质量46

四、中药气味与中药质量48

五、中药纯净度与中药质量52

第四节 性状特征是古代中药质量标准54

一、古代中药的质量标准54

二、古代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56

第五节 中药性状品质评价理论与新技术57

一、“辨状论质”理论57

二、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性状气味的模拟表达58

三、中药半显微性状鉴定法59

四、中药性状特征与中药品质的相关性研究60

第四章 中药显微鉴定研究63

第一节 中药组织形态学规律63

一、根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63

二、根茎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66

三、茎木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69

四、皮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71

五、叶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71

六、果实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72

七、常见种子类中药的分布及其组织构造特征74

第二节 中药粉末形态学规律75

一、草酸钙结晶的分布规律75

二、石细胞的分布规律79

三、动物药残留毛的形态规律81

第三节 中药显微特征常数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85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86

二、应用示例87

第四节 中药显微鉴定技术88

一、显微定量技术88

二、显微化学技术92

三、孢粉技术93

四、超微结构鉴定技术95

五、数码显微成像技术97

第五章 中药理化鉴定研究102

第一节 中药色谱鉴定102

一、薄层色谱鉴定102

二、高效液相色谱鉴定104

三、气相色谱鉴定108

四、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鉴定110

五、色谱-质谱联用鉴定112

第二节 中药光谱鉴定114

一、紫外-可见光谱鉴定115

二、红外光谱鉴定116

三、荧光光谱鉴定117

四、原子吸收光谱鉴定118

五、质谱鉴定119

六、核磁共振光谱鉴定120

七、光谱鉴定新进展121

第三节 中药电化学分析鉴定130

一、电化学分析常用的鉴定技术131

二、电化学分析鉴定的应用示例132

第四节 中药热分析鉴定134

一、热分析常用的鉴定技术134

二、热分析鉴定的应用示例136

第六章 中药生物鉴定研究142

第一节 中药分子生物学鉴定142

一、DNA分子标记鉴定142

二、DNA分子条形码鉴定147

三、mRNA差异显示鉴定153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示例155

第二节 中药生物芯片鉴定160

一、生物芯片鉴定程序161

二、生物芯片在中药鉴定学中的应用162

三、生物芯片应用示例163

第三节 其他生物学鉴定164

一、中药细胞生物学鉴定164

二、中药免疫学鉴定166

三、中药生物效应鉴定171

四、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鉴定173

第四节 中药生物鉴定研究展望175

第七章 中药指纹图谱鉴定研究181

第一节 中药指纹图谱的概述181

一、中药指纹图谱的起源与发展181

二、中药指纹图谱的定义与基本属性182

三、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184

四、中药指纹图谱构建的基本要求185

五、中药指纹图谱的主要应用186

第二节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186

一、中药色谱指纹图谱186

二、中药光谱指纹图谱188

三、中药色谱-光谱联用指纹图谱190

第三节 中药生物指纹图谱190

一、中药材分子标记鉴定指纹图谱190

二、中药生物效应指纹图谱192

第四节 中药指纹图谱的信息处理194

一、信息获取与处理194

二、数据挖掘195

第五节 中药指纹图谱的展望196

第八章 中药安全性评价199

第一节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物质分类199

一、内源性具有毒副作用的物质199

二、外源性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201

第二节 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203

一、农药残留量的检查方法及限量指标204

二、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查方法及限量指标205

三、黄曲霉毒素的检查方法及限量指标207

四、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查方法及限量指标208

第三节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09

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209

二、未来发展趋势209

第九章 中药质量标准及中药标准物质研究211

第一节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概况211

一、中药质量标准的定义211

二、中药质量标准的属性211

三、中药质量标准的分类212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现状分析214

一、现行中药质量标准取得的成果214

二、现行中药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19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发展趋势224

一、增加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中药数量225

二、推进中药一物一名和一名一物工作进程226

三、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227

四、加强中药标准物质研究227

五、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与检测228

六、提升中药质量标准的先进性与实用性228

七、进行中药质量评价系统模式和中药质量标准模式的研究229

八、中药国际化标准的研究与建立已成大势所趋230

第四节 中药标准物质研究231

一、标准物质及药品标准物质的含义与特性231

二、中药标准物质的发展概况232

三、标准物质的分类及医药用标准物质的分级和定级条件233

四、药品标准物质的制备、标定与管理234

五、化学对照物质的建立235

六、中药对照物质的标定技术及质量要求236

第十章 中药采收、贮藏时间节律与中药质量243

第一节 中药采收的时间节律243

一、年节律244

二、月节律245

三、日节律247

四、时节律249

第二节 中药贮藏的时间节律250

一、缩短贮藏时间以保持中药质量250

二、关于古人的“六陈论”251

第十一章 道地药材与中药质量255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发展255

一、道地药材概念的历史沿革255

二、道地药材概念的内涵256

三、道地药材的属性257

第二节 道地药材的研究现状259

一、道地药材种类和分布的系统整理259

二、道地药材形成原因分析261

三、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264

第三节 道地药材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67

第十二章 中药商品规格等级与中药质量272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含义与形成272

第二节 中药商品的品别、规格与等级划分273

一、中药商品的品别、规格与等级标准273

二、规格等级与中药质量的关系277

三、规格等级标准的性状客观定量化评价278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79

第三节 中药饮片280

一、中药饮片的特点与类型280

二、中药饮片与中药质量281

三、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284

第十三章 本草与中药鉴定286

第一节 历代本草文献286

一、主流本草286

二、主题本草288

三、地方本草289

四、其他本草290

五、历代医书中的本草文献292

第二节 本草插图的演变293

一、唐朝的本草插图293

二、宋朝的本草插图293

三、明朝的本草插图294

四、清朝的本草插图296

第三节 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思路与方法296

一、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重要意义296

二、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思路与方法299

第十四章 中药鉴定与新药研究304

第一节 中药鉴定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304

一、中药基原鉴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304

二、复方中药新药研究中的专属性鉴别307

第二节 中药材新药研究309

一、中药材新药的定义与分类309

二、中药材新药研究的申报体系310

三、中药材新药的研究开发313

四、中药材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与展望315

第十五章 国外植物药及我国港台地区中药质量标准317

第一节 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发展概况317

一、植物药的定义317

二、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的一般概况318

第二节 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标准内容概览321

一、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内容321

二、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比较324

第三节 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中药标准326

一、中国香港中药标准326

二、中国台湾中药标准327

第四节 国外植物药及我国港台地区中药标准对中药标准化的参考意义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