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4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4
  • 李春光纂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237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16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名人-生平事迹-中国-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康有为(1858—1927

别树一帜讲学1641

康南海公羊之学1642

康有为与梁启超1642

康圣人办《国是报》1644

康有为不礼座师1645

翁同龢叹为旷代逸才1645

康有为入朝缘起1647

康圣人之名震天下1647

光绪帝赞叹康有为为能人1648

变法始末记1649

康有为之才识1652

康氏生平琐闻1653

南海失宠妾1657

康有为南洋作为1658

康南海之图章1658

康有为学问及其著述1659

其二1659

清末民初之康有为1660

康氏联话1661

康有为之诗1661

其二1662

复辟中之康有为1662

康有为暮年1663

梁启超(1876—1929

梁启超事略1664

还君明珠双泪垂1666

菊花砚佳话1667

梁任公读书得间1667

梁启超与康有为1668

任公轶事1669

梁任公之官生活1671

梁启超之历史研究法1672

任公经纶1673

梁任公与德富苏峰1674

梁启超吼住龙济光1674

谭嗣同(1865—1898

谭嗣同其人其事1675

其二1677

其三1678

与袁世凯之密谋1679

其二1681

其三1681

狱中绝笔诗1681

唐才常哭谭嗣同1682

其诗独辟新界1682

唐才常(1867—1900

慨然以恢复自任1683

忧国之议1684

与谭嗣同二十年刎颈交1685

其二1685

唐才常事略1686

顶天立地奇男子 要把乾坤扭转来1687

延揽豪杰图大举1688

唐才常武汉举事1689

唐才常之就义1689

其二1691

秋瑾(1875—1907

鉴湖女侠1692

以匡济艰危为己任1693

就义之际1694

秋瑾诗词1695

孙奇逢(1584—1675

少时慷慨有大志1697

慷慨好义1698

安贫乐道1698

德行1698

范阳三烈士1698

其二1700

孙夏峰躬耕苏门1700

其二1701

汤文正造门问道1702

惓惓以民彝为念1702

孙奇逢之气节1703

学本慎独1703

其二1704

读有字的书,却要识没字的理1705

三不倒1705

朱之瑜(1600—1682

少抱经济之志1705

折服安南国王1706

朱之瑜小传1707

与安东守约之高谊1708

其二1709

朱文恭遗事1709

未舜水谈诗1710

其二1711

聘为水户宾师1711

可称今古第一义帜1711

常有恢复中原之图1712

其二1713

黄宗羲(1610—1695

宗羲兄弟1714

冒死报父仇1714

其二1714

家多藏书1715

勤奋读书1715

崇尚气节1716

有志当世之务1716

论人严而未尝不恕1717

圣祖叹人才之难1717

不可不通知史事1717

学须有宗旨1718

黄宗羲之学1718

其二1719

其三1720

编《明文海》1720

三难1721

诗中有人1721

诗情婉丽1721

临终之嘱1722

梨洲三弟子1722

张履祥(1611—1784

母亲之教1723

学行1723

其二1724

居敬穷理1724

张杨园家教之严1725

张尔岐(1612—1678

力驳佛说1725

语惊顾炎武1726

夫妇志同道合1726

嵩庵遗事1727

顾炎武(1613—1682

以继往开来自任1728

顾炎武读书法1728

一日温书二百纸1728

顾亭林先生勤学1729

归奇顾怪1729

顾亭林以垦田累致千金1729

与黄宗羲论学1730

论南北学风1730

严拒夜饮1731

顾亭林狱事1731

勖甥名言1732

顾炎武母1732

其二1732

顾宁人之强记1733

顾宁人言经学1733

顾亭林挽张稷若诗1733

与徐乾学谈史1734

当世可师之人1735

