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组织细胞分子学实验原理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宗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539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组织细胞-分子结构-实验-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组织细胞分子学实验原理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组织学实验方法1
第一节 组织学制片概述1
一、组织学制片方法1
(一)切片法1
(二)非切片法1
二、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程序2
(一)切片制作中的各种操作2
(二)切片的主要程序2
第二节 取材3
一、动物的处死方法3
二、取材注意事项4
三、取材的方法4
(一)肌组织取材4
(二)消化系统取材5
(三)泌尿系统取材6
(四)呼吸系统取材7
(五)循环系统取材7
(六)淋巴器官取材8
(七)生殖系统取材8
(八)神经系统取材8
第三节 固定和固定液9
一、固定及固定的方法9
(一)固定9
(二)目的和意义9
(三)对象和方法10
(四)固定剂的性质和条件11
(五)固定剂的作用、穿透率和媒染效果11
(六)注意事项12
(一)单纯固定液13
二、固定液13
(二)混合固定液18
第四节 固定后的处理20
一、洗涤20
(一)洗涤的目的20
(二)洗涤的方法20
二、脱水21
(一)脱水的目的和原则21
(二)脱水剂的种类和效果21
(三)常用脱水剂22
(四)脱水时间22
三、透明23
(一)透明的目的23
(二)透明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23
(二)浸蜡剂的种类24
四、浸蜡与包埋24
(一)浸蜡的目的和方法24
五、包埋25
(一)石蜡包埋法25
(二)体液石蜡包埋法25
(三)快速石蜡包埋法25
(四)火棉胶包埋法26
(五)明胶包埋法26
六、脱水、透明和浸蜡时间27
七、石蜡包埋注意事项30
第五节 组织制片(切片)法30
一、组织切片机30
(一)石蜡切片机30
(三)冰冻切片机31
(二)火棉胶切片机31
(四)切片机的保养32
二、组织切片刀32
(一)切片刀的种类32
(二)磨切片刀的器具及磨刀法32
三、切片方法33
(一)石蜡切片法34
(二)冰冻切片法37
(三)火棉胶切片法38
第六节 染料、染色及染色方法39
一、染料39
(一)天然染料39
(二)人工合成染料40
(一)染色历史43
二、染色43
(二)染色目的44
(三)染色原理44
(四)染色45
(五)染色术语47
三、苏木素-伊红染色48
(一)苏木素来源48
(二)苏木素染核原理48
(三)苏木素染液化学性质48
(四)苏木红和媒染剂49
(五)各种染色液的配制49
(六)明矾苏木素液的蓝化和分化50
(七)明矾苏木素液的选用50
(九)伊红Y染色液和促进剂51
(十)伊红Y染色液的选用51
(八)伊红Y的化学性质51
(十一)HE染色的步骤52
(十二)常规HE染色应注意的问题53
四、特殊染色54
(一)胶原纤维染色法54
(二)六胺银染色法56
第七节 神经组织的切片制备58
一、固定58
(一)固定液的配制59
(二)固定方法60
二、石蜡包埋法61
(一)浸蜡61
(二)包埋62
三、恒冷切片机和切片法62
四、振动切片机切片法63
第二章 电镜标本制备方法64
第一节 超薄切片方法64
一、配制固定液64
二、取材与固定66
(一)取材的要领66
(二)固定的目的和要求67
三、脱水69
(一)脱水损伤问题69
(二)脱水方案70
四、包埋71
五、超薄切片前的准备72
六、超薄切片77
(一)超薄切片机和超薄切片形成原理77
(三)水槽液及水槽液面的调节79
(四)标本块与刀刃的调整79
(二)刀口的选择79
(五)切片80
(六)切片的展开和切片的81
捞取方法81
(七)制备优良的超薄切片的条件81
(八)切片的缺陷及其排除法82
七、超薄切片的常规染色83
(一)染液的配制84
(二)染色操作84
第二节 扫描电镜标本制备方法86
一、取材和固定86
二、脱水和干燥87
三、喷镀88
一、细胞的特点90
第一节 细胞概述90
第三章 细胞学实验方法90
二、细胞的结构及生理功能93
(一)细胞膜结构及生理功能93
(二)细胞内膜系统及生理功能94
(三)细胞核结构及生理功能97
(四)细胞膜上的特化结构98
(五)细胞连接99
(六)细胞外基质100
三、细胞的研究方法和应用100
(一)细胞的研究方法100
(二)细胞的选择103
(三)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04
(四)在测定血药浓度中的应用106
(六)在病毒分离和培养中的应用107
(五)在疫苗研制方面的应用107
(七)检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108
第二节 普通细胞培养方法109
一、培养的基本概念109
(一)细胞培养及组织培养109
(二)细胞的形态分类与分化110
(三)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特点112
(四)细胞增殖及生理功能的测定116
(五)污染的防治121
附一 支原体的检测与去除125
附二 内毒素污染的检测与去除130
附三 细胞培养室无菌制度133
二、细胞培养的条件133
(一)细胞培养室设施133
(二)生长环境135
(三)培养试剂136
(四)培养用品的清洗与消毒139
三、原代分离细胞培养141
(一)原理和应用141
(二)实验步骤143
(三)注意事项143
四、传代培养及细胞的冻存复苏144
(一)支持物培养贴壁细胞144
(二)细胞冻存145
(三)细胞复苏145
第三节 特殊细胞培养方法146
一、贮脂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46
(一)原理与应用146
(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47
(四)FSC细胞的鉴定及活力判断148
(三)FSC细胞的分离纯化148
(五)FSC细胞的原代培养149
(六)功能检测149
(七)注意事项149
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49
(一)原理和应用149
(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50
(三)注意事项151
三、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51
(一)原理与应用152
(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52
(三)细胞的鉴定153
(四)注意事项153
(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54
