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建构当代中国形象 澳大利亚现当代中国文学翻译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吉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1047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翻译建构当代中国形象 澳大利亚现当代中国文学翻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综述1
一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1
二 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4
第二节 形象学理论概述5
一 形象学研究概述5
二 西方建构的中国形象11
三 澳大利亚中国形象理论背景13
第二章 翻译建构中国形象的历史语境与总体策略15
第一节 政治局势15
第二节 多元文化政策与澳中关系17
第三节 同类研究的差异18
第四节 翻译建构中国形象的总体策略20
一 译本选择20
二 翻译策略22
第三章 翻译建构中国女性形象24
第一节 中国女性形象的发展脉络24
第二节 杜博妮(McDougall)翻译建构女性形象的突出贡献26
一 《锦绣谷之恋》的人物塑造28
二 翻译显化女性意识30
三 译者建构女性形象之意义41
第三节 西敏(Patton)翻译建构中国女性的真实体验43
一 平淡近自然的女性译文语言风格43
二 译文体验细腻的女性认知经验46
第四节 白杰明(Barmé)诗歌与小说翻译中的女性形象54
第五节 贝利与锡尔伯(Berry&Silber)合译的中国女性形象58
第六节 嘎黎科斯基(Galikowski)小说翻译中的女性形象62
第四章 翻译建构中国男性形象66
第一节 白杰明翻译建构的男性形象66
一 政治生活中的男性形象67
二 日常生活中的男性形象73
三 两性世界中的男性形象79
四 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男性形象81
第二节 杜博妮翻译建构的男性形象83
一 海外游子形象83
二 孤独忧郁的文艺男子形象84
三 矛盾的知识分子形象87
第三节 当代多元主义视角下的男性形象90
一 嘎黎科斯基翻译建构的男性形象91
二 西敏翻译建构的男性形象92
第五章 翻译建构中国诗歌形象95
第一节 何其芳诗歌形象及其翻译建构95
一 时代语境的认知性体验96
二 诗歌语言的普遍认知性体验99
三 在翻译中建构诗歌形象102
第二节 北岛诗歌形象及其翻译建构105
一 北岛诗歌特点及翻译情况105
二 杜博妮对北岛诗歌的翻译策略107
第三节 李魁贤、伊沙诗歌形象及其翻译建构113
一 李魁贤诗歌形象翻译建构113
二 伊沙诗歌形象翻译建构119
第六章 翻译建构中国语言形象123
第一节 汉语重叠词转换性计量方式形象建构123
一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计量方式123
二 英语形容词量的表达方式127
三 译文中计量方式的形象转换129
第二节 汉语重叠词转换性认知域形象建构133
一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认知特点133
二 英译过程中域的形象转换136
三 英语中的节奏认知138
第三节 汉语重叠词翻译突显意义差异形象建构140
一 《干校六记》重叠词的特点140
二 重叠词英译的差异比较142
三 重叠词翻译识解差异对比分析146
第四节 文化特色词翻译形象建构150
一 阿城小说文化特色词翻译150
二 巴金散文文化特色词翻译156
第七章 翻译形象的认知识别162
第一节 生活真实形象识别:翻译真实论162
一 翻译真实论的含义162
二 翻译真实论产生的理论背景164
三 翻译真实论的性质与内容166
四 翻译真实论对中国文学跨语言传播的贡献172
第二节 文学形象识别:历史真实性174
一 文学理论历史真实性174
二 文学翻译历史真实性181
第三节 形象识别的认知体验:修补认知不足与认知过度186
一 认知语言学对译者认知不足的解释力188
二 认知语言学对译者认知过度的解释力192
第八章 转换性形象:翻译建构形象的理论视角197
第一节 定义197
一 从形象到形象学197
二 转换性形象199
第二节 形象主体与客体200
一 一般形象学范畴中的主体与客体200
二 转换性形象中的主客体关系202
第三节 形象转化的方式207
一 自然形象的本位再现209
二 “第二自然”形象的创造性再现210
三 形象转化的多向性211
第四节 转换性形象之中国视角211
一 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的趋势特点212
二 文学翻译意识形态与中国形象的转换218
参考文献225
后记248
热门推荐
- 1919931.html
- 3301697.html
- 881613.html
- 3045354.html
- 3364869.html
- 3273166.html
- 2120898.html
- 3544145.html
- 903504.html
- 36149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3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0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43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0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8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8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4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7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8173.html