生平琐记1735

其二1736

其三1738

其四1738

可惜一日虚度1739

著书如铸钱1739

顾炎武之学术1740

其二1741

《音学五书》1741

规友纳妾书1741

顾炎武之误1742

应?谦(1615—1683

绝志进取1742

无闷先生1743

亮节高风1744

与陆陇其相契1744

应嗣寅知张氏兄弟1745

弟子姚宏任1745

王夫之(1619—1692

王夫之父子1745

弥合桂王政权1747

以刘琨、张载自况1747

潜守初服 殚心独学1748

天下士非一乡之士,人伦师亦百世之师1748

王夫之遗著1749

吴任臣(?—1689

狐羊之辩1750

吴志伊精通绝学1751

其二1752

严绳孙(1623—1702

自幼工书善画1752

圣祖特擢严绳孙1752

一代作手严绳孙1753

严绳孙难进易退1753

严荪友恶伪道学1754

严荪友善绘事1754

毛奇龄(1623—1716

毛奇龄事略1755

其二1756

生负异才1757

其二1757

施闰章独识《明河篇》1758

以好臧否人物结怨1758

阿钱事略1759

其二1760

毛西河拒奔女1760

毛西河逸事三则1761

为学之道1761

其二1761

可幸者三1762

与李公论韵1762

雄辩惊人1763

西河目无今古1763

古称集之多者1764

毛西河穿凿1764

毛奇龄称引未足据1764

逐臭之夫1765

毛西河七十八岁望生子1765

汪琬(1624—1691

汪琬事略1766

文人轻薄之习1766

叶横山为钝翁所卖1767

计东戏刺钝翁1767

长于吏事1767

汪钝翁叶星期各有门徒1768

为民争曲直1768

圣祖称誉汪琬1769

汪琬卞急1769

汪琬之文1769

巧于词令1769

汪琬之诗1770

与王士祯论诗1770

其二1770

读书励行1771

李颙(1627—1705

李颙之父1771

不为俗学1773

倡导理学 绝意仕途1773

其二1774

闭门修业1775

东汉风流 再见今日1775

与顾炎武论当务之急1775

李颙答友人求评《昭明文选》1776

为学之要1776

圣祖褒奖李二曲1777

吕留良(1629—1683

力赴国难 不仕清朝1778

吕晚村得澹生堂书1780

笃于交游 慷慨好施1780

翦发为僧1780

吕留良遗闻1781

吕留良以文字戮尸1783

著《吕子近思录》1784

《天盖楼》一书被禁1784

捉贼1784

艺林名句1785

吕留良论南雷文案1785

黄虞稷(1629—1691

参纂《一统志》1789

黄俞邰评骘周亮工1789

博雅负盛名1790

搜罗有明一代著作1790

顾祖禹(1631—1692

不求闻达1790

顾祖禹不愿列名《一统志》1791

数百年来绝无仅有之书1791

其二1791

顾书为《通鉴辑览》所采录1792

《方舆纪要》为人訾议1792

李因笃(1631—?)1793

博通经史不乐仕进1793

李因笃之陈情表1793

关西夫子1795

李因笃之壮语1795

李天生之豪侠1795

李天生讥亭林好讲古音1796

记李因笃三事1796

李因笃史才1797

李天生之诗才1797

其二1798

颜元(1635—1704

颜习斋寻亲1798

勤奋好学1799

尊李明性为师1799

学主于励实行济实用1800

颜习斋知朱越千1800

阎若璩(1636—1707

阎百诗天资奇钝1800

其二1801

阎百诗题柱语1801

阎百诗孝行1801

所服膺者三人1801

其二1802

与汪琬论辩1802

讽汪钝翁1803

不经阎眼过,未可轻示人1803

阎百诗之二恨1803

阎若璩论明学术之坏1804

使功不如使过出处1804

赵执信评阎若璩1805

以步算考证经义1805

阎百诗荣遇1806

阎百诗渥承朱邸眷睐之异说1806

万斯同(1638—1702

生而异敏1807

父兄惊其所学1807

万季野少未知名1808

史学通儒1808

万季野父子之狷介1808

精通史学深于经术1809

评胡宗宪1809

万斯同修《明史》1809

徐乾学礼敬万斯同1810

万斯同之史才1810

王鸿绪(1645—1723

圣祖倚任1812

圣祖诏释王鸿绪1813

王鸿绪《明史稿》之用心1813

有范文正公之风1814

王鸿绪之书法1814

潘耒(1646—1708

石癖1815

潘耒事略1815

学博雅重士谊1816