(一)原理和应用154
四、神经细胞培养154
(三)注意事项157
第四章 一般组织化学158
第一节 核酸与核蛋白159
一、显示DNA和RNA的方法160
(一)福尔根反应160
(二)甲基绿-派络宁(Kurnick法)反应161
(三)甲基绿-派络宁(Elias法)反应163
(四)甲基绿-派络宁(张作干法)反应164
(五)吖啶橙反应164
二、核酸的消化反应165
(一)核糖核酸酶的消化反应165
(二)脱氧核糖核酸酶的消化反应166
三、显示核蛋白的方法167
(一)碱性固绿反应167
(二)肝素-阿尔新蓝反应168
第二节 蛋白质169
一、显示氨基的方法169
(一)二硝基氟苯法169
(二)汞-溴酚蓝法171
二、显示酪氨酸的方法172
(一)米伦反应172
(二)酪氨酸重氮化偶联反应172
三、显示半胱氨酸和胱氨酸的方法174
(一)汞橙反应174
(二)DDD重氮蓝-B反应175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177
一、碳水化合物的化学177
(一)单糖177
(二)寡糖和多糖181
(三)糖蛋白和蛋白聚糖183
二、碳水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分类184
三、显示糖原的方法185
(一)高碘酸-雪夫反应185
(二)胭脂红染色法187
四、显示酸性糖共轭物的方法188
阿尔新蓝染色188
第四节 脂类189
一、显示脂类的脂溶性染料染190
色法190
(一)油红O示脂类法191
(二)苏丹黑-B示脂类法192
二、显示脂类的化学方法193
(一)四氧化锇示脂类法193
(二)脂肪酶-硝酸铅反应法194
第五节 酶195
(一)碱性磷酸酶198
一、磷酸酶198
(二)酸性磷酸酶201
(三)三磷酸腺苷酶204
(四)葡萄糖-6-磷酸酶208
(五)5'-核苷酸酶209
二、羧酸酯水解酶210
(一)非特异性酯酶210
(二)脂酶213
(三)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酯酶216
三、焦磷酸酶219
(一)硫胺素焦磷酸酶219
(二)硫胺素单磷酸酶221
(三)硫胺素三磷酸酶222
(一)细胞色素氧化酶223
四、氧化酶223
(二)过氧化物酶227
(三)过氧化氢酶228
(四)单胺氧化酶229
五、脱氢酶232
(一)琥珀酸脱氢酶232
(二)乳酸脱氢酶235
(三)谷氨酸脱氢酶238
(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240
六、碳酸酐酶241
第五章 免疫组织化学244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244
一、抗原的提取244
二、抗体的制备245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246
(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247
三、抗体的纯化248
四、抗体标记249
第二节 组织细胞材料的制备250
一、取材与贮存251
(一)组织标本251
(二)细胞标本251
二、固定252
(一)固定液252
(二)固定方法253
三、脱水、包埋253
(一)脱水、包埋程序253
(二)石蜡切片254
(一)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处理254
四、切片254
(二)包埋方法254
(三)冰冻切片255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255
一、免疫过氧化物酶组织化学染色法256
(一)直接法257
(二)间接法257
(三)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258
(四)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259
(五)标记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260
二、非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261
(一)免疫胶体金方法261
(二)免疫碱性磷酸酶染色法263
(三)免疫双重或多重标记法263
(一)内源性过氧化物酶264
(二)内源性生物素264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非特异性着色对策、对照设计及结果判断264
一、免疫组织化学非特异性着色及对策264
(三)电荷吸附265
(四)一抗与二抗265
(五)切片制备265
(六)切片洗涤265
(七)DAB显色266
二、对照设计及染色结果判断266
(一)对照设计266
(二)染色结果判断266
一、标本制备267
(一)取材与固定267
第五节 免疫电镜方法267
(二)免疫染色268
(三)包埋268
二、透射免疫电镜方法268
(一)免疫铁蛋白方法268
(二)过氧化物酶方法269
(三)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269
三、扫描免疫电镜方法269
四、冷冻蚀刻免疫电镜方法270
第六章 荧光组织化学271
第一节 荧光显微镜271
一、光源271
二、滤光片系统272
二、诱发荧光273
一、自发荧光273
四、荧光染色273
三、酶促荧光273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荧光分类273
四、荧光显微镜照相273
三、聚光器273
五、免疫荧光274
第三节 生物单胺荧光组织化学方法274
一、乙醛酸诱发生物单胺荧光法274
二、邻苯二醛显示组织胺荧光法276
一、吖啶橙区分活细胞DNA和RNA荧光染色法277
第四节 一般荧光组织化学方法277
二、溴化乙啶荧光显示脱氧核糖核酸法279
三、溴化乙啶荧光显示核糖核酸法279
附:绿色荧光蛋白280
第五节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281
一、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原理281
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282
(一)荧光素标记抗体的制备282
(三)荧光抗体的染色287
(二)荧光标记抗体的纯化287
(四)染色标本的保存及封片介质的制备290
三、免疫荧光方法的应用290
第七章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292
第一节 原位杂交的基本方法292
一、组织与细胞的固定293
(一)多聚甲醛固定293
(二)固定液评价293
(三)4%多聚甲醛配制293
二、玻片和组织切片的处理294
(一)玻片的处理295
(二)粘附剂的使用295
(三)切片及细胞标本制作296
(四)增强组织通透性及探针的穿透性297
(三)杂交液298
(二)杂交的温度与时间298
(一)探针的浓度与长度298
