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
  • 胡虹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4755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1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9

三 研究目标与内容27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29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概说31

第一节 公民、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设31

一 公民与公民道德32

二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及价值48

三 公民道德建设系统的基本环节55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56

一 “模式”的一般理解57

二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内涵60

三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构成要素63

四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的几点说明66

第二章 “城邦本位型”公民道德建设模式69

第一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及形成背景70

一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界定70

二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形成背景71

第二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理论基础79

一 城邦政治伦理思想79

二 城邦公民道德生成论84

第三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典型实践89

一 以斯巴达为例89

二 以雅典为例96

第四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评价101

一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功能101

二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局限107

第三章 “主体契约型”公民道德建设模式112

第一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及形成背景113

一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界定113

二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形成背景116

第二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理论基础124

一 以人性恶论为前提的民主政治理论124

二 以公民个体为本位的伦理建设思想131

第三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典型实践136

一 以英国为例136

二 以美国为例139

第四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评价147

一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功能147

二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局限150

第四章 “政府主导型”公民道德建设模式154

第一节 “政府主导型”模式及形成背景155

一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界定156

二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形成背景159

第二节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道德文化基础与实施理念170

一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道德文化基础170

二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实施理念175

第三节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典型实践182

一 以韩国为例182

二 以新加坡为例188

第四节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评价193

一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功能193

二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局限195

第五章 构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新模式:“引导—自觉型”199

第一节 “引导—自觉型”模式的构建语境200

一 社会转型与公民道德问题200

二 我国现行道德建设模式的困境204

三 国外几种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启示209

第二节 构建“引导—自觉型”模式的合理性论证215

一 合规律性:符合公民道德运行基本规律215

二 合现实性:适合当代中国具体国情219

三 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证分析228

第三节 “引导—自觉型”模式的理论建构236

一 “引导—自觉型”模式的思想内涵236

二 “引导—自觉型”模式的基本向度238

三 “引导—自觉型”模式的主要原则243

第四节 建构“引导—自觉型”模式实施途径与方法的思考247

一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增强制度伦理的价值导向作用247

二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垂范作用250

三 推动社团组织发展,发挥社会力量的道德建设作用253

四 增强道德与个体生存意义关联,激发公民主体的道德需求257

五 拓展公民实践领域,发挥公民自我道德教育作用261

参考文献265

主题词索引282

人名索引287

后记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