修史之议1816

砭狂录书1816

潘耒之诗1817

退隐之后1818

为汤公画治吴三策1819

刘献庭(1648—1695

深通佛法1819

称赏《农政全书》1820

继庄之学为时人所重1820

平生知己1820

刘继庄劝万季野著书1821

李塨(1659—1733

李塨笃师友风义卓卓1821

治世之才1822

勿染名利1822

万斯同服膺李塨1823

其二1823

何焯(1661—1722

仕途之坎坷1824

李文贞荐何义门1825

何义门巧对乾隆帝1826

何焯何如人1826

校书精审1827

其二1827

与方苞论文不合1827

义门论古文1827

何义门索贽1828

何义门行止不端1828

其二1828

校书详审绝伦1829

学术宗旨1829

何义门身后赠官1830

方苞(1668—1749

年幼奇才1830

生平于货财不苟受1831

古文醇谨雅洁1831

方苞坐戴名世狱而恩免1832

方苞之直言1832

方望溪为李穆堂讥讪1832

请解侍郎任1833

言动必准礼法1833

论古文义法1833

方氏家法1834

太息生才之难1834

一意求经义1834

望溪精语1834

不愧本朝第三人1835

说写墓志1835

记方望溪先生事1836

望溪先生楹句1837

望溪文集阮亭诗1837

绝不劝客1838

方灵皋之性刚戆1838

养心卫生之术1838

读书能见其大1839

方苞之为人1839

其二1839

欲禁烟酒1840

顾栋高(1679—1759

顾栋高事略1840

顾栋高奏对质直1841

顾栋高笃好《左传》1841

顾栋高裸体读经1841

《春秋大事表》为世所重1841

江永(1681—1762

精通《周礼》1842

其二1843

江永起居之定数1843

训斥外甥1844

补顾氏音学之疏漏1845

梅雪当窗 玉杯坠地1845

程廷祚(1691—1767

袁枚眼中之程廷祚1846

程氏之学1847

拒附权贵 专志经书1848

杭世骏(1696—1773

能面责人过1849

杭堇浦有谈天口1849

自谓三不如1849

杭大宗掷鹾商金1850

杭大宗上疏抗论时事1850

陶然亭留别诗1851

生平勤于著书1851

杭堇浦与何耿莫逆1851

杭堇浦怨全谢山之由1851

高宗仍纳其言1852

杭松吹1853

诗文雄长艺林1853

一疏落职开货摊1854

桥下赌博1855

史才1855

高宗诵杭世骏之诗1855

杭世骏二三事1856

惠栋(1697—1758

博通经史 学有渊源1857

其二1857

一代经师 天下所宗1859

惠九经1860

惠定宇称小门生1860

谢人参之赠1860

齐召南(1703—1768

一览终身不忘1861

齐召南敏悟1861

目力胜人1862

作石谱1862

齐召南一生三梦1862

齐召南之奏对1863

不愧博学鸿词1863

齐召南御试称旨1864

撰《水道提纲》1864

坠马伤脑1865

其二1865

其三1865

齐召南之暴卒1866

弥留遗言1866

全祖望(1704—1755

博通三礼,尤精史学1867

疾恶降臣卖主1867

著述多发前人所未及1867

全谢山不得与鸿博试1868

全谢山几以《皇雅篇》获咎1868

全祖望之爱书1869

全谢山淡于宦情1870

其二1870

《宋元学案》之可观1870

全祖望之善病1871

《鲒埼亭外编》1871

杨文定公称其博1871

卢文弨(1717—1795

卢文弨家学1872

卢文弨之为人与治学1872

卢抱经怜才爱士1874

抱经学士喜校书刻书1875

卢抱经校书之勤1875

焚碑帖悼秦涧泉1876

卢抱经之遗泽1876

有不可磨之论1876

卢学士挽联1877

程晋芳(1718—1784

所学惟诗自信1877

程髯1878

家业与学业1878

诗文并擅其胜1880

毕沅亲为举哀1880

庄存与(1719—1788

庄存与事略1881

龚自珍说庄存与1882

庄梦未醒1882

其二1883

科场佳谶1883

王鸣盛(1722—1797

王鸣盛其人1884

学者奉为圭臬1885

王西庄之贪1886

王鸣盛之诗1886

交游与著述1886

王西庄之涵养1887

居如寒士1887

戴震(1723—1777

戴东原幼时之质疑问难1888

齐召南叹为旷世才1888

东原之所以为东原1889

戴震之为学1890

学求之于古经故训1890

戴舍人善于解纷1891