三、杂交反应298
四、杂交后处理299
五、杂交后显示299
六、对照实验和结果判断299
第二节 常用原位杂交方法301
一、同位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302
(一)组织细胞处理302
(二)杂交反应303
(三)杂交后漂洗303
(四)放射自显影和复染303
二、生物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304
(一)组织细胞处理304
(二)杂交反应304
(三)显示304
(二)杂交反应305
(三)显示305
三、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305
(一)组织细胞处理305
四、PCR与原位杂交结合法306
(一)基本原理306
(二)操作步骤306
(三)显示306
五、电镜原位杂交法307
(一)生物素标记DNA探针-PA-gold电镜原位杂交法307
(二)地高辛标记rRNA探针电镜原位杂交法309
第三节 原位杂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310
一、同位素原位杂交联合免疫组织化学PAP法311
(一)基本原理311
(二)操作步骤311
(二)操作步骤312
二、地高辛标记联合PAP法312
(一)基本原理312
第八章 定量组织化学314
第一节 显微分光光度术314
一、显微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结构314
(一)原理315
(二)结构315
二、显微分光光度计测量的基本方法316
(一)标本的制备和染色316
(二)测量方法317
(三)注意事项318
三、显微分光光度计的应用318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318
(二)肿瘤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321
(三)肿瘤细胞DNA定量研究中的应用322
(一)流式细胞仪组成324
第二节 流式细胞术324
一、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和结构324
(二)工作原理326
(三)流式细胞仪测量信号获取与显示327
(四)流式细胞仪的主要技术指标331
二、流式细胞仪样品制备331
(一)实体组织331
(二)培养细胞333
(三)脱落细胞悬液333
(四)石蜡包埋样品334
三、染色方法334
(一)DNA染色方法334
(二)RNA染色方法334
(五)免疫荧光法标记细胞表面抗原及细胞内特异蛋白335
(三)DNA与RNA同时染色法335
(四)同时分析细胞的DNA和总蛋白335
三、流式细胞仪的应用337
(一)肿瘤学方面的应用337
(二)免疫学方面的应用338
(三)药物抗肿瘤方面的应用338
第三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339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340
(一)原理340
(二)结构342
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功能345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静态观察345
(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动态观察347
(一)细胞内Ca2+、pH值的测定348
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348
(二)细胞酶活性的测定350
(三)细胞物质转运的测定350
(四)细胞受体的测定350
(五)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351
(六)在神经学研究中的应用351
(七)在中药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352
(八)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353
第四节 图像分析仪353
一、图像分析仪的原理和结构355
(一)原理355
(二)结构355
二、图像分析仪的工作程序356
(一)图像的形成357
(二)图像的获取357
(三)图像的检测358
(四)图像的分析359
(五)图像的修正361
(六)图像系统的误差分析362
三、图像分析仪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364
第九章 显微摄影技术365
第一节 显微摄影基础知识要点366
一、显微摄影系统的常用组件366
二、显微摄影常见技术指标366
第二节 显微摄影的一般步骤和拍摄技巧367
一、摄影前的准备工作367
二、显微摄影技术要领368
第三节 显微摄影的技巧370
一、黑白显微摄影的技巧370
二、彩色显微摄影的技巧372
二、图像反差过低373
三、图像亮度不均匀373
第四节 显微摄影技术中常见问题与纠正373
一、显微成像不清373
四、拍摄中曝光不准确374
第五节 显微摄影照片放大倍数计算方法374
一、显微镜放大倍数374
二、显微镜底片上的图像放大倍数374
三、放大或扩印照片的放大倍数374
第六节 显微摄影技术展望375
附录一 常用试剂的配制376
附录二 常用缓冲溶液及其配制381
附录三 英汉名词对照397
附录四 汉英名词对照406
主要参考文献415
热门推荐
- 3818615.html
- 3891168.html
- 891663.html
- 1042696.html
- 1732082.html
- 1391416.html
- 2413207.html
- 2031538.html
- 3866173.html
- 738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3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46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0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5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3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58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8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0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7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