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方遒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05725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基础理论篇1
第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第一节 中外和谐思想探源1
一、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2
二、西方社会的和谐思想5
三、“和谐”是各国普遍的发展目标7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10
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10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12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3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17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17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1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23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7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统一28
一、系统理论观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8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内涵的统一3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功能的统一33
第二节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5
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6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40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45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5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殊的实践活动和过程45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48
一、以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9
二、以科学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5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51
一、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5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53
第四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56
一、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56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59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63
第一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64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4
二、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66
三、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68
四、开展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69
五、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70
第二节 民族精神教育72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72
二、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75
三、深入开展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教育76
四、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77
第三节 公民道德教育78
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79
二、坚持进行为人民服务教育81
三、坚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82
四、坚持进行诚实守信教育84
五、坚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85
六、加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88
第四节 素质教育90
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90
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93
三、科学文化素质教育94
四、健康素质教育95
第五节 民主法制教育97
一、社会主义民主教育97
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98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99
第五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101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101
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101
二、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105
三、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106
四、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108
五、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110
六、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111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12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13
二、理论教育法114
三、实践教育法115
四、榜样教育法116
五、形象教育法116
六、个别教育法117
七、心理咨询法118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118
一、高校各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119
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122
三、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124
四、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126
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28
下篇:专题研究篇130
第六章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30
第一节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131
一、文化与校园文化131
二、载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34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136
一、校园文化的物化层面136
二、校园文化的制度层面138
三、校园文化的观念层面139
第三节 校园文化的建设141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确立和弘扬大学价值观142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塑造大学精神143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充分发挥载体作用144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146
第七章 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49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类型和特点150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类型150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151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153
第二节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155
一、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56
二、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158
三、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综合素质158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159
一、挖掘传统活动形式的潜力,拓展新的实践形式160
二、重视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就业的结合161
三、注重“点”与“面”的结合162
四、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162
五、处理好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关系163
第八章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164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培养164
一、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165
二、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168
三、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169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177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探讨177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的运用需要以综合素质为基础181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81
第九章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89
第一节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189
一、校园中的心理健康关注每一位年轻大学生189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92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误区193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98
一、健康观的演变198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01
三、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04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8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208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必要性209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212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途径215
一、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15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216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216
四、实行心理健康档案制管理217
五、创新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工作218
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护网218
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219
八、构筑网上心理咨询平台220
九、创建大学生心理聊天室220
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221
第十章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22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222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功能222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225
三、大学生良好人际交往的作用228
第二节 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231
一、人际交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231
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233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发挥人际交往的作用240
第十一章 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244
第一节 非正式组织的内涵、成因与作用245
一、非正式组织的内涵245
二、非正式组织的成因246
三、非正式组织的作用247
第二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特点及成因分析250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250
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252
三、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254
第三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255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255
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258
第四节 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59
一、深入调查了解,摸清非正式组织存在现状260
二、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并对待非正式组织260
三、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260
四、加强对核心人物的教育,重点突破,以点带面261
五、丰富正式组织的活动,减小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和离心力261
六、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自身建设262
七、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263
第十二章 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264
第一节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64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264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266
三、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268
第二节 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方法269
一、以导课的艺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269
二、以生动事例强化理论的说服力270
三、以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的亲和力271
四、以媒体辅助强化学生的认知力272
五、以教师素质强化对学生的吸引力273
第三节 和谐教学——课堂教学新模式274
一、和谐教学的涵义及特点274
二、和谐教学的表征276
三、开展和谐教学的策略280
第十三章 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86
第一节 网络的特点和大学生常用的网络手段287
一、网络的特点287
二、大学生上网常用的手段288
三、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和行为的不良影响291
第二节 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293
一、机遇:网络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293
二、挑战: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效应295
第三节 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297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297
二、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299
第四节 创新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300
一、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300
二、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303
三、加强校园网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304
四、综合利用法律、技术、行政手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306
热门推荐
- 1212734.html
- 1230476.html
- 3424835.html
- 3322287.html
- 2403049.html
- 56710.html
- 483659.html
- 2294329.html
- 3208168.html
- 3296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3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4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0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3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5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8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4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25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