校定《水经注》1891

戴震天文地理之学1891

戴震窃书反咎人窃1892

论学1892

天下奇才1893

由文字而通经1893

自许为当代第一人1894

身后犹见赏于朝廷1894

成名与归田病殁1894

程瑶田(1725—1814

程易畴先生言志1895

潜心实学 精于鉴别1895

程易畴为嘉定教谕1896

其二1896

阮葵生(1727—1789

淮南二阮1896

乡榜名五十三1897

断案1897

阮葵生之诗1897

《茶余客话》1898

赵翼(1727—1814

赵翼事略1898

能者固不可测1899

学者震其雄博1899

仕途丰啬顿异1900

赵翼之诗才1900

赵瓯北汪龙庄考史之法1901

秋闱杂咏诗1901

云松诗有别才1902

其二1902

其三1903

刘墉赠联1903

赵翼之操守1903

赵翼才调纵横1904

赵瓯北戏控袁子才1904

著述精博详审 诗论别具眼识1905

钱大昕(1728—1804

钱王少时诵书赌胜1906

钱竹汀与王西庄赌胆1906

吴中七子之冠1907

精于历算 力辟佛说1907

其学无所不通1908

其二1908

钱竹汀识拔邵二云1909

校书精湛1909

钱辛楣之博1910

鲍廷博(1728—1814

进书受知 名闻当世1911

其二1912

读书人之知不足1912

加恩赏举人1912

题宋刻六十家小集诗1913

余萧客(1729—1777

书室无窗1913

盲先生1914

著《五经钩沉》1914

姚鼐(1731—1815

少有超然之志1914

愿读人所常见书1915

桐城第一流1915

文理兼备1916

姚惜抱有儒者气象1916

其二1917

姚姬传为袁简斋作墓志1917

专力则精,杂学则粗1918

姚姬传文集1918

主讲席者四十年1918

论学1919

翁方纲(1733—1818

世之言金石者必推先生1920

翁覃溪学士为王文简作生朝1920

摹刻石经残字于南昌学宫1921

论山谷诗1921

翁方纲精清书受知遇1921

翁学士视学之久1922

宝苏堂1922

翁学士重赴琼林1922

自知之明1922

工蝇头书1923

翁学士晚年目力之胜1923

那一笔是古人1923

有先生之学,然后有先生之诗1923

其二1924

段玉裁(1735—1815

师事戴震1924

《说文解字注》1925

学拨镫法1926

懋堂明府1926

操行之严1927

有功于天下后世者三1927

段懋堂先生避横逆1928

段懋堂有二十一经之说1928

管世铭(1738—1798

管韫山侍御之直节1929

管韫山之论诗1930

阿桂保全之意1930

其二1930

管侍御拟劾和珅1931

处事之平允1931

生平琐记1931

诗在时文之上1932

章学诚(1738—1801

生平事略1933

章实斋语1933

章实斋之斥袁子材1934

《文史通义》一书1937

章实斋得史裁1937

章学诚事略及遗书本末1937

丁杰(1738—1807

丁氏藏书1940

丁教授家传1940

丁氏校书之所见1942

邵晋涵(1743—1796

邵二云幼时之逸事1942

钱大昕喜得邵晋涵1943

会试榜首1943

学术与品行1943

其二1944

其三1944

二云学士1946

遂使已湮得再显1946

著《尔雅正义》1946

王念孙(1744—1832

撰《广雅疏证》1947

王念孙遗闻1947

洪亮吉(1746—1809

孝母1948

洪亮吉性格之豪放1949

其二1949

洪北江要师恕罪1950

直言敢谏1950

洪稚存奏劾谄事和珅诸人1951

吾宁谔谔而死 不能默默而生1951

洪亮吉案1952

戍伊犁1954

书为皇上座右铭1954

其二1954

评诗允当1955

其二1955

洪亮吉之母1955

洪稚存赐圜不由朱文正之力1956

花连布友洪稚存1956

洪稚存诗谶1956

北江诗话之传刻1957

行之不已 可积千里1957

洪亮吉诤言进董诰1957

船山稚存之狂1958

诗多奇警1958

奔走衣食二十年1959

诗为船山所累1959

法式善(1753—1813

奖掖有才之士1960

法式善之谦下1960

法时帆诗龛1961

时帆之吝1961

法时帆谑语1961

作西涯考1962

问字求诗者满堂1962

法时帆之诗1963

诗似放翁1963

法梧门之风雅1963

法祭酒引疾去官1964

孙星衍(1753—1818

孙渊如先生童语1965

孙星衍事略1965

喜考古 善校书1966

天下奇才1967

孙星衍宁得改官不受人惠1968

医治骨折1969

断案与筑堤1969

受毕公礼遇1970

学以汉魏诂训为宗1970

孙星衍之诗1971

孙渊如洪北江嗜秦音1971

凌廷堪(1755—1809

凌廷堪之治学1972

其二1972

仲子教授1973

学行1974

才富江戴 精于历算1974

详练史事1975

谈中西历算及其他1975

学问广博,名播海宇1976

江藩(1761—1830

江郑堂在儒林文苑游侠之间1977

药方皆篆书1978

不忍背师立异1978

江藩古书疑义1978

江藩等自言卖书等事1980

江子屏藏善本书1981

严可均(1762—1843

严氏之藏书1981

甲癸议1982

严可均之诡僻1983

严铁桥之落拓1983

严于嫉俗 笃于爱才1983

辑书宏制1984

诗得唐人三昧1984

严可均数事1984

焦循(1763—1820

幼时知错字1985

论诗究读音1986

惩不孝少年1986

江南老名士1986

焚毁史稿1988

焦里堂邃于易学1988

学识与著述1988

其二1989

阮元(1764—1859

少时之困窘1990

校《十三经注疏》1991

阮元大考拟疏而得第一1991

眼镜诗1992

其二1992

其三1993

遗闻拾零1993

阮文达公联语1995

其二1995

阮文达公拯婴法1996

阮文达推重经学1996

阮云台考释钟鼎成笑柄1996

不用扃试糊名法1997

诂经精舍1997

讥讽秦桧夫妇1997

游春联句1998

阮文达爱才二则1998

阮元一举而三善备1998

学海堂1999

阮文达识拔谭莹1999

官不可自择2000

督粤惠政2000

阅卷几受责咎2000

天下太平四字2001

阮文达重建曝书亭2001

赝鼎2001

阮阁老惠政2002

其二2003

友人赠联2003

驭下极严 虽亲不贷2004

教子要廉2004

阮元言二通2004

阮元进书2005

卓然一代伟人2005

金石家一噱2005

维护权益 扼制英商2006

不动声色抚土司2006

赠联势利僧2007

阮芸台太傅引接后进2007

年过七十犹能作诗写楹帖2008

相府新旧门联2008

加太傅衔2009

王引之(1766—1834

为官与治学2009

龚自珍述王氏之学2011

刊修《康熙字典》2011

言人所不敢言2012

挽王引之联2012

李兆洛(1769—1841

应童子试之趣闻2012

其二2013

卢学士称其学非群辈所及2014

为政勤廉 御下严察2014

李兆洛关心民瘼2015

精于地理之学2016

其二2017

以《通鉴》《通考》二书为学之门户2018

捕盗2018

顾广圻(1770—1839

万卷书生2020

顾千里校书之精2022

顾涧?喜校书2022

顾黄论辩2023

顾千翁从不欺人2023

顾氏之精论2024

包世臣(1775—1855

包世臣去职2025

包慎伯佚事2025

书家大宗2026

俞正燮(1775—1840

秉性方直,言动有法2026

其二2027

俞正燮久困公车2027

其二2028

其三2028

读其书如入五都之市2029

读书与著书2029

其学博大精深2030

龚自珍(1792—1841

定庵前生2030

龚自珍与太清春2031

香厂惊艳2031

丁香花公案2033

龚自珍鄙视房师2034

所交与所学2034

赏松会2035

龚定庵佚事杂录2035

其二2036

其三2037

其四2040

其五2042

其六2042

龚自珍之子2043

魏源(1794—1857

记不清 问默深2043

初露锋芒2044

魏公稻2044

保障淮扬2045

革盐法之弊2045

为官存心利物2045

冯桂芬(1809—1874

临大事直任不辞2047

冯桂芬治生术2047

咸丰帝责令读两《汉书》2047

通知民情 留意掌故2048

著《校邠庐抗议》2048

《校邠庐抗议》之进呈2049

喜习畴人家言2049

精于算学2050

东南大局不出桂芬一纸书2050

郭嵩焘(1818—1891

郭嵩焘事略2051

学务有用2052

政见为士论所不容2052

郭嵩焘与刘坤一书2052

以外交能手自负2053

郭嵩焘洞达大势2054

其二2054

其三2055

友人赠诗2056

郭筠仙规僧王2057

其二2057

郭公廉介不苟得2058

玉池老人自叙摭拾2059

赠郭侍郎联语2060

俞樾(1821—1907

记俞曲园2061

曾文正得俞太史卷2062

俞园书目2062

春在堂由来2063

俞曲园获谴始末2063

其二2064

俞樾和李鸿章2065

为学推本训故2066

俞樾行古道2066

俞荫甫之慰女书2067

俞樾晚年2067

俞曲园临终预言诗2068

俞曲园自挽联句2069

俞曲园先生遗命2069

王韬(1828—1897

王韬事迹2070

天南遁叟轶事2071

王韬名闻日本2071

题忠王府之联2072

李鸿章之叹2072

天南遁叟才大学博2072

其二2073

诗文多佳作2074

天南遁叟之诗2074

容闳(1828—1912

生平琐记2075

曾文正知容闳2078

黎庶昌(1837—1897

以上万言书而知名2079

读书守曾文正家法2079

窥知日本之阴谋2081

在日本收集古佚书2081

姑代苞苴劝达官2082

宦途琐记2083

薛福成(1838—1894

生平略记2085

薛福成之政治才识2086

薛福成之洋务观2089

欲著《续瀛寰志略》2089

薛福成预言空战2089

杨守敬(1839—1915

记杨守敬先生2090

杨守敬在日本访书2091

为鄂学灵光者垂二十年2092

其二2092

杨守敬治旧地理2093

杨惺吾先生数事2093

其二2094

述杨氏《水经注疏》2094

王先谦(1842—1917

王益吾被彭刚直批颊2096

治学与著述大略2096

其二2097

其三2097

直言朝政利弊2098

王先谦劾李莲英2098

其二2099

郑观应(1842—1922

郑观应之诗2099

立志须做第一等人2100

马建忠(1844—1900

马建忠数事2101

李鸿章保举之语2102

马眉叔与招商局2103

马眉叔上条陈2104

孙诒让(1848—1908

父子论学2107

章太炎评说孙诒让2108

美婢剪书2108

孙诒让之学术2109

辜鸿铭(1856—1928

辜鸿铭之中西之学2109

其二2110

辜鸿铭博士之性情2112

辜鸿铭坚拒袁党2112

辜鸿铭以蹂躏女权为乐2113

辜鸿铭著《尊王篇》2114

其二2114

辜鸿铭奇癖2115

万寿无疆 百姓遭殃2115

辜鸿铭之操守2116

与严复异趣2117

辜鸿铭恨不能杀二人2117

讥讽时政2118

不拜客2118

不吹牛屄2118

亡八蛋2119

张謇(1853—1926

张謇中式之趣闻2119

张謇自述举业生涯2120

张謇生平记闻2121

其二2125

张謇之戏言三则2128

卖字2128

张啬翁入泮受讼累2128

张季直之幸运2129

淡于宦情 注重实业2130

张季直与沈寿恋史2131

其二2132

张謇东游诗2132

预言朝鲜必乱2133

张謇与刘坤一之相知2133

张謇劝奕劻以挽颓势2134

力主清帝逊位2135

清室逊位书乃张謇手笔2137

黄遵宪(1848—1905

黄遵宪琐闻2137

洞察时势 折冲樽俎2139

黄京卿外交轶事2139

黄公度及其《人境庐诗草》2141

黄氏诗之名句2143

黄公度京卿遗词2143

梁启超痛失黄遵宪2144

与日本学者笔谈《红楼梦》及古诗2145

其一2145

其二2146

严复(1854—1921

严复生平事略2147

致力于译述以警世2149

戊戌变法感事诗2150

曾纪泽戒励严复2151

江标(1860—1899

江标之学2151

其二2152

江建霞戏题2152

精于书画篆刻2153

管束之凭证2153

江标管束后之情状2154

叹江标之逝2154

章太炎 (章炳麟)(1869—1936

章太炎之排满思想2155

章太炎被杖2156

章太炎师事孙诒让2157

章太炎监禁西牢2158

谈章炳麟2158

太炎琐话2160

章太炎调侃日警2160

在日本之困顿2161

章太炎和袁世凯2161

张之洞电召章太炎2161

章太炎恶谑2162

章太炎反对铅笔2162

陈宦挽章太炎2163

儒林文苑未足尽其平生2163

王国维(1877—1927

罗振玉与王国维2164

罗振玉评说王国维2165

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2166

论近世学人之敝2168

王国维之死21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